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教育技能名师工作室下的园林特色专业建设
2022-04-14周艳丽
周艳丽,孟 洁,兰 颉
(1.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7;2.湖北碧云园林绿化责任有限公司,湖北 咸宁 437000)
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有重要作用[1],是快速传承技艺和应用技能的技艺平台[2],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开设于2003 年,2017年成立了以中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孟洁老师为主持人的湖北省园林技术专业职业教育技能名师工作室[3]。技能名师工作室成立后,园林技术专业开展了基于技能名师工作室的品牌示范(特色)专业建设工作,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名师指引——技能传承作用,将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的园林专业建设成为了湖北省品牌示范(特色)专业[4]。
1 园林特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园林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林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行业的园林绿化工程技术员、园林植物保护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植物生产与养护、园林工程施工及管理、园林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5]。随着社会对园林专业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园林专业的建设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校企合作紧密但不够深入
作为高职院校,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一方面每年组织教师与学生下企业进行调研学习,同时也安排学生下企业进行课程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与顶岗实习;另一方面园林专业教学团队每年与企业进行大量的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取得了很多科研成果。但学校与企业始终缺乏共同办学、共同生产、共同研发的深度合作平台。
1.2 人才培养模式有特色但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2 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实施“三位一体、四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6]。将6 个学期整合为4 个学段,第一学段为文化知识教育和职业认知阶段,依据专业实际和职业认知规律,开设、学习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植物基础知识课程[4],为后续的综合技能实训打下坚实基础;第二学段为基本技能培训阶段,在咸宁绿韵园林绿化养护公司和校内实训基地,通过专业劳动、社会调查、技能实训等形式,以“任务驱动,实境实做”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第三学段为综合技能实训阶段,在咸宁绿韵园林绿化养护公司等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合作企业[6],通过“项目导向,实体运作”的方式,即学生直接参与教师承接的园林项目或校企合作的园林项目,让学生接受企业真实情境下的综合技能训练[6];第四学段为岗位能力提升阶段,为顶岗实习阶段,在校外企业和行业的不同工作岗位(例如“五大员”等),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接受综合的职业能力实训,为毕业后上岗做好对接。但从整体上来看,学生对于技能的学习主要为在校学习与顶岗实训2 个阶段,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操作相互脱钩,岗位与课程对接不紧密,学生不能实时将课本知识转换为岗位技能知识点,出现园林技术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与行业用人需求错位的问题[7]。
1.3 师资队伍强大但需要进一步保持领先优势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专业的教师团队都有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先后带领学生多次取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二等奖的好成绩。但园林专业实践操作强、知识更新快,教师的能力要求也不仅体现在专业技能上面,还需一定的信息化教学、社会服务、科研开发等能力,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保持专业工作常态、不断以真实案例磨炼自己才能一直保持专业领先的优势。园林专业教师缺乏互相探讨研究、共同成长与进步的平台。
1.4 学生知识掌握扎实但缺乏真实案例的真实演练
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课程实训、综合实训、技能竞赛等各项实训活动,掌握了各个岗位的技能知识,但还不能完全灵活运用,虽然能够达到人才培养的需求,但还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这是因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缺乏真实案例演练。虽采取了项目化教学、线上线下结合教学、“岗、证、赛、创”融合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学生也通过这些教学模式模拟了案例演练,但与实际工作环境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学生进企业之后还需要调整适应的过程。
2 基于职业教育技能名师工作室下园林特色专业的建设思路及做法
2.1 基于工作室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
自省级职业教育技能名师工作室成立以来,与湖北碧云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深度合作,联合引进植物资源,共建园林植物栽培教学工厂,开展植物生产养护、园林工程施工、园林新品种引种驯化等工作;利用校办企业、省级职业技能名师工作室共同搭建“工作室+校办工厂”为载体的协同育人平台。这一平台上,校企双方共同开展联合办学、联合生产、联合研发的“三联共建,实体运作”深度合作,着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2 基于工作室为载体的“双员四段”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2.2.1 创新“双员四段”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工作室以“三联共建,实体运作”为主线,以“工作室+校办工厂”为平台,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新建立以专业基础教育入手,真实项目引导、全真企业训练的“双员四段”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双员”是指在“三联共建、实体运作”的产教融合机制下,引入工作室、校中厂等真实案例、真实项目,通过“项目导向,实体运作”的方式,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工作中,学生即是学员,也是员工。
“四段”即把人才培养过程中分为4 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职业认知阶段,第二阶段为基本技能培训阶段,第三阶段为综合技能实训阶段,第四阶段为职业能力行动阶段,4 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均以“工作室+校办工厂”的项目为载体,层层推进,不断深化,不断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2.2.2 对接工作室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重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实地调研、问卷等形式,对接岗位要求、技能大赛规程,在原“双系统融合”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工作室在对园林三大工作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对接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和世界技能大赛执行标准确定专业课程,构建了以园林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岗证赛创”四融合课程体系(图1)。
图1 “岗证赛创”四融合课程体系示意
