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坚持打好反诈组合拳 实现“三个上升、一个突破”

2022-04-13

中国防伪报道 2022年2期
关键词:窝点公安机关诈骗

打好侦查攻坚仗全链条重拳打击涉诈犯罪生态

2021年,全省公安机关主动出击,抓金主、铲窝点、打平台、断资金,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黑灰产业违法犯罪,共破本地案件10911起,同比上升36.51%,抓获犯罪嫌疑人2.95万人,同比上升93.78%。

深化专项行动,始终保持进攻势头,持续深入推进“断卡”、“断流”、“5·10”、“绝流”、窝点地快打专项行动,集中研判,深入侦查,统一收网,共抓获本地诈骗窝点人员2900余人,查处境外回流涉诈人员2190人,查处本地洗钱团伙成员691人,对9825名开贩“两卡”人员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取得丰硕战果。

深化大案攻坚,探索建立重大案件侦办机制,整合公安机关内外部各种资源,同步上案、捆绑作战,围绕“三定”“五清”目标,查清“金主”身份、窝点位置、洗钱通道、技术平台和窝点人员身份,成功侦破一批开贩 “两卡”、买卖社交账号、跑分洗钱等重大案件。

深化集群战役,深入分析黑灰产犯罪特点,对境内窝点和GOIP、猫池、APP技术开发、域名解析、虚拟币洗钱等犯罪环节加强分析研究、深挖扩线,在国务院联席办指导支持下先后发起6起全国集群战役,向全国公安机关提供精准线索,实现打深打透打彻底和全链条打击的目标,打出了声威声势。

打好系统防范仗全方位扎实开展预警宣传防范

2021年,全省公安机关坚持充分发动社会各个方面,动员各种力量,运用科技手段,把技术反制和宣传发动有机结合起来,全力压发案减损失。

优化技术反制,丰富涉诈黑样本库,提高国家反诈中心APP安装率和活跃度,全力开展涉诈电话短信拦截、域名网址封堵、网络账号封停等工作。持续加强预警拦截技术研发及系统建设,拓展预警來源,完善预警模型,提升预警精度,落实分级分类劝阻,全年共处置预警线索137.9万余条,落地查找疑似被骗群众135.7万余人次,成功劝阻133.9万余人。

优化联动处置,省市县三级反电诈中心持续高效运转,全力开展接警处置、止付冻结、资金返还等联动处置工作,全年共冻结账户12.9万户、43.5亿余元,同比分别增长21.70%、158.54%,出台涉诈账户冻结资金处置返还指引,依法返还冻结资金4300万元,同比增长40%。

优化宣传防范,印发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坚持每月向全省手机用户发送3条反诈公益短信,继续开展“五进”活动,落实电视开机画面及节目中插播反诈资讯等举措,加强对易受骗群体、案件高发行业和重点地区的精准宣传,提请省委平安办对案件高发县区和行业开展通报、约谈、调度、督导,全力推进宣传工作的常态化、专业化、精准化、立体化,提高广大群众防骗意识能力。

打好源头管控仗全领域有效铲除滋生犯罪土壤

2021年,全省公安机关紧盯涉诈重点人员管控,严防本省人员赴境内外参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严防全国反诈工作受到来自安徽省的影响,坚决避免出现地域性职业犯罪。

强化源头整治,提请省委平安办建立各市重点人员管控工作通报制度和红黄牌警示制度,综合采取集中约谈、挂牌整治等措施,压紧压实地方党委政府主体责任,推动加强教育引导、就业帮扶,及时发现并遏制本地人员跨省出境参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苗头和倾向。

强化人员管控,扎实开展涉诈重点人员集中排查,核查涉诈前科未入所羁押人员2500余人,涉诈高危人员3200余人,对8600余名涉诈前科人员进行标准化信息采集。全力开展人员劝阻,先后核查劝阻21批次航班上的出境作案高危人员47名、非法偷越国(边)境人员515名、向驻外使领馆申请旅行证的人员311名。

