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明清五彩瓷器研究

2022-04-15李晔

东方收藏 2022年3期
关键词:填色五彩青花

李晔

五彩是中国古代瓷器的彩绘装饰技法之一,同时也指彩绘瓷器品种。“五”为虚数,实指色彩丰富。按照工艺特征分类,有纯釉上五彩、青花五彩和色地五彩三类。纯釉上五彩,是在烧好的白釉瓷器上以红、黄、绿、褐、紫、黑、蓝等彩进行绘画,勾线平涂,入窑以800℃到900℃焙烧而成;青花五彩,先以青料在胎上绘画,施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再进行釉上彩绘,焙烧而成。色地五彩,是指在各种颜色釉瓷器上饰以五彩,再焙烧而成。北京艺术博物馆藏五彩瓷器共有73件,年代涵盖明代 、清代和民国三个时期,前述三类五彩均有收藏,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国家二三级珍贵文物。

本文拟在五彩发展历史的框架内,结合文献与考古资料,对于北京艺术博物馆馆藏五彩瓷器进行研究。

一、五彩源流

“五彩”之名,最早见诸明代谷应泰的《博物要览》(天启年间刊行),书中载言:“成窑上品,无过五彩,葡萄撇口扁肚靶杯,式较宣杯妙甚……五彩,宣庙不如宪庙……宣窑五彩深厚堆垛,故不甚佳,而成窑五彩用色浅谈,颇有画意……”另有明王士性的《广志绎》言:“本朝以宣、成二窑为佳,宣窑以青花胜,成窑以五彩。宣窑之青,真苏勃泥青也,成窑时皆用尽,故成不及宣。宣窑五彩,堆填深厚,而成窑用色浅淡,颇有画意,故宣不及成。然二窑皆当时殿中院人遣画也。”明代高濂《遵生八笺》之《燕闲清赏笺上·论饶器》新窑古窑条言:“宣德年造……如镂空花纹,填以五色,华若云锦。有以五彩实填花纹,绚艳恍目……宣德五彩,深厚堆垛,故不甚佳。而成窑五彩,用色浅淡,颇有画意。”可见明人文献中的五彩实为斗彩瓷器。

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宫廷档案所载斗彩瓷器,也以“成窑五彩”命名。如雍正七年(1729)内务府档案记载:“五月十三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四月十六日太监刘希文、王太平交来成窑五彩磁罐一件,无盖。”再如《活计档·清档·乾隆记事》载:“(乾隆十三年闰七月初二日)太监胡世杰、张玉交宣窑青龙白地罐一件……成窑五彩菊罐一件,成窑五彩荷花罐一件,成窑五彩罐一件。”

清代也有分类较为严谨的陶瓷专著。清代佚名《南窑笔记》对明成化以来的釉上彩进行了划分,该书“彩色”条载言:“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填者,青料双勾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名曰填彩。其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画填出者是也。”

上述文献中记载的“五彩”多为斗彩,那么,真正的五彩创烧何时?根据窑址考古资料和文物证据,学界提出了青花五彩创烧于明宣德官窑之说。传世文物有西藏自治区萨迦寺藏明宣德景德镇官窑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纹碗(图1),景德镇御窑遗址也出土了类似的器物标本(图2)。

至于纯粹的釉上五彩,则创烧于明嘉靖官窑。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院江建新研究员在其专著《中国釉上彩瓷史略》一书中,以景德镇御窑遗址考古资料为依据,结合传世文物证据,梳理了中国釉上彩瓷发展历史。概言之,最早的彩绘瓷是宋定窑釉上红彩和金彩,其后是金代磁州窑釉上红绿彩瓷、元景德镇釉上红绿彩和金彩。入明后,景德镇官窑不断创制新型彩绘品种,历经洪武釉上红彩、永乐矾红填绿彩、宣德青花填黄填红与斗彩,至成化青花双勾斗彩,“运用丰富的色彩对比,在花朵上用其他色彩填蕊,在穿绿衣衫的人物腰间添加红色腰带等,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及真实感。因其色域比宣德丰富,为嘉靖、万历时代绚丽多姿的釉上彩瓷的流行奠定了工艺基础”。嘉靖官窑用黑彩替代青花勾线,终创烧“大明五彩”,即纯釉上五彩。1987年明御窑厂故址出土一件“大明嘉靖年制”款的五彩瓷碗残器,该器纹饰轮廓线以黑彩勾描,是为物证。这一品种深受宫廷和市场的青睐,经万历朝发展,清顺治朝转型,至于康熙时期臻于极盛,并进一步演进出色地五彩。可以说,正是通过前朝历代对于各种彩料的逐步“驯服”,才有了五彩的最终绽放。

