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乡村旅游 助推四川乌蒙山区乡村振兴

2022-04-13陈金龙郭剑英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乌蒙山旅游发展

陈金龙 郭剑英

(乐山师范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

一、引言

中国农村和贫困人口经历了解决温饱问题、扶贫开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共十九大报告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乡村振兴时间表,即到2020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二、研究现状

目前对乌蒙山区乡村旅游的研究不多,以“乌蒙山区乡村旅游”为搜索词,“中国知网”只有1 篇文章,即李树信等研究了四川乌蒙山区旅游扶贫路径。以“乌蒙山区乡村振兴”为搜索词,“中国知网”有6 篇文章。其中,刘行等对四川贫困地区脱贫后农业产业发展的后续问题进行了分析。6 篇文章均没有提到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内容。以“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为搜索词,“中国知网”有336 篇文章,徐虹、梁燕3]等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比较系统地梳理并阐述了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成佳梦、郭力等从乡村振兴总要求的5 个方面,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分析了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林菁分析了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影响。

三、四川乌蒙山区乡村旅游脱贫贡献与资源状况

(一)四川乌蒙山区旅游扶贫村的地域分布情况

据统计,2016年四川乌蒙山区旅游扶贫对象包含9 县88 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其中贫困户有7795 户、贫困人口有28310 人,贫困发生率为16.77%。宜宾市乌蒙山区有31 个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282 户,共涉及贫困人口7847人;泸州市乌蒙山区有44 个旅游扶贫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766 户,共涉及贫困 人口17874 人;乐山市乌蒙山区有13 个旅游扶贫贫困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47 户,共涉及贫困人口2589 人(见表1)。

表1 四川省乌蒙山片区旅游扶贫村地域分布

(二)四川乌蒙山区乡村旅游贡献的基本情况

乡村旅游是四川乌蒙山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四川省乌蒙山区乡村旅游业总收入为326.71 亿元,人均旅游收入为6665.52 元,旅游业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贡献率为51.57%(见表2)。其中,兴文县乡村旅游贡献率最高,达到128.49%;其次是古蔺县,乡村旅游贡献率为72.06%。2019年,四川省乌蒙山区乡村旅游业总收入为490.87 亿元,人均旅游收入为9923.18 元,乡村旅游业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贡献率为63.08%。其中,兴文县乡村旅游贡献率最高,达到151.39%;其次是古蔺县,乡村旅游贡献率为81.16%。

表2 四川乌蒙山片区乡村旅游业收入及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贡献率

(三)四川乌蒙山区乡村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

四川乌蒙山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特色突出,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优势资源,在未来的乡村振兴中也是优势资源。四川乌蒙山区代表性乡村旅游资源及其特征见表3 所列。

表3 四川乌蒙山区代表性乡村旅游资源及其特征

四、四川乌蒙山片区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存在的主要问题

乌蒙山区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结为5 个“不相适应”。

(一)乡村现实地位与旅游发展愿景不相适应

政府和村民发展乡村旅游的美好愿景,是希望通过加强规划引领、优化产业布局、实行差异引导、开发多元产品、提供优质服务、推广典型模式,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促进乡村旅游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形成乡村旅游发展的大格局。但是,目前四川乌蒙山区的农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旅游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亟待改善,旅游设施规模小、经营分散,旅游业态低质重复,服务质量亟待提高,现实地位与发展愿景不匹配、不适应让政府、业主和村民出现心理落差。

(二)行政主管部门能力与旅游产业特性不相适应

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产业链长、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和融合度高、渗透性强、拉动力大的特点。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部分,也需要多部门联合推动、共同发力,综合产业需要综合抓。这就需要打破政府部门之间的藩篱,从单一部门推动旅游业发展向多部门统筹推动旅游业发展转变。但是,目前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综合协调、统筹调动的职能较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既缺乏对人、财、物的调动能力,也不具备行业强有力的监管能力。

(三)资源开发程度与旅游资源禀赋不相适应

乌蒙山区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底蕴厚重、旅游资源富集。这里曾是夜郎古国的中心地带,僰人文化在全国具有独特性,白酒文化、红色文化、苗族文化、生态文化异彩纷呈。但是,目前乌蒙山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仅仅停留在“美则美矣”的静态资源层面,并没有进一步转化为旅游产品、旅游业态、旅游资源的动态开发利用层面。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缺乏全面性、前瞻性,旅游产品缺乏创新性、独特性,产品老化、雷同、低质现象也比较突出,旅游业态的培育缺乏市场化、规模化推动。

