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境界的反思
2022-04-15莫雅君
莫雅君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为我们描绘的教育教学境界,在今天依然是一个标杆。近来教育界正在思考教育现状中学校教师不敢管学生不能管学生的怪现状。今天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些感想。
第一、教育现状让我们学校和老师无所适从。
进入新世纪,中小学基础教育改革出现了“春秋战国”时代,各路豪杰并起。本土的,海归的观点举措相继登上各种舞台,各自自圆其说,唱着自己的戏。学校和教师也是闻风而动,走马灯似的参观取经,但几年下来的教育现状如何呢?笔者认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在某种层面上说是“跑道了”、走调了。我们的教育改革长期侧重在“教”的改,淡化了“育”的改。现在应当“仿古”了,归“道”了。孔子说,“诲人不倦,学而不厌”,然而,现实中学教育的基本状况是:教师倦,学生厌。时下中小学教师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在教育学生时无所适从。在学生面前我们还能拥有什么权利和法宝?看到学生在做小动作,你批评他,他说你伤他自尊;让他站起来他不站,你拉他,专家们说你不该拉他;你处理问题他不满意,他投诉你,媒体马上就来。
第二教育环境让我们略显迷茫。
今天的社會,正处于网络时代和转型时期,明显呈现“三化”趋势——经济全球化、信息多样化、价值多元化;今天的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期望值日益增大,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强;今天的学生,心理不健康、个性不健全、身体素质差、道德品质坏等问题日益凸显,安全事故频发;一大批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孩子、贫困学生、进城务工子女学生等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也不少。班主任再像以前那样“兼一兼”、“代一代”,无法解决学生的成长问题。学生新问题层出不穷,教育新难题不断涌现,学生需要的不再是“灌输式”、“说教式”的班主任,而是成长的引导者。这要求班主任教育学生时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第三班主任自身没有职业幸福感。
清华大学一教授指出现今社会的怪现象:人们的财富在增加,满足感却在减少;沟通的工具在增加;但深入的沟通在减少;认识的人在增加,能够说真话的人在减少;房子越来越大,里面的人越来越少;精美的建筑越来越多,完整的家庭越来越少;马路修的越来越宽,人们的心越来越窄;楼房盖的越来越高,人们的视野越来越低,原因是心态的问题。如果你天天认为当老师太累了,你就会越干越累,越干越没劲。班主任不幸福,那学生又何来幸福感?如果教师都没有幸福感,那么学生又何来幸福感。对于一个班几十个学生的领路人,如果班主任没有幸福感,那么这群学生又怎么可能有幸福感?
班主任面临全新的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生的内驱力不足。各种教育思想理念层出不穷,理想化程度太高,不接地气。教育法规、教育体制、考试制度改革滞后,应试教育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在应试教育面前,我们的教师尝试的教改屡屡撞墙,伤痕累累。学生要升学,家长要排名,学校要声誉,社会要质量,只有三年或几年的时间,哪怕进口的废铜烂铁,你得出真金白银,否则,你还有你的领导、你的学校就会很难堪,于是乎老师只能死马当成活马医,学生不想学,你非要他学,人家根本就无意于仕途经济,你非要强迫,学生素质生而不同,智力倾向也大相径庭,学生应当有追求优秀的权利,也应当有不追求优秀的权利,社会应该有健全的支持系统成全所有的生命的成长,让他们各自发出自己独特的光,但当我们的教育出口几乎是相同的,对学生的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也大致相同,很快就会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尊严和快乐,然后一最快的速度产生厌学的学生和厌教的老师,最后只有两败俱疲或两败俱伤。目前教师除了愚公移山的精神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之外,还有更好的出路吗?
2、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称。当今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观点确实需要转变,需要有良好的师德师风以及厚重的教育理论知识,需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但是整个社会一次一次告诫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一次一次发文写到现在的教师应该如何如何时,有谁在真正关注现在的教师应有的地位和权利。在学生面前师道尊严还剩几何?作为教育者面对学生最起码的对学生的教育权、管理权从何体现?很多时候作为家长,给学生交上学费就万事大吉了,所有要做的他们就认为是你学校和老师的事了,这公平吗?现在社会舆论时常是一边倒,礼崩乐坏,无限放大“爱的教育”和“尊重学生”盲目要求教师用西方的“民主教育”“宽松教育”,连教室卫生、课堂纪律、作业收交都无法保证的教育,教师的教育批评都有可能被指责为对学生精神伤害。试想中国社会对我们学校和教师的保护和支持可以说已经陷落到有史以来的最低点。
3、教师自身能力难满足大众期盼。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亚历山大”,尤其是教师。教育的责任本应该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多方承担的,看看现在中国的教育,急功近利,归咎于人。所有人的眼睛盯着学校和教师,把教育所有的责任都压在教师头上。更让人深思的是,现在搞理论的专家教授们,脱离一线教育,太理想化,反正也用不着负改革的责任,埋单的是基层学校和老师。我多次参加高端培训,专家们都不食人间烟火,真对不起他们的教授名号。基层教师承担了90%以上的教育压力。我们知道教育不是万能的,但社会大众的期盼心理是要教育万能的。前段时间流行的: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复杂性的社会活动,教师不是“服务员”,学生不是“消费者”。教育不是你来消费我就让你满意的市场营销活动。不错,教师应该给学生给家长带来最优化的教育效果,但是我们不能抹杀教育的特殊性,社会的期盼应该用一颗平常心去评价平凡的老师,对老师多一点理解与尊重。
是什么让我们的教育和我们的教师不再温柔,为什么我们的脸上总是写着疲惫和倦怠?神圣的职业怎么让我们做起来有如此沧桑之感?本来最好的教育是师生之间让人迷醉的心心相印,教育最美好的描述是如坐春风、春风化雨,孔子那让几千年后的人们艳羡不已的描绘:“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和谐美好的教育场景,应该在今天会呈现才对。
作为一名 教师,心生酸涩。期盼明天会美好,教育有个艳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