二、明代五彩瓷器

明代五彩瓷器主要集中烧制于嘉靖万历两朝,因其瓷器制品装饰风格相似,装饰繁密、色彩绚丽,故常以嘉万五彩并称。嘉万五彩主要包括釉上红、绿、黄、紫、褐、黑诸色,五彩色调纯正,目鉴者常以枣皮红、孔雀绿、茄皮紫、蜜蜡黄等词加以美誉;釉下青花采用回青料绘制,色调蓝中泛紫。嘉靖时期五彩常用于装饰大盘、大罐、大缸、花觚等大器;常见图案有云龙、云凤、花鸟、八仙、八吉祥等。万历五彩在傳承中有变化、有创新;在彩料方面,嘉靖五彩多用孔雀绿彩,而万历五彩则不然;构图方面,一改前朝构图的清新疏朗,以纹样满密为胜;纹样题材仍以龙凤花草为主,并有婴戏、八仙、百鹿等图案,含有福禄寿等吉祥寓意,带有道教色彩。《博物要览》中载:“镂空花纹,填以五彩,华若云锦。”五彩装饰镂空瓷器,是万历朝的新创品种。

明万历青花五彩梅花式盆(图3),国家二级文物。口径30.4、底19.2、高7.8厘米。盆整体呈梅花造型,盆沿平折外撇,五瓣花口,腹部五道内向压印;梅花形底足,仅外底心一圆形部位施釉,内有青花双圈六字楷书:“大明万历年制”,其余部位涩胎。

整体以青花五彩装饰,以彩或青花勾边,平涂设色;填色与勾线色相同,青花勾边即平涂青花填色,矾红勾边即平涂矾红填色,依此类推。盆口沿青花勾绘五处如意形开光,开光之间绘青花锦地纹。开光内绘河虾、水草,五处开光纹样相似,设色不同,有红、绿、黄彩和青花。留白部勾描平直短线,表现风平浪静、水波不兴。盆内壁装饰纹样、技法与口沿相似。

盆内底绘道教升仙、福禄寓意纹样。画面底部绿彩描绘大海,间绘红、黄彩杂宝纹样。青花描绘的仙山从海中勃然升起,绿色海浪汹涌澎湃。山顶生红珊瑚两只,间有云气缭绕上升,内绘代表天的乾卦,直达天界,表示道教升仙的至高追求。以仙山云气中心,将画面分隔为左右对称的两部分,绘以梅花鹿、蝙蝠、花草、云气等,寓意福禄双全。红、绿、蓝、黄四种颜色主次分明,满密纷繁,给人以丰富、明快的视觉感受。盆口沿、内壁和盆内底之间,随盆形勾绘青花双线,作为不同装饰部位的间隔。

盆外口沿以青花勾绘海水纹,青花、绿彩填色,间绘黄、蓝梅花十朵。外壁绘水禽图,大雁两两一组,或比翼齐飞、或浮水嬉戏,形态各异,以深浅不同的赭色平涂,写实逼真。绿彩描绘岸石、绿叶,红彩描绘荷花、芦苇,间有黄彩点缀。色彩明艳,繁而不乱。留白处画细线表现水纹。

三、清代五彩瓷器

清顺治时期,政权初立,战火未熄,社会经济生产尚在恢复当中,景德镇官窑生产颇受影响,带有顺治年款的官窑制品较为罕见。相比,景德镇民窯生产更为活跃,青花、青花五彩等彩绘瓷器有相当产量,满足了市场的需求。这一时期的青花五彩瓷器既有大明遗风又有清朝特点,属于传承中创新的转型时期。

