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渔业发展情况分析

2022-04-13娄忠玉张艳萍虎永彪焦文龙杨濯羽

中国水产 2022年2期
关键词:总产量水产品渔业

文/娄忠玉 张艳萍 虎永彪 焦文龙 杨濯羽

渔业是人类利用水域中生物的物质转化功能,通过捕捞、养殖和加工,以取得水产品的一种生产活动。甘肃省渔业生产起步较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当地渔民在沿黄河、洮河、白龙江一带有零星捕捞作业。1958年,甘肃省开始发展渔业生产,经过60多年建设发展,2020年,甘肃省水产养殖面积达到7971ha,年产量1.4万t以上,形成了从苗种生产到商品鱼养殖、初加工、销售及休闲渔业为一体的渔业生产体系,冷水性鲑鳟鱼产业成为甘肃渔业在国内渔业中的特色和亮点。本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甘肃省渔业生产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有益的经验,探讨了甘肃渔业今后发展的思路。

一、甘肃省水产品总产量变化情况

1958年,甘肃省渔业生产起步,其中,玛曲渔场开始捕捞作业,渭源会川渔场、天水马跑泉渔场、兰州农校鱼池等开始池塘养殖。当年水产品总产量为25t,其中,捕捞产量11t,养殖产量14t。之后的二十余年,当地渔业发展较为缓慢,渔业总产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变化不大。

1984年后,甘肃省渔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养殖产量迅速增加。1985年,甘肃省水产品总产量为636t,到2001年形成第一个峰值,水产品总产量达14693t,比1985年增长了40.5倍,年均增长24%;养殖产量为14173t,比1985年增长了63.1倍,年均增长27.6%。之后,水产品总产量呈波动变化,2006年渔业总产量达到最高值16464t,捕捞产量也达到最高值1135t,之后2017年,养殖产量达到最高值15441t。

1983年以前,甘肃省渔业总体趋势是捕捞产量大于养殖产量,1984年起,养殖成为甘肃省渔业的主体,即使在捕捞产量最高的2006年,捕捞产量也只占水产品总产量的6.9%,并且自2006年甘肃省施行自然水域禁渔制度后,天然水域捕捞作业逐步停止,2009年以后甘肃省捕捞产量为0。由图1可见,养殖产量与总产量变化走势一直较为吻合。

近年来,受环境保护压力、水资源缺乏、虹鳟IHN疫情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甘肃省养殖产量呈徘徊下降趋势,2020年甘肃省水产品总产量为14028t,比2006年减少2436t,降幅14.8%。

二、甘肃省水产养殖面积变化情况

1958年~2020年甘肃省各类水产养殖水面变化趋势见图2。

1958年起,甘肃省水库养殖和池塘养殖同时兴起,1958年~1970年池塘养殖面积和总面积趋势均缓慢增加;1970年刘家峡水库开始开展鱼类增养殖,养殖总面积由于水库面积的增加而激增,随后基本呈缓慢增长趋势;1984年,池塘养殖面积首次突破1000ha,随后一段时间,呈稳步增加的趋势;2002年,甘肃省水产养殖面积达到最高值,总面积20789ha。其中,水库养殖面积17006ha,占81.8%;池塘养殖面积3118ha,占15.0%;其他养殖面积665ha,占3.2%。

2002年后养殖面积徘徊变化,到2007年,由于水产养殖效益下降,部分池塘缺水弃养或改种农作物,池塘养殖面积和水库养殖面积均大幅下滑,特别是池塘养殖面积仅剩834ha。2007年水产养殖总面积也较2006年减少8123ha,仅为12205ha,约占2006年的60.0%。

2007年~2016年,甘肃省水产养殖面积逐步恢复到15490ha左右,但在2017年,由于城乡水源地建设、生态环保要求、禁渔政策等多种因素,大水面开放式养殖被限制,甘肃省水产养殖面积再次大幅下滑为6500ha,较2016年减少8990ha,仅为2016年的42.0%。其中,水库养殖面积为4985ha,池塘养殖面积1394ha。

三、甘肃省水产品总产量结构

在甘肃省水产品总产量中,养殖产量占绝对地位(2009年后已无捕捞产量),其中尤以池塘养殖产量占主要地位。以2020年甘肃省水产养殖总产量为例,产量分类情况见图3。

