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工程专业硕士培养定位与举措

2022-04-13魏兴琥黄新雨张英慧赖小东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11期
关键词:工程硕士立德导师

魏兴琥 黄新雨 张英慧 赖小东

[摘 要] 地方高校确立符合自己现状与特色的工程硕士培养定位对于中国建立工程硕士多元化的培养体系至关重要。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定位为例,基于国家硕士研究生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与重点,基于地方产业人才需求,从质量、创新、特色培养理念出发,探讨了在地方高校专业硕士培养定位中如何为地方产业服务、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如何形成自己的培养特色,特别是如何培养高质量专门人才。就“质量为根,育才为本,立德树人,创新引领,特色亮剑”的研究生培养定位,以及与定位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地方高校;工程硕士;培养;定位

[基金项目] 2021年度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产教深度融合高质量工程人才培养基地的制度体系研究”(2021JGXM103)

[作者简介] 魏兴琥(1964—),男,甘肃兰州人,博士,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研究生教育研究;黄新雨(1977—),男,湖北大冶人,硕士,佛山科学技术學院研究生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研究;张英慧(1974—),女,山东莒南人,博士,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食品科学与研究生教育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1-0065-04 [收稿日期] 2021-07-18

一、问题的提出

1949年后的研究生教育已有70多年的历程,在校硕士研究生规模从几百人增加到2020年的110.6万人。研究生招生人数从1978年的1.07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10.6万人,研究生教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按照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1],到2020年“在学研究生总规模达到290万人”,未来一段时间,研究生规模还会继续扩大。在数量扩张的过程中,研究生培养质量令人担忧。2019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在印发的通知中指出,个别研究生培养单位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在师德师风、学位授予等方面存在学术不端、论文造假等问题,同时暴露出导师责任未完全落实、研究生学习和自我管理主动性不足。从通知中不难发现,除了培养质量外,最基本的师德师风问题普遍存在。如何在数量扩张的同时加快向内涵建设方向发展,培养符合中国经济转型发展需求,高质量、创新型、多元化的人才成为研究生教育必须要思考的问题,研究生教育从数量向质量转型迫在眉睫[2]。2014年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提高质量、内涵发展”是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

创新能力既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等对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将创新能力作为考查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目标和核心内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成了高校培养人才的核心指标[3]。与“985”“211”高校相比,受限于生源质量和师资水平,地方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与培养质量差距较大,研究生缺乏创新思维,学术水平和能力低,研究方法、内容多以模仿和重复别人已有成果为主,缺乏原创性的研究发现[4]。

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的通知(学位〔2020〕20号)中,进一步明确了“发展专业学位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工程硕士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改变工科学位类型比较单一的状况而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我国厂矿企业对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需要。从1984年12月开始,工学硕士(工程类型)学位研究生的试点工作持续到1997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设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截至2020年,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已成为我国专业学位中涵盖专业最多、招生规模最大的学位类型。在我国的公办本科高校中,地方高校数量占了85%以上,地方高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数在2008年就达到了851个。地方高校在为地方培养人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工程硕士教育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地方高校与重点高校在产教融合模式、课程体系、实践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普遍存在同质化现象,导致工程硕士培养为地方服务的目标难以实现,培养特色不够鲜明,培养人才不够专、特、准。

二、地方高校工程硕士人才培养定位

地方高校建立的初衷是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资源、实验平台、技术成果转化等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地方经济是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出发点。地方院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直接为地方发展输送了大量高层次工程管理和技术型人才。中国是制造大国而非强国,中美贸易战让我们更加清醒地看到技术人才、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对于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基于此背景,工程专业硕士为地方企业输送工程师与技术的目标任务愈加迫切。所以,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如何根据地方产业需求培养出高质量的、具有创新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的专门人才。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作为珠三角地区制造业最发达的佛山市唯一一所地方本科高校,始终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根植产业、服务产业、引领产业”为办学特色。基于学校定位、未来研究生教育趋势、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等,确定了“质量为根,育才为本,立德树人,创新引领,特色亮剑”的研究生培养定位。立德树人是根本,是培养总则,育才是目标,质量是指标、创新是措施和方向,特色是符合学校学生培养定位、符合为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服务、符合各专业领域、行业特征及未来发展需求的、融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综合体现。工程硕士是学校规模最大、类别最多的专业硕士点,目前有电子信息、土木水利、资源与环境、材料与化工、机械、生物与医药等6个专业类别,11个领域。在校工程硕士研究生超过300人。同时还有工程硕士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佛山),在基地参与实践、研发的工程硕士已超过300人。