康、雍、乾三朝,太平盛世,是中国古代彩绘瓷发展的巅峰时期。五彩在康熙时期盛极一时,并为后来取而代之的珐琅彩、粉彩奠定了工艺基础。康熙五彩又称“硬彩”“古彩”,因其绘画勾线运笔雄健、色彩古雅凝重而得名。《饮流斋说瓷》言:“康熙硬彩,雍正软彩,硬彩者,谓彩色甚浓,釉附其上,微微凸起。”绘画风格受当时版画和文人画影响,题材有以龙凤为主的宫廷纹样,也有历史、戏曲人物故事图、庭院仕女、才子佳人、花鸟瑞兽等时人喜闻乐见的题材。

康熙五彩色料主要有矾红、大绿、雪白、古黄、古紫、青料等,创新之处在于釉上蓝彩的发明和透明彩料的增多。大绿是以铜氧化物为着色剂的深绿色透明颜料,其性质较硬,主要用于绘画花叶的正面、人物服饰、石头、树干图案等。雪白是以铅粉与石英锻烧的合成颜料,为五彩颜料中的主要熔剂,其性质温和,稍有黏性,未烧时为纯白色,烧成后为无色透明玻璃状。古黄是以铁和锡的氧化物为着色剂,以雪白为熔剂混合而成的颜料,主要用于绘画花朵、花蕊、衣服及配景等。古紫是以锰和钴的氧化物为着色剂,以雪白为熔剂的颜料,烧成后呈各种透明的紫色,主要用于绘画树干、花朵、山石、配景等。另有苦绿,用于绘画花叶的反面、嫩叶及人物服饰、石头等。水绿,用于地皮景、浅色花朵、山石、水色等。此外,康熙时期的五彩,还大面积使用金彩,更增强了画面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康熙青花五彩大量使用金彩进行图案装饰,曾对日本有田烧产生深远影响。17世纪,日本有田烧模仿中国景德镇窑生产了大量的青花五彩描金瓷器,称金襕手样式。

北京艺术博物馆馆藏清代五彩瓷器,按照工艺特征可分为三类:青花五彩、纯釉上五彩以及色地五彩。

(一)青花五彩

1.陈设瓷

清顺治青花五彩人物纹观音尊(图4),口径16、底径14、高49.8、腹径21厘米。

唇口外撇,短粗颈,丰肩,长圆腹,腹下渐敛,胫部至底略微向外展,平底。器型高大端庄,胎体厚重,风格敦厚古朴。既带有明末遗韵,又呈现出清初特色,具有明末清初“转变期”瓷器造型的典型特征。口沿涂酱色釉,俗称“酱口”。酱口主要流行于明末清初的景德镇民窑瓷器,是有着断代意义的标志性特征。

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青。以青花五彩装饰,画面分布于颈、肩、腹三个部位,题材各不相同。颈部以青花五彩绘庭石牡丹纹两组。庭石以青花绘画,分深浅两色。釉下青花装饰工艺承袭晚明技法,色阶基本为两种——即深蓝和浅蓝。色调蓝中泛灰,略显沉暗凝重,与康熙青花“墨分五色”的水墨画效果差别较大。牡丹花枝干以褐彩勾边,填色下褐上绿,体现枝干新老之分。叶片绘画分为两种,釉上黑彩勾描轮廓、叶脉,绿彩填色;釉下绘青花叶片,二者结合表现明暗、虚实。牡丹花以红彩勾边、填色,花瓣边缘留白。牡丹花采取了花心分向两边的构图形式,花蕊高高隆起颇似双犄状,故称“双犄牡丹”。这种纹始现于顺治时期,盛行于康熙时期,是清初瓷器上具有断代意义的一种花卉纹样。肩颈交汇处一圈内绘青花线描冰裂纹,同样具有断代意义。

