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语文慕课开发建设与多元化分层教学改革实践
——以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2022-04-13侯博
侯 博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分院 江苏 南京:210019)
五年制高职是大专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宗旨,是学生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创新能力的基础;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016年,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南京高职校)启动高职慕课开发建设项目,基础部语文教研室承担高职语文慕课建设子项目。经过5年的探索和实践,历经课程及学情调研、文献研究、课程建设、教学实践、反馈调整、整体推进等六个阶段,构建了高职语文慕课课程体系、四门慕课教学平台,采用多元化分层教学模式逐步推进教学改革,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人文素养明显加强。
1 高职语文教学定位
语文的本质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曾有很多争议。2020年教育部发布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做出了权威的定位:“语文课程是学习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并指出,“语文课程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1]6。
《课标》界定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于四个方面:“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对于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其课程任务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化关键能力,使用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1]6。
2 高职语文教学现状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学习时间为9个学期,包括语文在内的公共基础课程将开设8—9个学期,总学时为360学时左右。这无疑对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了严峻考验:教师能否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完成9个学期的授课,学生能否对同一门课程保持9个学期专注学习的热情。
通过调研访问,发现目前高职语文教学存在如下突出问题:第一,教材内容陈旧,缺乏时代生活感和职业实用性。第二,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沉闷,缺少互动,教学低效。第三,教学工具简单有限,以PPT课件为主,不能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信息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四,当下的学生群体对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依赖性较强,喜欢新潮的网游和短视频,这致使教师的吸引力明显减弱,加之单一的评价方式阻碍了学生审美体验的开展,导致阅读水平难以提高、写作训练流于形式,听、说、读、写等语文应用能力发展全面落后。
3 高职语文课改对策
3.1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慕课资源
慕课(MOOC)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作为一种新兴的课型是在全球“互联网+”教育革新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慕课的出现能够丰富语文课程资源,有效改善语文的教学方式,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必备条件,慕课资源的开发更加突出数字化资源。在教学资源的选择上,网络资源获取的便捷性更高,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生动性、直观性特征,为教学提供新思路。教师要积极开发利用多媒体材料,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此外,还要充分合理地运用文本资源、生活资源、地域特色资源等,并注意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以及当地文化开发课程资源,通过资源定位、收集、整理,最后完成慕课资源的开发。
慕课开发的具体思路是,以职业和文化为抓手,通过梳理教学难点,寻找切入点和突破口,以专题化和模块化的形式,陆续完成若干门慕课的资源开发和建设。
3.2 依托慕课,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逐步推动教学改革
慕课背景下,目前常见的教学方法有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泛在学习等,积极进行课程教法的改革,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对优秀的教学成果进行推广,研究在慕课模式下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媒体、师生角色的转变和教学评价模式的革新,以推动传统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基于慕课的课堂教学生态的新特点。
此外,采用年级分层教学模式,使用多元化的慕课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改革,以达到有效缓解教师和学生长达9个学期的教学压力的目的。
4 高职语文课改实施情况
4.1 慕课资源开发
4.1.1 慕课课程体系的建构
