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2022-04-13武长青

天津教育·中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法治道德

武长青

近年来,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学科教学改革和创新的进程,使原本单一枯燥的知识点更加形象和具体,使原本乏味的学科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因此,本文针对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进行了详细化地探析,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以供参考。

道德与法治在小学阶段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是伴随着学生学习和成长全部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置和学习不只是为了完成教学目的,最重要的是要强化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让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凸显道德与法治在学生学习与成长中的重要价值。但这门科目的知识内容比较枯燥,很多学生在初次接触这门课程时根本无法深入其中,因此整体学习效果不佳。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尝试在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帮助其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的目的

当前我国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明确的指示,各学科要高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给学生营造和提供一个丰富、多彩、趣味、多变的学习环境。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重点在于对知识点的形象与细化,延伸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更加强烈和鲜明的视觉以及听觉冲击,最终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信息技术属于新时代的产物,是对陈旧教学理念的突破,对单一教学方法的创新,其教学方向在于实现学科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根本在于锻炼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实施中教师要找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和信息技术之间的契合点以及关联之处,做好课堂的把控,让学生更好地吸收这部分的知识点。同时,教师还要做好学生以及学科性质的精准分析工作,从多个角度思考与设计教学活动看,这样才能切实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小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其形象思维还处在基本阶段,当他们面对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时,在理解上会存在一些困难。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如历史、地理、生物等,内容跨度比较大。在未开展这门课程时,学生基本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面也比较狭窄,所以初次接触时难免会产生一些学习压力。为此,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使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化,提升教学趣味性。

(一)充分尊重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好信息技术的整合

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需要实现两者之间的整合性发展,所以要对信息技术的特点进行合理性地分析,并站在小学生年龄段特征的基础上,考虑学生的学习与日后发展等多个方面的诉求。小学生由于年龄和性格的不稳定性,思维还处于形象化阶段,对很多问题的思考还处于起步以及探索阶段,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无法全部吸收下去。因此,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从小学生的身心出发去设计教学内容,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更有利于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也更容易使教学内容被学生所接受。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呈现出了很多种形式,如图片和文字结合、图片和音频结合以及视频教学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授课方式,更有利于凸显课程重难点,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比如,在學习“做聪明的消费者”这样一单元时,分三个课时讲解了有关消费者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如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如何正确地认知消费问题。年龄段不同的学生对消费的理解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讲解这一部分知识点时教师就需要对四年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特征进行分析,之后利用信息技术对关于消费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利用PPT课件,视频动画以及趣味小游戏等多种方式展示关于消费的知识点,让学生正确地认知消费、看待消费,做聪明的消费者,从自身入手避免资源浪费。视频动画、PPT课件等立体丰富的教学内容,远比枯燥的文字更吸引学生,更容易对学生的感官系统进行刺激,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需要认识到现阶段的教育在实践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和决策者,而应是课堂引导者和指路人,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特性,才可以让教育的价值效益和影响最大化,进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更多、感悟更多、成长更多,对此教师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方法确定、教学内容优化的过程中都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特征,提高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让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学生的契合度更高。

(二)巧妙应用信息技术,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分散性比较突出,学习起来比较乏味,所以学生在课堂上通常会展现出消极的情绪,认为很多内容需要死记硬背,课堂吸引度不够。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巧妙地应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结合到一起,更有利于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从视觉到听觉到其他的感官系统等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产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欲望,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进而为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比如,在学习“新年礼物”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采取故事或者歌曲导入的方式引出新年的话题,与学生聊一聊关于新年的趣事,逐渐地引入新年送礼物的话题。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与新年礼物相关的动画视频,让学生看一看小动物在过新年时都准备了哪些礼物,感受送礼物与收礼物后的欣喜和满足感等,并对送礼的习俗进行讲解,以此来渗透道德与法治相关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动画视频播放的方式,小学生对送礼物会有更加直接的冲击和感受,而后联想和对比自己的实际生活,可以为理论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能很好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学习效果。

教师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的是,现阶段无论是学科素养的培育还是双减政策的推广和落实都十分关注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只有学生对学习有较高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探索、分析、发现、成长,进而达成能力的培养、知识的传输和观念的塑造,尤其是道德与法治更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会更加认可教育内容,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为此教师就需要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通过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内容的调整,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从教学活动需求出发,积极完成知识迁移

