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燃烧的无名草

2022-04-12陈林孝

少男少女·小作家 2022年1期
关键词:白花老婆婆道理

有一种草,葱茏而透亮,常常燃烧自己,并发出清幽而明亮的光。它不会枯萎,也不会烧尽,因为它自己就是火,是烧不尽的火;它也是光,是用不完的光。每一株这样的草燃烧后,就成了一朵花,火一样红的花。每当人们看见一丛这样的草熊熊燃烧时,人们便在惊叹中看见草的涅槃,成了一丛火一般的花,向上盛开着。

2017年,我和母亲一起去看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这部影片果然如介绍所言,是一部“喜剧”片。我问母亲的学生看了这部电影有什么感想,他们都说它很好笑。“居然让女孩子去摔跤”,一位学生说。但是,我并不认同它是喜剧的观点,这么说是片面的,甚至是肤浅的。细细想来,他们不能有深切的体会确有原因,原因在于他们的不理解。同样的道理,有人听了极其赞许,有人抱有质疑,有人哈哈大笑:这是一个思想层次的区别。与“喜剧”的评价截然相反的是,母亲与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她便泪流满面,看一次不够,再看第二次的时候,带的一包抽纸用了小半。说这件事,我并不是想说明我母亲是一个轻易流泪的人,正相反,如果母亲不是比常人坚强百倍,也走不到今天。事实上,原因在于母亲与电影中的角色马哈维亚十分相似,电影中的许多情节,与她走过的路太相近,故而引起了共鸣。因为我们的另类和无人理解,造就已成为习惯的孤独,而我们又从孤独中汲取养分,从而淡泊宁静,宠辱不惊,但这是要付出被嘲笑的代价的,和马哈维亚一样。

倘若要说谁是我的生命中最重要、最与众不同的老师,那必是我的母亲。母亲的教育与他人不同的是,在九岁前,我都没去上学。到了九岁,我才进入了小学四年级。在我一岁的时候,母亲在墙上挂了一幅1到100的英文数字表,从头到尾读给我听,要我试着重复。我却从100开始,反着往回念,母亲和后来听到这个故事的人,都惊讶我竟是倒着念,而不是从头开始顺着念,母亲便从这件事中发现了我的逆向思维和记忆力,她自此下定决心不让我这些灵活的思维被将来的应试和作业消磨掉(她在学校做老师时就见过很多聪明学生被活生生“一刀切”削平,磨得没有灵气,只有死气)。

在我两岁的时候,已渐渐地认识了不少字,母亲便给我看些图文并茂的书,让我自己看,不再讀给我听。就这样我又认识了不少字之后,开始看学生版的四大名著。我记得那时我最喜欢看《三国演义》和《西游记》。我就这样自在地看书、学习,没有题海也没有机械化的重复,只是凭着自己对各科的兴趣,由母亲教我按着喜欢的方式学着我想学的知识。四岁时,我在母亲的引领下,经常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自然的魅力使我突发奇想,写出了一篇400字的作文《我爱家乡的河》。到了六岁时,我已经把六年级的数学,五年级的英语学完了。

拥有这些能力绝不是因为我是什么“天才”“神童”,而是在于这些能力被母亲引领并发掘出来。同样的灵感,若没有得到发扬和再创造,只是被“胡思乱想什么”这样的质疑顶回去,就算是天才,也会萎灭的。但是,倘以为小小年纪便如此超前就是拔苗助长,试问:想拔就能拔得了吗?是不是“拔苗助长”,当看有没有接受的能力,既然有,便顺势而为地在孩子兴趣的道路上加以指引,若强力阻止对新知识的进发,反而是“摁苗止长”。若在早期教育里阻止了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发展,那是很难在该读书的时候再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的。时至今日,我懂得了这些道理,当时的我,虽还未能明白这些用心,却是欣然地这样做着,现在我们也应该知道:天才,其实是没有泯灭的天性。

天性之外,是指引天性的方向,即志向。鸿鹄之志常异于人,不要用设限的眼光去看待,同样,也不要设限于立志的早晚。我四岁即已立志考哪所大学,六岁时即已确立我要“为世界更和平,祖国更富强而读书”。