第一步,通过前期的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框架,构建了“人文”和“职业”两大模块,每个模块下设定了两个专题,共建成4门慕课,详见表1。以教学难点为选题维度,职业模块选取了“应用文写作”专题,再以“专业和职业”为标准,划分为“通识应用文”和“专业应用文”两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职场应用写作能力,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意识,培养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实现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人文模块选取了“古代诗文”和“南京文化”两个专题,分别建成“乐读诗文”和“品读南京”两门课程,旨在引导学生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诗文,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南京本土文化资源丰富,它们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和教育性的双重特性,因此,将南京优秀的本土文化融入到高职语文慕课资源开发中。
表1 语文学科慕课建设的课程体系
第二步,因为慕课知识体系具有“碎片化”的特点,这就决定了编制慕课课程目录不能像传统教材以“章—节—目”的从属逻辑展开,对缺乏明晰的知识结构层次的教学模块要进行逐层分解,对一些教材内容之间有相互引用、重叠的部分要进行整合重构,或借助各类资源进行必要的内容创造,最后按学科逻辑与学生的认知特点,重新编排课程教学目录。以职业模块的应用文写作课程为例,按照上述分类标准,在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重构后,可以构建职业模块慕课体系的二级结构目录[2]。
第三步,对具体教学章节进行知识结构和内容分解。慕课知识点的切分不能简单照搬教材或传统课堂教学设计,应按照以下三个原则:第一,知识点的选取确系教学重点、难点或疑点的必须性;第二,具备适应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科学性;第三,知识点有明确的聚焦目标及能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的合理性。最后,依据一定的逻辑关系对知识点进行串联梳理,最终建构出慕课体系三级结构的知识网络模型[2]。
4.1.2 慕课微视频的制作
首先,明确了微视频与知识点的对应关系,只有在使用抽象理论无法具体呈现的教学难重点和案例讲解中运用视频效果才较好。第二,微视频的脚本设计直观简洁,易于操作。第三,微视频的拍摄形式使用合成式拍摄法,即教师适当出镜,讲到重要的知识点时配合以PPT等形式,遇到抽象的知识点时尽量制作动画视频,将会显著提高视频的观赏效果,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后,在视频的后期制作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运用丰富的网络和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逼真的学习情境,辅助学习学语文,用语文。
4.1.3 慕课核心内容的构建
慕课以微视频为核心,其它慕课资源还包括音频、文档(课件、教案、讲稿等)、图片、数字图书等,以上内容共同构成了慕课核心资源。我校所建4门慕课的各类型资源数量统计见表2。
从表2可见,每门慕课的资源类型不尽相同,这是根据每门课程的内容特点而确定的,从而体现每门慕课不一样的风格特色。
表2 语文学科4门慕课各类资源数量
4.2 慕课平台建设
慕课不同于传统的网络公开课,不是单一的课程录像,它需要建立一个为在线学习服务的综合功能平台。在慕课设计体系中,至少包含微视频、课件、教案、作业、测验、考试、参考资料、数字图书、讨论区等资源,并以微视频为核心进行资源整合,进而搭建慕课平台。
南京高职校慕课建设以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将微视频、音频、文档等慕课核心内容资源载入教学平台,进一步完成交互性练习考核和讨论区的课程交互设计,以及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测评设计,最终搭建了高职语文慕课教学平台。实现了以“学”为主要功能的“在线学习系统”的建设,以“教”为主要功能的“课程管理系统”的建设。
4.3 慕课教学实施思路
南京高职校自2017年初,语文学科下已先后建成4门慕课并投入教学应用,经过五年边建设边探索,已初步形成了多元化慕课教学模式,即基于学生学情分析,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明确具体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按照年级分层次逐步推进教学改革。具体实施路径为:
4.3.1 一至三年级——翻转课堂——初步实验
通过学情分析,我们认为一到三年级属于中职教育的低学龄阶段,该阶段的学生对教材及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路径依赖较为严重,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较为薄弱,所以对于低年级段的学生,选取《通识应用文写作》慕课,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启发培养。首先,通识类应用文是统编教材中的必修教学模块,是学生必须学习掌握的内容,将其制作成微视频便于学生自学;其次,翻转课堂教学还是以线下教学为主,教师易操作,学生易接受。该阶段的翻转课堂教学并不强制实施,由各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是否实施,作为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4.3.2 四年级——混合式学习——整体推进
四到五年级属于高职教育的高学龄阶段,该阶段学生的心智发育水平已接近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较为强烈,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探究能力,基于此,为四年级的学生选取《乐读诗文》(上学期)和《品读南京》(下学期)两门慕课进行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强化训练。第一,在教材选用上,使用自主研发的校本教材,对传统诗文和南京地方文化进行专题学习。第二,在教学方法上,以线上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在慕课平台统一设置学习进度,定时开放关闭各章节的时间节点,学生须在规定时段内完成学习任务。以线下集中学习为辅,每学期以大班整合形式线下集中三次,分别是课程内容及学习要求介绍、期中考核、期末考核(学生使用移动设备完成线上考核),并就线上学习情况进行通报,推进问题的解决。第三,全年级整体推进,在考核评价上,以慕课平台的考核评价系统自动生成的成绩为主,辅以线下集中出勤率的考核,教师设定评价权重,最终得到学年考核总评成绩。