创立了“学校课程+企业课程”的双线交融现代学徒制培养课程体系(图2)。2016 年实施“盆景制作”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以来,通过校企联合调研、论证,同时对接职业标准,围绕试点工作岗位知识和能力要求,在“2+1”的人才培养构架下,创立了“学校课程+企业课程”的双线交融现代学徒制培养课程体系[7]。一线是以学校为主体,构建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学校课程体系;二线是以企业为主体,构建盆景选材、修剪造型,养护管理、销售服务的项目化企业课程体系。通过校、企交替教学,实现双线交融,较好解决了园林技术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与行业用人需求错位的问题[7]。
图2 “学校课程+企业课程”的“双线交融”现代学徒培养课程体系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修订课程标准。围绕职业能力,将园林行业职业标准融入课程。以园林行业各职业岗位资格标准为依据,以各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将思政元素(工匠精神)、园林文化元素、三新产业元素(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创新创业元素、“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国赛和世界园艺技能大赛技术规程融入到园林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中,确保学生毕业时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8],为学生就(创)业特别是对口就(创)业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为其适应职业要求打下良好基础。
2.3 基于工作室为载体的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实施“四依托”的双师培养模式,着力建设多形式的实践载体,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经营管理和技术推广服务等实践活动,锻炼了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了双师素质。
2.3.1 依托校内工厂,提高教师专业技能 利用课程教学,工作室师生一同参与到闽粤园林植物栽培教学工厂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不仅学生能亲身参与、体验园林植物的生产经营、养护管理、销售服务的技能,而且也提升了教师的管理能力和企业的经营水平。
2.3.2 依托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工作室成员通过参与建设、推广应用江南园林与传承技艺国家教学资源库,在线使用学习了国家级教学资源库中《江南园林山水艺术》等12 门标准课程、《园林讲堂》等6 门个性化课程;参与建设园林技术国家教学资源库子项目《园林植物栽培》课程,提高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2.3.3 依托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2016 年学院成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学院,工作室专业教师乘势而上,积极将专业建设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开展了金丝黄菊、铁皮石斛推广应用等多项课题研究并取得初步的应用成效,助力村民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2.3.4 依托学校“双百工程”(百名企业人员进学速去,百名教师下企业)提高教师科研开发能力 工作室先后派出12 名园林专业教师到集团企业挂职锻炼,培训进修42 人次,聘请12 位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并利用职教集团的资源优势进行科研开发活动。完成了课题24 项,获得授权国家实用专利12项,合作开发教材2 本[9]。
“四依托”活动进一步催生了教师的科技创新活力,锻炼了科研开发和市场运作能力,一支具有“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园林技术专业“工程型”师资队伍应运而生[9]。
2.4 基于工作室为载体的学生职业能力建设
2.4.1 以“工作室”为平台,开展项目化教学 将工作室、公司承担的社会服务、承接项目、生产任务和科研项目带到教学中,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研究过程和教学过程有机结合,将教学标准与企业标准相结合,按项目生产过程、工艺流程、技术标准、验收标准来组织实施教学,实现了产学结合,深化了“双员四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内涵,达到“学习过程符合实际工作过程”的要求[6]。
2.4.2 以学生为主体,实行“三会”递进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三会递进训练”,课前,通过园林技术专业资源库、云课堂、微信等平台、工具,开展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会理论;课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师集中讲解知识要点和注意事项,要求学生会操作;课后,通过课后温习,要求学生会实践。“三会递进训练”贴近真实工作情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切实使学生做到“做中学、做中教”,打造有效课堂。
2.4.3 以技能竞赛为载体,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工作室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抓手,以项目为载体,开展学生技能培训和技能大赛指导工作。师生双重身份,对接大赛技术标准开展培训工作,开展对赛教学、对证教学,扎实提高学生实践技能。2017 年以来,坚持以“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省赛、国赛为方向标,根据技能竞赛内容、场境、流程和规程要求,将竞赛内容与课程和课程体系相衔接,工作室教师对标省赛、国赛内容,在《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园林施工图与设计》等多门课程中开展对赛教学,并依据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国赛中分设岗位,将各岗位参赛内容和标准融入到课程教学和实训中,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工作室还积级组织学生开展技能竞赛,扎实提高学生实践技能。2016—2019 年开展了以园林景观设计为主要内容的学生技能竞赛,一方面通过全体学生参与、层层选拔最终产生的选手参加湖北省园林景观设计技能竞赛和全国高职院校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技能竞赛,建成三级竞赛体系。另一方面通过营造趣味性、竞技性与技能强化训练相结合的竞赛环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园林职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实现以竞赛训练获取技能,以技能开拓专业,以专业成就人生。
2.4.4 强化综合实训,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在第5学期,工作室按照园林公司项目管理要求,依托工作室真实项目开设综合性生产实训。让学生完成园林技术专业方案设计—施工—后期养护的整个工作流程。让学生在岗位上模拟工作环境、工作任务、提前熟悉企业的工作流程。专业教师随时跟进学生在实战中的问题,实现校内教学与企业的零距离,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10]。
3 小结
依托“职业教育技能名师工作室”,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专业开展了品牌示范(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第一,利用校办企业、省级职业技能名师工作室共同搭建“工作室+校办工厂”为载体的协同育人平台,建设了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第二,以“三联共建,实体运作”为主线,以“工作室+校办工厂”为平台,构建了“双员四段”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工作室对接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国赛、世赛标准,创立了“学校课程+企业课程”的双线交融现代学徒制培养课程体系;第三,通过实施“四依托”的双师培养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与双师素质;第四,通过以工作室为平台,开展项目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实行三会递进训练,以技能竞赛为载体,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强化综合实训,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等4 个方面的举措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