瓶身绘青花五彩通景人物图。二位俊秀文生骑高头骏马,顾首微笑,扬鞭道别,执扇捧席的小童亦含笑回首;阁楼之上,佳人凭栏,凝望离人,嫣然一笑,一旁的仕女正在收卷竹帘,神态自若。别离场面轻松愉悦,并未表现惯常的不舍哀愁。画面以赭色勾绘大量云气,借白釉本色,不填白彩,时代风格鲜明,是顺治时期又一颇具断代意义的装饰纹样。远处的屋脊、山石、树木,在云气之中若隐若现,似在仙境。画面整体以青花、绿彩和留白为主,显得清淡素雅;红彩少量使用,作为俏色点缀。山石以青花绘画而成,深浅两色,蓝中泛灰。施彩上仍以勾线平涂法为主,偶尔也见有点子皴法。山石两侧树冠直接涂染绿彩,不勾边,颜色光润透亮,呈现新的时代特征。

清顺治青花五彩八仙人物纹花觚(图5),口径16.4、底径13.5、高41.5厘米。造型为撇口,深筒形腹,腹中部微凸,胫至底部略向外展,平砂底。形制古朴,胎体厚重。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青。青花五彩装饰,釉上红、绿、黄、紫、黑等彩料绘画;釉下青花发色深沉,蓝中泛灰。装饰位于腹上、中、下三个部位。

上腹部绘八仙祝寿图。寿星高额长髯,着黄衣、乘绿鹤、驾红云,飘然下降。八仙对面相迎,各执法器,神态各异。衣着以绿、蓝、黄素色为主,红色描绘袖边儿,作为跳色点缀。画面大块留白,近上下边界处绘云气、庭石、栏杆、绿植等。云气以赭色勾描,庭石深浅两色青花描绘;绿植以黑彩勾描轮廓、叶脉,树冠直接涂染绿彩、不勾边;栏杆红彩描绘,作为跳色点缀。中腹部绘石榴、桃等折枝瑞果纹。下腹部绘牡丹等折枝花卉纹,施彩以红、绿两色为主,整体装饰风格带有明代遗韵。纹饰布局疏朗,用笔粗犷豪放,色彩对比鲜明。

花觚的外底为平底,不施釉露胎,中心微微内凹。因修胎工艺较为草率而留有跳刀痕。底足侧边斜削,亦露出胎体,且明显可见旋削留下的旋坯痕,是为清初民窑烧造的典型工艺特征,具有一定的瓷器断代意义。

此类顺治时期青花五彩瓷器,还有以下两件,同样具有顺治时期转型期红绿彩瓷的典型特征。清顺治青花五彩狩猎纹象腿瓶(图6),口径11、底径12.3、高35.5厘米;清顺治青花五彩四妃十六子将军罐(图7),口径13.5、底径15.2、高31.2厘米。

2.餐具

清康熙青花五彩龙凤纹碗(图8),口径13、底径6.2、高6.4厘米。圆口微侈,弧腹,圈足。外底有“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内口沿、内底绘青花双圈;外壁口沿、腹部勾青花单线三道;外足勾青花双线。碗内底绘红彩龙纹、火珠和绿色云气。外口沿绘五彩杂宝、青花红绿彩如意云头纹,以青花单线串联。外壁绘青花五彩龙凤穿花纹,五彩为主;青花勾描龙身作为构图定位,并点缀枝叶。两条行龙,一红一绿,间绘火珠、彩凤,穿行于花草之间。整体以红绿撞色,给人以鲜明的视觉感受。

此类碗为清代官窑大运瓷器,康熙首创,至光绪均有烧造。各朝器物在装饰风格上略有变化,例如,康熙时期的龙身作翻滚状,绿龙的毛发使用的是釉下青花,绿彩色泽纯正,透明感强。乾隆时期的龙身继续为翻滚状,但气势和力度不如前朝,绿龙的毛发使用了黑彩。道光时期的龙身缺乏凶猛气势,龙爪方向与前朝不相同,缺乏力度感,绿龙的毛发则又使用了釉下青花。

