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村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2022-04-14曹淑雯
□ 曹淑雯
(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随着农村网络信息技术的覆盖和当地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电商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广泛普及,2020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超1.79亿元,同比增长8.9%,农村网店1200万余家,带动近四千万人就业,可见农村电商的发展逐渐成为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农村电商发展离不开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1]。直观来看,农村物流与城市物流相对,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重要纽带,包括农村地域范围内的物流活动、农副产品的流通以及为农村居民的各项经济活动提供物流运输服务[2]。
虽然近年来物流业运营管理渐趋规范,信息现代化的程度不断提升,但城市与农村物流区域发展不平衡、步调不一致的问题,迫使农村物流的深入发展举步维艰。在农村电商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健全良好的农村物流体系有利于扩大网购在农村的市场份额,促进农产品的多渠道销售,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进而带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农村物流发展不可忽视。
为补齐农村物流的短板,充分挖掘其发展潜力,推动农村电商物流的协调发展,我们亟需立足当地实际形势进一步剖析农村物流现存问题,从而针对性地为农村物流的配套发展出谋划策。
1 江苏省农村物流的现状
1.1 农村经济水平低,物流发展慢
从全国范围来看,江苏省经济水平一直走在前列,但从省内区域来看,江苏城乡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2010年以来,农村常住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及城市居民的一半,农村经济相对城市经济发展滞后。农村缺乏充足资金的支持,再加上以个体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农业生产,组织水平低且布局紊乱,导致农村物流供需释放不足且分散[3],物流配送进程缓慢,制约了物流的进一步发展。
1.2 农产品运输难度大
江苏生鲜农产品种类丰富,居民需求量大,2021上半年,江苏省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超500亿元,同比增长28.2%,农产品搭上电商的快车,从农村走向全国,因此农产品的运输在整个农村物流体系中举足轻重,而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冷链物流不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高成本、高耗能使农户们望而却步,农村现有的物流运输条件满足不了新鲜蔬菜、瓜果、乳制品、水产类等低温保鲜要求较高的农产品,加之产、销地的相对分散,在途中会产生大量腐损残次品,严重阻碍农产品的远距离上行。此外,近距离地区出现农产品滞销集聚[4],造成“谷贱伤农”的情况,农民们增产不增收,农产品物流缺陷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1.3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相对于成熟便捷的城市物流体系,农村物流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略显薄弱。政府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方略时,在各级乡、镇、村间催生了一批新的物流网点,目前江苏省集客货运等功能于一体的乡镇农村物流服务站尚不足100个,这些远未达到促进农村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对于道路不通畅的乡镇,因其网络不便捷,物流信息不能实时更新,导致难以架构配送网络,更不能做好送货上门,严重影响了运输时效[5],极大地阻碍了农村物流水平进一步提升和发展。
2 江苏农村物流发展水平实证分析
2.1 农村物流水平指标体系构建
为更全面地描述江苏省13个地级市(南京市、无锡市、常州市、徐州市、苏州市、连云港市、南通市、淮安市、扬州市、盐城市、泰州市、镇江市、宿迁市)的农村物流综合水平,在充分结合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理论基础上,考虑数据的实际可操作性,选取农村经济水平、农产品相关产值、物流运输量和人力资源与条件4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作为评价准则,如表1所示[6],数据来自于《江苏省2020年统计年鉴》和《江苏省2020年农村统计年鉴》,部分数据经复合计算所得。为简化问题,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的降维思想,将10个二级指标转化为少数综合指标,确保结果准确科学。
2.2 可行性检验
对选取的10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检验数据是否适合分析,表2检验结果表明KMO的数值为0.746大于0.5,显著性P值小于0.05,因此可以进行主成分分析。
表2 KMO和巴特利特检验
由表3可知,三个主成分的特征值依次为5.637,1.478,1.212,贡献率依次为56.371%,14.782%,83.269%,这表明前3个主成分大体保留了原始指标的基本信息,符合提取原则。通过碎石图(图1),我们看到当成分数大于3的时候,特征根值趋于收敛,变化程度不再显著。验证了前面提到的用提出的3个新的综合指标解释所有变量是可行的。
表3 总方差解释
图1 碎石图
2.3 主成分线性加权
根据主成分矩阵表4对三个新指标线性加权,ZXi为标准化后的指标数据。
从第一主成分来看,X1、X2、X3、X5、X8、X10的系数较大,主要反映的是农村人均生产总值、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支出、人均农林牧渔业产值、农村人均快递量、农村交通运输类人均从业人员数等,主要反映基本的经济水平以及物流业的基本状况,其表达式为:
表4 成分矩阵
从第二主要成分来看,X9的系数最大,变量是邮路及农村投递路线总长度,主要反映了农村物流末端的距离,其表达式为:
从第三主要成分来看,X7的系数绝对值最大,是指农村人均公路货运量,主要反映农村物流量,其表达式为:
江苏省农村物流的总体评价可以用三个主成分的线性表达式构成,其中每个主成分的权重系数为对应的特征值占总的特征值之和的比例,即:
2.4 物流水平综合评价
将标准化数据代入上述表达式,可以得到江苏省农村物流发展水平的综合排名,如表5所示,易知地级市的农村之间物流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苏州农村的物流综合水平得分第一,远高于其他各地市,此外,南京、无锡、常州、镇江的综合得分均为正值,显然苏南地区是农村物流发展较好的区域,属于第一层次;其次是南通、扬州和泰州,综合得分小于0但大于-1,可见苏中农村地区的物流水平有待提高,属于第二层次;最后是徐州、盐城、连云港、淮安和宿迁,综合得分均小于-1,在农村物流水平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属于第三层次。总体而言,江苏省农村物流水平的差异在城市间非常明显,且差距仍在扩大。
表5 江苏省各地级市主成分得分及排名
3 差异原因分析
3.1 区位条件
区位优劣是农村物流水平差异的关键因素之一。苏南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与上海、杭州等紧密相连,优越的地理位置受相邻区域的辐射效应明显,拥有更广大的消费群体,县域综合实力强,物流发展水平高。同时,作为省级示范物流园区的无锡苏南快递产业园,为苏南物流高质量有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其农村物流水平也因此领先其他地区。而苏北地区与安徽北部、山东南部接壤,在区位上接收的有效经济辐射不占优势[7],更没有示范园区的引导与保障作用。
3.2 基础设施与人才储备
在交通运输方面,江苏大量的交通建设资金向苏南倾斜,进一步拉开了南北交通基础设施的差距,加之苏北部分农村发展滞后,道路建设仍有所欠缺,极大地阻碍了苏北农村物流的发展;在物流技术方面,苏南部分地区物流行业已逐步向智慧物流体系转型,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实现无人分拣和智能分单。而苏北农村网络普及率低,物流行业仍依赖大量劳动力;在人才资源方面,江苏省共有77所本科院校,苏南有52所,其中南京就有35所,相比之下,苏北的11所本科院校人才供给远不及苏南地区,再加上农村微薄的薪资,苏北农村物流高素质人才缺口形势更加严峻[8]。
3.3 产业结构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形式,物流业已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行业,以苏州为代表的苏南模式,抓住长三角地区绝佳机遇,实施招商引资战略,第三产业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物流水平不言而喻[9];苏中地区工业起步较早,迄今仍保留着第二产业比重大于第三产业的鲜明特点,第三产业相对滞后,远低于苏南的水平;苏北地区受封闭地理环境影响,对外开放水平低,主要出口初级原料等单一结构产品,现代物流业发展总体落后,制约了苏北对外贸易和经济的发展[10]。
4 建议
发达的农村物流体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为进一步提高江苏农村地区物流的整体水平,各市应综合考虑除区位条件外农村物流的现状与造成地区间的水平差异的内生因素,为农村物流制定阶段性发展规划,通过长短期内的多措并举,最终实现物流配送的降本增效与物流体系的完善。
4.1 农村物流末端应用众包配送
依托开放、共享思想的众包物流模式,广泛应用于南京、苏州等大城市末端配送,蓬勃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多方共同配合襄助[11],自由快递员利用众包平台与顾客协商解决其多样化的需求,如闪送、UU跑腿等物流企业鼓励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整合社会范围内闲散人力资源。众包物流模式实现了物流配送人员的社会化、时间的碎片化、路线的自由化,极大地降低了物流成本,大幅度提升物流配送效率,其在苏南城市末端配送中良好的示范为农村物流体系的改进绘制了一幅贴近现实的蓝图,有助于苏北农村利用后发优势在短期内为物流深入发展创造新机遇。
4.2 应用农村智慧物流模式
智慧物流是基于先进技术的智慧且环保的当代物流发展新方向,江苏作为全国唯一以智慧物流为降本增效改革重点的试点省份,加之RFID、区块链、AI和云计算等物联网技术为江苏智慧物流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实现江苏农村物流供需的规模经济须依靠先进科技的推动,智慧物流模式引入农村有助于解决农产品生产规模小和供需分散的问题,且智慧物流的智能化与人员精简化显著降低了人力成本,能够在短期内有效规避江苏农村地区物流人才匮乏的缺陷,提升物流的运行效率,更好地推动农村物流产业稳健发展,对提高江苏农村经济大有裨益[12]。农村地区应搭建智慧物流网络平台,提高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借助大数据实现各个环节精细可视化管理,实现农产品供应物流协同发展,进而促进农产品在广域地理空间的运输和交易。
4.3 人才内部挖掘与外部引进
江苏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福利保障、机遇发展远不如大中城市,其对人才的吸引较弱,而物流人才是农村物流体系制胜的关键,严峻的人才短缺问题无疑制约了江苏农村物流现代化的发展。扩大农村物流人才供应从内部外部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在农村内部挖掘潜在资源,发挥村两委、大学生村官等带头人物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鼓励更多有能力的人加入到江苏农村物流建设的队伍中,并定期组织从业人员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以期不断提高人员的技术能力[13];另一方面,江苏政府要给予返乡人才优惠补贴的长期政策,促进优秀人才回流,同时江苏院校要主动出击,为各市农村定向培养一批复合型物流人才,不断壮大农村人才队伍,进一步带动农村物流系统专业化发展。
4.4 健全农村物流体系
从长远来看,健全完善的农村物流体系不可或缺。人们常说“要想富,先修路”,在农村电商蓬勃发展的当下,江苏农村物流的发展须首先完善城乡公路与交通道路网,在保证政府投入的情况下,引导社会资金投放在农村基础道路交通建设方面[14]。其次,建立健全以冷链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体系,形成完整的加工、仓储和运输的江苏村镇一体化物流网络,保障农产品的流通质量。另外,政府应结合江苏农村各地区特色,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优化产业结构,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通过整合江苏省域内的人才、交通与信息资源,以期发挥农村物流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