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层次结构的独立董事治理多优势评价方法
2022-04-13赵希男
杨 锴, 赵希男, 周 岩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 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人才强省建设研究基地,江苏 南京 210044; 3.东北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7)
0 引言
长期以来,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发挥监督、决策、咨询和协调作用,是董事会实现其治理优势的重要力量。然而,独立董事及其制度设立以来,常常被贴上“花瓶董事”“举手董事”“稻草人”的标签,由社会精英构成的独立董事群体遭受污名[1]。如2021年康美药业因财务造假独立董事被判罚,将独立董事治理问题再次引入到公众视野。独立董事在治理方面仍然存在很大不足:一方面,独立董事因独立性而被看作“外部人”,个人工作经验难以和企业融合形成新的治理能力优势;另一方面,独立董事治理优势没有引起充分的关注,企业重视独立董事“出身”而不关注“履责”。因此,合理评价独立董事治理水平,提升个体治理能力优势成为企业治理关注的焦点。评价独立董事治理多项优势是后续选聘独立董事、构建董事会团队、提高董事会决策效率的重要前提,而在层次结构指标下评价独立董事以及构建评价方法,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1 文献回顾
独立董事治理评价属于公司治理评价范畴,已有评价方法多采用综合方式,将主观定性和客观定量结合起来。具体而言,在独立董事治理综合评价方面,国内外成果表现在独立董事制度评价、治理绩效、治理能力评价等[2,3]。其中在独立董事治理评价方面取得了较为丰富成果,如李斌和张耀南[4]采用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以指数方式衡量独立董事治理水平,构建了独立董事评价指数评估模型。兰玉杰和马莉[5]构建上市银行独立董事设置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构建治理评价模型,得到独立董事治理水平得分。曲亮[6]在结构—行为—绩效研究框架下,提出了基于熵值法的独立董事治理综合评价模型。由此可见,独立董事治理评价以评价者赋予的权重作为标准,每一项指标对应的价值参数是固定的,通过分值的高低来判断结果的优劣,同时也是将被评价对象看作是同质化对象。换言之,固定权重的评价方法忽视被评价对象的差异特征,如360度评价过程中指标被赋予固定的价值参数,存在因策略打分而影响评价结果的问题[7]。实际上,和董事会中其他成员相比,独立董事具有身份上、经济上、判断上独立的优势特征:不仅个体价值观念、个人偏好、专业技能等不同,而且因为评价方式的不同会造成治理评价不合理[8]。因此,对独立董事治理评价,不仅要认同个体之间的区别,而且需要兼顾发挥独立董事个性化的作用。
2 考虑层次结构的独立董事治理多优势评价方法设计
2.1 评价原理
独立董事治理评价的目标是通过对治理规律的摸索,更好实现治理效率的提升,依据评价识别出独立董事个体优良的行为,引导其更好发展。也就是说,本质上是突出其个体治理优势特征,获得企业的认可,展现其差异化优势。依据竞优思想和优势管理,被评价的独立董事根据自身治理规律,企业承认其个体和团队之间确实存在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展现具备的治理优势[9]。因为企业治理评价决策者认识、理解不同,存在同一独立董事个体优势不同观点,或者不同个体不同观点现象,所以针对个体差异难以确定统一客观评价标准。因此,独立董事治理评价应该在差异化理念指引下,有效解决被评价独立董事个体之间差异的问题,同时从差异优势出发,充分发挥,保证董事会治理有条不乱。
2.2 独立董事治理个体优势判别模型
2.2.1 单层模型与求解
(1)
(2)
i=1,2,…,m;j=1,2,…,n
(3)
2.2.2 跨层次指标模型与递层求解
(4)
i=1,2,…,m;j=1,2,…,n
(5)
2.3 基于个体优势的代理评价和民主评价模型
2.3.1 单层代理评价和民主评价
j=1,2,…,n;h=1,2,…,n;i=1,2,…,m
(6)
根据代理评价结果,从综合每个人的评价意见及“信息等价”角度出发,从量化视角,对每个个体代理评价结果求解算术平均值,即为民主评价结果。如根据公式(2)和公式(6)的计算结果,企业独立董事h在第N-1层指标Yi上的民主评价表达式为:
