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管理,打造课后服务校园新样态
2022-04-12李冬梅田杨洋
李冬梅 田杨洋
课后服务作为落实“双减”的重要举措之一,是落实教育为民办实事的重点,也是夯实学校教育主阵地、营造健康教育生态的关键点。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从2021年秋季学期起,课后服务工作实现义务教育学校的全覆盖。近来,各地学校积极落实教育部的有关要求相继开展了别具特色的课后服务工作。
让课后服务更高效更有质量地服务于家长和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每周开展5天的课后服务,每天服务时间不少于2小时……各地学校在推进以“5+2”为主要模式的课后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近日,《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特邀多位中小学校长,就“课后服务如何提质增效”建言献策。
从“课后服务”到“课后育人”
《教育家》:如何凸显课后服务的育人功能,让课后服务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全新育人场?
四川绵阳高新区火炬一小校长蒲晓茹:火炬一小于2019年3月开始开展课后服务工作。两年多来,学校围绕让“学生开心、家长放心、老师舒心”的工作思路,聚焦学生发展开展了课后服务的尝试。如今,面对“双减”,我们对课后服务工作从课程、管理、评价三方面进行了再思考。
充盈课程体系,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学校形成了以“生命成长课程”为核心,以“学科课程强基础,主题式课程促探究,艺体课程显特长,实践课程重体验”为依托的“一核四翼”课后服务课程体系:一是夯实学科课程,教师设置多样的学练方法进行课业辅导,确保学生书面作业天天清;二是开发主题课程,依据学段学情,教师自主开发了主题式课程;三是开发艺体课程,学生以“走班”的方式参与田径、三大球、合唱等艺体课程;四是增设实践课程,开设了“科学大探索”“文明交通”等综合实践课程。
确保提质增效,构建闭环管理模式。一是学校全面统筹,明确“双减”政策之下课后服务的指导思想,对课程设置进行规划设计。二是年级扁平管理,年级组根据学校“总思路”和学生年段、学龄特点对课程进行设置与管理。三是授课教师丰富课堂内容,有序组织教学,在保障学生学习效果之外,对学生安全全面负责。四是学校课程中心通过课程设定、审核教学目标,进行课程评价、质量管理。
强化服务品质,创新服务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全程化,确保评价科学性:以“日巡查”的方式,将动态评价与量化评分结合,进行每日总结;将教育教学成绩的结果性评价与课程内容效果等过程性评价结合,进行学期考核。评价主体多元化,增强评价全面性:形成学校评价、教师互评、学生选评、家长网评的多元评价体系,从教师工作量、课程开设、学生兴趣、家长反馈等多角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明确化,彰显评价导向性:根据“常规考核+质量考评”的原则,将课后服务津贴总额的20%用于期末评价再分配,对不受欢迎的课程进行及时调整,对效果不佳的课程进行问题诊断。
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推进“双减”与“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结合,从“课后服务”向“课后育人”转变,推动课后服务成为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场。
杭州采实教育集团澎致小学校长徐越:“双减”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新亮点,它着眼于建设义务教育高质量教育体系,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减负是为了增效,如何让课后服务真正提质增效,值得交流探讨。
课后服务工作的落地,要做好班子、教师、家长、合作单位的协调。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监管。课后服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教师工作时间,学校召开全体教师大会,让教师们从思想上充分理解课后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还召开家长会,对课后服务进行了介绍。课后服务要提质增效,社会力量的参与不可少,学校举行了社区、周边企事业单位的协调会。
抓住关键,重点突破。课堂是教书育人工作的阵地,提高课堂效率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关键任务,在给学生、家长做“减法”的同时,学校要求老师做有质量的“加法”,优化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学校出台了学生作业管理机制,以减轻学生的负担,让作业成为立德树人、能力提升、学情反馈的重要载体,真正做到作业减量提质,让作业发挥诊断、检验、评价的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因地制宜,统筹资源。开展课后服务,要求学校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满足不同孩子的发展需求。学校从三个方面积极努力:备齐备足教师资源,在发挥校内教师特长的同时,发动家长志愿者助力課后服务,积极整合社会力量补齐课后服务的师资短板;利用好校内外场馆资源,在用足用好校内特色场馆的同时,充分利用社区邻里中心等作为课后服务场地;充分挖掘社会课程资源,开发了校园周边企事业单位的公益课程,丰富了学校的课后服务资源。
让“课后服务提质增效”,要倾听来自各方面的声音。学校定期对家长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课后服务的需求。借助“儿童议事厅”开展的“学后托管,时间怎么安排”的议案征集,学校将选出的优秀议案在社区内进行展示。多听听孩子的声音,听听老师的声音,听听家长与社会的声音,会更加有利于我们切合实际地思考如何做好课后服务工作,进而落实“双减”政策,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从“蹚水过河”到“构建体系”
《教育家》:如何结合办学特色探索课后服务的多种新样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成长需求?
