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春色,画中江南
2022-04-13颜凤仪
颜凤仪
江南的春天,氤氲着淡淡的清香,充满着柔柔的诗意,温暖亲切得让每一个人都心驰神往。古人也不例外。
“汀洲夜雨生芦笋,日出曈昽帘幕静。惊禽蹴破杏花烟,陌上东风吹鬓影……”元代倪瓒的《江南春》写尽了江南春日的袅娜景象。而文征明更是以《江南春》词意作图,留下了一幅描绘江南盎然春意的《江南春词意图》。画卷中江南山丘连绵、亭台错落、木叶初碧、岸芷汀兰、船只往来,结伴出游踏春的人络绎不绝。
生长在江南中心之地苏州的文征明,对苏州的山水有着极度的热爱,每逢春季佳日,或连轡而往,或泛舟而行,探幽览胜,乐此不疲。其中,石湖、太湖、虎丘、天平山等地,是他一生最爱“打卡”地方。他也用挥洒的笔墨,将春天苏州山水的温柔秀丽永久留在画中。
畅游石湖,见诗意底色
苏州自古都是一座温婉的城市,水是她的魂。春日里的水更加缱绻、细腻,足以让热爱踏春的文征明为之动情。
正如范成大在《重修行春桥记》中云:“凡游吴中而不至石湖,不登行春,则与未游无异。”石湖作为吴中胜景之一,向来是诗人画家歌咏遨游的好地方。从文征明传世画作来看,描写石湖风光的不下十余幅,可见石湖是文征明常去游览的地方。石湖距苏州城并不远,能够方便到达,还能在湖边走上半天欣赏湖光美景,着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湖水映山,沙渍映水,湖中扁舟荡漾,帆影翩翩。近处坡堤上绿树烟柳,三人在行春桥上赏景,一二行人向山坡走去,越城桥左面的平坡上,一人手持钓竿与另一人对话,极富生活气息。遥望东西洞庭,浮出云表,天水一色,空阔无边。这是文征明于1532年所作《石湖清胜图》里的景致。
当我们舒卷观赏时,竟可以从画作的各个角度领略湖山的风光,可以立足于山巅上俯瞰,可以行走在山脚下仰望,也可以站在溪桥上遥望,更可以乘舟于湖面上环游。犹如身临烟波浩渺、岛屿连绵的湖山风光之中。
游石湖,必然要走一走“网红景点”行春桥。所以文征明画石湖,也必画行春桥。
位于石湖北渚的行春桥,又名九环洞桥。“石湖串月”之景便是由桥洞月影交相辉映而成。在《石湖清胜图卷》画卷前景里,可见一短一长越城、行春两桥并排而立,与侧远端的上方山遥相辉映。
石湖西面有上方山、吴山、茶磨屿、七子山、福寿山等群山,与湖水共同构成碧水青山之景。若登山俯瞰,湖光凝碧,横山叠翠,山深林幽,花果茂盛,石湖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如此绝佳的看湖角度,文征明当然不会错过。上文所提及的《江南春词意图》,所绘的正是从上方山顶俯瞰石湖的景致,既有大自然神韵,又有一种雅致恬静的气氛。
端详《江南春词意图》,仿若自己已朝着上方山的方向走去,一路草长莺飞,柳树桃花掩映,踩在那堤坝上,左右都是大片的湖面,泛着灵动的水波,缓缓荡漾着。阵阵带着淡淡花草香的春风拂过脸颊,细碎又温柔,就连空气里也氤氲着春天泥土的芬芳。登上上方山远眺风景如画的石湖,瞻仰外观挺拔玲珑,极具江南建筑风格的楞伽塔,令人心旷神怡。
登高畅怀,看江南盛景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春季的青山连绵旖旎,更显秀丽可人。择一闲日,约上三两好友,登山远眺,听山鸟啁啾,除了上方山,在苏州的天平山、虎丘山、灵岩山、西山等地,也能感受春光无限好。
天平山,是苏州人心中的后花园,历代文士极赞许之。不同于现在我们热衷于秋天到天平山赏红叶,明代文人认为春天才是天平山最美的季节。一场春雨过后,天平山间翠色朦胧,山下一片花海,来此赏花踏青的游人络绎不绝。
煮白云泉水试春茶,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风雅韵事。像文征明这样爱茶、懂茶的名士,来天平山春游自然免不了要举行茶会。1508年农历二月十五,38岁的文征明与吴煌、陈道复、钱同爱、朱凯这四位吴中雅士同登天平山,《天平山图》就把这趟尽心又美好的春游记录了下来。
画中,天平山的山路曲折蜿蜒、时隐时现地穿梭于群峰之间。群峰皆作赭石色,由此可见天平山山体表面较多裸露巨石的色泽。山腰长松积翠,崇岭危岩中飞泉急泻,有亭翼然凌于泉上,似仙境一般。画幅上方有题画诗四首,为文征明对此次游览的吟咏之作,文字与画面相互生发,正是古人所说的“诗书画”三绝。
