偷肉的厨师
2022-04-15司欣
司欣
“董大牛,就是牛,他吹喇叭第一流;刘快手,真叫快,三翻两翻一盘菜……”这首童谣唱的是董庄的唢呐手董大牛和小刘村的厨师刘快手。他们俩在当地都是各自行业里的顶尖高手。人们把他们俩戏称为“全县双一流”。
唢呐和厨师都是农村红白事离不开的行当。刘快手和董大牛经常合作共事儿,加上是前后庄的乡邻,因此,关系处得还算不错。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董大牛渐渐开始看不起刘快手了。原因是他做白事儿时,经常偷主家的肉。讲究一些的厨师去做菜,一般都用自己的刀具,各种刀、铲和笊篱什么的,拿一个大口袋装着,鼓鼓囊囊的。刘快手走时,会把酒席上没用完的鸡鸭鱼肉,趁主家的男女老少都去上坟、家里没人的机会,塞进袋子里,让切墩儿和配菜的徒弟背着,拿回去。刘快手开了一个农家乐,那些肉,估计他拿回自家用了。没多长时间,这事儿连村里的小孩子也编童谣骂他:“明一套,暗一套,刘庄的厨师瞎胡闹。老的坑,少的瞒,鸡鸭鱼肉偷走完……”
让人不解的是,尽管不少人都知道刘快手偷主家的肉,可是无论红白事,请他做菜的人,却有增无减。
董大牛心想,刘快手这个闷葫芦,别看不怎么爱说话,心里憋着坏呢。大家让自己和一个贼相提并论,这使得董大牛心里很隔应、很讨厌刘快手,就老想着找机会收拾他。按照当地的规矩,唢呐手带的响戏班子,包括吹笙的、敲梆子的、打镲的,这些人单独一桌酒席,不仅和宾客是一样的待遇,还有一个催菜的特权:菜跟不上趟了,唢呐一响,厨师就得抓紧上菜。董大牛就利用这个特权,常常找机会折腾刘快手:眼看刘快手忙半天了,刚想坐下歇会儿,他这边拿起唢呐吹几声,刘快手就得赶忙做菜,有多少桌就要做多少盘,常常忙得擦汗的空儿都没有;刘快手被折腾烦了,则会给董大牛他们那桌的菜里,多撒一把辣椒,让他们吃得直咧嘴。把董大牛气得不行。
两个人的矛盾激化,是从董大牛家老娘去世三周年开始的。董大牛讲排场,买了不少鸡鸭鱼肉招待前来祭奠的亲朋故友,可刘快手不但席面给他做得华而不实,还把剩下的各种肉全部带走了。
董大牛手下那些响戏班子成员,都是他们本家的叔伯兄弟或者侄子,一个个吵嚷着要去找刘快手算账。被董大牛拦下了。他恨恨地说:“这个时候去和他理论,除了找吵架,啥问题也解决不了,因为咱们没有证据。等以后找到合适的机会,看我怎么收拾他。再者,他的工钱还没结呢,我看他有脸找我要没有?”