i=1,2,…,m;j=1,2,…,n;h=1,2,…,n
(7)
2.3.2 跨层次的代理评价和民主评价
假设g(j,h)是在企业独立董事j的治理优势权重μ*(j)下、被评价独立董事h在第N-2层指标上的个体代理评价结果,其表达式为:
j=1,2,…,n;h=1,2,…,n
(8)
根据公式(4)和公式(8)获得的代理评价值,可以得到企业独立董事h在第N-2层指标上的民主评价结果,其表达式为:
h=1,2,…,n
(9)
以上评价处理可针对所有被考核独立董事评价指标由基层向高层进行,同时对各层民主评价结果进行升序排名,便可得到所有被评价独立董事在该层的排名结果。
基于以上计算的结果,结合二八定律,对层次结构下的独立董事治理多优势评价结果约定如下:首先,个体优势权重0.6≤wi≤1,表明具有比较优势,否则缺乏优势;其次,代理评价结果排名居于前3名频数不低于40%的,表明具有比较优势,否则缺乏优势;最后,民主评价结果排名在前20%的,表明具有比较优势,否则缺乏优势。以上约定可以根据评价目标的需要进行频数、名次的调整,不影响评价方法合理性。
2.4 独立董事治理优势的模式分析
根据层次结构下优势判别的计算模型,可以得到独立董事个体治理优势的权重系数,如果独立董事在某个指标上权重系数大,则表明治理优势明显。针对治理模式问题,本文不仅确定团体的优势结构,而且也考虑其团体是否存在近似的权重系数,提炼出共性的模式。所以,采用聚类的方法对所有的治理优势权重进行数据处理。
3 案例应用
混合所有制企业A公司为了提升董事会治理水平,尤其是独立董事对于企业的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评价6名独立董事的监督治理水平,从而作为考核和聘用独立董事的重要依据。
在评价指标体系方面,本文采用参考文献[11]的独立董事治理评价体系,该评价指标包括监督生成(Y1)、监督激励(Y2)、监督职能(Y3)、监督执行(Y4)四个维度十二个指标项。之所以采用此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由于该指标体系采用问卷调研,对获得数据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相应的RMSEA(Root-Mean-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近似误差均方根)为0.065,值小于0.1、NNFI(Non-Normed Fit Index,非赋范拟合指数)值为0.982,大于0.9、CFI(Comparative Fit Index,比较拟合指数)值为0.914,大于0.9,拟合效果良好。在此基础上,以混合所有制企业A公司为应用案例,结合12项指标内涵,采用360度测评法,收集其6名(采用1#~6#编号)独立董事自评、独立董事互评、董事长与经理层的评估数据(均采用Likert 5点打分),计算之后的算术平均值如表1所示。然后按照确定的层次结构下独立董事治理的多优势评价方法进行具体的运算。
表1 6名独立董事治理评价原始数据
将表1中的数据代入到式(3)当中,获得6名独立董事的层次结构下的个体优势权重,如表2和表3所示,其中表2为计算的基层指标上独立董事治理优势特征,表3为中层指标上独立董事治理优势特征。具体而言,根据表2可得,从隶属于监督生成Y1的基层指标看,独立董事1#在提名与选拔上具有比较优势,而独立董事3#在独立董事结构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其他成员以此类推。根据表3可得,从隶属于独立董事监督生成中间层指标视角出发,独立董事1#、2#均不具有比较优势,独立董事3#、4#、6#均在监督执行Y4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独立董事5#则在监督职能Y3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因此,个体优势判别的结果是进行多优势评价的基础,该结果是从最有利于被评价独立董事视角,确定的值具有客观性,表明优势的分布特征。
表2 基层指标上独立董事治理优势特征
表3 中层指标上独立董事治理优势特征
站在独立董事个体层次优势立场,如图1所示,更直观展现出独立董事1#的个体优势权重层次结构。按照权重越大,优势越明显的规则,独立董事1#中间层优势从优至劣的排序为监督执行>监督生成>监督职能>监督激励。进一步而言,监督执行下的基层指标监督能力具有比较优势,监督生成下的提名与选拔具有比较优势,监督职能下的在职消费监督具有比较优势,而其他基层指标均不具备比较优势。此外,其他独立董事的个体层次优势以此类推。
