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读《红色家书》赓续精神血脉

2022-04-13任光莉

党员干部之友 2022年4期
关键词:气节先辈家书

□ 任光莉

在中国家书的百花园中,有一类家书格外夺目,那就是红色家书。一封封弥漫着硝烟味道乃至浸透着鲜血的家书,一行行流淌着家国情怀、凝聚着民族大义的文字,一个个不惜牺牲生命也要捍卫真理、追求光明的故事,生动讲述着革命先辈们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对党忠诚的赤子之心、以身许国的崇高气节。读完由党建读物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红色家书》,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红色家书》,闪耀着追求真理的精神光芒。“救人民于涂炭,牺牲家庭,拼死力与国际帝国主义者相反抗。此侄素日所抱负,亦侄唯一之人生观也。”1924 年,关向应在写给叔父的信中,这样阐明他的人生观。后经陈乔年、余世颂介绍,关向应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他找到了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哪怕风雨如晦、荆棘遍布也从未动摇,直至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真理之光点亮信仰的灯塔,给人以温暖、力量和勇气,即便在茫茫黑夜,也能使人毫不畏惧。“我一生无遗憾,认定了共产主义这个为人类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闯……”1928 年,在写给姐姐夏明玮的信中,夏明翰这样抒发他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后来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始终视死如归、决不屈服,行刑之前写下了那首气壮山河的就义诗,鼓舞无数国人继续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红色家书》,蕴含着报国为民的炽热情怀。1922 年,聂荣臻给父亲写了一封信,除了汇报自己在比利时勤工俭学的情况,字里行间流露更多的是挽救民族于危亡的赤子情怀:“拯父老出诸水火,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虽远隔万里,但这位壮志满怀的风华青年无时无刻不在惦念受苦受难的祖国和人民。归国后,胸怀对国家、对人民的炽热情怀,聂荣臻南征北战、呕心沥血,成就了“半生戎马、半生钻研”的传奇人生。

许多革命先辈,青年时期便在心底深深地刻下了祖国和人民。1921年,任弼时赴苏俄留学前,在写给家人的信中表明自己报效祖国的远大抱负:“冒险奋勇男儿事,况现今社会存亡生死亦全赖我辈青年将来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乐,此亦我辈青年人的希望与责任。”此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动荡不安,任弼时决定把一生献给革命事业,并以钢铁般的意志为党为国奋斗了30 年,成为一代革命领袖。

《红色家书》,彰显着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从袁国平“此行也愿拼热血头颅,战死沙场以搏一快”到向警予“总要不辱你老这块肉与这滴血,还要在世界上放一个特别光明”,从王若飞“一息尚存,终当努力奋斗”到刘伯坚“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字一句、一篇一章,至今读来令人血脉偾张、激情澎湃,革命先辈的家书中彰显着为国慷慨赴死的坚毅不屈。

1936 年,赵一曼在牺牲前写给儿子陈掖贤的信中说道:“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革命必有流血牺牲,但面对死亡,革命先辈大义凛然、无所畏惧。这种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来自钢铁一般坚定的理想信念。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气节和信念,无数革命者赴汤蹈火、前赴后继,用鲜血浇灌出中国革命胜利的果实。

《红色家书》,流淌着革命浪漫主义的爱情亲情。彭雪枫和林颖这对革命伴侣相识于战火烽烟之中,因工作相隔太远,他们只能通过书信互诉衷肠。“数月以来,月色如画,惟少一月下谈心的你。”夜深人静,纸短言长,那浓浓的思念中流淌着共同的事业追求:“我想,我俩是为了党的事业,为了革命的伟大的爱!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安慰,使我们的事业更前进更收获大些……”炮火硝烟中的爱情没有花前月下,但有信仰上的相依相伴,事业上的勉励扶持,这是革命者独有的浪漫。

“我的好独伊,你的头发都剪了,都剃了吗?……我喜欢你,乖乖的小独伊,小和尚。”1929 年,当瞿秋白获悉女儿因为学校统一要求剃了光头,特地写了一封信安慰她。点滴之间,父亲对女儿深沉细腻的爱,令人动容。革命先辈的家书中,既有钢铁意志,也有万般柔情。在那段特殊的岁月里,这样温暖的画面荡漾在纸上,让我们看到了更加真实、立体、丰满的革命者形象。

红色家书,不仅是珍贵的党史读物,也是生动的红色教材,更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品读《红色家书》,感受革命先辈笔下流出的热血和激情,也让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让我们能够从中汲取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更好地践行初心使命,赓续精神血脉,谱写时代新篇。

猜你喜欢

气节先辈家书
不忘先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得时代风气之先 扬先辈轶文宏旨——深切怀念师兄魏廷格
清晨忆家书
一封家书
竹外疏花
精致
重读“红色家书”
守护中华民族气节
一封迟到15年的家书
“先辈”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