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千年古城寻回青春
2022-04-13丁云
丁云
找准古城的时代价值,明确古城的工作路径,实现魅力名城的美好愿景,要让2500岁的苏州焕发出青春,寻回青春的活力与激情,苏州的古城保护工作坚持着保护优先、整体保护、以人为本,从系统思维出发,向建设世界一流的历史文化名城迈进。
街坊信息采集继续推进
32号街坊是学士街以东,养育巷以西,干将路以南,道前街以北的一块四方区域。自启动适度搬迁、动态调整,陆续实施街坊内文控保单位修缮后活化再利用以来,2021年,32号街坊开启坊内信息采集、文物建筑3D建模工作。
由保护区、姑苏区古保委组织,苏州市规划院专业人士组成的“古城细胞解剖师”对街坊内的传统民居、推荐历史建筑开展调查研究、甄选和梳理,深入挖掘文物建筑口碑资料,加强历史院落研究,对街坊公共空间内的古树、古井、古牌坊、古驳岸、地名等历史要素拾遗补缺,通过对相关建筑院落信息进行全面性收集、系统性分析、专业性研判,甄选推荐形成传统民居、历史建筑和历史院落档案。
与此同时,一群“文物建筑DNA建模师”也穿梭于古建老宅中,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文物建筑“数字孪生”。这是保护区、姑苏区首次对居住类文物建筑实施的数字化保护项目,在全国居住类文物建筑成片整体数字化保护方面属于首创。
“文物建筑DNA结构建模工程”运用移动测量技术、三维全景技术、无人机正射影像采集技术、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等专业技术手段进行信息采集,采集数据经处理后形成文物建筑三维模型。
特色街巷打造工程实施
全方位保护传承姑苏历史文化脉络,以线带面提升古城景观风貌、改善民生,区古保委2021年开展“特色街巷打造”工程,以“一街一特色、一巷一品牌”为目标,结合街巷自身特质和风貌,通过营造特色场景、美化街容巷貌、解决群众反映的家门口问题,展现苏式生活、提升居民幸福感。
首批“特色街巷打造”选取大儒巷和丁香巷为样本。工作人员几乎摸遍了巷子里的一砖一瓦,走访了众多的居民和专家,以“绣花”功夫磋商、打磨细节,确定了最终的设计方案。
以明代大儒王敬臣居此而得名的大儒巷,本身历史文化内容丰富,改造以人为本,致力于打造出安全、品质、个性的复合型街巷空间。丁香巷是以原住民为主的居住类苏州街巷,它的打造彰显苏州传统街巷风貌、保持老苏州原生态生活气息、提升居民生活环境品质。
保护区、姑苏区古保委党组同时以“丁香绽放—古城保护在行动”书记项目为依托,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推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项目,引领古城保护创新发展。
名人故居保护利用与古城墙保护修缮
为保护好、传承好古城内大量丰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姑苏区2021年启动了名人故居保护利用系列项目、古城墙保护修缮。
名人故居保护利用系列项目旨在加强对名人故居的保护,推动名人故居再利用。其中包含名人故居保护修缮示范项目、名人故居文化展示项目、历史名人记忆延续项目,名人故居保护修缮示范项目针对部分名人故居保护情况较差、年久失修、文化价值挖掘不足等问题,开展相应保护修缮工程、业态招商植入和运营文化项目。名人故居文化展示项目以故居建筑和周边空间环境为载体,把名人时代文化、生活文化与街区社会环境合为一体,营造历史氛围,形成名人故居的联动规模效应。历史名人记忆延续项目意在挖掘苏州名人文化,扩大“江南文化”影响力。
古城墙保护修缮由区古保委牵头实施,对胥门南段城墙进行保护修缮,消除城墙安全隐患,提升城墙整体风貌。同时,区古保委组织进行城墙的空间信息采集,通过数字建模精确还原城墙全貌和细部构造,为古城墙的修缮保护与展示利用提供重要的数据和技术支撑。
古城保护信息平台建设与编制蓝皮书
无论“古城细胞解剖师”“文物建筑DNA建模师”,或是古城墙数字建模等,都关系古城保护信息平台建设,这是保护区、姑苏区积极探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
2021年,在首次普查成果基础上,保护区、姑苏区古保委开展古城保护信息平台(二期)项目建设。“古城細胞解剖工程”对首批4个街坊形成精准、详实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名录数据库,同步挂接至古城保护信息平台,分街道、社区、街坊呈现保护对象数据及分布,实现古城“家底”“一张图”展示。
区古保委对城墙进行的空间信息采集,利用移动测量技术采集城墙本体建筑的三维点云数据,并运用多尺度三维重建技术、三维全景技术对采集数据进行数字建模,精确还原城墙全貌和细部构造,从而实现古城墙建筑信息由传统数据文本向三维云计算模型的跃升。
文物建筑三维模型及实景图像上传至古城保护信息平台后,可实现一键“云游”老宅,在全面展示文物建筑的同时,也为今后文物建筑的保护与修缮提供精密数据。同时,采集数据还将为今后开展中国传统建筑研究,特别是苏式建筑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不仅线上建设,还有线下总结。保护区建区以来,首次对古建老宅保护利用工作进行系统发掘与成果展示,编制《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古建老宅活化利用蓝皮书》,从人文历史背景、建筑特色、活化利用模式、社会与经济效益等维度系统梳理、总结提炼30处古建老宅活化利用典型案例,覆盖江南文化展示、苏作工艺创作、综合业态开发、精品酒店运营四大板块,是保护区不断积累的古建老宅活化利用的成功经验的集结样本。第二辑《蓝皮书》的编制计划也正在进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