强化劝投逼返,根据“5·10”专案工作部署,充分发挥省联席办职能作用,压紧压实地方党委政府责任,全力做好安徽籍人员拦截劝返,落实动态管控工作,目前全省滞留缅北的重点人员较高峰期已减少约70%。长期组织实战团队在中缅边境地区开展人员审查和信息采集,全年对2880名拦截劝返人员开展审查和人员信息采集,全力挤压诈骗人员在境外生存空间。

打好行业治理仗全维度强力挤压犯罪生存空间

2021年,全省公安机关牢牢把握“断卡”行动和黑灰产清理这一主线,推动各行业强化监管治理,不断净化金融通信市场。

推动行业监管,推动通信管理部门和运营商加强手机卡开卡管理,对400多万张长期沉默卡进行二次核验,对400万张物联网卡进行抽查,共关停涉案号码6497个。会同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开展集中排查,发现个人长期不动户2204万户,撤销长期不动户292万户,采取管控措施1430万户。

推动责任落实,推动人民银行对全省179家银行、8000余个网点进行现场暗访,对144个银行网点进行通报约谈,依规追责3062人次。严格落实“一案双查”,依法查处一批行业从业人员,提高违法成本,严格责任追究,有效堵塞行业管理漏洞,清除害群之马。

推动机制建设,建立健全重点网点红黄牌挂牌警示机制,定期将“两卡”数据通报基础运营商和商业银行,暂停涉诈问题突出的网点业务,不断压实企业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联合惩戒制度,对3.5万余人“两卡”违法犯罪人员开展金融通信联合惩戒。

打击犯罪是公安机关的职责所在,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公安机关的神圣使命,全省公安机关将始终牢记“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通过深入推进“云剑-2021”行动和“守护平安”系列行动,将利剑指向侵犯群众利益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坚决维护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回应群众期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同时,打击治理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通过坚持打击、防范、治理多管齐下,才能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扩散蔓延势头。

相关人员就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回答记者提问

问:当前常见电信网络诈骗类型有哪些?哪些人容易遭遇电信网络诈骗?

答:安徽省是电信网络诈骗的受害地,本地窝点少但是发案多、受害者多,这是一个突出特点。电信网络诈骗花样很多,常见的诈骗类型依次是刷单返利、杀猪盘、贷款诈骗、代办信用卡、虚假购物服务、冒充电商物流客服、冒充领导熟人、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冒充公检法诈骗等等,这些类型占全部诈骗案件的90%。被骗数量较多的人群分别是学生、企业工作人员、生产制造人员、服务行业人员、个体经营人员、居家女性、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

犯罪分子事先获取公民个人信息,针对不同群体精心设置骗局,编写话术剧本,因此每种诈骗类型都有特定的易侵害对象,如刷单诈骗易侵害女性高校学生、女青年企业白领及无业人员,杀猪盘诈骗易侵害女性青年企业工作人员、个体经营和服务行业人员,贷款诈骗易侵害男性青年生产制造业、服务行业、企业工作人员和个体经营人员,虚假购物诈骗易侵害高校、职业院校学生及青年企业工作人员,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诈骗易侵害高校、职业院校女性学生及女性青年企业工作人员,冒充熟人领导易侵害学生及企业工作人员、个体经营人员、财务人员等等。

总之,我们每个人都是骗子觊觎的对象,骗术话术“总有一款适合你”,因此我们一定不能置身事外,务必要强化“心防”,时刻树牢防范意识,不能给骗子留下可乘之机。

问:如果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通过什么方法能够挽回财产损失?

答:如果有群众不幸遭遇电信网络诈骗,一定要迅速回忆被骗过程,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各级公安机关110报警台均设有反电诈接警专员,被骗群众一定要准确提供骗子的银行账号、支付账号、通信工具。相关警情信息会直接传递至省市反电诈中心,由反诈民警通过线上线下两个渠道,迅速调度银行开展即时查询、紧急止付、快速冻结等资金查控工作。

只要被害人报警及时,公安机关在几分钟内就能够启动资金查控,止付冻结的效果主要取决于资金转出时间长短。如果成功止付冻结了涉案资金,根据公安部和银保监会有关文件规定,对资金权属清楚的,公安机关可以协调商业银行按照规定程序将被骗资金原路返还到被骗群众的账户中。

