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死攸关转折中产生的 《遵义会议决议》

2022-04-12刘明钢

红岩春秋 2022年1期
关键词:军委遵义会议决议

刘明钢

遵义会议后,1935年2月初,中央红军在云南威信县扎西地区集结期间,中共中央先后在水田寨花房子、大河滩庄子上、扎西镇江西会馆召开政治局常委会、政治局会议和政治局扩大会议,这一系列会议统称“扎西会议”。

扎西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充分肯定了毛泽东等在领导红军长期作战中形成的战略战术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文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伟大转折中产生的重要文献。

批判“左”倾军事路线

《决议》是在遵义会议后,张闻天根据与会多数人特别是毛泽东的发言内容起草的。《决议》否定了博古关于第五次“围剿”总结的报告,认为“基本上是不正确的”。《决议》列举大量事实,说明红军在主观上、客观上均具备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条件。同时指出,运用错误的战略战术,是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决议》写道:“如果我们不能在军事领导上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则战争决定的胜利,是不可能的。(第)五次“围剿”不能在中央苏区粉碎的主要原因正在这里。”

《决议》明确指出,“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在敌人采用“持久战与堡垒主义的战略战术”的情况下,我军却以专守防御代替决战防御(即攻势防御),以阵地战、堡垒战代替运动战,并以所谓“短促突击”的战术原则来支持单纯防御战略路线,以分散兵力的作战方针代替集中兵力的作战方针,结果造成严重损失,使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苏区。

在战略转变和实行突围问题上,“左”倾机会主义者也犯了原则错误。“在苏区内同敌人拼命抗战、大量消耗红军的有生力量。退出苏区变成了一种恐慌失措的逃跑的与搬家式的行动。在干部中、群众中关于这种战略转变没有解释,组织庞大的后方机关使行军作战受到困难,使所有的部队变成掩护队。”

《决议》还指出,“军委内部民主生活极不正常”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深层次原因,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博古、李德是“要负主要责任的”。

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期间,“特别是华夫(即李德)同志的领导方式是极端的恶劣”。军委的一切工作由李德一人包办,他把军委的集体领导完全取消,惩办主义有了极大的发展,自我批评丝毫没有。李德对“军事上一切不同意见不但完全忽视,而且采取各种压制的方法,下层指挥员的机断专行与创造性被抹杀了”。

同时,军委内部的团结、书记处与政治局对军委的领导都出现了问题。书记处与政治局对于战略战术方面极少注意,而把这一责任放在极少数同志身上。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为了粉碎敌人新的围攻,创造新苏区,必须彻底纠正过去军事领导上所犯的错误,并改善军委领导方式。

《决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对认识尚不一致的政治问题留待以后解决。这符合当时多数同志的认识水平,既保证了最主要问题的解决,又维护了党内团结。正如毛泽东所说:“1935年的遵义会议,则主要地是反对战争中的机会主义,把战争问题放在第一位,这是战争环境的反映。”“遵义会议承认博古政治路线,只集中弄清军事路线,因为中央在长征中,军事领导是中心问题。当时军事领导的解决差不多等于政治路线的解决,组织上不久也取消了博古的中央书记而以洛甫(即张闻天)代之,因为当时只有如此,才能团结我们内部。”

肯定毛泽东的战略战术

《决议》批判“左”倾机会主义军事路线的同时,系统论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和战略战术,明确指出红军的“战略路线应该是决战防御”。

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党军经历四次“围剿”失败后,意识到用“长驱直入”的战略战术同红军在苏区内作战极端不利,于是在第五次“围剿”中,采取了持久战与堡垒主义的战略战术,企图逐渐消耗红军的有生力量与物质资财,紧缩苏区,以寻求与我主力决战,达到消灭红军的目的。

《决议》指出:“在这种情形下,我们的战略路线应该是决战防御,集中优势兵力,选择敌人的弱点,在运动战中有把握地去消灭敌人的一部或大部,以各个击破敌人,彻底粉碎敌人的‘围剿。”然而,我军却以单纯防御路线代替了决战防御,使我主力红军受到损失,并离开了中央苏区。

