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领导干部运用市场化思维和方式推动发展能力
2022-04-13中共湖北省委党校课题组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课题组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 武汉 4322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湖北已明确了“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发展目标定位。蓝图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湖北省委书记应勇同志指出,发展不够是湖北最大的实际,与发达地区相比,湖北不缺发展要素,差距主要在理念、思路、作风上。而湖北领导运用干部市场化思维和方式的水平是干部理念、思路、作风的重要部分。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市场化思维和方式推动发展能力,是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迫切要求,是以思想破冰引领湖北发展突围的迫切要求,是促进领导干部成为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行家里手的迫切要求。
为了解当前领导干部市场化思维和方式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课题组通过调查问卷和走访座谈等形式展开调查,以期对提高领导干部运用市场化思维和方式推动发展能力提供针对性建议。
“市场化思维”包括市场法治思维、公平竞争思维、成本效益思维、风险危机思维、价值规律思维、市场优先思维、市场秩序思维、合作共赢思维、自由开放思维和市场周期思维等。“市场化方式”包括交易方式、契约方式、创新方式、竞争方式和合作方式等。领导干部“市场化思维和方式”,就是尊重市场规律,遵守市场规则的理念思维,以及在此基础上善于驾驭市场规律,运用市场规则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方式方法和能力。其核心要义是讲求投入产出比,追求质量效益,强调公平竞争,讲规则守信用等。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为了解当前湖北领导干部运用市场化思维和方式的现状,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进行调研。其中,问卷调查对象主要是县市区主要领导干部,访谈对象主要是党政机关干部,以及国有、民营企业代表;现场访谈分别在湖北省委党校县处级干部经济建设班和政治建设班、年轻干部班等重要主体班次,以代表交流、小组讨论、专题研讨等方式进行;同时,课题组专门赴鄂州市葛店开发区等地展开基层一线干部座谈和民营企业家深度访谈,参与深度访谈及座谈共计103人次,共计形成访谈资料5万余字。
课题组问卷调查选取全省县委书记、县长短训班学员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共计回收100份有效问卷。被调查对象8%为女性,92%为男性;年龄集中在36岁-45岁的占比37%,46岁-55岁的占比63%;学历结构方面,98%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博士研究生占比11%,硕士研究生占比37%,本科占比50%,专科及以下占比2%(如图1所示)。
图1 问卷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二、当前湖北领导干部市场化思维和方式的现状分析
(一)领导干部对市场化思维和方式的认知现状分析
领导干部对市场化思维和方式的认知,是领导干部运用市场化思维和方式的基础和前提。领导干部对市场化思维和方式的认知,可从领导干部个人市场化思维自我评价、对市场化思维和市场化方式的认知等三个指标进行测度。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座谈,当前湖北领导干部对市场化思维和方式的认知表现如下:
1.大多数领导干部自认了解并能够运用市场化思维和方式开展工作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5.15%的领导干部自认了解基本市场理论,有66.67%的领导干部认为自己了解市场化思维和方式并将其运用到了实际工作中,13.13%的领导干部自认能够掌握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因而,绝大多数(94.5%)领导干部自我认知是了解并能够运用市场化思维和方式开展工作。但是,仅有5.05%的领导干部认为自己精通市场化思维和方式并能运用其指导业务工作(如图2所示)。
图2 市场化思维自我评价
2.领导干部认为法治思维和公平竞争思维是市场化思维中最重要的思维
课题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显示,领导干部对市场化思维中认同度比较高的有,市场法治思维(20.63%)、公平竞争思维(19.93%)、成本效益思维(16.08%)、风险危机思维(11.89%)、价值规律思维(11.54%),此外,市场优先思维、市场秩序思维,合作共赢思维、自由开放思维和市场周期思维等,也有一定的认同度(如图3所示)。
图3 领导干部认为最重要的市场化思维
在诸多市场化思维中,市场法治思维和公平竞争思维是领导干部认为首要的市场化思维,是其他市场化思维的基础。一方面,这说明领导干部法治意识和公平竞争意识增强;另一方面,从需求导向、问题导向角度分析,重视和提高法治化水平和公平竞争意识,是当前优化营商环境、规范政企关系、激发市场多种主体活力,保障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3.领导干部认识到法治方式和创新方式是市场化方式中最重要的方式
