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数在乌公民成功撤离
——祖国永远是海外同胞的坚实后盾

2022-04-13胡墨涵编辑刘煜设计刘仕悦

留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战事使领馆同胞

记者_胡墨涵 编辑_刘煜 设计_刘仕悦

有时候新闻报道离我们很远,有时候则离我们很近。乌克兰战事中,有关我国留学生的点滴讯息远在6000公里外,但受困同胞与我们的心却近在咫尺之间。

2022年2月末,有关乌克兰战事的报道在社交媒体上大量传播着,在互联网媒介的裹挟下,战争之中的信息碎片从未离我们如此之近。处于战争区域的普通人仿佛与我们同处一室般令人担忧。而在这些人之中,那些困于乌克兰的同胞与在乌留学生最令我们牵挂。

在战事开始后,我国驻乌克兰大使馆第一时间安排撤侨计划,分批包机接返在乌公民,并及时发布在乌同胞迫切关注的安全信息,给予在乌同胞最为需要的帮助。这充分说明了我国政府对在乌同胞人身安全的高度关注。驻外使领馆与同胞同在,祖国永远在中国公民的身后。

回顾此次撤离过程,应该认识到的一点就是祖国永远是海外同胞的坚实后盾。截至3月22日,已有19架航班接回4400多名中国公民,后续临时航班安排仍在有序推进。由中国驻乌大使馆确认的2700名中国留学生已于3月10日全部撤离乌克兰。

第一时间响应

2月24日,乌克兰战事开始。在战争的开始阶段,乌克兰境内的生活秩序仍算井井有条,然而随着战事的进一步发展,各种与战争冲突有关的信息在社交媒体上传播,战争的危险性开始显露。同日,我国驻乌克兰使领馆发布公告,全面提供保障在乌同胞安全的生活信息,并提供相应紧急求助渠道。

战事发展迅速,我国驻乌克兰使领馆也在时时关注战争动向以及我国同胞的安危。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天,中国驻乌克兰使领馆就宣布将分批包机接返在乌中国公民。由于战争局势对交通运输、外交领事影响的复杂性,使领馆公布了多种撤离乌克兰的方法、方式,包括以乘坐专列方式撤至邻国,再从邻国乘飞机返回中国,组织大巴前往摩尔多瓦再返回国内。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在乌绝大多数公民已经撤离。

据环球网报道,乌危机以来,中国驻乌克兰使馆在各个重要时间节点已发布有关安全提醒,并明确告诉大家,使馆将永远与大家同在。

处于最危险境况时,处于孤立无援之时,最能给予在乌同胞帮助的无疑是伫立于所有同胞身后的强大祖国。在乌同胞也切实感受到了祖国对海外公民的关怀,在社交媒体网站的页面上,无数在乌同胞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2月25日,乌克兰全境进入战时状态的第二天。身在基辅的中国留学生钱同学在地下室避难所里弹唱起了歌曲,他说现在基础保障没有问题,也已经向大使馆登记了撤离信息,感谢祖国人民的挂念。

战争会给在乌同胞造成的影响是可以预见的,此时此刻,战事会朝什么方向发展还未确定,在乌留学生回传给中国中央电视台的视频中,他们在为自己打气:“没事,有我们祖国。”

当留学生们收到使馆通知,即将包机撤离中国公民回国时,许多留学生欢呼鼓舞。来自乌克兰哈尔科夫音乐学院的中国留学生将音箱搬出,播放起了《歌唱祖国》。而3月9日,第七架接返自乌克兰撤离中国公民临时航班起飞前,乘客们也挥舞起手中的国旗,一同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甄别信息的重要性

在战争发生后,得到准确而有用的信息对在乌同胞们来说尤为重要,这能够保护在乌留学生的自身安危。战事开始后,我国驻乌使领馆为在乌同胞及时提供了许多可靠、关键的信息:如在社会状况混乱的情况下,如何避免卷入到交火冲突中;战争打响后,不要仓促外出,避免遭遇不可控风险等紧急避险信息等。同时我国驻乌使领馆也为在乌同胞提供了紧急求助信息,包括乌克兰紧急求助电话、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电话、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领事保护电话等。

我国驻乌使领馆也及时向在乌同胞公布撤离信息,整理乌克兰铁路官网发布的撤离车次时刻表供同胞使用。有效的信息可以起到很大帮助,但虚假的信息则只可能起到反作用。海外中国公民也需要甄别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在战事开始后,大量关于战争情况、避险措施的信息开始在网络上传播,其中便有虚假信息。

其中,一名乌克兰华人就多次在其社交媒体账号上引用俄罗斯阅兵飞行彩排、2020年黎巴嫩大爆炸视频冒称为乌克兰境内的战争视频,引发误导。对于不能甄别的信息,要仔细分析其细节详情,同时要按逻辑判断其前因后果是否正确。建议类似的信息,一定要找权威人士且经多人核实,避免被误导。在战争期间,有许多自媒体博主为了博取眼球,换取关注度而以各种形式制作、散布各种以加乱真的消息,这是令人感到不齿的。

启示

很少有人能够亲历战争,而这一次战争给予了海外同胞许多难得的处理突发状况的经验。

在社会秩序混乱的情况下,海外同胞可以公开自己的国籍、身份来使自己免于受到伤害,但在未知因素过多的情况中,公开自己的国籍、身份也可能会为自己带来不安与风险。在海外,因为身份、种族等问题我国公民也可能会遇到风险或遭受攻击。

2月26日,凤凰网记者李淼就在俄罗斯驻日使馆门口报道时险些遭到日本右翼分子的殴打,只因为她在使用汉语。另据人民网报道,2月26日,有基辅当地民众向中国留学生反映,乌克兰多家媒体在新闻报道中散布不实消息,称“中国支持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目前已经出现乌克兰民众对当地华人不友好的声音和举动。

对中国同胞来说,公开自己的身份是为了确保自身的安全。但刻意彰显自己的身份,向海外人士强调自己的国籍则有可能导致未知后果。

猜你喜欢

战事使领馆同胞
陈代南
刘毕新
木兰从军
16国驻澳使领馆收到可疑包裹
方庆云书法作品赏析
理想职业
棋盘掀战事,高手齐过招
兵器汉字大揭秘
“疆独”暴力袭击我驻外使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