三、基于新定位的工程硕士培养举措

(一)立德树人为根基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指出:“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5]。研究生导师不仅是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还是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立德树人的第一责任人[6]。每一位导师应该很清楚立德树人的职责在于教研究生做人、做事和做学问,要培养他们的德商、情商和社会商,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拥有卓越的领导力、执行力和协作力[7]。立德还涵盖了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民族精神、政治觉悟、思想情操等方面的培养。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始终将立德树人放在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首位,除了在课程、实践、导师遴选、导师管理等各环节和制度中强化立德树人职责外,还通过“十佳师徒”“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等评选活动,挖掘导师立德树人的典型,并通过大力宣传,在帮助研究生制订研究及学习计划、指导研究生阅读文献与写作、引导研究生学会与人交流及合作、树立学术规范、营造实验室文化、关注研究生的生活和心理健康等方面落实普及立德树人,形成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的融洽互动氛围。

(二)质量把控为关键

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不能简单地将学业成绩达到要求、论文通过盲审和答辩作为质量标准,而要以严要求、高标准为目标确立培养质量指标并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措施。同时,要考虑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8],工程硕士肩负着提高国家制造能力和水平的重任,只有培养出高质量的工程硕士才有希望使我国的制造业立于世界不败之地。

1.发挥政策和区位优势吸引优秀生源。位于珠三角腹地的佛山市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是工程人才的聚集地和需求旺地。佛山市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和奖励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工程人才,如“佛山市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等。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一方面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另一方面通过精准对位宣传、加大奖励投入、深挖本校及省内生源三大举措吸引第一志愿报考及优质生源。第一志愿报考人数比例近五年间增加了三倍多。重点高校录取比例已占录取总数的20%以上。

2.构建研究生质量保证体系。首先,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制度建设,完善培养质量指标及评估。学校先后出台了17项培养规章制度、6项学位管理制度、4项质量管理制度、5项思想政治管理制度、7项研究生招生制度文件等,形成了完整的研究生教育制度体系,确保了各学科领域的培养方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践体系、质量监管体系等的完善和实施。从未来发展来看,研究生质量第三方评估和用人单位评估将成为高校学生质量评价的主要方法与指标,应尽早启动,提前谋划,打好根基。其次,加强研究生教学改革,可基于高质量、有特色和创新来进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基地等方面的改革探索,还可以开展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创新计划项目、拔尖人才培育项目等教改项目。与此同时,佛山市先后出台了《研究生重点课程建设管理办法》《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实施办法》《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计划实施办法》《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办法》《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创新实践资助与奖励管理办法》等多个配套文件,辅助构建研究生质量保证体系。

3.强化过程监管。课程、实践、论文是硕士研究生教育体系的三大内容,有了制度保障,还要有强有力的实施管理,过程监管也尤为重要。监管由导师—学位点—研究生学院三级构成,导师作为第一责任人,对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负责。学位点负责学生培养方案、课程、实践、论文全过程的组织、实施和监管。研究生学院负责制度制定实施、教改项目实施及研究生和学位点培养的全方位管理及监督,并组织安排教学督导全面参与全校研究生课程、实践环节、论文全过程、无盲点的检查指导。工程硕士在企业一年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至关重要,“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到企业里”的实践理念充分体现了工程硕士实践培养的现实做法。

4.严把出口关。论文既是硕士研究生的最终考核指标,也是研究生成果的最终体现。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从2018年开始通过第三方平台实施论文盲审制度,2020年试点盲答,3年间已有近30位研究生盲审首次不通过,有10多个学生延期答辩。这些都使学生和导师有了危机感和压力,并对论文质量的重视程度有所加大。从专业硕士应用型人才培养角度来看,用发明专利、技术报告等替代硕士论文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三)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