课题问卷调查中了解到,领导干部认同度比较高的市场化方式有法治方式(25.45%)、创新方式(23.27%)、竞争方式(22.91%)、合作方式(14.91%)、管理方式(8.36%)和交易方式(5.09%)(如图4所示)。
图4 领导干部认为最重要的市场化方式
与市场化思维相对应,领导干部认为“市场法治思维”是最重要的思维,同样在市场化方式中也认为“法治方式”是最重要的方式。这符合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行为的逻辑,也说明问卷调查的信息是可信的。领导干部认为“创新方式”是仅次于“法治方式”的最重要的市场化方式,这是因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是第一动力。同时,这也是新发展理念的直接体现。
(二)领导干部市场化思维和方式的实地调研分析
首先,从市场主体的评价看,领导干部的市场化思维和方式总体情况良好,但与市场需求和期望仍有一定差距。当前湖北营商环境和服务环境明显优化,政府和干部的乱作为情况少了,但主动作为、创新作为不够,还不能完全满足市场主体的需要和期望。主要领导干部的思维和方式比较超前,但一般干部、基层干部为市场主体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
其次,从地区比较看,湖北干部与江浙广东等发达地区的干部相比,市场化思维和能力还存在明显差距。到上海、浙江跟班学习的首批62名干部的深切体会就是迫切需要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湖北干部在运用市场化思维和方式上与上海、浙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三、当前湖北领导干部运用市场化思维和方式推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以及访谈材料研究,课题组认为当前湖北领导干部运用市场化思维和方式不充分,存在理念思维、方式方法和干部制度等三方面的掣肘。
(一)理念思维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领导干部市场化思维是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是促进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想保障。当前湖北领导干部主要存在对新发展理念理解不透彻、对市场化思维掌握不精、对优化营商环境认识不深刻等突出问题。
1.对新发展理念理解不透彻
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需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但是,在建设创新强省过程中,湖北一些领导干部因缺乏市场化思维,忽略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导致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存在两张皮;在落实“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过程中,因部分领导干部缺乏市场化思维,导致市场联系薄弱、区域一体化程度较低;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过程中,因缺乏市场化思维,导致投资主体单一、生态环保资金来源受限;在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过程中,因部分领导干部缺乏市场化思维,导致经济外向度不高;在坚持共享发展、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因部分领导干部缺乏市场化思维,导致公共服务配置效益不高。
2.对市场化思维掌握不熟练
课题组调查显示,湖北省领导干部“市场化思维自我评价”中,只有5.05%的自我评价为“精通并能指导业务工作”,自认“掌握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占到13.13%,尽管自我评价为“了解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占到66.67%,但这与省领导及市场主体对湖北干部的期望还有差距。这说明真正精通市场化思维并指导工作的领导干部比例很低,掌握市场化思维并能够熟练运用的领导干部比例也不高。
3.对优化营商环境认识不深刻
营商环境是领导干部运用市场化思维和方式水平的具体体现,直接检验着一个地方领导干部市场化思维程度和市场化方式能力水平。当前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市场主体过程中,有的干部还没有真正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有的干部“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自身角色定位存在偏差,总认为自己在给企业做好事,而没有认清自身的岗位责任。一些服务市场主体的领导干部不善于换位思考,不能帮助企业解决棘手问题,不能够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不能够充分认识到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和支撑作用。尽管湖北省为优化营商环境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营商环境好不好的评价,还没有真正形成以企业评价为第一评价,以市场主体感受为第一感受的氛围。
(二)方式方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市场化方式运用不充分
