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证书制度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究*
——以山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4-14李乐东
□ 李乐东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2)
1 “1+X”证书制度
2019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文中指出职业教育应把高质量职业培训作为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要面向高职学生和社会成员开展各类专业的职业培训,其中的重要改革措施和重大制度创新就是“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它将体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学历证书和反映职业技能水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更加全面地体现职业教育毕业生和社会劳动者的职业活动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开拓创业本领,提升就业质量,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由量变向质变发展。
2 专业背景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于2010年开设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属于学院“十三五规划”重点建设学科,是教育部专项资金支持建设专业、山西省重点建设专业、山西省重点实训基地建设专业;是全国连锁经营协会校企合作会员、全国电子商务指导委员会会员、山西省物流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山西省现代服务职教集团牵头单位;也是全国首批“1+X”证书试点专业。该专业紧跟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坚持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建设思路,全力培养适应行业、产业发展新需求,面向各类物流企业的技术岗位,掌握现代物流基础知识以及智慧仓储规划、信息系统处理等技能,具备仓配、智能规划、数据分析处理、贸易营销等专业能力的应用型基层管理人才。
3 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与优化
目前,针对“互联网+”环境下的现代商贸流通产业,面对区域内产业链提质增效、升级需求,“新零售”“智慧化”发展需求,只有构建服务于商贸流通产业链的智慧物流专业,以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为契机,将专业理论知识与产业生产深度融合,推动商贸流通产业链的发展,实现现代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才能够满足区域商贸流通产业特色和人才需求。
3.1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创新创业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物流管理基础知识,具备仓配、智能规划、数据分析处理、贸易营销等专业知识,熟悉相关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和工作标准,面向现代物流领域,能够从事物流企业、仓储配送中心、商贸流通等企业的相关岗位操作以及采购、销售、物流、供应链管理等基层管理工作的高素质管理人才。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均考取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
3.2 人才培养规格
通过调研分析,按照商贸流通全产业链发展需求,对接现代物流行业的各个岗位任务和标准,同时对接物流管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由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面向的岗位是物流经理、仓储主管、采购主管、运输管理、供应链管理,我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岗位群划分为物流经理、仓储主管、采购主管、运输管理、供应链管理五个方向,并明确各个岗位的核心能力和核心课程,如表1所示。在人才培养规格中,突出物流产业的核心地位,满足商贸流通全产业链发展需求。
表1 职业岗位与核心能力
3.3 人才培养模式优化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为目标,围绕商贸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电子商务提质增效、数据资源规范共享、供应链协同创新等特点,积极与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相融合,探索形成以“1+X”证书制度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职业素养培养、学创能力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主要培养目标为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重点培养目标为自主学习与创新创业的学创能力,通过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以及专业拓展课的学习,使其具备终生学习、独立思考、逻辑推理等能力。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物流行业不断涌现出新业态、新技术,结合岗位技能和人才需求的变化,要不断修订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而人才培养目标应突出新科技应用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决策分析能力以及管理能力,培养具有现代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学习意识、责任意识的复合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4 课程体系的融合与优化
“1+X”证书制度下,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中岗位群的需求,并结合智慧物流专业群的建设与改革要求,由专业主任组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对专业群课程体系进行修订和开发,形成以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为基础,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为重点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中的安全教育、管理学、物流职业认知、创新创业教育对应的是“1+X”证书中的职业理论基础部分;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中的仓储管理、储配运作实务、配送管理、智慧仓储规划与设计、信息系统处理等内容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传统课程,所以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呈现出“宽而浅”的特征,对应物流管理“1+X”证书标准还需进一步拓宽深度。
4.1 课程设置与“1+X”证书(中级)融合
对照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物流管理“1+X”证书中的职业基础模块,在现有课程基础上,通过校园活动、假期社会实践、“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行业专家讲座、企业实践锻炼等形式,打造厚基础、宽方向的职业基础课程。对照物流管理“1+X”证书中的专业基础模块,依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内容,增加物流成本与绩效、供应链管理等多门专业核心课程,面向商贸流通产业链的智慧物流专业群,在夯实采购、储配、运输等传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新增加智慧仓储设计与规划、物流成本数据分析、区块链管理等拓展性的课程知识,以培养学生的规划、分析、管理等专业技能。
4.2 课程体系的优化
在课程体系优化过程中,基于商贸流通产业链的智慧物流专业群的角度,将课程思政、创新创业融入原有的课程体系中,推动专业课程的融合发展,满足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参照“1+X”证书标准,将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标准与学分银行相融合,按照学院学分管理文件中的相关规定,适当增加“1+X”证书学分置换的比例,构建学生考取证书的多元性、必要性,从而探索书证融通的有效渠道。
5 三教改革的融合与优化
“职教20条”中提出了“三教”改革的目标。三教分别指教师、教材、教法,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缩小学校与社会所需之间的差距。
5.1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目前,学院大部分教师都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因此学院要求全体教师进行企业实践锻炼,特别是新入职教师、专业技能型教师,要“分批次、分时段”进入物流企业或技术岗位进行轮训,通过在企业真实岗位的学习和实践,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融合,提升教学水平。其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会议、培训,这些教师通过学习进修统一思想,提升专业水平,转变教师观念,切实提升教师队伍水平。最后,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能力大赛、职业技能大赛,通过各类大赛,提升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和职业技能。
5.2 提升教材实用价值
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理论知识的更新迭代,新技能的不断出现,导致传统教材已很难满足学生、企业员工以及其他社会群体的学习需求。教材中理论知识应及时整合行业、企业需求,将企业岗位内容和技能标准引入课堂,不断完善教学内容。通过建立在线教学资源、开发活页式教材等方式,开发满足教学需求的教材,并随着信息技术和行业产业升级及时进行更新。
5.3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受到疫情的影响,利用互联网与移动设备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出现导致学生学习习惯呈现出碎片化、网络化的特点。由于高职学生的自律性差,很难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本专业中的各类理论知识,而更倾向于在实际动手过程中,简单直接获取知识和方法。因此,教师需通过信息化手段快速、准确、简明地将理论知识传授于学生,同时要运用项目化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教学讲授给学生。
6 结语
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进入改革的春天,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背景下,我们将进一步探索促进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1+X”证书制度有效融合的方法,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促进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充分发挥试点的示范作用和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