把6名独立董事在层次结构下的个体治理优势特征值代入式(6~9),分别获得层次结构下独立董事个体代理以及民主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为第2层对第3层的6名独立董事在“监督生成”方面代理评价和民主评价结果。同理,其他层次以此类推。
表4 在“监督生成”方面治理优势代理评价和民主评价结果
针对“监督生成”单个指标优势方面,处于第一名的独立董事2#出现的频次是5次,独立董事3#是1次。处于第二名的独立董事5#是4次,独立董事1#是1次,独立董事2#是1次。处于第三名的独立董事3#是3次,独立董事5#是2次,独立董事2#是1次,按照排在前三名且频数不低于40%的规定,独立董事2#、独立董事5#和独立董事3#均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在单项指标优势评价方面,可以筛选出具有比较优势的独立董事,其他评价指标方面的优势评价以此类推。
针对独立董事个体优势方面,独立董事1#处于第二名频次是1次,处于第三名是1次,处于第五名是2次,处于第六名是2次;独立董事2#处于第一名频次是5次,处于第二名是1次,按照此逻辑,其他独立董事排名情况以此类推。由此可见,从独立董事个体优势来看,出现排名靠前且频次高者,表现出具有的治理优势越明显。
针对独立董事团体优势方面,按照优势从高到低排序为独立董事2#>5#>3#>6#>4#>1#,根据民主评价中排名居于前20%的规则,只有独立董事2#具有比较优势。不难发现,在6名独立董事当中2#优势明显,是公认的治理标杆。
根据以上结果,采用SPSS 22.0软件对表3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运用系统聚类分析,其中类间聚类使用离差平方和法(Ward’s Method)、样本点间聚类使用平方欧式距离(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独立董事在中层指标治理模式优势结构
针对独立董事治理模式优势方面,根据表5可得,模式A以独立董事1#、3#、4#和6#为代表,其治理优势结构特征w*=(0.068、0.744、0.103、0.084),表明模式A在监督激励Y2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模式B以独立董事2#为代表,其治理优势结构特征w*=(0.528、0.033、0.384、0.055),均不具有比较优势,虽然各项优势权重未达到0.6,但其最大的优势在于监督生成Y1。模式C以独立董事5#为代表,其治理优势结构特征w*=(0.141、0.110、0.076、0.672),表明模式C在监督执行Y4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由此可见,具有比较优势的方面为该模式的典型风格,为独立董事团体优势发挥提供路径支持,同时三种模式中缺乏监督职能Y3方面的优势,是这6名独立董事治理中的共同劣势,是董事会下一步关注的重点。
至此可知,通过考虑层次结构的独立董事治理多优势评价方法,已经得出单项指标优势、个体优势、团体优势、模式优势4种类型优势,不仅明确了6名独立董事治理方面的多项优势,而且也识别出相应的不足。进一步而言,根据优势匹配发挥的目标,多项优势可以根据多种目标进行单独使用,同时也可以按照实际需求调整发展目标。因此,以上方法有效解决了企业治理中的独立董事治理优势评价问题。
4 结论
独立董事治理评价一直是理论界与实务界研究的焦点。在竞优理论和优势管理指导下,以独立董事治理为研究客体,从最有利于个体差异化权重角度出发,构建了个体差异化优势判别模型,解决了客观确定权重系数的问题,并据此设计了层次结构下独立董事治理多优势评价方法。最后以混合所有制企业A公司独立董事治理评价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和适应性。
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和启示:(1)同已有评价方法相比,该方法以最有利于个体的视角,客观判别出差异化优势权重,形成权重体系。(2)从自主式评价角度,构建代理评价模型,被评价的独立董事个体更愿意从心理上接受评价结果;从企业他评式角度,构建民主评价模型,能够识别出治理水平高的个体。(3)评价过程既考虑了独立董事个体差异化选择,又兼顾了企业客观识别,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实际应用过程中,该评价方法可以根据决策者的目标和指标体系动态调整,确定多层次和单层次的评价结果。未来可以根据判别的层次结构下独立董事治理多项优势结果,按照企业目标排列匹配,完善董事会团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