第二年秋天,刘快手的爹去世,请董大牛带人去吹响戏。这下可让董大牛和手下这几个人抓住机会了。农村的丧事儿,规矩特别多。如果有人烧纸吊唁,除非是舅家人或者有头有脸的人物,唢呐一般不吹,只要是唢呐吹起来,孝子就得出门磕头迎接。因为每个家庭这种情况不一样,吹得次数多了,还需要另外给响戏班子加钱。童谣是这样唱的:“喇叭一吹笙一捧,孝子的脑门儿得磕肿;光磕头还不算,托盘里面看一看,不是烟,就是钱,当个孝子真叫难……”
为了折腾刘快手,董大牛他们见到稍微上点年纪的亲友来烧纸,就把唢呐吹得震天响。他这边一吹,刘快手就得跪在大门口接客人……都是乡里乡亲的,这种事大多数人都会带点纸钱,过去祭奠祭奠。因此,一上午下来,刘快手累得腰酸背痛,头磕得又红又肿,几乎要坚持不下去了。
好不容易等到吃饭,刘快手想趁机歇会儿呢,更大的麻烦来了——董愣子和刘得岁吃着吃着竟然打起来了。按照风俗,谁家办丧事,凡是过去祭奠的乡邻,都留下吃酒席。近十来年,这个风俗有些变味了,不少人都把办丧事的主家,当成冤大头。掏上十块八块钱,买一卷烧纸,全家都过去吃。“喇叭一响,白布一盖,全村老少等上菜。”说的就是这种陋习。刘得岁这小子更无耻,他是带着塑料袋来的,红烧鱼刚上桌,他连盘子端起来,“哧溜”一下,把整条鱼都倒进了他那个硕大的黑色塑料袋里。等清炖鸡上来,他又要倒时,董愣子不乐意了,一伸手把碗给他夺了回来,鸡汤溅了刘得岁一身,两人于是就吵了起来。吵着吵着,董愣子把手里的筷子撇了过去。刘得岁抓起一个馒头,砸在了董愣子脸上……众人弄清楚打架的原因之后,纷纷责备刘得岁。不料,刘得岁指着刘快手说:“我奶奶去世的时候,他能把我们家的肉都装袋子里带走,凭啥我就不能?”这事儿大家都憋气已久,顿时议论纷纷。
董大牛在一旁暗自得意。刘得岁和董愣子这俩混小子,都是他专门安排的。这时候,他看刘快手到了千夫所指的尴尬地步,压抑了两年的火气,终于撒了出来。心里那叫个痛快。于是,抄起唢呐,想再给刘快手来个火上浇油。没想到,不知道什么原因,好好的唢呐,哨片突然坏了。他连忙去背包里拿备用哨片,可装哨片的小盒子,怎么也找不到。董大牛头上的汗唰地就下来了。这可是要砸招牌的意外事故。都怪他净想着咋收拾刘快手了,出门前也没好好检查一下装备。
好在他们家离得不远,那边还正闹着呢,暂时没人发现他的失误。董大牛连忙掏出手机,给闺女董小颖发微信,让她以最快的速度,送两个哨片过来。
董小颖很快就回:好的,马上到。
不到一分钟,董小颖就出现在了他面前,把两个哨片偷偷塞进了他手里。把董大牛乐得,嘴都咧到腮帮子后面去了。心说,真是亲闺女,知道他爹作难,跑得比曹操还快。回头一想,不对啊,她就是坐火箭,也不可能这么快就到的。正要问董小颖咋回事,只见董小颖转身分开人群,从电动三轮车上,搀扶下一位老人,走了过来。董大牛一看这老人,连忙拿起换好哨片的唢呐,呜哩哇啦地吹了起来。院子里正闹得不可开交的一群人,也都停了下来。刘快手带着儿子和闺女,跪在大门口磕头迎接这老人。
那老人给刘快手的父亲烧过纸钱,在董小颖的搀扶下,走到刚才打架的董愣子和刘得岁面前。
院子里静悄悄的,没一个人吭声。
老人姓程,叫程希音,是村小学退休的老校長。老校长年轻时,有一次遇到山洪爆发,冲坏了学校的教室。他拼了命把孩子们全部救了出来,自己的腿却受伤落下了残疾。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一辈子没有结婚,无儿无女,现在住在村里的养老院。
当年被救的一群孩子里面,就有今天的董大牛和刘快手。
