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拳练习的“一气呵成”

2022-04-13王荣泽邬红兵

少林与太极 2022年2期
关键词:身法气势弧线

◎王荣泽 邬红兵

练太极拳套路,从断续到一气呵成无有断续,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动作准确规范熟练,势势之间连接圆活后,一气呵成就要提到练习日程上来了。

生活中一气呵成的事例比比皆是。书法家写一个字是一气呵成,画家构思一幅画图是一气呵成,音乐家弹奏一支乐曲是一气呵成,激烈的百米冲刺是一气呵成,投掷标枪、铁饼是一气呵成,等等。一气呵成有意念上的故意,更有条件上的支持。一般的人做上述之事,因条件不具备,一气呵成是想不来做不到的。条件具备,自然会有一气呵成的冲动或行为。

太极拳套路练习中的一气呵成,与书法家写字、画家画画、音乐家弹奏相似,与运动员百米冲刺、投掷标枪铁饼有很多不同。前者的一气呵成是连绵不断,思维专注在所做的事儿上,一点都不会分心。倘若中间分心,分几次心就是断几次气,就不再有一气呵成之行为。后者是迅速不间断地完成,连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进行呼吸都忽略不知了,这不仅是一气呵成,还是一鼓作气。

拳术的情况是,如果前势是身肢伸展放大,后势就是身肢回收缩小,如果前势是身肢回收缩小,后势就是身肢伸展放大,这是形式上的所谓开合,太极拳也不例外。从开展转为缩小,或者从缩小转为开展,太极拳是用走弧线来转换的。初学,这条弧线走得不光滑,常走成拆线,生硬,停顿。当练得柔软了,就要尝试通过一气呵成把这条弧线走顺畅光滑。每一势都有始点和终点,在始点和终点之间有中间过程,始点、中间、终点三处处理有别。当前势完成约十之七八时,后势之意已经萌生;当前势完成约十之八九时,后势已经启动,已提前介入;前势全部完成与后势开始是同时同一个内容,后势顺着前势的惯性光滑地连接,一气呵成,整套拳架演练起来是无始无端无有断续。是否出现断续并不一定以形来判断,形断,意不断,劲不断,仍在一气呵成之列。势与势之间的衔接是太极拳演练最要紧之处,是折叠操作之处,最有味道之处,是高潮之处。在这个地方,可以顺着前势的惯性光滑地连接,不停顿,一气呵成,也可以意动而形微动或不动,身肢整合气势凝聚。形微动或不动,内部气势凝聚整合,内劲潜转,内动不止,仍是维持着一气呵成的状态。

能演练出一气呵成,呼吸必然顺畅;如果呼吸不顺畅,一气呵成肯定做不成。生硬、不顺,必然断势断劲断气,断气呼吸就不顺畅。呼吸不顺畅,不要在呼吸本身上找原因。与人搭手站不稳,少在腿部力量上找原因,多在手上听力上找原因,下病上治。不能松不能软,少在方法上找原因,多在时间上找原因,拳打千遍其理自现,用时间换松软。很多情况下不是哪里有问题问题就出在那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解决不了问题。呼吸不顺畅,问题的症结是劲不顺,劲不顺的症结是身不顺,要在“练熟身法”上找解决办法。“由着熟而渐悟懂劲”,懂劲由着熟而来。着熟,就是练熟身法。只要练熟身法,必然是劲顺、气顺,如此,呼吸安能不顺?

一气呵成,是“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的概括。其中的“气宜鼓荡”容易引起误解。有人把腹式呼吸,把腹鸣如鼓,把腹部运动称之为“气宜鼓荡”,这是对武禹襄太极拳论的曲解。如果一定要把它说成是局部鼓荡,比如,说成腹部要气宜鼓荡,说成双肢的运动要气宜鼓荡,说成手掌手指头的运动变化要气宜鼓荡,也没有错,至少理论上没有错,但手指头都能鼓荡不是那么容易操作的,这不是武禹襄的本意。气宜鼓荡,不是身体某一部的运动,是做一气呵成时整体气势灵动活泼无滞。意在运劲如抽丝,意在滔滔不绝,意在上下势连接顺畅等,都是气宜鼓荡的内容。气宜鼓荡和活灵活现不一样,后者是神态过于张扬,为防止做气宜鼓荡时神态过于张扬,同时要神宜内敛。“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和“内固精神,外示安逸”有相近的意思。

一气呵成练习,是诸多太极拳练法中的一种,它多注重整体性,负面作用是容易疏忽局部、细节,容易疲劳。如,动作可能变得不准确不规范,掌指松懈无力等。如,因气宜鼓荡,精神容易疲劳。在练习一气呵成的同时,应不忘记对局部、细节的关注;如果感到疲劳,可以马上换一种方法练习。

竞赛套路比赛者,练一遍拳有时间限制,其走架速度属快,走架出现呆滞的情况不多,要表现一气呵成不难。慢练太极拳没有时间限制,要防止出现呆相。呆相出现,一气呵成就没有了。快而不散,慢而不僵,才有可能一气呵成。

猜你喜欢

身法气势弧线
You're my eyes
我和老伴的快乐“毽 ”身法
宏伟大气,气势与细腻兼备 Vivid Audio Giya G3 S2
基于上衣袖山吃势分配方法的研究
大众武术健身之身法问题辨析
浅析主变压器消弧线圈的运行维护与故障处理
既有惊喜,又有气势 广州国际音响唱片展报道
让句子有气势
排比,让写话更有气势
基于定相增量法的消弧线圈新型调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