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之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

2022-04-13刘丹丹

天津教育·中 2022年3期
关键词:竞赛素养能力

刘丹丹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是当前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的重要内容,故而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积极地转变教学思路,抓住课程教学新型改革契机,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培养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主要是指学生自身所具备的应用地理工具、地理演示以及地理观察等一系列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不仅是地理学科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的重要内容所在。此时,高中地理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工作中,应善于调动起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并将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引导方向,贯彻落实学科育人教学观念,促使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素质得以全面发展提升。

一、高中地理实践能力素养解析

随着新课标的深化实践改革,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也要与时俱进,教师的教学课堂不仅仅是要向学生传授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还应结合教学实际有效地培养、锻炼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以及地理實践能力等综合学科素养,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地理实践力主要是指学生能够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或者地理问题时能够灵活地运用自身知识储备或能力素养加以解释或解决。具体来说,地理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其一,在与地理实践的相关活动当中能够获得相应的地理知识技能,包括地理观察、地理调查、地理分析、绘图制作以及地理信息技术运用等;其二,由于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特别是在地理实践活动当中,学生所能表现出来的行动力很大程度体现着他们的知识技能与实际能力素养,鼓励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既要注重地理知识的运用及理解,还需关注学生的技能掌握与运用情况;其三,在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事实上也是提升其个人意志品质内化的重要途径。例如,在野外考察实践中,学生会因为野外环境、气候、地理特征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而面临诸多困难,此时只有具备扎实的地理知识储备、较强的意志与毅力、良好创新合作能力,才能更好地开展地理实践。

二、高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

(一)制作地理教具,激活地理实践意识

制作地理教具是一种增强师生之间交流互动,且引导学生将所掌握的地理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手段,故而为了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教师则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教具自制,从而在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地理知识印象的同时培养其创新设计能力,活化其地理实践应用意识。例如,教师为学生讲解完“地球的圈层结构”相关地理知识时,可以指导学生利用面团、不同颜色的色素为原材料进行简易圈层结构模型制作。首先将面团分成几个部分,将其分别用于内核、外核、地幔、地壳等结构制作。接着按照地球圈层结果将不同颜色的圈层一层一层包裹起来,值得注意的是,在准备地壳这一层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可以运用不同颜色的面片来标注出海洋、陆地以及两极部分,如可以以蓝色为海洋,绿色为陆地,白色为两极。最后,在整体面团稍微干燥、定型后,就可以将制作好的简易模型从上到下切成两半,此时地球的圈层结构就会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那么在后续进行知识复习巩固时,学生只要看见自己制作出来的模型,就能准确地回忆起模型中所蕴涵的地理知识。例如,以“三圈环流”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完与三圈环流相关的理论知识后,则可以在课堂上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并引导其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自行设计三圈环流模型。在这样的自制教具课堂活动中,学生可结合自身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充分运用好充气地球仪、白色指环(可用于表示三圈环流)、不同颜色的纸条(用于表示全球的不同气压带)、剪刀、双面胶带、红色箭头(用于表示每个环流圈的大气运动方向)等材料制作三圈环流模型。而当学生制作完毕后,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预留出充足的展示时间,鼓励学生进行自制教具的讲解与展示,以此来强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制作地理教具,学生的制作过程事实上就是将地理知识进行整合应用的过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紧密结合则有助于学生掌握并牢记相关知识点,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激活其地理实践意识。

(二)模拟实验演示,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模拟实验演示是高中阶段地理教学工作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理论性教学课堂而言,在模拟实验演示中,所呈现出来的直观地理现象会迅速聚焦学生注意力,点燃其学习探究的兴趣。那么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方面,同样可以借助这一教学方式。例如,在教授“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相关课时的地理课堂上,为了证明热力环流的存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如下实验:在一个长方体玻璃缸两端分别放置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之后用平整的保鲜膜将玻璃缸上部开口密封,接着在放置冰块的盆上方开一小洞。点燃一束香,将其置入小洞口内,指导学生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的飘动方向,从而总结归纳实验现象的发生规律。又或者是以“水循环的过程”教学为例,教师则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演示学习活动。首先,为每一个实验小组准备好玻璃杯、热水、干沙子、冰块等实验用具;其次,指导学生先将热水倒进玻璃杯中,再用杯盖盖住玻璃杯;另外再往另一个玻璃杯中倒入少量干沙子,并加入适量的冰块。实验操作完成后,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具体的实验现象。而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借此模拟实验演示海陆间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即热水代表海洋、玻璃杯盖上出现的小水滴代表海洋的蒸发现象;沙子代表陆地,那么杯盖上所滴落的小水滴则可视为降水缓解,将装有热水的杯子移动到装有沙子的杯子的过程,则可视为水汽运输过程……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看出,在模拟实验演示教学课堂上,学生会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关联在一起,自然而然学生自身地理实践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拓展。

