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划设计视角下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以江山市上余镇李坪村为例

2022-04-12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吴志军祝彦飞何建伟

浙江国土资源 2022年3期
关键词:江山市村落人口

□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吴志军 祝彦飞 刘 舒 何建伟

新世纪以来,浙江省以城乡统筹、美丽发展为理念,大力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及升级版的美丽乡村建设。江山市深入谋划、抢抓机遇,先后培育了幸福大陈、书香清漾、古韵浔里、秀美耕读、养生兴墩、哲学勤俭和森林龙井等一批富有韵味、个性十足的美丽乡村。

在这一轮的美丽乡村建设中,拥有独特地理环境、人文底蕴或历史资源的村庄脱颖而出,借助文旅市场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有竞争力的乡村休闲游产业和特色文创产业。然而,更多资质“普通”的村庄却难以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只能将政府专项拨款投入到有限的村民生活设施“硬件”里,而提升村民收入、盘活整村活力,促进村集体产业发展等“软件”环境无法升级,多数停留在对村庄进行表面的“装修”。本文通过对江山市上余镇李坪村进行调研,从规划设计层面分析思考这一问题,探索对资源禀赋一般的村庄进行规划与设计的有效途径,实现乡村长效良性发展。

一、现状调研情况

(一)“百里须江,美丽长廊”建设大背景下的节点村

李坪村位于江山市北部距市区约六公里处,是“百里须江,美丽长廊”风光带西岸的重要节点,紧邻村庄的湿地将建设千亩生态湿地公园。作为沿江旅游通道上的重要节点,李坪村被定位打造3A 级景区村,发展市郊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二)现状调研情况

1.村庄概况

李坪村坐落于地势平缓的须江西岸,行政村成立于2008 年1 月,由原李家村和平坦村合并而成,含6 个自然村,分别是周家、李家、洪家、平坦、湖沿、浮桥头(部分),以李家为中心村,全村分为7 个村民小组,村域面积2.28 平方公里。

▲李坪村湿地自然景观

2.人口组成

截至2020 年12 月的现场调研数据,全村共656 户1847 人,其中,男性人口921 人,女性人口926 人,性别比接近1 ∶1;60 岁以上老龄人口369 人,占比约20%,多数留守在村。据座谈了解到,外出务工的轻壮年人口占比近35%,呈现较明显的人口外流趋势。

3.产业发展

主要产业为农业种植业,辅业为水产养殖。全村耕地面积1423 亩,水产养殖塘170 亩,甘蔗种植100 亩,葡萄种植200 亩,花卉苗圃50 亩。经济作物主要是甘蔗、葡萄,这也是留守村民最适宜的种植选择。当地还保留着传统土法手工制糖技艺,在江山市有不错的口碑,年加工土红糖总量约4.5 吨,产值近百万元。有一处高塬红农庄,可提供容纳千人的餐饮接待服务,属村内少有的服务行业。

4.村庄建设情况

根据现场踏勘,李坪行政村共有房屋建筑约900 栋(含简易建筑),原生产与部门办公建筑集中在李家中心村,其余村落有少量的商铺农庄,多数为2 至4 层民房,超过2/3的建筑为70 至80 年代新建,整体建筑风貌一般,传统民居形式已不复存在,街巷空间肌理部分尚存。原各部门单位搬迁后,所属建筑均处于空置状态,沿江公路界面进行过环境景观的改造,整体风貌尚可。村落道路通达较好,主路铺设沥青路面,设有公共停车场。但存在设施位置不合理,公共活动空间少的问题。

二、主要发展问题

综上所述,李坪村历史底蕴不算悠久,没有省、市级文保单位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周边自然地理资源较普通,在须江沿岸湿地公园建设的条件下,得到了外部休闲旅游资源的加持;人口总体呈流出态势,留守人群多为老人儿童,缺乏劳动力和服务人口;产业发展较慢,农业未能扩大生产,形成规模化种植,带动村民增收;村落风貌缺少特色,没有历史建筑,大量原有民居已被更新为砖瓦水泥小楼。根据笔者在江山市走访调研的经验来看,大多数资源禀赋一般的村庄与李坪村现状情况类似,通过对李坪村发展问题与矛盾的分析,能够揭示同类型村庄所面临的共性问题。

(一)乡村产业发展规模小,缺乏动力

甘蔗与葡萄种植是主要的经济作物,深入走访农户了解到,甘蔗榨糖附加值较高,村民有扩大种植的意愿,但受困于红糖销路,担心广泛种植后出现滞销;其次,村里仅有两处榨糖作坊,采用统购统销形式,也制约了整体种植规模。总体来说,村民和村集体缺少销售渠道与市场化运作、加之生产设施不完善,导致经济作物难以形成规模种植,更不用说形成地方特色和品牌附加值。