迈入21世纪以后,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并且在很短时间内就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当前,很多教师都在尝试如何将其应用到教学活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为教学提供了很多不同的素材和内容,当教师制作完成教学课件后,会通过网络完成共享,其他教师就可以下载利用。但是,在利用他人制作的课件时,注意不可盲目,也不能直接套用,应该合理筛选后,根据教学需求适当修改,充分体现出自身的教学特色,在此基础上更加全面地展现出课件的内容。另外,在挑选课件时,还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和标准,一般而言应该以教学目标为前提,以学生为课堂的核心,将教学重点、难点内容把握好,再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面,这样才能顺利完成知识迁移。时间长了学生的综合性素养就会得到提升,同时实践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比如,在“节日”相关内容的教学中,网络上提供了大量相关素材内容,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中筛选材料内容,再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需求,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地区不同、文化习俗不同,相应的内容也会体现出较大差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节日,这样对学生而言才更为贴切。如此一来,不仅教学质量会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学生融入得也会更好,最终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促进教学目标,加深学生理解与思考

教师在授课时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多方面学习内容的同时,全面优化教育环境。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后,学生潜在的兴趣会得到激发,从而从教学的重难点中突破出来,并且有利于拓展教学资源。从表面上来看知识点非常复杂,但当应用信息技术细化后,学生的掌握和理解会更加深入。不仅如此,当应用信息技术后,教学方法也会得到了深入的改革与发展,从而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价值,激发其潜在的创新性意识。当然,要想将道德与法治课堂与信息技术全面融合起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对课程内容有所了解,同时还要对技术条件有所了解。换句话说,不管是教师或是学生都要丰富自我,了解最前沿的信息技术,并将其与课堂教学融合起来。因此,基于信息技术环境开展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生做到全面了解,同时学生也要有一定基础,这样教师就可以有效把握课堂,促进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在具体工作中,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工作开始着手,一方面要确保教学活动的生动性与趣味性,这样才能将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出来,另一方面要注意把教学重点、教学目标结合起来,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更好地提升其思维水平。

比如,在“动物”有关内容的教学中,第一阶段教师可为学生呈现一些手影表演,让学生对这些手影代表的动物进行猜测,利用这种方式激发其学习兴趣。为了帮助学生提升观察水平,还可在“最爱的动物”主题下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互联网搜索内容,次日教学中就自己搜索的内容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并阐明喜欢这种动物的原因。这样的教学活动特色鲜明,可以很好地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强化授课效率。教师的教学目标确定将会从很大程度上决定课堂教学的走向、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作为整堂课的重要方向和引导,有效确定是十分重要,同时也是十分必要的,根据新时代下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的标准,教师的教学目标确定可以从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三个角度共同着手,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用教学目标作引导,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让教学在实践展开的过程中指向性更强、方向性更强,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方位成长和发展。

(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构建翻转课堂和网络课堂

翻转课堂与网络课堂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直接展现的是信息技术的优势和教学价值,教师利用的是短视频的方式,将精湛短小的视频应用到了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更加主观地展示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直接地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欢欢喜喜迎国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内容在于国庆节知识的讲解,所以教师可以设计短视频,在视频中选录一些与祖国相关的片段,之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与祖国的关系?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小学生应该如何去爱国,也可以在视频中穿插一些民族英雄人物的相关片段,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发小学生的爱国情感,并在观看视频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做好自身的定位,意识到自己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民族责任感、社会归属感,建立他们学习的信心。

此外,网络课堂也是在信息技术基础上衍生,在传统课堂上进行了很大的创新,自由性强,学生自主性高,而且教师可以同时向更多学生授课,每个学生登录账号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之后教师和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对知识点进行沟通和互动,为学生解答不明白的问题。在网络平台上师生也可以针对一些实时热点话题进行讨论,对网络中的各种评价信息进行交流,以此来刺激学生的思维,做好学生的认知锻炼,让学生对道德和法治有更新的认知,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水平才会得到强化,才会切实建立起他们对道德法治课堂的兴趣,进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实现师生课堂中的有效交流与沟通。

三、结语

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小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门课程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教学重点是锻炼与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識和法律观念,让他们在学习后可以形成更加良好的信仰以及价值观念。而信息技术作为新兴的教学方法之一,对以往的学科教学进行了创新和优化,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了更多的自主权和决定权,而网络课堂、多媒体课堂以及翻转课堂的构建,更给学生提供了互动和交流的平台和机会,助力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轻松和顺利。但是信息技术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还处于不断地探索和完善阶段,其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需要一线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越性的基础上,助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健康发展,为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和法治观念建设提供坚定的力量。

(邱瑞玲)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法治道德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跟踪导练(五)(2)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