上海市文来中学副校长任欢菁:“双减”政策出台后,学校在暑假就召开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一方面统一思想认识,一方面对相关工作开展动员部署。学校颁布了《作业管理实施方案》《课后服务、学科辅导实施方案》《加强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晚自习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新举措,聚焦课后服务质量,调动全校教师积极参与课后服务。
提供“温故知新”课后服务。学校组织语数英理化等学科教师,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进一步巩固夯实学生学业基础。教师精心备课,开展分层学科辅导,不讲新课、不考试、不自习,侧重将学生已经学过的核心知识点梳理强化、对共性的学习难点和薄弱点进行指导。针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内容和方式的课后学业指导,因材施教,力求全体学生“基本知识点日日清”“核心知识点周周清”。
提供“精益求精”课后服务。学校组织语数英等学科教师,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指导,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学校组织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等学科教师,开设了20多门社团课程,发展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能;组织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地理、信息技术、音乐、美术、艺术等学科教师,整合校内外专业资源和核心师资力量,打造了多门文来老师独创、文来学生专享、独具核心竞争力的特需精品课程。
提供“晚自习”服务。学校走读生自愿报名参加,晚自习时间主要用于学生在校完成大部分作业,切实减轻学生回家后的作业负担及家长相应的精力负担。为保证晚自习有序、有效进行,学校制定了相应的管理细则,组织安排教师进班看护管理,开展学习习惯养成和学习方法指导,解答学习疑问,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为保证晚自习有序进行,学校还确定了相应的监督、管理、反馈机制,提供安全后勤保障:食堂提供营养晚餐;通勤车调整发车时间。为减少一线教师的工作量,学校动员招募了一批二线职工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参与晚自习的管理,教师负责学生学业指导和学习方法指导,家长和职工负责看护,学生负责课前点名,在此过程中培养自主管理能力。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建设路小学书记、校长温慧:为落实“双减”政策,夯实学校教育主阵地,学校成立了课后服务领导工作小组,从任课教师、场地安排、卫生安全等方面统筹考虑,从“蹚水过河”到“构建体系”持续优化“官方带娃”模式,不断完善课后服务工作,确保课后服务全面高质量开展,努力把课后延时服务做成暖心工程、民生工程,“延”出品质,“延”续温暖。
“延”而有序,形式更灵活。学校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发展需求,结合校内社团的不同时间安排,结合学校老师不同的特长,灵活机动进行走班制的课后延时服务,以“学后托管+个性服务”“常规辅导+个性课程”“大延时+小延时”等形式,让课后服务有序进行,实现了课后服务的模式创新和特色化建设,吸引了更多学生自愿留校参加课后服务。目前,学校在校生1569人全员参与了课后延时服务。
“延”成体系,覆盖更全面。学校围绕区“品质教育”发展理念,把课后服务当成“品质教育”的一部分,当成学校“暖成长”课程的一部分,积极思考延时服务“延什么、怎么延、谁来延”的问题。利用已有的空中农科园、美术教室、科学教室、音乐教室、书法教室、图书室、体育馆等设施,学校探索了以作业辅导、课外阅读、体育活动、特长发展主要内容的“1+N”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其中,基础型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拓展型课程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卓越型课程满足优秀人才的发展需求。
“延”出温暖 ,内容更丰富。学校将“1+N”课后服务课程与“五育并举”相结合,为有不同需求的孩子搭建了多样的活动平台。其中,“1”为基础型课程,辅导学生自主作业、自主阅读。“N”为拓展型课程和卓越型课程,包含“暖情人文雅、暖心思维活、暖体健康乐、暖质艺术美、暖行勤劳志、暖创科学真”六大主题课程,每个年级有20余门可供选择的兴趣社团,促进了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延”出品质,品牌更凸显。科技教育是学校重点打造的特色课程,学校科技组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设了“小小科学实验室”“奇思编程”“变幻莫测的月相”“奇妙的云”“创意机器人”等科技主题课程。这些课程不仅激发了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激情,更令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带动了学校科技的创新发展。
同样的时间,不同的精彩。学校将继续结合“双减”要求,不断优化、创新课后延时服务,让课后服务更高效更有质量地服务于家长和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从“课程构建”到“多方联动”
《教育家》:如何在开发项目课程的同时,协同家长社会多方力量丰富课后服务育人模式?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汤坑中学校长谢锐: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接送学生困难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当前,对于如何开展好课后服务,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开展课后服务,做好教师的思想动员很重要,要让大家明白此项工作的目的、意义及重要性,让教师带着使命感、荣誉感和工作热情全身心投入,让教师真正发挥潜能、以负责乐观的态度去做好工作。其次,要坚持“五育并举”,设计灵活多样的课后服务活动,让学生有新鲜感和获得感,使学生享受到高質量的课后服务。将学校的课程体系与课后服务结合,我校设计了四大板块的课后服务内容。