程校长指着董愣子和刘得岁说:“看看你们成啥样子了?为了一口肉,竟然能动手。我都替你们丢人!再看看我们的风俗,被糟蹋成啥样子了?原来是一家有难大家帮,现在可好,不帮忙不说,还来个吃光喝光。你们算过没有,就这一顿饭吃下来,主家大半辈子的积蓄,都吃没了。条件不好的人家,还得借债。那都是血汗钱呐,你们也能吃下去!咳……”老校长很激动,说了那么多话,有些接不上来气儿,刘快手给他搬了一把椅子,又让人倒了一杯水。老校长喝了两口水。顺了顺气儿,指着刘快手对大家说道:“一些风言风语我也听说了,说我这个学生偷肉带回家。我现在告诉大家,他拿走的每一两肉,都送去我们敬老院了!你们谁能像他这样,经常想起敬老院里那些孤苦无依的老人?”老校长说完这句话,周围的群众一片哗然,不知道谁带头鼓起掌来。刘快手赶忙给大家磕头感谢。大家这才想起,刘快手还穿着孝服呢,鼓掌不合适。经过老校长的解释,大家才明白,为啥大家都知道刘快手把剩下的肉拿走,还都请他做大厨呢?那是因为刘快手算好了,他上的那些菜,足够大家吃饱吃好。多出来的肉,再上了桌,也是浪费。作为一个吃过苦挨过饿的人,他心疼。老校长说到激动处,颤巍巍地站起来,继续说:“你们光听说他拿肉了,但是你们知不知道,凡是被他拿走肉的家庭,他一律不收工钱。那等于是他自己掏钱买下的肉!作为一个厨师,他见过太多的一边债台高筑一边铺张浪费的现象。他想改变这些陋习,可又人微言轻,只好尽自己所能,为主家减少损失。今天,借这个机会,我发个倡议:以后我们无论红白事,一切从简好不好?”说着,老校长弯腰从地上捡起那个被刘得岁扔掉的馒头,举起来对大家说:“我们才吃饱肚子没几天,不能作贱粮食啊……”
那天回到家,董大牛把董小颖叫到身边,沉着脸问:“哨片的事情,到底咋回事?”董小颖低着头,不吭声。董大牛一拍桌子,正要发脾气,他的手机突然响了,接通以后竟然是老校长,董大牛赶快从椅子上站起来,毕恭毕敬地接电话。只听那边老校长笑着说:“我这个老头子,今天是来当月老的。你们家闺女,和我们敬老院的厨师好上了。我想给他们俩做个大媒。”董大牛一听,连忙兴奋地问:“老校长,谁家男娃啊?”校长笑笑说:“你今天中午还见过的,刘快手家大儿子呀。”那孩子要模样有模样,要手艺有手艺,董大牛当然没意见。董小颖一听是说她自己的婚事,红着脸,跛着脚,回她自己的房间了。她虽然长得相当俊秀,可是有点儿小儿麻痹后遗症,走路的姿势不是很美观,因此婚姻大事一直高不成低不就,是董大牛的一块心病。老校长又说:“等他爷爷过了‘五七祭日,我和他爹带着孩子上门提亲,中不中?”董大牛忙不迭地笑着回答:“中中中!您老说了算,咋着都中!”放下电话,董大牛拍着光秃秃的脑门,笑得牙花子差点掉出来。闺女走路不太方便,还经常去敬老院帮忙,一开始他还挺心疼孩子的,没想到竟然有这样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事儿。
今天发生的事情,现在他算是明白了,原来是闺女怕他太过于为难她的男朋友和未来的老公公,专门请来了老校长帮刘快手救急。人家都说“唢呐一响,闺女白养”,这八字还没有一撇呢,自己家闺女已经胳膊肘朝外拐了。不过闺女今天的表现,他心里还挺满意的。因为刘快手做的那些事儿,他很佩服。刘快手这样的人,调教出来的儿子,人品也一定不会差。闺女嫁到这样的人家,他放心。至于哨片的事情,是天意还是自己家闺女做的手脚,这时候,已经没必要弄那么清楚了。
没多久,村里又传出了一个童谣:“刘快手,真能干,‘偷肉送给敬老院;董大牛,本事大,养的闺女不听话……”董大牛聽了,也不生气,使劲儿对着唱童谣的孩子们哇哩哇啦地吹唢呐,逗得孩子们围着他哈哈哈地笑,直笑得整个村子都很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