(四)基础设施条件与旅游发展形势不相适应

基础设施包含了道路、通信网络、排污等和许多商业设施,是旅游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乌蒙山区群山起伏、峡谷深陷,地理环境相对偏远、交通发展较为落后、信息通讯较为闭塞,地理环境决定了乌蒙山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难度大、风险高。以交通为例,旅游对交通的依赖性较高,发展乡村旅游需要打通城乡之间、乡镇之间、乡村内部的交通毛细血管,让游客进得来、出得去。目前,乌蒙山区的县区到成都、重庆的高速公路基本打通,高铁通达性大大提高,对外交通大动脉基本畅通,但是县域内部尤其是乡镇之间、乡村内部的交通条件较差、通行能力弱,缺乏停车场、加油站、旅游标识系统等必要的配套设施。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各种乡村节会兴办,大量游客要进入乡村,但是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大大制约了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

(五)要素保障能力与产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振兴需要依靠资金、土地、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的驱动,以此构建起较为完整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因此,强化要素保障有利于解决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一是四川乌蒙山片区乡村由于相对落后,劳务输出量大,农村中青壮年劳动力少、留守儿童和老人多的现象普遍存在,空心化、老龄化问题愈发严重,缺劳动力、缺专业人才、缺管理人才已经成为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二是旅游项目已经进入大资本驱动的阶段,乡村旅游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市场拓展、旅游产品开发等,仅靠个体业主难以撬动乡村旅游大产业。相对落后的山区农村引资、融资能力弱,乡村旅游所需的资金不足,后期项目开发受限,直接影响乡村旅游的质量。三是不少乡村旅游项目占地面积大、用地多,但是乡村旅游项目用地供给严重不足,乡村旅游发展受到制约。

五、发展乡村旅游助推四川乌蒙山区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乡村旅游既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乡村文化复兴和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助于巩固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针对乡村旅游在助推乡村振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引导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1.树立差异化发展的理念。乡村旅游发展要因地制宜,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位条件、自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以古蔺县为例,其城镇化水平较低、旅游市场化程度不高,应该适度发展乡村旅游。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避免乡村旅游“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情况。另一方面要差异化发展,在区位条件好、资源禀赋好、产业基础好的区域优先培育乡村旅游产业。在城镇化的前期,主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城镇化的中后期,则对接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旅游全域化、精品化发展。

2.树立产业融合发展理念。乡村旅游是产业融合的结果,农业和旅游业是乡村旅游两根支柱。在发展规模化农业的过程中,应根据山区的特点形成差异化、特色化农业景观,依托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旅游发展。除此以外,要积极和其他产业融合,打造“1+1+X”的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形成“农业+旅游业+体育运动”“农业+旅游业+养生保健”“农业+旅游业+文化教育”“农业+旅游业+加工制造”等差异化、多元化的乡村旅游业态。

3.树立区域协同发展理念。乡村要主动对接城市需求,以面向城市、服务城市人休闲度假生活需要来发展乡村旅游。在发展中要加强区域内部旅游合作,整合区域旅游资源,通过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链整合,实现“优势互补、特色开发、市场共享、区域一体”的区域协作,消解地区间的无序竞争,实现乡村旅游的区域性崛起。

(二)强化管理职能,提高监督管理力度

1.做好规划引领。规划引领是政府对乡村旅游进行监管控制的重要手段。在返乡创业资本大量介入、投资热情高涨的情况下,政府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谋定而后动”;要立足现实、放眼未来,高标准编制规划。但是高标准不是一味追求“高大上”,也不是玩概念、玩噱头,而是要坚持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总体规划引领乡村旅游发展方向、空间布局和要素配置,并以此作为旅游项目准入标准,避免乡村旅游野蛮生长、无序发展。以修建性详细规划规范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尽可能减小投资经营风险。另外,由于在目前的规划体系下旅游规划地位低,而旅游规划内容又涉及众多行业和部门,因此出现了“规划规划墙上挂挂”的尴尬现象。从长远来看,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要推动市县规划体制改革,推进“多规合一”。同时,旅游规划还要与地区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交通规划等充分融合。

2.扩大管理权限。旅游产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旅游管理必须是综合性的,地方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协调能力弱,在乡村旅游发展中难以发挥太大作用。因此,建议在旅游产业不发达、产业地位低的地区将旅游局并入综合性、协调性较强的部门,或是落实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建立完善统筹协调运行机制,落实好各项旅游发展政策;在旅游产业发展态势好、产业地位高的地区,推动旅游从单一部门向部门综合联动转变。

(三)发挥资源优势,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1.发挥文化优势。乡土性和原生性是乡村旅游赖以生存并得以发展的基石,因此开展乡村旅游必须加强对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在传统文化式微、乡土生活记忆消退的今天,相关部门应当启动“乡土文化记忆工程”,加强对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等的挖掘、整理、传播、传承,引导人们重新认识乡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充分发挥文化优势,将僰人文化、苗族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名人文化等融入乡村旅游。同时,要充分挖掘和整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乡村旅游,开发民俗风情体验产品。要将“僰人文化”“红色文化”作为地方文化品牌加以推广,打造全国独一无二的僰人文化体验和红色文化体验旅游产品。

