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跟着”的词汇化及相关动因与机制研究

2022-04-12顾春晖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句法语料副词

顾春晖

(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 200234)

引言

三音节的“X着”,如“紧接着”和“紧跟着”都并未被《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收录,但实际上,它们在使用过程中已经通过词汇化,演变出了副词词性,董秀芳(2004[1],2016[2])在“X着的词汇化”一章中就将“紧接着”和“紧跟着”列为三音节“X着”副词,不过董秀芳尚未详细论述“紧接着”与“紧跟着”的成词过程,仅在表述“‘着’还可以出现在一些三音节副词中”时列出了它们,同时也简单地举出一些实际语料,李宗江(2011)[3]将二者收为“语篇关联语”,在这一分类中收录的词语是所有具有语篇关联功能的词语,对它们的词性没有做出具体的判断。因此“紧接着”和“紧跟着”的成词与演变尚有一定研究空间,本文即以其中语料相对更为丰富的“紧跟着”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其词汇化过程及演变的动因和机制。

一、“紧”和“跟”的词义演变

唐朝以前“紧”的词义已经发展得比较丰富了,大部分引申义都已经出现。“紧”繁体字为“緊”,《说文·臤部》指出其本义为“缠丝急也。”也就是“丝弦拉紧”或者是“用力缠丝”,应为动词词性,后泛指对某物加强拉力,由此引申为物体被施加拉力后所呈现的紧绷状态,与“松”相对,后又引申出生活状态“紧绷”,即表示经济拮据;又因为缠丝越紧就越坚固,所以本义又引申指对某物施加外力使其变得牢固、坚固等,又可直接形容物体所呈现的牢固、坚固、紧实的状态;随后又由本义引申为“收缩”之意,与“缓”相对,后引申出“节奏快”之意,可理解为“急、急促、急迫”等,同时由“收缩”引申指物与物之间距离极小,非常接近。

《说文解字》指出:“跟,足踵也,从足,艮声。”因此形声字“跟”的本义是一个名词,指人的脚后跟,动词、介词和连词词性应当是在名词性基础上语法化而来。

宋元时期,“跟”发展出了动词词性,作为动词,“跟”表示“跟随”义,其中包含着[+同一方向][+行走][+紧随他人]的语义特征。动词“跟”是在名词“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表示脚后跟的名词“跟”是脚的一部分,而行走也是通过脚这一部位发生的,作为脚的一部分“跟”与行走这一动作具有相关性,基于此,“跟”发生了转喻引申,其意义由空间域中表示人体部位的脚后跟,过渡到动作域,表示“跟随”这一动作义,词性也随之发生转类,从名词演变为动词。随后,动词“跟”继续发生语法化,成为介词和连词。

二、“紧跟着”的词汇化

(一)“紧+跟+着”连用的组合义

上文中,我们简要讨论了“紧”和“跟”的词义和词性的演变,副词“紧跟着”的词义主要就是由“紧”和“跟”提供。成词前的“紧跟着”还是一个“偏正结构+着”构成的一种松散的线性成分,这里的“跟”应当是一个动词,这样才能与前面的形容词“紧”形成偏正结构,介词和连词前面都不会有修饰成分,并且“着”是一个动态助词,一般会出现在形容词性或动词性成分后面,因此“跟”也不会是名词。尽管“紧”和“跟”从本义发展演变出许多演引申义,但“紧+跟+着”连用时,还是只有单一的意义,其中“紧”表示空间距离很近,“跟”表示跟随某人行走,而“着”依然是一个持续体标记,它的组合义即为“紧紧地在某人身旁/身后跟随着”,是一个动作义明显的成分,相关语料如:

例(1)到(4)这几例中的“紧跟着”都还尚未成词,“着”在此处还是一个具有表动作“持续”功能的助词。例(2)中“紧跟着”后面有名词“哥哥”,这例就是指萧彪云等二人紧紧地跟随其大哥出马打仗,这里“跟”的“行走义”稍有淡化,但表示位置改变的意义还在。例(3)“叫他紧跟着走”的前文有“他跟着灵,一步儿也不离”,可见这里的“紧跟着”也是表示“紧随某人向同一方向行走”,“紧跟着”的后面也可补出省略掉的对象“灵”。同样的,剩下几例也都省略了“紧紧地跟随着”的对象,结合前后文都可以补出。

(二)副词“紧跟着”

“紧跟着”使用频率较高的时期是在清代,清代多部小说中都频繁出现“紧跟着”相关语料,如:

但在清代有更多语料“紧跟着”后面的动词不再局限于“行走”义或表示位置改变的动词,这些语料中的“紧跟着”与从元代一直沿用下来的“紧跟着”相比,在词性、语义、句法位置上都发生了变化,如:

从例(7)到(10),“紧跟着”后面的动词性成分都不含有“行走义”,且动作发出者都没有位移的改变,因此,原本处于连动式第一动作位置的“紧跟着”随着它后面的动词扩大为“非行走义”动词,“紧跟着”所含有的“行走义”也渐趋弱化,句子的谓语重心也就移到它后面的动词上,那么“紧跟着”所处的句法位置也从连动式的前一谓语位置转变成状语位置,与后面的动词构成了偏正关系。而例(9)中,动作发出者是一个无生名词,这使得“紧跟着”中“跟”的动词义更加弱化。伴随“紧跟着”动词语义的弱化,它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语义也就更加凝固,它的语义从“紧随某人向同一方向行走/行动”发展为“紧跟着”后面的动作/事件是紧接着前一动作/事件发生的,这两个动作/事件之间有先后关系,且彼此发生时时间间隔非常短。从例(7)到(10)这几例中“紧跟着”在词性、语义、句法位置上都与之前的非词结构“紧跟着”不同,所以我们认为这里的“紧跟着”因为时常处于状语位置,已经词汇化为副词。

作为副词的“紧跟着”,它不仅可以紧邻动词出现,还可以出现在主语前,远离动词出现,如:

三、“紧跟着”词汇化的动因与机制

在“紧跟着”从非词到词的过程中,它的词汇化与副词化是同步进行的,这其中受到了句法位置改变、高频使用、语义变化的动因与重新分析机制的影响。

(一)词汇化的动因

张谊生(2000)指出,充当状语即进入状位,是一个实词成为副词的重要途径。[4]“紧跟着”在成词前,往往处于句子中的谓语位置,有时单独作谓语,有时与其他动词一起连用,构成连动式,共同作谓语。也正由于“紧跟着”经常与其他动词组成连动结构时处于第一项,而连动结构的第一项与状语位置类似,随着“紧跟着”后面动词失去“行走义”,整个句法结构中最突出的动作就不再是“行走”,句子的重心逐渐就从“紧跟着+VP”转移到“VP”,“紧跟着”就处于从属位置,那么它所处的位置与状语位置相同,渐渐地它就蜕化掉动词功能,成为一个副词。此外,高频使用也是“紧跟着”成为副词的一个必要条件。“紧跟着”的连用最初出现于元代,但用例很少,直到清代,它开始被频繁使用,正是在高频使用过程中,处于从属位置的“紧跟着”,句法位置就从谓语改变为状语,逐渐演变为一个副词。

董秀芳(2011)表示词语词汇化前后在语义上会有一定的改造,最常见的两种形式是:语义弱化或脱落以及隐喻和转喻。[5]没有成词的“紧跟着”指“紧随某人向同一方向行走/行动”,而副词“紧跟着”指“前后两个动作/事件发生时间相隔很短”,可见前者,属于空间领域,而后者,则属于时间领域。“紧跟着”在其动作性弱化的同时也发生了隐喻变化,隐喻即为基于概念的相似性,从一个认知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也正是在隐喻机制的作用下,“紧跟着”从表示一个实际空间中的具体动作,演变为表示一种抽象的时间关系,其词性也就演变为副词。

(二)词汇化的机制

重新分析是一种不涉及表层表达形式,只改变底层结构的一种结构变化。刘红妮(2019)提到重新分析主要表现为两个独立成分在复合过程中取消边界,融合为一个独立的词。[6]“紧跟着”作为结构时是一个“紧跟+着”的形式,“紧跟”是一个偏正结构,“着”是一个助词,它们不处于同一句法结构,实际使用时,在句子中分析为“紧跟+着+VP”,而成词后“紧跟着”原有的边界消失了,在句中一般都分析为“紧跟着+VP”,意义上也更加凝固。

结语

“紧跟着”发生词汇化的时间很晚,尽管,在成词前,其组成成分“紧”“跟”和“着”基本在唐朝或唐以前就已经发展出相关的语义,但连用形式还是直到近代汉语中期才出现,且仅有个别语料,直到清代及以后,它的使用频率才提高,也正是在这段使用频率高的时期,“紧跟着”词汇化为副词。清代时期的“紧跟着”基本处于状语位置,句法位置的改变使得“紧跟着”有了被重新分析的机会。作为副词,“紧跟着”既可以紧贴动词出现,也可以置于主语前,远离动词出现,其语法义要比词汇义更为凸显,句法功能主要表现在对时间的限制上。“紧跟着”词汇化的发生与其句法位置的改变以及高频使用密切相关,它本身组成成分语义的隐喻化和动词性的弱化,也使得它的性质和句法功能发生了改变,由此,从偏正结构“紧+跟”+动态助词“着”构成的松散的线性成分演变成了副词。

猜你喜欢

句法语料副词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短句—副词+谓语
濒危语言与汉语平行语料库动态构建技术研究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副词和副词词组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
英语教学中真实语料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