在家里学习的成就并不能说服外面的人。我与母亲出门买菜时,有些摩托车司机见了总要说母亲是疯子,居然不送我上学。

燃烧的草,无名。

六岁时,母亲鼓励我学习轮滑。有人问,这么小的孩子就不怕摔?母亲说,不怕,摔倒了,就要学着再站起来。母亲还指导我参加英语演讲比赛、朗诵比赛、小金钟音乐大赛。上台前,她总对我说:“孩子,你记住,上了台你就是最棒的!妈妈知道你已经尽力准备了,好好发挥,什么名次都不重要。”她还常说:“成长比成绩更重要。”九岁时,学校组织参加亚洲机器人锦标赛,我和初中的一位同学合作,一起完成比赛项目,终于荣获亚洲银奖和最佳创新精神奖。

参加各种比赛的目的并不在于功利,获奖也不是唯一的最终目标。除在比赛中积累的能力之外,坚持的毅力、奋发的精神、敢于接受失败的抗挫力、从头再来的自信心、合作与交流则是更大的意义和收获,是在时间的淘洗中仍能闪闪发光的金子。但正如黄金的稀有,这些金子常常是人们所看不见的,故与其说稀有,不如说是被忽略和抛弃了。

十岁那年春节前夕,我和母亲在大雨淋漓的傍晚去买菜。满载而归时,看见一位卖菜的老婆婆蹲在雨中瑟缩,面前是未卖完的两颗碧玉似的白花菜,她在雨中默默地等待着。我们想,买一颗白花菜,让老婆婆早点回家过年吧。但手头上只有一张崭新的一百元人民币,是母亲准备给我做压岁钱的。我回头一看,冰凉的雨珠拍打着老婆婆和新鲜的菜花,我们很快就下定了决心。老婆婆年逾七旬,儿女都在外打工,自己就靠种这几颗菜赚几块钱维持。她接过钱,对着灯光一照,熠熠生辉的毛主席头像顿时驱散了寒冷。我们的手上添多了一颗白花菜,朝家的方向走着。忽闻一阵鸡飞狗跳声:城管来了!

另一颗白花菜被踢进泥水坑里,变得污浊不堪……

后来,这个故事满载着我的思考被付诸纸笔,成文《文明与法治》,荣获“南都杯”非虚构作文大赛优秀奖,同时成为南方都市报小记者,获资格成为2017年广州《财富》全球论坛的财富信使。

当千架无人机在广州升起,星星点点的光组成各种图案,在现场的我便想到了那个寒冷的傍晚,和这样的傍晚里仍然温暖的人心。不久后,母亲给学生上作文课时,说起《财富》论坛的故事,问他们知道为什么我能参加这个论坛吗?同学们说:“因为老师有钱!”母亲说不是,并把这个看似普通的买菜的故事告诉他们,说:“这是财富的起因。因为给予,所以收获。这才是真正的财富。”

什么是财富?同学们以为,钱就是财富,但其实并非如此。财富潜藏在各处,只给心灵像金子一样的人看见。这或许是这一连串故事之所以产生的原因吧。这个道理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同时,把这个道理传扬出去,也是一个道理。教育除了能给人知识、能力和思想外,还教给人做人的道理;“教”字由“孝”和“文”构成,说明仅有文,只有知识不足以教,更需以孝,以德。

草,是春风化成的。

草无名,是默默地付出。

无名的草燃烧着,让自己成为火,照亮、温暖着别人。

燃烧的无名草,在火光中剔透且明亮了,无须等待春天的降临:“我的光与热,就是春天。”它生长,坚强地,执着地,在无人浇灌的荒原里,自由而广阔,独立而高峻。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哪怕孤独。

陈林孝,男,16岁,高三学生。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2017年度广州市十佳青年作家、冰心文学小作家、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文学勋章获得者、全国创新学生、全球图灵青少年、南方都市报小记者、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全能小主持人、和谐中国第十届全国校园明星形象大使、2019亚太青年领导力与创新创业论坛少年观察员、2017广州《财富》全球论坛财富信使志愿者、电影编剧。从四岁起坚持不懈写作至今13年,已发表文章与获得国际奖和全国文学创作大赛奖三十多项。爱好阅读、写作、科研、运动等。

猜你喜欢

白花老婆婆道理
白花重瓣溲疏
The Old Woman Who Lived in a Vinegar Bottle 醋瓶里的老婆婆
这只猫说得好有道理
焦虑
道理
题雾
还会睡在爸爸妈妈房间里呢!
智珠
最棒的玉米
喜欢你,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