4.3.3 五年级——泛在学习——全面推广
五年级的学生面临顶岗实习,为学生选取《专业应用文写作》慕课进行泛在学习。首先,课程内容与工作岗位结合紧密,实用性、指导性强;其次,学生经过前期翻转课堂和混合式学习的训练,已完全适应了慕课学习的要求,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泛在学习的条件已成熟。第三,考虑到学生已在岗位上实习工作,所以该阶段的学习淡化成绩考核,以满足学生工作需求和自我学习兴趣为驱动,泛在学习“随时随地”的特性也能满足学生此阶段学习工作两不误的实际需求。
5 高职语文课改成效
5.1 教学应用情况
截至2021年6月30日,语文学科4门慕课的各项统计数据详见表3。
表3 语文学科4门慕课的各项统计数据
为便于论述,4门慕课按上线时间顺序分别称为1至4期慕课。由表3可以看到,4门课程的访问量都超过百万次,说明课程使用率较高。有效听课比例(测验参与人数/选课人数)从57%提高到91%,说明有效听课人数在逐步大幅提升。1期慕课从开发到测试实验历时两年,期间经过多轮的实验——反馈——修改——实验,为后期建设积累了丰富宝贵的经验,它面向本校15级-20级六个年级的69个行政班级开放,经测算,选课率接近50%,这说明全校有约一半的班级开展了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因此平台线上互动讨论区发贴数量较多,但因只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所以未参与学业考核。2期慕课上线后不久遭遇“新冠”疫情,为响应“停课不停学”的指示精神,学校教科部特安排该课程面向本校19级所有班级开放,进行全线上教学,期间教学运行平稳有序,对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的线上教学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保障了在线教学的质量,另外今年下半学期拟向17级学生开放,全面开展泛在学习。在前期慕课建设经验的基础上,3、4期慕课在一年内相继开发上线,但短周期的建设并未让课程质量打折扣,它们面向全校17级学生开放,开展了为期一学年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高效的教学模式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3人师资团队即解决了全校四年级的语文课务,慕课平台的评价系统也让成绩统计更加直接高效。
5.2 教学应用成效反馈
5.2.1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慕课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师生的互动方式也得以改善,打破了传统教学单纯以语言信息和以课堂为唯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局限,帮助学生摆脱对教师、教材的过度依赖。通过多元化分层慕课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逐步提高。
5.2.2 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语文应用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慕课广泛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多媒体素材营造了逼真的学习情境,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和专注度,学生学习效率有所提高。在采访调查过程中,多数学生反映在慕课学习过程体验到更多的语文趣味,甚至部分学生认为比传统课堂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在专项测验中,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5.2.3 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初见成效
慕课考核评价体系采用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这样的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过程性学习成效,而且评价维度由同伴互评的多方评价代替了传统的教师单一评价,评价方法的革新不仅提高了评价效率,也提升了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同时也培养了学习者对自我学习行为的内省与评价能力。对17级2020-2021学年两个学期的总评成绩统计来看,随着课改的推进,学生及格率和优秀率较过去传统课堂教学提高显著。
5.3 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5.3.1 学生有效听课率仍有待提高
虽然在1期到4期的慕课教学过程中有效听课率有显著提高,但是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有效听课尚无法直接类比,因为线下教学至少能保证学生在固定的封闭空间内,并且学生的学习活动都在教师的全程监控下,但是线上教学在没有面对面环境中强约束的前提下,一定比例的学生出现智能终端在线、人不在线的情况,而且人在终端前干其它事的现象也是难以控制的。
5.3.2 教学平台线上互动不够活跃
从表3统计数据来看,慕课平台讨论区的发贴数下降明显,甚至第4期慕课平台无发贴互动。经调研,绝大多数师生更习惯于使用QQ群和微信群来进行教学互动。客观来看,并非由于慕课平台讨论区不好用,而在于大家对平时生活工作中常用的即时通讯工具存在路径依赖,况且QQ和微信本身也拥有强大平台提供信息技术支撑,足够满足教学互动的技术需求。相较而言,慕课平台教学互动功能的开发还有很大的空间,如讨论区的功能设置还可以进一步改善,让师生乐于使用。
5.3.3 教学平台系统存在技术漏洞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使用外挂作弊程序来刷视频和窃取题库答案,这种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并对学业成绩评价的公正性造成极大影响。虽然我校使用的泛雅平台对使用外挂作弊程序有实时监控,并在后台有详细记录,但平台本身对外挂作弊程序缺少阻止屏蔽的功能,相应的成绩评价系统也没有及时进行技术处理,只能人为干预。所以,要杜绝禁止作弊行为,还需要对慕课平台系统进行技术升级,修补程序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