随着经济发展,领导干部要不断拓宽视野、更新理念、运用市场化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1]。课题问卷调查统计显示,领导干部认为市场化方式运用不充分的具体表现有,“政府区域协同不够,地方政府同质化竞争和恶性竞争问题”“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不能配套的问题”“政府开放度不够,领导干部市场创新进取的精神不足”等选项占比最高;“存在官本位思想,政府对市场过度干预、行政手段过多”“政府简政放权不足,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没有放足、放到位”“政府服务缺位,该政府管的事没有管好、管到位”等选项占比也较高(如图5所示)。
图5 市场化思维与方式运用不充分的具体表现
从座谈访谈中发现,领导干部市场化方式运用不充分主要体现在不够真、不够优、不够新三个方面。一是不够真,存在走过场和形式主义。例如,在涉企服务方面,无法为证券公司上市提供针对性服务,干部下派企业并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一些服务企业措施不管用,等。二是不够优。在市场化培训、融资等方面,往往隔靴搔痒,满足于完成基本的小问题,没有切实回应核心问题。三是不够新。即大胆创新不够,缺乏大格局、大视野。平台搭建不够,远水解不了近渴,在落实速度、眼界等方面都十分有限,满足于现状,没有创新。
2.市场化方式运用不平衡
市场经济运行涉及市场主体、产业部门、商品服务、要素配置、社会保障、城乡区域等多个方面。市场化方式的运用在不同领域虽然本身存在差异是正常的,但出现不平衡就不正常了。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领导干部认为市场化方式在招商引资(28.4%)、贸易流通(24.3%)、金融服务(12.2%)、基础设施(12.2%)等领域运用较好(如图6所示),但在区域协调发展、公共服务、农业产业化、生态环保等领域运用相对薄弱。
图6 市场化方式运用较好领域
市场化方式在不同领域运用程度的差异,说明领导干部对原本属于市场配置资源的范围,在运用市场化思维的自觉性和能力上都还较高,而对一些原本由政府提供、市场化改革后需要政府和市场共同配合配置资源的领域,领导干部对如何运用市场化思维还认识不足。例如基础设施领域引入PPP模式,既要尊重市场配置资源的高效率优势,也要发挥政府在保障社会效益和公平性中的监督作用;投融资领域的改革,也需要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协调配合,而如果领导干部缺乏对新市场化思维的理解,就不敢、不会、不能在一些改革领域运用市场化思维。
需要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换挡、结构升级、动力转换,政府职责定位也需要动态调整来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领导干部需要善于运用市场化思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状态,协调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搭配作用。
3.行政化方式应用惯性依然明显
领导干部熟悉行政方法、行政手段,于是习惯于用行政手段抓经济工作,习惯于将党政机关内部工作方法延伸到机关外部,包括经济部门和领域。具体而言,存在四种不良倾向:一是习惯于直接“唱戏”,不习惯于“搭台”。在服务市场主体、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方面,直接干预经济活动多,搭建平台服务经济活动少。二是习惯于“管理”,不习惯于“共治”。政府管理体制中仍然残留着一些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惯性,政府对某些领域仍然干预偏多,如本应由企业自主决策的事项、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事项、社会中介组织可以自律的事项等政府仍干预太多。三是习惯于“越位”,不习惯于“守位”。与此同时,诸如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市场秩序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却存在政府该管而没有管或没有管好的现象。四是习惯于“管制”,而不习惯于“松绑”。国有企业和国有平台企业都是重要市场主体,但在国有资产内部管理中行政化色彩仍然浓厚,干部人事、纪检监察等过多过重,严重制约了市场化机制作用的发挥。在开发区建设、园区建设、平台企业运营方面,风险投资与市场化容错机制的缺失也束缚了干部市场化思维的运用。
(三)干部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题组对制约领导干部树立市场化思维和方式的原因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制约领导干部树立市场化思维的主要因素排名前五位的分别为:工作实践经历(24.8%)、政绩考核制度(20%)、干部问责制度(18.4%)、学历知识背景(16.8%)以及政治生态(14%)(如图7所示)。这说明干部制度对领导干部的市场化思维和方式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分析专题研究、座谈研讨获得的材料,课题组发现,当前干部体制机制对领导干部市场化思维和方式的制约因素表现在以下方面:
图7 制约领导干部树立市场化思维的主要因素
1.有经济专业背景或市场经营履历的领导干部选用力度不够
