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劳动教育实施途径
2022-04-13李小燕
李小燕
摘 要: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开展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指导,当前社会各界对于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关注较高,而劳动教育学科的相关教学工作作为符合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方向,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所以教师应该通过对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的调整和优化,建立更具特色且高效的劳动教育教学模式,本文对小学劳动教育的意义进行总结,并就小学阶段创新劳动教育实施途径进行讨论。
关键词:创新;劳动教育;实施
引言
教育部门指出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精神是当前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学校教学工作的优化和革新,提升学生对于劳动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积极的综合素质,这也符合未来社会对于全方位人才的要求,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劳动教育改革工作,需要结合实践工作教学的落实,给学生树立热爱劳动的核心价值观,更好的完成学生高素质建设的教学任务。
一、小学劳动教育的含义以及意义
(一)劳动教育的含义
劳动教育是指以劳动作为核心内容,以劳动形式作为教学任务的学科,主要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意识和劳动精神,建立学生劳动优秀品质为教育目标,这项教育内容也是当前国家教育部门改革工作的方向,符合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劳动教育是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是促使学生学生建立热爱劳动的态度,其本质是通过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利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能力来达成想要获取的目标,防止其出现不劳而获的心态。
(二)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劳动是一种行为方式,是通过行为获得某种特定的结果或者经验,而劳动之于社会主义建设也有重大的作用,劳动不但可以创造财富,更可以创造生活。习主席曾经说过“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这也是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大事[1]。任何建设发展的过程都是建立在群体劳动的基础之上的。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需要重视其综合素养以及正确价值取向的培养和建立工作,也是形成劳动精神以及正确意识的重要阶段,所以教师在进行劳动教育的引导教学工作时,需要通过有效的实践与课堂结合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锻炼力度,不但让学生在身体力行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同时也从健康的心理建设出发,使教师完成对学生的热爱劳动理念的意识输出。学生通过一段劳动行为过程,得到了劳动技巧的锻炼,获取了劳动结果,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增强学生通过劳动获得的成就感,从而达到使学生热爱劳动的目的。
二、小学阶段创新劳动教育实施途径
(一)通过校内值日轮岗制度加强劳动教育
校内以及班级内有很多和劳动相关的工作,这也和劳动教育的教学内容相符,教师可以通过轮值的方式安排学生参与,如卫生、领操、早起执勤的工作等等,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以及劳动习惯为主,通过日常劳动的渗透来提升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劳动技能,在日常劳动工作的轮值安排当中,要求当值学生做好安排的本质工作,并且尽到劳动责任,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明确的指导和总结,来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水平,如清扫工作如何配合、在使用工具时如何保证安全问题等等,让学生通过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来提升劳动的质量,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奖惩监管制度的设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对于连续轮值劳动完成出色的学生进行表扬,对于逃避消极的学生进行惩罚等等,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多跟执勤的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情緒变化,保障学生的健康正面的心态,这样才能更好且有效的落实劳动教育教学工作。
(二)节假日以及疫情期间拓展劳动教育
节假日的时间相对充裕,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实践性更强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如植树节可以在校园或者校外进行植树的活动,这不但能够促使学生学习耕种文化,也能够提升学生对于环保的概念。再比如,劳动节组织全校大扫除的主题活动,可以由当前社会关于劳动者的新闻素材引入,再到实际展开卫生扫除活动,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劳动精神的信念。但需注意的是教师在组织学生参加任何劳动活动的时候,都需进行安全问题的培训,加强学生安全意识的建立,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
近几年由于疫情原因,学生线上上课的机会增多,教师也可以安排学生在疫情期间做好家务劳动,这也是实践活动的有效教育,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难度不等的家务安排,如整理清扫房间、洗衣、做饭等等,学生做完家务后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分享,这也有效的达到了劳动教育教学的目的,提高了学生的劳动能力,建立更和谐的家庭氛围。
(三)学科间互动融合促进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课程和其他学科之间应该建立良好的关联性,通过增强学科之间的互动来带动学生的劳动教育学习效果,劳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有效提升小学阶段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劳动意识、以及劳动能力等,这种全方位的劳动素养不仅需要单一课程的教育工作开展,更需要日常教学的辅助,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融合,以及其他学科教学过程中劳动意识的有效输出,这样不但能够扩充教学工作的广度,还能加深学生的劳动意识,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积极影响。比如,语文、历史这类文科课程可以提升关于劳动价值观和精神的培养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完善的劳动品质,如体育课程在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也可以引入劳动技能技巧的学习等,通过学科之间的配合互动,来提高学生劳动综合素养[2]。
(四)社区社团的合作辅助劳动教育
学校可以联系所在社区街道或者民间团体,联合组织校外的主题活动,如社区在日常工作中会组织志愿者服务的活动,通过宣传教育来培养民众优秀的公民品质,可以邀请学生一同参加,一方面普及教育宣传工作,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参与到志愿者的活动中,提升其社会公共事务参与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这也符合当前社会的普世价值观,通过多样化的社区劳动形式来提升学生的劳动体验感和参与感,建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和精神。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是符合当前阶段国家教育政策风向的,也是对目前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工作的要求和调整,学校应该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素质发展放在未来教学工作优化创新的核心位置。教师通过劳动教育课堂教学工作的创新设计,合理进行教育规划,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劳动意识,并且提升劳动技能,这样对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有很大帮助,也符合未来社会对全面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焦江丽.小学生劳动教育实施途径探微[J].新课程研究,2020(25):2-2.
[2]孙荧荧.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实施途径探究[J].教育观察,2020,9(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