(二)村庄青壮年人口流出,缺乏活力

李坪村多数青壮年人口在周边县市务工,不再从事农业生产,从规划层面看,主要导致三个问题。首先,人口流出形成村庄空心化。李坪村是典型的城市近郊村庄被城镇化所吸纳而形成的空心化现象,农村人口非农业化引起“人走屋空”,以及宅基地普遍“建新不拆旧”,使得村庄用地难以整合、房屋闲置废弃加剧。其次,人口流出导致劳动力数量下降,老龄化严重,进一步制约农业种植业规模化发展的道路。第三,人口流出大大降低村落公共空间价值。公共空间活力来自人群活动的多样性,人口大量流出的同时也削弱了农村公共空间的使用价值与环境美化与维护的意义,形成乡村“破窗效应”,村落空间持续衰败。

(三)村落空间风貌一般,缺乏特色

各自然村以李家中心村建设情况相对较好,风貌调研以李家为主要对象。从建筑风貌角度看,整体呈现出杂乱与混搭,建筑立面色彩不协调,欧式中式元素堆砌,多数装饰构件没有起到美化的作用,除极个别老式木构建筑有一定美学价值外,多数民房还是以经济实用为主。从景观风貌来看,沿江公路界面以老火车站为主题的环境美化品质较低,难以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其余如停车场墙面彩绘装饰,也过于简单,与环境不协调。总体来说,村落空间自身缺乏特色,后续缺少设计,没有给村民带来更好的体验,也难以助力乡村旅游和产业发展。

三、规划对策与实施路径

笔者认为,城市规划中的“产、城、人”三要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映射乡村规划中的“农业、农村、农民”。从新的角度审视三者的关系,农业产业是抓手,农村风貌是吸引,农民要赋予新内涵。规划应发挥其空间资源组织和空间环境设计的作用,助力三者形成良性循环,使乡村保持长效健康发展。

(一)以产业发展为抓手,谋划特色

要多方面、多角度挖掘乡村特色产业,可以是原有产业的发扬和扩大,也可以是借助外力形成新的产业。乡村只有以产业为抓手,才可能实现农业结合二三产,进而拓展出乡村休闲、观光旅游等项目。在产业发展策略上可通过土地和财政政策支持,引入适合的、有实力的企业和资本进驻。一是可以为农村产业提供销售网络和市场运营管理,建立品牌形成特色农业,提升产品附加值。二是通过专业化管理实现科学种植,拉长产业链,形成细分产品。三是能扩大种植规模,吸引就业人口。规划设计应整合空间资源、完善基础设施、营造优美环境,充分发挥乡村自然生态优势,为企业入驻提供优质空间平台。

(二)“轻介入,微改造”的精准规划

村庄的精准规划旨在找出乡村发展过程中村民、村集体、入驻企业等利益相关方关注的重点问题,发挥规划设计配置空间资源的作用,促成乡村发展良性循环的第一步,然后持续关注,陪伴式规划。具体设计手法强调“轻介入、微改造”,即以解决重点问题为核心,针对性地对重要节点、重要界面、重要建筑和设施进行改造,形成独具魅力的村落空间形象。

对于整体资源普通的村庄来说,采用这种手法有几点好处:首先,可以集中财力物力解决关键问题,避免资金浪费;其次,在形象塑造上易于形成单点突破,在网络传播与宣传上更有优势;第三,这种小范围、低冲击建设对村民日常生活扰动小,且能很好地保留村落场所记忆;最后,由于是轻微介入,能及时调整规划与建设方向,避免走弯路。

(三)“共同缔造”理念的共建共享

2019 年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在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中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指导意见》,正式开启了全国层面乡村共同缔造的议题。该理念以人居环境科学为基础,倡导以人为核心共同创造有序空间和宜居环境,遵循“政府主导、村民主体、市场参与”的原则。

通过设立村庄建设平台公司,实现多主体共谋,联合规划设计团队、专家顾问、村民代表、工匠代表、乡贤代表,以及投资、品牌宣传、实施建设、运营管理等机构,统筹推进规划设计、建设实施、产业发展和运营管理各环节,全过程陪伴村庄发展,全方位培育村庄活力,全身心带动村强民富。

四、结语

通过对上余镇李坪村的多次实地走访考察,总结出同类型村庄在乡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主要从产业发展、人口态势、空间资源、村落风貌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尝试从规划设计层面提出对策和实施路径,以特色产业谋划为抓手,精准规划为手段,村民、集体、企业共建共享,由依靠政府“输血”变为自身“造血”,构建乡村良性、长效发展的环境。

猜你喜欢

江山市村落人口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毛佳颖??《春》
江山市城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