单位和部门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一把手”的市场化思维和方式对整个行业、单位、部门的影响很大,如果具备市场化思维和方式,则有利于整个行业、单位、部门运用市场化思维推进工作,反之,市场化思维和方式的运用就受影响。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当前湖北省选用有经济专业背景或市场经营履历的领导干部力度还不够,有些干部没有经营活动的切身经历,缺乏对经营活动的切身体会,对经营活动所需所盼的服务不了解,提供的服务往往针对性不强,存在“隔靴搔痒”现象。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市场化人才选聘力度不够,适合市场竞争的经营型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仍显匮乏,有的引进了人才但用才、留才做得不够,在绩效待遇和人才成长方面激励不够,从而制约了专业化人才作用的发挥。现行人事制度存在“干部”与“非干部”“二元人事体制”的问题,优秀经营性人才因为“非干部”而很难进入“干部”特别是党政干部体系中。市场化思维和方式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运用不够,不利于调动人才积极性和优化人才资源配置。
2.正向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的制度创新不够
全面深化改革、运用市场化思维方式推动发展,需要有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的环境氛围。一些政府部门仍有不少该放的权还没放,管了不少不该管的事,特别是市场准入中的各种许可等限制仍然很多,严重影响企业投资和群众创业创新[2]。近些年来,领导干部直接干预市场运行、破坏市场竞争的“乱作为”现象已经很少,但存在一些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不足、动力不够的“不作为”现象。“看得见的手”在需要发挥作用的领域和时刻反而“看不见”了[3]。一些干部推进经济体制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不够,深入一线了解市场主体诉求、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的主动性不够。少数干部庸政懒政怠政,甘做慵懒官、太平官,有的干部片面套用文件要求,足不出户、缺乏调研就做出决策。同时,湖北还存在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受到排挤冷落、敢闯敢干的干部不被提拔重用等现象。这些都是阻碍干部干事创业、运用市场化思维先行先试的不良现象。
目前干部考核存在“内卷”现象,干部考核多是党政机关或体系、系统“内部”考核,听取市场主体、企业家的意见建议不多、力度不够,干部注重追求机关内部评价,不重视外部如市场主体的评价,长此以往,形成“机关文化”,制约干部为市场服务的动力和能力。
3.保障市场化方式运用的容错免责机制执行不够
只有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才能给敢担当敢作为、敢闯敢拼的干部吃一颗“定心丸”,调动和保护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作风正派、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干部撑腰鼓劲。在现实工作中,特别是探索使用市场化方式进行改革创新的实践中,许多干部的失误错误是在先行先试、缺乏经验、客观条件不成熟等情况下,导致的探索性失误和无意性过失[4],只有建立了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导向机制,才能让改革永不停顿、创新永无止境,让改革创新者、担当有为者放下包袱,形成千帆竞发的干事创业氛围。虽然一些地方出台了容错免责机制,但在实际考核问责中贯彻落实不够,对干事创业的干部保障力度不够。
四、提高领导干部运用市场化思维和方式推动发展能力的对策建议
作为“关键少数”,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尊重市场、服务市场,坚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完善市场机制,打破行业垄断、进入壁垒、地方保护,增强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和调整能力,提高企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竞争力[5]。提高领导干部运用市场化思维和方式推动发展的能力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工作,既要有针对性,也要有前瞻性;既要有制度保障,也要有个人努力;其目的不仅是促进领导干部树立市场化思维,更重要的是推动领导干部运用市场化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敢于思想破冰,用市场化思维和方式武装干部头脑
领导干部的理念、作风和能力,直接决定着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领导和管理状况,影响到地方的发展。领导干部要具备市场化思维和能力,就要切实尊重规律,真正了解和善于运用市场原则和规律。
1.要树立大市场化思维。领导干部要有大市场化胸怀。有多大的胸怀,才能有多大的市场。面对市场,领导干部要解决好“想不想,能不能,敢不敢”的问题,其中关键是“敢不敢”的问题。这就需要思想破冰,刀刃向内,要树立大市场化思维,只要有利于经济发展和解放生产力,就要敢于交给市场,由市场做主,要有敢于开放大市场的勇气和魄力。经济发展靠企业,企业发展靠市场,市场繁荣了,企业才能活跃,企业活跃了,经济才能发展。
2.要树立尊重市场主体地位的思维。尊重市场主体地位是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领导干部要尊重市场规律,就不仅要尊重市场主体地位,还要营造全社会尊重市场主体地位的环境,尊重企业家人格,克服“官本位”意识,防止和消除对企业家的身份歧视、工作歧视和地位歧视。