由图3可见,池塘养殖产量约占70%,水库养殖(网箱养殖)产量约占总产量20%,其他养殖产量约占总产量10%,池塘养殖和水库网箱养殖是目前甘肃省水产养殖总产量的主要来源。

图1 1958年~2020年甘肃省水产品总产量变化走势图

图2 1958年~2020年甘肃省各类水产养殖面积变化走势图

将水产养殖总面积、池塘养殖面积和水产养殖总产量变化趋势合成在一张图上,不考虑面积和产量单位的统一,只反映面积和产量变化趋势(见图4)。

1972年,甘肃省水产养殖总面积达到较高水平,但主要是水库养殖面积,整体水产品产量并不高。1984年后,甘肃省成立甘肃省渔业总公司(甘肃省水产局),主抓甘肃省万亩池塘高产养殖技术推广示范,培训各地渔业养殖技术人员,为甘肃省渔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推进甘肃省池塘养殖面积大幅增加、单产不断提升,水产品总产量随即呈现较快增长趋势。池塘养殖产量成为甘肃省水产养殖总产量的主要增量,池塘面积的增加直接或间接地带动甘肃省水产养殖总产量增加。

用Excel的CORREL函数对1958年以来,水产品总产量和总养殖面积、池塘养殖面积、水库养殖面积进行相关性分析(见表1),结果显示两两之间均为正相关,且相关性大小为池塘养殖面积>总养殖面积>水库养殖面积,进一步证明了池塘养殖面积增加是助力水产品总产量增加的重要因素。

四、甘肃省渔业发展经验与展望

图3 2020年甘肃省各水产养殖类型占比

图4 甘肃省养殖面积与水产品总产量变化趋势图

表1 水产品总产量和总养殖面积、池塘养殖面积、水库养殖面积相关性分析

纵观甘肃省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历程,无数实践证明,大水面粗放型养殖方式的可控性差,生产效率低、设施基础落后,不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绿色化发展的要求。甘肃省贯彻落实政策制度,不断瞄准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养殖方向,引导渔民从“粗放型”养殖走向“精细型”养殖,让生态、健康、可持续养殖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一)综合生产能力依靠转型升级才能不断提高

几十年来,甘肃省渔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转型升级,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渔业生产全部依靠捕捞业,到1984年养殖产量首次超过捕捞产量,其生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改革开放以后,甘肃省开始发展休闲渔业,三产比例不断提高,渔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渔业科技推进关键技术突破,冷水鱼产业、稻渔综合种养、盐碱地水产养殖业等生态养殖模式不断推广,物联网养殖设备、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等不断涌现,为推进甘肃省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但随着渔业快速发展,池塘养殖尾水未达标排放、水库网箱养殖鱼类粪便和残饵直排水体、鱼类病害过度用药及药物残留、主要养殖品种种质退化等,造成了一定的产业发展压力,导致近年来甘肃省水产养殖面积和产量双减,成为制约甘肃省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绿色环保养殖是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2020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决定组织实施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示范推广、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水产养殖用药减量、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和水产种业质量提升等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

甘肃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五大行动”精神,结合甘肃省渔业生产实际,将继续科学优化现代特色渔业产业布局,推进现代特色渔业,促进渔业产业化;加强渔业基础项目建设和创新渔业科技服务机制及应用,提升渔业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提升现代特色渔业生产力和渔业经济效益;推进水产绿色生态健康养殖,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在集中连片池塘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建设、刘家峡水库和九甸峡水库网箱粪污收集处理设施建设、集约化渔用药物减量、鲑鳟鱼(甘肃金鳟)种质提纯复壮、推广池塘及大水面生态养殖模式等方面切实开展工作;全面加强渔业资源养护工作,开展增殖放流工作,维护水域生物多样性,促进渔业生态安全,有效改善甘肃省水域生态环境。以实现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方向,为水产品稳产保供、补齐渔业发展短板、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

猜你喜欢

总产量水产品渔业
2022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
产量及面积视角的中国水稻生产变动
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山东威海水产品批发市场近期价格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山东省沿海地区大白菜种植品种与生产状况
中国渔业经济投入产出绩效分析——基于1999—2010年面板数据的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