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影的留白艺术
2022-04-13巫安乔
摘 要:留白,是中国画创作时一种常见的手法,为的是给整个画面增添更丰富的意蕴。在一帧帧的电影画面中,前人的智慧传承了下来,我们运用画面的留白来烘托和丰满影片,用画面的留白去克服客观条件的限制,去激发观众的想象。留白的技法放在电影中也会形成情节的留白,有时会欺骗观众,让观众在情节中摇摆;有时又如同诱饵,牵引着观众走进故事之中。
关键词:留白 画面 想象 情节 悬念
艺术是相通的,从古至今,人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多种形式的藝术,他的形式不断更替。从前,视觉艺术以静态的画作为主,而如今影像的发展如日中天,一脉相承,其中的联系千丝万缕。留白不仅是中国审美的一个重要观点,也是中国美学思想的核心问题。[1]而影像作为一种美的视觉媒介,以一种“留白”的姿态,等待观众去用双眼发现,用心灵感受。
一、画面的留白
留白,是中国画中一种独特的技巧,是作者在画面中有意留下空白。留白看似虚无缥缈,没有内涵,实际上蕴含了千丝万缕。这是画家的画龙点睛,更是观者无限遐想的源泉。同样是视觉艺术,电影影像中的留白艺术也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清代画家华琳在《南宗抉秘》中说:“白,即是纸 素之白,凡山石之阳面处,石坡之平面处,及画外之 水天空阔处,云物空明处,山足之杳冥处,树头之虚 灵处,以之作天,作水,作烟断,作云断,作道路,作日光,皆是此白。夫此白本笔墨所不及,能令为画中之 白,并非纸素之白,乃为有情,否则画无生趣矣。”所谓留白,并不是留下空白,而是赋予它新的生命新的内涵,与画面中其他元素相呼应,从而更好地为整体服务。在吴作人的《池趣图》中,画面中有的仅仅只是几片荷叶三条金鱼,大量的留白,却使人感受到池水的清澈,鱼儿的自在逍遥。电影中亦是如此。在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中,当古斯塔夫躲避追杀时,影片中采用了大量的大远景。人物只是画面中移动的一点,画面中大部分是雪地和森林。茫茫雪地无人相助,渺小的主人公只能在其中四处躲避疯狂的杀手。镜头用茫茫雪山展现了主人公此时深处绝境,用画面的方式向观众传达着影片中的情绪。
另一方面,国画滤去物象之中的缤纷色彩,分离画面,彰显画和现实两者的距离,展示了距离美的成效。实质上这相当于心理的距离,最终使自我美能自然而然地形成[2]。留白看似虚无缥缈,实则给观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作者不直接挑明,而是通过画面中的其他元素来填补这一空白。在电影《大白鲨》中,主角大白鲨并没有以全镜头出现,而观众却无时无刻不沉浸在它的恐怖阴影中。影片通过海水中的阴影、海面上的涟漪以及遇难者的表现生动而完整地制造了一条恐怖的大白鲨。而这一正面镜头的空白,也成为了整部影片的神来之笔,为人所津津乐道。即使没有足够的条件,我们仍能通过其他画面的烘托来弥补画面上的留白,甚至还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的留白不仅留下了悬念,而且给观众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由观众去二次创作他们心目中那条恐怖的大白鲨。在《惊魂记》中,导演希区柯克在刻画金发女郎被杀时,由于当时的社会原因不能在画面中出现杀人画面,然而他通过女郎的面部表情与流动的血液仍然完整的刻画了这一场景,不断切换的镜头达到了直接拍摄也无法呈现的艺术效果。而凶手正面镜头的留白,就为剧情设置了悬念,从而进一步推动剧情的发展。
二、叙事的留白
《中论》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佛教认为当主次要条件不具备时,这样的情况就是“空”。只有当事物的所有条件都俱全时,事物才会完整地出现。正是要四大皆空,才会有更广阔的空间发展。
从古人的智慧中,我们可以意识到生活中留白的智慧。电影的现实主义者往往喜欢从生活中的某个切片开始展现故事,有如一段诗般的片段。现实本来就没有完整的结构,现实主义依样画葫芦。如电影《唐人街》,那些倚重神秘和悬疑效果的电影,让观众去填空,用多种可能的结尾引诱、逗弄观众去猜测谜底,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说出真相[3]。在这个过程中,观者完全沉浸在电影之中,影片可以更为轻松的去传达自己的想法。而作为商业电影,通过在电影中设置悬念,吸引观众的注意,从而取得更好的票房。在做系列电影时,结尾一个情节的留白不仅再一次将影片转折,而且为续集的展开打下了观众基础。影片中间的情节留白则会创造更多效果。导演有时会利用这个空白欺骗观众,为后面的发展留下巨大的转折。如《哈利波特》中的小天狼星,导演在调整叙述顺序给小天狼星的身份留下空白。他是谁,他在哪,他到底到善是恶,观众在观看影片时不断地问自己这些问题,不知不觉中走入影片的“圈套”之中。
在处理影片的结局上,我们也可以选择“留白”的方式去处理。法国电影《四百击》讲述的是关于一个13岁男孩安托万迷茫的成长故事。安托万和绝情的母亲以及继父生活在一起,在学校闯祸后他被关进了少管所。在影片的结尾,安托万趁人不备终于从少管所中逃了出来。他一直奔跑,向象征自由的大海跑去。影片的最后,画面定格在安托万直视镜头的表情上,这张少年稚嫩的脸上依旧充满着迷茫。这个故事的结尾实际上被没有解决任何实际的问题。影片似乎被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然而这个空白的答案却能引发观众更多更深层的思考,思考社会对施加在一个本该纯真自由的孩子身上的枷锁,思考生活中我们对孩童所谓的“呵护”。一张没有答案的试卷却给了观众更深的撼动和启发。
参考文献:
[1]万怡.“留白”——中国艺术审美的新境界[J].文学界(理论版),2011(4).
[2]钟家骥.中国画“空白”的应用与欣赏[J].中国画研究,1983.
[3][美]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巫安乔(2000—),女,浙江省杭州市人,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