创新是高新技术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之源。创新型人才是民族振兴、产业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根本。无论是面向经济社会的产业需求,培养特定的社会职业专门人才,还是面向学科专业需求,培养高校和科研机构教学与研究的专门人才,创新能力和水平应该是评价人才质量的核心指标。

创新人才的培养涵盖提高创新能力,以创新知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培养和创新成果为目标的研究生创新体系。创新人才培养要将创新知识、创新精神纳入培养方案、课程、实践环节中,将创新意识融入学习、实践、论文全过程中,并通过创新成果转化、奖励激励研究生成为创新人才。导师、学院、学校共同营造创新氛围,构建创新体制,打造创新队伍。

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建设将是学校高质量研究生培养的核心任务。工程硕士创新能力培养要立足于行业、产业和技术发展趋势,改革课程体系,优化知识结构,夯实创新基础;立足于学科平台、团队,依托科研优势,培养创新能力;立足于学校定位与特色,加强政策引导,营造創新环境,最终形成导师—学科—学院—企业和学校创新育人体系的“四位一体”创新培养系统。

(四)特色培育為亮点

无论是中国制造对工程人才需求的多样化,还是从事研究生教育、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高校的差异化,都需要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瞄准定位、突出特色、坚持优势。只有举特色旗、走特色路,才能提升学校办学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作为地方院校,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唯有走特色办学之路,才能立足于不败之地。“特色化发展”是高校及其学科从自身的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需求出发,重点建设人才培养的某种优势或特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最大的优势是区位优势——有全国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和雄厚的“珠三角”经济体为依托。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6大领域和“根植产业、服务产业、引领产业”的发展定位为学校特色建设指明了方向:紧密结合地方产业,为经济发展培养产业急需的、能创新、有水平的高质量工程硕士人才。

工程硕士特色培育需要贯穿培养的全过程: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内容、技术开发等,也需要覆盖研究生教育队伍:学生、高校导师、企业导师、辅导员、学院领导、研究生管理者等,还需要考虑与地方产业、行业、企业技术瓶颈等充分结合。只有全方位、全过程致力于特色构建,才能最终形成地方高校工程硕士创新人才培育的特色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教研〔2017〕1号[A/OL].(2017-01-17)[2021-06-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1701/t20170120_295344.html.

[2]王战军.转型期的中国研究生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1):1-5.

[3]曹艳晓,宋永伟,陈曦垚.创新能力内涵及其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表现形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8):31-33+76.

[4]刘海涛,王贵,刘焕牢.SCI论文和发明专利驱动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9(6):16-19+23.

[5]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号[A/OL].(2018-01-17)[2021-06-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1802/t20180209_327164.html.

[6]季书会,王琦峰.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路径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11):224-226.

[7]贾黎明.导师是老师,还是老板?——试论研究生导师的职责[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10):1-5.

[8]潘懋元.走向大众化时代的高等教育质量——在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开幕式上的发言[J].高等教育研究,2001(4):1-2.

Training Orientation and Measures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ing Fosh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WEI Xing-hu, HUANG Xin-yu, ZHANG Ying-hui, LAI Xiao-dong

(Graduate School, Foshan University, Foshan, Guangdong 528000, China)

Abstract: As far as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concerned, how to set up a training orientation which fit with the school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is essential for establishment of diversified training systems of the master of engineering. Taking the training orientation of master’s degree post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engineering of Fosh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focus of national master’s degree education and the needs of local industrial talents, we discuss how to train master’s degree student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erve local industries, training innovative talents and establish their own training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concept of quality, innov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training, especially how to train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s. Our orientation is to train postgraduates with quality as the root, talent training as the foundation, Enhance Morality, Foster Talents innovation as the guide and characteristics as the priority.

Key words: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ster of engineering; training; orientation

猜你喜欢

工程硕士立德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安全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四位一体”动态培养模式的构建
V eraW an g
导师榜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
喜报:我校新增水利工程、化学工程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领域
新时期工程硕士培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