3.要树立市场优先思维。市场具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质属性,有敏锐捕捉市场需求、优化资源配置的天然能力。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对问题、难题,应当优先采用市场化方式解决。领导干部要做的是最大力度地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能动性。市场主体积极性、能动性调动越高,说明领导干部的市场化思维就越强。
4.要突出市场评价思维。在鼓励领导干部运用市场化思维和方式推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存在市场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些问题应由领导干部代表政府出面解决。但领导干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深入实际工作一线,贴近市场,了解市场主体所需所求,切实解决市场所期所盼。因此,要以市场的需求为第一需求、以市场评价为第一评价、以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以服务对象满意为第一标准来衡量、评判领导干部的工作。
(二)善于发展突围,用市场化思维和方式培育有效市场
1.善于“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是运用市场化思维和方式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最佳表现。政府要按照“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原则给市场“搭台”,为企业“唱戏”提供公平竞争的舞台;要善于以项目为引领,以政策为导向(土地、人力、物流、金融等政策),吸引企业投资,调动企业积极性,激发企业活力。
2.积极培育高质量市场主体。一是要加大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力度。企业内部应加大市场化管理力度,推行市场化人才选聘,加大力度选用经营型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避免过多行政化任免;应实行市场化绩效工资制度,工资待遇与业绩有效挂钩。企业考核应坚持结果导向,按市场规律确定风险范围,允许合理范围内的失误,以激发干部大胆创新。二是要给予民营企业充分关爱与支持。应最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创建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市场主体做大做强。当前湖北民营企业发展不够,发展不强,是湖北发展不够、不强的重要原因,要用十二分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使民营企业成为地方特别是县域发展的主力军。
3.围绕市场要素搞好全链条式服务。一是在资本要素方面,建议打造高水平的融资中介平台,平台要市场化、企业化,加大金融服务力度,做好金融机构与企业面对面对接服务工作。二是在技术要素方面,建议促进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有效互动,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推动技术创新,实现校企合作共赢。三是在人力资源要素方面,建议加强以人为中心的服务保障建设,解除企业用工的后顾之忧。要促进培训市场发育,吸引高水平的中介机构来落户,降低企业培训成本,营造政府有为、市场有效、企业有利、社会有序、各类市场主体蓬勃发展的热带雨林式营商环境。四是在信息要素方面,建议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数据要素配置,引领数字经济发展,释放数据共享红利,让数据共享共用;要搭建数字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杭州“亲清在线”数字服务平台是典型范例。
(三)勇于自我革命,用市场化思维和方式建设有为政府
促进地方发展,短期是靠项目,中期是靠政策,长期是靠环境。这个“环境”就是营商环境。课题组调查结果显示,在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关键因素排序中,前五位分别为:构建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26.9%)、政府提供“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服务(19.2%)、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和政策服务(14.1%)、提升市场主体法治思维(11.5%)、建立“亲清”政商关系(11.5%)以及加强“数字政府”改革(9%)(如图8所示)。
图8 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关键因素
1.进一步优化法治公平营商环境。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公平公正良好营商环境,需要用市场化思维和方式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符合市场化需要的有为政府。一是要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赋予市场更大范围配置资源的权力。二是要健全完善法治环境。没有规则就没有公平,维护法治也就是在维护公平。要做到法制健全完善,法治严格严肃。法治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维护,党政干部、市场主体、社会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法治环境。三是要加强区域协作,避免恶性竞争。政府要加强区域协同,实行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防止恶性竞争,促进市场公正公平。