(三)丰富教学资源,吸引学生实践学习

与传统的教学课堂相比,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方面,真实的户外情境或者更具知识性、开阔性的第二课堂往往会更具吸引力,同时也能起到更加明显的地理实践力培养作用。从这一角度上看,为了丰富学生地理课程教学资源,同时也为了打造出一个更具趣味性与吸引力的地理实践课堂,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搜集地理活动场景,设计丰富的地理实践活动,在立足教材的教学基础之上进一步聚焦学生所需要学习的地理核心内容,使其心生期待与向往,增强地理实践的内在驱动力,另外,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也能自然而然地感受地理实践的魅力。例如,在“地貌观察”这一课时中,教师可以围绕教材中所涉及的风沙地貌、河流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等内容来为学生拓展地理教学资源。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当地所具备的实际地貌特征组织学生进行拓展教学。以河流地貌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同前往河流区域,并且实际采集相应的样本。由于河流地貌包括堆积地貌和侵蚀地貌,此时,教师则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为不同小组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包括观察河面、观察拍照、搜集具体物品等,从而在实际实践活动中真正地能运用自身所学习到的地理知识去判断地貌主要特征及其基本形成的过程。而当实践活动结束后,为了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鼓励他们运用互联网搜索当地河流地貌的变化趋势或当地重要天气、重要事件对河流地貌造成的影响,通过综合的调研实践学习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河流地貌的发育与变化过程,深化其实践素养形成与提升。

(四)设计探索活动,增强地理实践能力

开展户外探索实践活动能带领学生走出传统地理课堂,真正地实现学以致用。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相应的地理考察与测量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地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借助户外活动教学形式来锻炼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以“正午太阳高度角”一课教学为例,当教师为学生讲解完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后,可以带领学生走到户外,通过亲身测量太阳的高度角来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师可提前为学生们准备好卷尺、标杆等工具,让学生了解标杆的投影长度,使用卷尺测量杆长,最后用公式计算出某日正午太阳高度角h。运用简易工具测量完毕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太阳高度角测量仪,鼓励学生进行再次测量,并对两次不同测量方法下所测得的结果进行对比。除此之外,教师还可指导学生运用自身所掌握的地理知识去探索不同方法测量太阳高度角的根本原理,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地理探索与实践分析、应用能力。虽然活动内容相对简单,但从教学形式上看,户外活动直接打破了传统理论教学课堂对学生学习思想上的禁锢与限制,传统学习模式下的单纯记忆学习方法被颠覆,并且,通过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或获得的知识实践经验的积累,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地理课堂教学趣味性,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而且通过这样的地理实践探究活动,学生也可以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出发对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乡土资源、环境资源、人文资源等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让学生意识到其实地理学科也是和人民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从而不断提升其地理综合素质。

(五)借助家校合作,拓展地理实践应用

家校共育是基于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视角所提出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方式,特别是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也会变得更加顺畅,学校、家庭、学生三位一体,更有助于增强地理教学的连贯性与持续性,对拓展学生地理实践应用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以“区域地理”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内与家长共同收看相关的旅游节目或地理纪录片,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指导家长在与学生进行亲子旅游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旅游地的地理特点及社会经济情况,促使学生能运用教材中的地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不同区域所出现的地理现象。又或者是在为学生讲解完“全球定位系统”相关地理知识点后,教师也可以要求家长与学生共同研究GPS汽车导航仪或智能手机中的其他导航App,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目的地的现实情况,同时亲身体验GPS在日常生活中的便捷性,真切感受GPS导航系统的具体工作原理以及GPS的实际应用特点,从家庭教育角度切入,有效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主动探索习惯,从而为其地理实践应用能力的发展与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六)开展实践竞赛,激发实践创新潜能

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的高阶追求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创新潜能的激发也是高中地理教师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课题之一,此时,教师则可以适当地在教学活动、校园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地理知识实践竞赛,通过知识竞赛、技能竞赛等将地理实践力构成中的知识、经验、智力、意志与行为习惯、品格特征等内容与不同层次的实践竞赛活动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勇于接受地理挑战,在实践中有效激发学生自身实践创新潜能,并同步促进其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协同发展。就如何设计、组织开展地理实践竞赛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其一,所设计的地理实践竞赛应当富有挑战性,以此有效激发学生的竞赛欲望,使其在竞赛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例如绘制野外考察地图、利用北斗系统进行定位、测速、测距等;其二,教师要善于通过竞赛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适当地将日常生活创意、设计等活动有机结合,激发其创造潜能,例如开展商业街规划设计竞赛、学校地理园区Logo设计竞赛等;其三,地理竞赛的内核要充分指向学生自身品格与能力上的综合提升,发挥出地理育人的优势与作用。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地理环境保护宣传竞赛、资源节约型班级建设竞赛等;其四,随着科技飞速发展进步,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重视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锻炼与强化,与时俱进,促使学生能成长为高素质、高质量的综合型人才。例如,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地图工具进行产业区位的分析竞赛、虚拟星空观察竞赛等。总而言之,教师要善于搭建一个利于学生展示才能、施展智慧、表达才情的地理实践竞赛平台,让学生在竞争中实现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大幅度提升,完成自我潜能挖掘与自我超越。

三、结语

高中地理学科是一门兼具理科严密性、理论性以及文科生动性、灵活性的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具体知识点的理解与把握,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那么基于地理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师更应积极地创新课堂教学策略,通过制作地理教具、模拟实验演示、丰富教学资源、设计探索活动、借助家校合作、开展实践竞賽等一系列教学引导措施,共同发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真正地发挥出地理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

(邱瑞玲)

猜你喜欢

竞赛素养能力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数学潜能知识竞赛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