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语文随文识字有效性教学策略浅析

2022-04-12管梅君

课外语文·下 2022年2期
关键词:随文识字字音字义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教学的基础,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完成从口头表述向书面表述的转化,可以让学生通过文字来认识世界,打开学生文字世界的大门。小学生在拥有了良好的识字能力后可以更好地投入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辅助学生更好地开展阅读活动,学习多样的知识。识字与写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低年级的学生思维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并不能够建立事物之间的完整联系,更不能离开具体情境单独抽象地理解知识,对低年级学生而言,集中识字的教学方式越来越被诟病,随文识字已成低年级语文落实识字教学的主要教学策略。

【关键词】随文识字;字音;字形;字义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2)06-044-03

【本文著录格式】管梅君.小学低年级语文随文识字有效性教学策略浅析[J].课外语文,2022,21(06):44-4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识字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而低年级更是学生识字的井喷式增长时期,这一点在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中已体现得淋漓尽致。

随文识字讲究边学文,边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将识字教学任务贯穿于课文的学习中,不断提高汉字在学生头脑中出现的频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巧妙设计,凝结着教师的教学智慧。

一、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其一,教学方式传统单一,学生在机械式的反复抄写和罚写中丧失了识字学习的兴趣,甚至有很多同学对学习识字产生了抵触心理,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的年龄特性和丰富多样的识字途径。

其二,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识字的理解能力培养,只是让学生在反复读写中死记硬背,使学生的学习缺少规律性,也没有重点。

其三,教学资源滞后,缺少创新和拓展,只重视课堂上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课外延展的引导,教师的教学视野不够广阔。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随文识字基本教学方法

(一)初读感知,随文正音

部编本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题目,大都带有一定的引导性和趣味性,为随文识字教学提供了最可靠抓手。随文识字讲究识字的趣味性,随文正音避免了让学生机械地重复读字音,避免了让学生陷入“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尴尬境地。

例如,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一文中“想”字的教学。师:你真是位合格的小教师啊,你能读准“想”的后鼻音吗?师:请同学们借助“想”的拼音,张大嘴巴,自由读一读。

因为一年级上学期已经学过拼音,学生可以借助拼音自己读准字音,所以一开始教师并不需要进行范读,放手让学生“试错”,为了等待出学生最真实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在听、说、读、评中全面参与到字音的学习中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

师:小朋友,你想去哪儿看看?师相机正音“想”字后鼻音。

鼓励学生用所学生字说一句完整的话,既是低年级口语交际的教学要求,又可以检测学生生字读音的学习成果,教师在学生练习说话的过程中及时正音,反复提醒,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

师:课文里的小朋友也用这个“想”字说出了自己的心愿,他们是这样说的,(板书里加上“多”)加上这个字,谁会读?师:加上这个字,你有什么感觉?

借助“多”字朗读加深对“想”字的理解,让学生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读文、识字、正音。帮助学生朗读“想”字时更有感情,同时也为本课的学习打下感情基调。

(二) 图文并茂,直观辨形

图文并茂通常是小学低年级阶段各科教材的普遍特征,语文教材同样也不例外,这样的教材形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课本的关注度,还能够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特征,让学生图文结合地理解文字的内涵、记忆文字的字形,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识字教学的学习。

如教师在讲解《口耳目》一课时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人体器官的简笔画图片,让学生自己观看发现这些图片上人体器官的形象特点及它们与这些汉字字形的联系,并以此结合这几个汉字的字形特征进行讲解,加深他们对汉字字形的记忆。通过这样的图文对照,学生在形象思维的引导下对文字的理解会更加透彻,对象形文字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理解更多文字的內涵。如在讲解“山”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山的形状,并为学生讲解,山一般都是连绵不断的、由多座山峰组成,最中间的山峰往往是最高的,所以“山”字中间的一竖要写得长一些。如此一来学生可以更快地理解文字的写法,提高书写准确度,也能加快识字速度。

如教学“京”字时,将城楼图片与“京”相对照,引导学生从形状上观察两者相似之处。同理,教学“门”“安”字时均将汉字与实物相联系,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分析字形,在脑海中构建汉字字形的基本轮廓,初步感受汉字造字的神奇之处,日常教学中“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更是加深了汉字的字形记忆。

如教学“路”字时,将“路”“足”“走”及足字旁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借助动画对汉字的各部分进行变化演示,在汉字字形变化的过程中建立字与字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明晰汉字结构,了解构造特点,感知汉字的字形规律,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三)巧借多媒体,体悟字义

多媒体教学是当今一种普遍的教学形式,它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枯燥知识的内涵,教师利用图画、音乐等形式让枯燥的汉字教学生动起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发现学习汉字的乐趣并自觉学习汉字,主动探索学习更多汉字。

在讲解时,教师可以利用插播实物图片、动画形象或真实声音等方式将这些文字呈现出来,辅助教学工作的开展,让他们对这些文字的字音字形有深刻的记忆,快速识记、正确区分,让识字教学由静态变为动态,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无聊感,并积极在教师的带领下自主探索文字世界的奥秘。

如教学“雄伟”“壮观”“非常”等抽象型词语时,中高年级的字义解释法不可适用于低年级的字义学习,不仅会让思维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低年级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无法理解,更是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天安门升旗仪式的视频直接撞击着学生的心灵,视觉带来的冲击会激发学生有种欲说无词,想说说不出口的学习欲望,此刻正是教学的最佳契机点,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再读、细品、大胆说,促使学生多感官参与到字义的学习中来。在学生了解“雄伟”等词语在本课中意思的基础上,力争在多种语言环境中比较字义的差别,以求得对字义的全面准确的理解。