《决议》还阐述了红军在历次反“围剿”战役中形成的一系列正确的战术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运动战而不是阵地战;战略的持久战与战术的速决战;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不打无准备之仗;内线不能粉碎“围剿”,就要转入外线作战。

在中共党史上,这是首次以中央决议的形式阐述与肯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的军事路线和战略战术原则,使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为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提供了思想与理论基础,对人民军队战略战术思想的形成与确立,具有重大意义。

统一红军思想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被迫长征。长征初期,部队不断失利,遭受严重损失,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在前有重兵堵截,后有大軍围追的情况下,红军陷入被动挨打、全军覆没的危机。红军广大指战员对当时的错误指挥感到困惑,非常不满。

《决议》批判了“左”倾机会主义的军事路线,重新肯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回答了红军指战员普遍关心的问题。《决议》在红军各部队传达贯彻,广大党员、干部、战士分清了路线是非,精神为之一振,面貌焕然一新。

1935年2月19日,《红星报》报道了张闻天在军委纵队正式传达《遵义会议决议》的消息,明确指出:“军委纵队党的干部会完全同意洛甫同志关于反对五次‘围剿总结的报告,一致拥护中央政治局的决议。”

张闻天夫人刘英在回忆文章中写道:“扎西传达以后,干部们心里都豁亮了。在毛主席正确指挥下,主动灵活地同敌人周旋,完全改变了原来的被动局面。”

宋任穷在《忆长征中的红军干部团》一文中記述:“同志们听了传达后,一扫过去的疑惑和不满情绪。个个称快,同声赞好!有的甚至高兴得流出眼泪。对吃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苦头的红军指战员,这是激动人心的大喜事。从此,红军长征才从千难万险中找出了一条通往胜利的道路。这时处在历史转折关头的红军,士气之高昂,信心之坚定,是前所未有的。”

对会议传达情况,老红军刘贤权在《忆张闻天同志的几件事》中写道,张闻天的报告“使我们这些下面的干部知道了许多不知道的事情,明白了许多过去未听到的道理,像‘欲取之,必与之这句话,就是这次会议上听到的。当谈到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主持中央军委工作时,全场不少同志咬起耳朵:从此我们又要打胜仗了”。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一反以前的行军方式,在毛泽东等指挥下,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迂回曲折地穿插于敌方重兵之间,终于获得了主动权。1935年5月,红军渡过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奠定理论基础

据《毛泽东传》记载,遵照会议的决定,洛甫根据毛泽东的发言内容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经政治局通过后印发各支部。《决议》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在历次反“围剿”战役中总结的战略和战术原则,这些符合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积极防御。而《决议》的内容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得到进一步发挥。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毛泽东系统论述其军事思想的第一部著作,它的产生与《决议》一脉相承、密不可分。对此,陈云在1977年8月接见遵义会议纪念馆的同志时说,在遵义会议上,毛主席讲得很有道理,内容就是中国革命战争战略问题。

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的题解中也说明:“这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一场大争论的结果,是表示一个路线反对另一个路线的意见。对于这个路线上的争论,1935年1月党中央的遵义会议作出了结论,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意见,而否定了错误路线的意见。”由此可见,《决议》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决议》的进一步发展。

《决议》不仅正确总结了反“围剿”战争的教训,且第一次系统概括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军事思想,从而为全党深入开展反对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的斗争,彻底纠正过去军事领导上的严重错误,为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基础。

编辑/杨洋

猜你喜欢

军委遵义会议决议
一份决议 助力亚运添光彩
遵义会议精神
党的十九大重大成就图解
揭秘“董事会决议不成立”
习近平视察联合作战指挥中心
陈云手稿揭开遵义会议谜团
破解遵义会议日期人数之谜
史上最牛军改
军改再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