安徽省反电诈中心连续5年分批向2万余名被骗群众依法返还被骗资金3.6亿余元。这是警情处置阶段的挽损方法,此外,在报警后还要根据110指派,到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破案抓人后也能够查获赃款赃物,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返还给被骗群众。在此,我们呼吁广大群众多了解多掌握一些防范诈骗的知识,擦亮眼睛,识破骗局,共同抵御诈骗犯罪的侵害和滋扰。

问:有不少人员因为开贩“两卡”被联合惩戒,请介绍一下开贩 “两卡” 可能产生什么后果?

答:任何一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都有虚假诈骗信息传递的“入口”以及被骗资金转移的“出口”,我们常见的“入口”和“出口”就是电话卡和银行卡。为了堵住出入口,斩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通道,国务院联席会议办公室自2020年10月启动以打击整治非法开贩“两卡”为主题的“断卡”行动。“两卡”中的手机卡,既包括我们平时所用的三大运营商的手机卡,也包括虚拟运营商的电话卡、物联网卡,“两卡”中的银行卡既包括个人银行卡,也包括对公账户及结算卡、非银行支付机构账户。

首先,开贩“两卡”有可能构成犯罪。租借、买卖“两卡”,被诈骗分子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公安机关将根据其情节,以诈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和伪造、编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等罪名依法严厉打击。

其次,开贩“两卡”将被金融通信联合惩戒。对有上述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金融主管部门和通信主管部门将对其实施联合惩戒,对被惩戒的单位和个人,基础运营商5年内只保留1张手机卡且不得办理通信产品新入网业务,人民银行对其实施5年内暂停其银行账户非柜面业务、支付账户所有业务、不得为其新开立账户,并纳入金融信用基础数据库管理,将违法违规行为记录至个人征信。

第三,开贩“两卡”有可能泄露个人信息。个人手机卡、银行卡被贩卖后,可能导致持卡人个人信息泄露,存在网络账户、支付账户等被他人盗用、冒用的风险。在此提醒社会公众,一定要珍惜个人信用,远离“两卡”违法犯罪活动。

问:有些年轻人外出务工却被骗至缅甸北部从事诈骗活动,请介绍一下这方面情况。

答:当前,藏身境外、特别是缅北的犯罪分子以招工等名义,通过招聘网站、网络平台发布广告,以高额薪酬为诱饵,吸引年轻人前往务工,实际是从事诈骗犯罪活动。前往境外后,这些人在参与诈骗犯罪的同时,自身也被限制人身自由,甚至被殴打致伤致残致死,生命安全得不到任何保障,回国后还要接受法律惩处。如合肥市公安局办理的陈某平被诈骗案,抓获回流人员62人,均采取强制措施;蚌埠市公安局办理的王某军等人涉嫌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实施诈骗案,打掉境外诈骗窝点1个,抓获回流人员42人,采取强制措施38人;淮南市公安局办理的蔡某豪等人诈骗、偷越国(边)境案共抓获回流人员55人,采取强制措施53人。据回流人员自述,其大多系抱有发财梦和侥幸心理偷渡出境,至境外诈骗窝点后不仅挣不到钱反而人身自由受限、人格受辱,后悔莫及,痛苦不堪。

借此机会正告身处缅北诈骗窝点的安徽籍人员:请立即中止犯罪,尽快回国,主动到公安机关自首,爭取依法宽大处理,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提醒广大年轻的朋友:出境务工请通过正规渠道,擦亮眼睛,千万不要被花言巧语、高薪回报所欺骗,被蒙蔽而拉入犯罪团伙,沦为犯罪分子的帮凶,从被害者成为害人者。遇到拿不准的情况,可拨打全国统一的反诈专线电话96110咨询。

猜你喜欢

窝点公安机关诈骗
春节前夕小心“实名诈骗”
诈骗
警惕电信诈骗
公安部印发《公安机关执法公开规定》的通知
注意防范电信诈骗
对群众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是怎么收费的?
湖南省纤检局捣毁一“黑心棉”窝点
脑筋转个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