清康熙青花五彩花卉纹盘(图9),口径20.4、底径10.5、高4厘米。圆口微侈,弧腹,圈足。外底有“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口沿内外、内底、外足腹交界处分别以青花勾绘双圈。盘内底和外壁以青花五彩装饰。盘内底绘折枝花卉十余种,有绣球花、牡丹花、荷花、菊花等。勾描、设色以五彩为主,有红、绿、黄、紫、赭色等,同种颜色又有不同的浓淡、深浅。青花描绘部分枝叶,作为点缀。盘外壁绘折枝花卉八组,五彩为主,青花为辅。

清雍正以后,珐琅彩、粉彩盛行,五彩逐渐衰落,造型、图案鲜有创新。官窑为满足宫廷需要继续生产碗、盘、十二月花神杯等餐饮用瓷。民窑生产仿康熙五彩风格瓷器。

清雍正五彩花卉纹碗(图10),口径10.1、底径3.7、高4.8厘米。

清雍正青花五彩云龙纹盘(图11),口径20、底径12.5、高3厘米。

3.文房用瓷

清康熙青花五彩花石纹笔筒(图12),口径17.4、底径16.7、高14.3厘米。圆口、直壁、圆底、隐圈足。口沿施酱彩一周。笔筒整体以青花五彩装饰,兼工带写,设色精巧。画面中央为精心叠垒的庭石,青花绘画,与同时期的青花瓷一样,采用上等浙料,运用分水技法绘画表现石纹肌理,色阶丰富,层次分明。庭石左右为花头硕大艳丽的红色蔷薇、菊花和淡雅的黄菊,花枝、草叶有以黑彩勾线、绿彩平涂,也有以青花直接描画,给人以远近不同、虚实结合的视觉效果。此外还描绘蝴蝶、蜻蜓作为点缀。近口沿处点画红日,可谓点睛之笔,风和日丽的庭院花石小景,得以完成。

(二)纯釉上五彩

清康熙五彩莲池鸳鸯纹盘(图13),口径20.4、底径12.6、高4厘米。圆口、弧腹、圈足。纯釉上五彩装饰。外底有青花双圈“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款,为康熙伪托成化款识。装饰纹样模仿明代官窑莲池鸳鸯纹样。画面中央为两两相望的一对鸳鸯,一飞一游,富有动感;黑彩勾边,并以线点描绘羽毛,红、黄、赭、绿平涂填色。荷塘中,黑彩勾绘荷叶,绿彩平涂填色,红彩描画荷花,此外还以黑彩画线描绘水纹。盘外壁亦是莲池鸳鸯纹样,装饰技法纹样与盘心相似。

家具饰件:清康熙五彩瓷砖

北京艺术博物馆馆藏瓷砖分为圆形和长方形两种。圆形瓷砖直径多为20、厚4厘米;方形瓷砖尺寸多为长25、宽16、厚5厘米。两种瓷砖均为两面五彩装饰,工笔绘画;装饰题材一面为戏曲或历史人物故事图,另一面为花鸟图。瓷砖中空,侧面开孔,涩胎,用于穿插安装在罗汉床的屏式床围中(图14)。

清康熙五彩圆形瓷砖(图15),直径20.8、厚4.5厘米。圆形中空瓷砖,侧面涩胎,留有对称分布四个方孔。两面以五彩装饰,工笔绘画。一面边沿绘逑路锦纹一周,黑彩勾边,绿彩填色,以六朵矾红花间隔。画面主体为类似“满床笏”的祝寿主题,寓意家门福禄昌盛、富贵寿考。画面上部中央为对坐品冠夫妇,背后桌案之置鼎炉三供,供奉圣旨。画面两边分列子婿,皆着朝服。画面中央是童子嬉戏,子嗣繁衍。画面人物服饰有红、绿、蓝、赭四色,设色均衡,喜庆而不艳俗。釉上蓝彩,为康熙首创,改变了以往蓝色只能以青花体现的局面,工艺上省去了先烧青花的流程。瓷砖另一面边沿绘龟背锦纹一周,间绘矾红花朵。画面主体绘绿彩山石、红彩牡丹、白彩和蓝彩玉兰、五色锦鸡、黄体蓝翅小雀、红日等。