自主学习课程,优化作业设计。在课后服务时间,学生自主学习,任课教师进行各学科作业辅导。教师要因材施教,抓住各类学生的薄弱环节,查漏补缺,认真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和答疑,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在校完成作业。
课外经典阅读课程,提升阅读素养。我校充分利用学校阅读馆和图书馆,设置课外经典阅读课程,并由语文老师或英语老师引导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化的熏陶、得到精神和文化的双重提升。
特色化课程,提升学生自信品质。学校主抓的是德育类特色课程,“信心德育演讲团”是学校的一张“亮丽名片”。演讲团挖掘适合学生发展的题材,利用课后延时服务开展德育讲座,很多学生通过德育课堂找到了成长目标、明白了前行方向。学校信心德育课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欢迎。
特长班课程,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学校现有文化类、艺术类、技能类、体育类社团30多个,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为特长生开设了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搭建了特长学生全面发展的成才平台。同时,学校组织教师对特长学生进行跨学科指导,培养他们的关键能力,满足了学生和家长对课后服务的不同需求。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睿实分校校长王彤:2021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中央“双减”文件的第一个学期,学校就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等方面的重点任务,激励广大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教育教学工作,落实“双减”的有关工作任务。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双减”是一场教育的重大转型,也是一次教育革命性的重大变革。减负是为了增效,要减的是无效、低能的题海训练,要变的是被动、低效、延时、加量的课堂教学,课堂是“双减”能否真正落地的关键。提高单位教学时间的投入产出比,要求每位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课堂的构建,要求教师精心进行作业布置,在课堂教学中根据真实的学习场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双减”促使学校构建高质量的课后服务。八十中集团倡导创新课程研发,打造课程超市,构建创新人才培养课程。睿实分校以学校艺术教育特色为突破口,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推进国家课程跨学科实践活动化,对学科课程进行整合开发,进行了学科基础必修课的延伸,拓展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学生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了必修课程的选修化。
丰富体育锻炼形式开展课后服务。学校重点对体育类社团进行整合设计,下午三点半后,学校操场上既有体育教师带领孩子们进行专业锻炼的身影,也有正、副班主任带着学生在体育教师提前指导下统一组织进行身体素质训练和体育游戏的场面。学校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特长,开发了手球、武术、民间传统舞龍、啦啦操、田径、跆拳道等体育项目,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
适当选择社会资源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学校积极引进社会机构参与课后服务教育,对学生进行相关训练。如今,受到手机电脑普及的影响,学生的书写能力在下滑,导致书写出现困难。对此,学校通过引进专业的机构对学生进行书写方面的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外国语学校校长张超: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双减”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要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并对课后服务时间、质量、渠道等做了具体要求。作为一所寄宿制学校,为使课后服务让家长满意、学生受益,学校构建了由“自主学习”和“综合实践”组成的课后服务工作体系。
课后服务规范化。学校组建了课后服务管理中心,统筹课后服务的设计实施,对课程开发、师资培训、课程评价等进行管理。健全作业管理制度,学校制定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作业管理机制,实施作业控量、作业公示、作业评价,确保作业分层设计,难度数量适中。制定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学校落实了对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激励政策。落实“课课巡、日日结、周周评”,学校从组织、质量等五个维度做好课后服务考评,并通过家长评价改进课后服务工作。
课后服务课程化。一是保障课后服务时间。每周开展5天,每天至少开展2个学时,对个别有需要的学生提供放学后的托管服务。二是构建课后服务课程。课后服务课程是学校课程建设的一部分,将基本托管服务与素质拓展服务结合,学校构建了“自主学习”与“综合实践”课后服务课程,内容包括辅导答疑、作业辅导+自主学习、班团主题活动、校本选修课+社团活动、学科拓展活动等。
课后服务立体化。学校开展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社区实践中积累经验,获得必备的生活技能、提高心理素质。如到劳动教育基地学农,参加学校科技节、体艺节、文化节、文艺汇演、经典诵读、运动会等活动,学生在多彩的活动中展现才艺,收获提高,营造了高雅文明的校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