(四)链接生活,情境应用

识字阅读的学习过程要求将学生熟识的语言环境因素作为客观因素,同时需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此环节中,例如,在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教学时,教师基于课文中的“北京天安门”启发学生对现实“广场”的认知,两者相辅相成进一步引起学生对“天安门”的惊叹之情。教师还通过应用语言为学生有目的地营造一种有形象、有色彩、有场景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用上本课所学“我多想……”句式大胆说一说自己的愿望,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以达到识字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五) 紧扣书后练习,深化识字成果

部编本教材的一大特点便是每课的课后习题为我们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所以在本课的最后,设计了“写愿望”的小练笔环节,深化学生对今天所学习字词的认知理解,检测学生是否能灵活自然地运用到学习中去,并对学生的书写能力进行了一定的考查,最后引出朗诵结束课堂。

三、小学低年级语文随文识字教学法应用策略

(一)激趣鼓励,让学生爱上识字

低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在巩固生字读音、理解字义的同时不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掌握良好的识字、写字方法,为学生今后读写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对“想”字的一系列巧妙提问,衍生出学生对“想”字的新探索,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不能完全脱离学生,只有将学生的生活与课堂紧密相连,在交流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的活力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之间沟通互动的必要条件。

在“京”字教学中,“京”这个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是 指国都、首都,“京”由京城引申为特指中国首都北京,如京广线。如果教师直接把这些基本内容灌输给学生,学生便失去了识字的乐趣。于是,教师将图片与文字相对照,让学生去直观感知汉字的博大精深,又通过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精神面貌。如此学生就能深刻地在喜悦中记住自己受到表扬的原因,深入记住此字。整个教学环节都给予了识字教学一定的童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而教师不过充当了引路人的角色。我們需要弱化自己,让兴趣之舟推动学生自发喜欢上识字。

(二)唤醒体验,让学生主动识字

教师需要认识到低年级学段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征,他们具有十分强大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融合学生感兴趣的各种元素,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将更多的关注力投入到课堂知识上,从而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增强课堂教学效率。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比较少,识字能力较弱,识字效率低下,有时我们误以为学生已掌握牢固某些生字词语,其实只是学生在某一特定的课文语言环境中才能认识理解,当这些生字一旦脱离了这篇课文的语境而单个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可能就不认识了。课文语境学习中糅进学生的日常语言因素,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不二法门,将识字教学与学生生活链接,鼓励学生用生活经验识字。

在随文正音的基础上了解字形、字义与现实生活关联的实际内涵,教师本课创设了多种情境,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复现课文中的生字,依据字形的特点,理解字义,为规范书写打下认知基础。音、形、义的融合是以激趣减负为主渠道,教师本课从音、形、义等方面充分挖掘识字教学的规律,让识字教学更加立体化、多样化,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和生字交上了朋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识字王国的愿望。

(三)听说读写,让学生享受识字

随文识字抛弃了传统识字方法的片面性与孤立性,对低年级的基础识字是十分有益的。随文识字吸收了传统识字教学法的音、形、义面面俱到的精华,让学生在听听、说说、评评、读读、写写中全面感知、理解新词,直观地了解新词的组成,结构与状态,灵活运用新词。

如在讲解《姓氏歌》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解姓氏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将注意力锁住在课堂上,进而认真地投入这篇课文的学习中,在背诵姓氏歌的过程中自觉掌握每一个姓氏汉字的写法,课堂的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练习书写自己或好朋友姓氏的方式对课堂进行总结,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会被激发起参与课堂的欲望,在活跃的课堂表现中享受识字的乐趣。

识字的目的是阅读和表达,它为阅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而通过阅读和表达等练习又巩固了识字。明确了这一点,就能使我们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既贯彻了识字为重点,又能使课文的阅读练习服从于识字,自始至终不忘识字目的。

如在《我多想去看看》的课后小练习说愿望、写愿望的环节中,大大激起了学生口语表达、识字和朗诵的兴趣,再写下今天学习的新字,加深生字印象的同时并朗诵分享,让学生在说话、阅读、写话活动中与生字多次见面,达到识记的目的,此活动拉近了学生与生字的距离。学生在听听、看看、说说、想想、写写的学习体验中,充分感受汉字的“妙”,沉醉于汉字的魅力之中。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实际的小学低年级语文随文识字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这些都是亟待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解决的问题。教师需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摸索,寻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的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对识字的学习兴趣,及时掌握正确引导学生识字的方法,教学时教师要始终引导学生沉浸于课文情境,采取寓识字于说话、阅读、写话之中,音、形、义逐步深化的教学方式,从而提升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掌握文字的同时锻炼阅读理解能力和利用文字表达的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附  注

本文系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第十二期个人课题“多途记字,有效积累——小学低年级语文随文识字的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为:第Ib1715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池黎静.走进“智·趣”识字课堂——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35).

[3]程媛.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17(8).

[4]刘梅.随文识字之初体验[J].华夏教师, 2013(9).

作者简介:管梅君,女,1992年生,江苏淮安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低年级语文随文识字的有效性教学策略。

猜你喜欢

随文识字字音字义
论沈宠绥运用《洪武正韵》辨正水磨腔入声字音
“多说一遍”字音字义大不相同!
“啸”的历史与字义变迁
查字典如何选择字义
《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
《诗集传》叶音与宋代常用字音——叶音同于韵书考论之二
《泊船瓜洲》一诗中“间”的字音刍议
一把破扇引发的“憾”与“撼”
《孙子·计篇》字义探微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