2.坚持做好“店小二”。要对标全国的先进服务榜样,找差距,树标杆,追求卓越。一是公平公正对待市场各个主体,一视同仁;二是做好政府分内之事,解除市场后顾之忧;三是提高服务针对性,避免“隔靴搔痒”;四是加强部门联动,减少因政策、执法、管理等相互冲突而导致的营商环境恶化。
3.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政策支持。一是要创新公共服务机制,通过购买服务、托管、外包、政府+市场主体合营等方式配置公共服务资源,通过市场化方式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化。二是要制定符合市场规律、支持市场发展的前瞻性政策,引导资源向有利于市场发展的方向聚集。
(四)推进干部制度改革,用市场化思维和方式提高推动发展能力
课题调研认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市场化思维和方式推动发展能力,必须加大干部体制机制改革力度。
1.破除身份障碍,大胆选用懂经营的人才。课题调研表明,提高领导干部运用市场化思维和方式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依次包含:重视懂经济的专业性干部的选拔培养任用(31.6%)、深入市场调研加强换位思考(21.1%)、加大走出去步伐开阔国际化视野(21.1%)、聘请经济专家为决策顾问(18.4%)、推行重点项目干部包保责任制(6.6%)、开展大型展会和招投标项目路演(1.3%)(如图9所示)。
图9 提高领导干部市场化思维和方式能力的组织措施
为此,要改革当前“二元人事体制”,打破人事制度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壁垒。一是要大胆选用懂市场经济、在市场经营有成就有成绩的经营管理人才。二是要大胆改革干部聘任机制,党政部门从事经济管理和服务的干部可以从体制外、市场上优秀人才中招聘使用。三是要加大经济类专业人才的招录比例,增加市场经营人才储备。
2.建立企业家顾问团。市场经营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并不是人人都会做市场工作。党政机关在决策时特别是涉及经济方面的决策,一定要听取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党政主要领导要聘请著名企业为顾问,随时听取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如同政府聘请律师团一样。考核与提拔党政干部特别是经济类的干部,要听取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企业家意见和建议的分量、权重。
3.以市场评价为主体,完善干部绩效考核标准。把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作为检验服务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标准,把和市场主体交朋友作为练就市场化思维和能力的重要契机,把市场主体发展质效好坏作为制定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要以市场评价为第一评价、以服务对象满意为第一标准来考核干部绩效。
4.建立和完善容错试错机制。市场化机制要有效运行,就需要建立容错试错机制,以保障干部大胆创新、大胆作为。在经营活动中,有成功也有失败,不能成功不记功、失败受处分。在市场服务中,只要坚持集体决策,决策程序规范,不为私不为己,就允许失误,失误了也不应追现责。对市场服务的考核,要注意程序,注意考核的节点选择,有些经济活动是长期过程,短期看不到良好结果,考核评价必须符合市场规律。
5.加强实践锻炼,提高干部市场驾驭能力。调查问卷结果显示,领导干部学习市场化思维和方式的途径,主要是向书本政策学、向先进省市学、向领导同行学、向专家权威学、向市场主体学、向基层干部学等,其中学习借鉴外省市和地区的做法经验占比31.16%、与企业家交流市场发展的具体问题占比26.09%、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策理论占比21.38%、向专家求教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对策占比11.96%、向基层市场管理部门调研当前现状占比6.88%、向领导同事请教县域经济基本方向占比2.54%(如图10所示)。其中,借鉴先进省市经验、向企业家学习和学习政策理论占比排在前三位。但是,湖北省内专家资源利用相对较少,对基层经验汲取较少,与县域经济的同行内部交流较少。
图10 提升领导干部市场化思维和方式能力个人现实途径
总体上讲,提高领导干部运用市场化思维和方式的能力,一是要学习培训。要向市场主体学习,办好湖北经济大讲坛,多让企业家讲课,讲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二是要实践锻炼。具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主要领导干部实践锻炼。提拔任用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经济工作的领导以及后备干部,要有到上海、江浙、广深地区挂职锻炼的经历,挂职时间要有一定期限,如1-2年,不能走马观花;考核合格,才能成为考察对象。如果没有这个实践锻炼经历就必须补课。第二类是经济类领导干部的实践锻炼。今后凡出任经济管理领导职务的干部,都要有到企业任职的经历,且任职要有一个全周期,如2-3年。第三类是一般机关干部的实践锻炼。安排干部联系、服务企业,为企业排忧解难必须按市场规则办事,不是帮助企业要政策,要不公平的特殊待遇,为企业“走后门”,更不是帮企业钻政策法律的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