2.发挥土地优势。丰富的土地资源是乌蒙山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又一大优势。农村空心化也带来了大量农田、林地、房舍的闲置,较之于平原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乌蒙山区土地流转成本低,乡村旅游的土地投资成本也自然降低。目前,投资者热衷于圈地,要引导业主对土地合理有效利用,科学发展规模化农业、发展乡村旅游,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有效规避“圈地”“炒地”行为。

3.用好“三大抓手”。一是打造景区带动型。乌蒙山区旅游资源种类丰富、资源品级高,受制于交通等因素的限制,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开发。因此,要充分挖掘乌蒙山区各区县的旅游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二是发展乡村旅游型。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四川游客最喜欢的短期出游选择。可以依托城镇、公路沿线等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比如开办农家乐和经营乡村民宿,打造景观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等,以多种业态、多种方式为游客提供服务,促进乡村振兴。三是开发旅游商品型。结合地域特色和市场需求,按照“创意化的文化产品、文化型的实用产品、旅游化的农副土特产品”三大类型推动乡村地区旅游商品开发。

(四)补齐发展短板,夯实乡村旅游发展基础

1.补齐内部交通短板。加快“村村通”公路建设,加强通村公路与主要交通线相连接,提高交通可达性。同时,按照乡村旅游发展需要,新建或改建进入景区的交通景观大道和景区内部道路,打造自驾车景观大道,配套建设自驾车服务驿站,完善自驾车服务体系建设,满足自驾车游客需求。注重乡村慢行绿道的景观打造,设置自行车道、特色小径穿入景区和田间,设计田间步行道,让游客深入体验乡村生活。

2.补齐接待设施短板。接待设施不仅要将其视作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还要将其视作乡村旅游的吸引物来发展,要把乡土文化巧妙融入接待设施建设。以兴文县住宿设施为例,要以民宿、乡村度假酒店、自驾车露营地、野营基地等特色住宿设施为主,星级商务酒店住宿设施为辅。要充分利用闲置的房屋、空余的房间引导村民发展乡村民宿,一方面可以为游客提供原汁原味的乡居生活体验,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当地农民收入,调动农民参与和支持旅游建设、发展的积极性。

3.补齐环境卫生短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旅游一定要坚持绿色发展,要守住绿水青山。乌蒙山区作为旅游后发地区,要汲取前车之鉴,从发展之初就要做好环境保护规划,修建环卫设施,尤其是修建生态环保厕所,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

(五)破除瓶颈制约,增强乡村旅游发展动力

1.破除人才瓶颈制约。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民进城是无法阻挡的潮流。但是,四川城镇化发展路径必须结合省情和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进行选择。针对乌蒙山片区农村空心化、老龄化所带来的劳动力匮乏的问题,政府应该考虑以市、县为核心就近、就地城镇化,实现农业人口就地就近转移、就地就近市民化。在规模化农业发展中,“职业化农民+合作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是发展的基本方向,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并将其打造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领办人和农业企业骨干。

发展乡村旅游需要人才作为保障。一是要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要深入分析乡村旅游业主、旅游管理部门、村民不同群体的培训需求,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加以培训,积极争取培训资金,为乡村旅游发展培训一批技术骨干。二是要吸引年轻人留在乡村。没有年轻人的乡村一定是凋敝的乡村,要吸引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年轻人到农村创业。三是要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尤其是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总之,要培育农村新乡贤,让他们成为农村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2.破除资金瓶颈制约。地方政府要调动行政资源有倾斜地投入乡村旅游发展,不同渠道的城镇、农业、文化、交通、水利等方面资金围绕乡村旅游服务。建议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引导农旅项目,通过“资金池”等创新金融手段撬动民间资本,充分满足旅游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在乌蒙山区还可以探索利用“发展资金+工商资本”共建旅游基础设施。

3.破除土地瓶颈制约。近年来,国家层面为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多次出台政策,其中就有涉及土地问题,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农业农村部下发的《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地方政府要认真研究国家的土地政策,吃透政策精神,然后因地制宜制定地方土地政策和实施细则,破除土地瓶颈制约,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根据国家政策精神,地方政府在进行休闲农业开发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农民自有住宅、闲置宅基地发展农家乐,整理结余的建设用地用于发展休闲农业;积极利用“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发展休闲农业,并积极争取建设用地指标倾斜;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连片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高标准农田、生态公益林等,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开展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

猜你喜欢

乌蒙山旅游发展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植物图鉴》完成编印
山的国度
旅游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