春季苏州郊外,麦田碧绿,油菜花金黄,群燕争飞。去往天平山的路边开满了油菜花和不知名的野花,芬芳扑鼻。到了山上,文征明通常会和朋友们来个野餐,喝杯小酒,作首小诗,直到夕阳渐渐西沉,大家才趁着醉意,沐浴着春风,打一辆当时的滴滴专车“肩舆”归家。
在美妙的春光中,文征明还常去虎丘游玩。《虎丘千顷云》就是文征明在1503年春天,与唐寅、徐祯卿等游虎丘时所画的虎丘千顷云之景。千顷云是虎丘的一处高地,位于虎丘最高处。挺直的青松、激荡的水流,亭台楼阁隐现山间,亭中还有几位文人在那里赏景。远处群山高旷,树木丛生,云烟缥缈,仿佛幽雅胜境。就算没去见过千顷云,从这幅画中,也能一窥虎丘千顷云春景特有的静谧与幽深。
寻花问柳,不负春光。春日里的一花一木一草一树,都等着文征明去发现,以至于在他晚年,也常兴致勃勃地奔赴在寻找春日美景的途中。
1554年春,84岁高龄的文征明与客人游西山,经龙池,回家后画了《龙池叠翠图》纪胜。原是游西山,却特地为龙池作画,可见龙池春景的醉人。画中山势层层叠起,丛林密布,岩壑幽深,人物神态悠闲自得。西山龙池葱郁叠翠、气势爽朗的春景展露無遗。《吴湖帆文稿·丑簃日记》记载:“徐邦达来,见示文衡山《龙池叠翠图》,画之精妙无可言喻,然以八十五岁之老翁,凭任目不花、手不颤,总不相称,恐是休承、伯仁辈代作也,款书绝佳,决非代庖。”作为文征明晚年的佳作,吴湖帆给予了高度评价。
驻足园林,赏风雅姑苏
江南的春色在山水中绽放,那脚力不好的人如何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苏州园林当属首选。春季的园林,有山可望,有水可濯,有花可赏,有雨可听……俨然成了一幅幅立体的画卷,而拙政园又是这些立体画卷的典范。
据说走进拙政园,就犹如走进文征明画里。伦敦博物馆曾举行了《中国古代绘画名作“700—1900”特展》,展览中,有一组极为难得的展品——来自文征明的《拙政园图咏》册页。
事实上,徵明与拙政园有着深厚的渊源。拙政园最初的主人叫王献臣,文征明与他交往甚密。园建成后,王献臣经常邀文征明宴饮、赏游。特别在春天,园内水木明瑟旷远,鲜花开满池边,绿树环绕池塘,回廊起伏,水波倒映,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别有欣欣向荣之趣。文征明对园中美景乐而忘返,拙政园也成了他创作的蓝本。
1528年春,文征明为王献臣画《拙政园图咏》,集詩、书、画于一体。1533年,文征明选出拙政园中地标性的景致,以系列独立画面的形式对拙政园各个景点进行了非常细致地刻画,绘制而成《拙政园三十一景册》。册中各幅画面独立成章,一图一景,文征明《玉兰图卷》一景一境,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画后均题诗一首,与所画内容相得益彰。王稼句曾专门撰写《文征明与拙政园》,其中谈及此版本,“收有三十一景图,绢本,每开横三十点五厘米,纵二十六点四厘米,对页各系小记并诗一首,正草隶篆,四体俱备。”
都说春天是一个浪漫的季节,拙政园也不例外。赏游者不仅能在方寸间欣赏风雅之景,还能邂逅一场“白色浪漫”。白玉兰的烂漫之处就在于能引起人无数的遐想。清代赵执信在《大风惜玉兰》写道:“如此高花白于雪,年年偏是斗风开”。高高在上的玉兰花斗着春风而开,花型柔美,花瓣洁白,如雪盖树,亭亭玉立,把园林装扮得神采奕奕。
历来文人雅士深爱玉兰,文征明也不例外。他的藏书楼就叫“玉兰堂”,楼前也种了白玉兰。在他的眼中,自家庭中的玉兰风姿绰约,白色的花朵发出的光辉就像是玉石一样闪耀。远观朵朵玉兰花,像极了身着白色衣裙翩翩起舞的仙子,洁白无瑕,美不胜收,惹人喜爱。1549年,79岁的文征明为院中玉兰作《玉兰图卷》。他在卷中写道:“庭中玉兰试花,芬馥可爱,试笔写此”。文征明一生留下书画无数,他笔下的玉兰花图更是画出了他心中最纯粹的玉兰情结。这样美丽的花,真希望它能多开些时日啊。
春和日丽,玉兰花开正当时。文征明的玉兰堂虽不复存在,但拙政园里的玉兰堂尚可探访寻幽。再晚些,拙政园内的百年紫藤花也将盛开。一簇簇花穗或清新或淡雅挂满藤架,细碎的花瓣纷纷扬扬随风摇曳,仿佛一位位清盈少女从江南雨巷中走来的。这是文征明当年亲手所植,历经400余年,仍诉说着百年来江南春色的婉约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