清康熙五彩方形瓷砖(图16),长25.8、宽17.8、厚4.7厘米。方形中空瓷砖,侧面涩胎,长边留有两个方形插孔,短边留有一个方形插孔。两面以青花五彩装饰,工笔绘画。一面边沿绘逑路锦纹一周,黑彩勾边,绿彩填色,以十朵矾红花间隔。画面题材为文人雅集,山林之中,四组文人分别在抚琴、读书、对弈、观画,人物神态各异,生动鲜明。画面以蓝、绿、红三种色彩为主,兼有黄、赭等,设色清雅。瓷砖另一面边沿绘龟背锦纹一周,间绘矾红花朵。画面左下角绘绿色园石一块,一棵桃树旁逸斜出,重瓣桃花以红彩描绘,大花细叶,更显得雍容华美。一只雀鸟独立桃枝,留白处点缀三两蝴蝶,动静结合,饶有趣味。

(三)色地五彩

清康熙浅酱地青花五彩龙纹题诗碗(图17),口径17.4、底径8.1、高8.5厘米。外壁微弧、四倭脚、圈足。碗内壁口沿以青花单线勾描边界,内绘矾红回纹;倭脚处青花方框内绘折枝红绿彩花卉纹。内底青花双圈内绘海水龙纹,云气、海水以黑彩勾边、绿彩填色;龙纹以矾红彩勾边、填色,黑彩点睛。外部除四个倭壁留白外,其余均以浅酱彩作地。以白线作为口沿边界,外足也有双圈白线。外口沿四边绘青花变体夔龙纹,四倭脚处绘矾红花朵。四外壁以黑彩勾绘单线作为画面边界,内绘海水红龙纹,海水、云气以黑彩勾边,红彩填色,龙纹以矾红彩勾边、填色,黄目黑瞳,神采奕奕。

四倭壁青花行书题写诗文,识读如下:唐皮日休的《牡丹》:“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宋司马光《客中初夏》:“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宋苏轼《上元侍宴》:“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宋周必大《入直召对选德殿赐茶而退》:“绿槐夹道集昏鸦,敕使传宣坐赐茶。归到玉堂清不寐,月钩初照紫薇花。”

四、民国五彩瓷器

进入民国,景德镇仍然是瓷业中心,但随着御窑厂的关停,瓷业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全在民窑。在釉上彩装饰中,粉彩为大宗,五彩则更多地用于仿古瓷器装饰。北京艺术博物馆馆藏民国五彩瓷多仿明清,胎、釉、器型、彩料、绘画均与明清五彩瓷器有较大区别。民国仿品胎体更加厚重,上手较明清五彩更加沉重;釉色纯白,不像明清白釉略微泛青,釉质也不如明清莹润;器型线条呆板,整体观感蠢拙;五彩与明清时期相比,显得艳俗、浮薄,没有明清五彩微微凸起的凝厚质感。绘画方面,多为照猫画虎,模仿明清纹样;底部的款识书写、工艺痕迹也与本朝器物有较大区别。

民国青花五彩龙凤纹花觚(图18),口径10.7、底徑9、高20.8厘米。

民国五彩云龙纹斗形盆(图19),口径19.5×19.4、底径9.9×10、高10.8厘米。

民国五彩花鸟纹大笔筒(图20),口径19.5、底径19.1、高17.4厘米。

五、总结

正是通过前朝历代对于各种彩料的逐步“驯服”,才有了五彩的最终绽放,并对日本的伊万里瓷器产生了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五彩瓷器,既是研究五彩装饰技法演变的重要文物证据,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猜你喜欢

填色五彩青花
惊艳世界的“青花”神采
寻迹青花,邂逅古瓷窑
一朵青花,绽放在时光中
神奇的五彩混色瓶
填色我最棒
填色我最棒
填色我最棒
填色我最棒
青花·木 产品设计
五彩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