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林业局省司法厅有关负责人就古道保护工作答记者问

2022-04-12

浙江林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古道森林文化

记者:随着浙江古道焕发新活力,古道经济已成为森林康养和生态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平衡古道保护和古道经济发展两方面?

胡侠:的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大自然的向往,如今,古道不仅成了现代人追忆乡愁的重要载体,也是人们开展户外休闲、养生、运动的重要场所,走古道更是成为了徒步爱好者们向森林要健康的时尚运动,为此,古道经济应运而生。而古道保护是古道经济发展的基础,所以两者不但不矛盾,还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大保护的力度,尽可能多地提供完整、丰富的古道资源,另一方面要掌握好利用度的问题,提倡鼓励低碳、文明、健康地利用古道,赋予古道时尚元素,带动文化旅游、森林康养、体育运动等产业融合发展,让千年古道重新焕发活力。尤其是要充分挖掘利用好古道的文化资源,发挥其在诗路文化带建设中的纽带作用,以最小干预发展古道经济。比如磐安县前坞岭古道,借助杜鹃花海、竹海、高山湿地等特色旅游资源,仅每年的“五一”“国庆”节假日就接待游客25万人次以上,农家乐增收300万元,土特产和小吃销售收入285万元。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据统计,十年来沿着古道走进森林、走进大山的游客增加了20多倍,每年达到4亿多人次,走古道、赏美景、住民宿、吃土菜、买山货成为市民的新时尚。在古道游的带动下,我省森林康养和生态旅游产业规模已经超过2000亿元,成为我省林业第一大产业,为山区乡村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浙江省古道保护办法》有什么特点,出台《浙江省古道保护办法》主要是基于哪些考虑?

杨必明:《浙江省古道保护办法》是全国第一部关于古道保护的地方立法,具有鲜明的浙江特色。一是一部“小切口”“少而精”的地方立法。内容简洁明确,便于理解和执行。二是彰显浙江地域特点。结合我省古道绝大多数是森林古道的实际,规定由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作为古道主管部门。三是突出应保尽保的价值导向。突出古道原真性、连通性的保护要求,以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适应古道特点,全面保护好古代与近代、乡村与城市、物质与非物质等古道资源。

制定出台《浙江省古道保护办法》我们作了几方面的考虑。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文物、文化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古道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保护好古道,就是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美好愿望的重要途径。二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刚才的主发布已经介绍了,我省古道自然风光优美,历史人文荟萃,旅游资源丰富,近几年沿古道上山的人不断增多,有力地带动了古道沿线经济发展,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古道日益成为我省“两山”转化的绿色通道,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人民群众品味乡愁的时光隧道。保护好古道,是建设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客观需要,也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三是适应解决我省古道保护工作所面临的新要求新问题。随着古道利用的不断增加,古道保护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要求,新问题。與这些要求相比,我省的古道保护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如古道管理主体不明确;古道修缮、维护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古道属地管护单位的权利义务不清晰,破坏、损毁古道缺乏处罚依据等,影响了我省古道的保护、传承和利用,需要通过立法,使古道保护管理与利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记者:我省古道数量多、分布广,这些古道有哪些特色呢?

陆献峰:我省古道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可以归纳为八个字:一是“文化”,也就是古道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比方说《徐霞客游记》的开篇地“霞客古道”、有“两浙之锁钥,入闽之咽喉”之称的“仙霞古道”(江山)等;二是“美景”,也就是古道及其周边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景色,像杜鹃花海的“十里杜鹃古道”(遂昌),古树参天,红枫似火的“东坪古道”(衢江)等;三是“风情”,也就是古道串联出浓郁的地方特色风情,比如能够体验畲族习俗,串联我省三县畲乡的“畲乡古道”(丽水、温州);四是“红色”,也就是许多古道承载了众多红色足迹,弘扬和传承了革命精神,比如承载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英勇斗争精神的“茶山古道”(淳安)、留下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线抗日自卫队活动足迹的“石梯-野毛坞古道”(富阳)等。

所以,古道集中展示了当地的自然生态、风土民俗和人文历史,既是寄托“乡愁”的重要载体,又是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渠道,也是为城乡居民提供森林徒步、野外体验、森林浴等森林休闲养生活动的重要场所。

记者:配合古道保护宣传推广,省里打算怎样开发利用古道的重要价值,来复活我们的千年古道呢?

胡侠:这个提议非常好,也完全可以实现。我省古道资源很丰富,有历史文化价值高的,如与历史事件、文学作品、民间故事传说相关联,存有古桥、古碑、古驿站等遗存的;有生态环境好的,如沿线植物种类丰富,森林茂密,森林季相变化多样,古树群连绵,景色迷人;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的,一些古道沿线设有民宿、农家乐、停车场等设施;还有串联周边网红村镇的古道。这些都可以跟现代时尚网红元素融合在一起,将一些特色古道包装成网红打卡地标,重塑古道文物的新价值。

这几年我们也做了不少这方面的工作。比如2020年,我们联合上海、江苏、安徽在桐庐举办了首届长三角森林康养和生态旅游推介活动,就安排了走马岭古道等配套活动,向长三角地区宣传推介古道;又比如去年,在金华婺城区举办的第六届竹文化节暨“白沙森林古道”开通毅行活动,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和新闻媒体记者参与,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推介效果;同样是去年,我们和省体育局共同组织的“环浙·登顶11峰”活动,就是借助一部分古道登上山顶的,吸引了一大批体育爱好者、登山驴友、新闻媒体记者等参与,迎合了当前大众户外活动需求;还有和省生态文化协会、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单位组织的走进十大名山公园活动,都是结合走古道、赏风景等来宣传和推介我们的古道资源。

下一步,我们还将结合古道保护办法的实施,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推介活动,如开展古道毅行、古道征文、古道摄影等,组织新闻媒体记者多角度多层次宣传古道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扩大我省古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不但要复活千年古道,而且要把古道打造成城市和乡村的特色标识,成为我省大花园建设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和“耀眼明珠”。

记者:古道一般都处在僻静的大山里,一些破坏古道的行为,往往难以发现和认定,如何落实《浙江省古道保护办法》的保护管理职责,更有效地去监管和查处古道违法案件?

杨必明:《浙江省古道保护办法》明确规定了古道保护的管护责任。无论是自然保护地、旅游景区、国有林地、集体林地内的古道,还是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街区的古道,都有明确的监管责任人,负责对本辖区内古道保护的监管,开展日常巡查和管护,一旦发现违法现象,根据《办法》中规定的属地管理原则,将由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牵头,依法进行查处。在明确日常巡查和具体管护、执法职责的同时,我们也将积极强化宣传,大力倡导保护古道人人有责的理念,鼓励单位和个人以各种形式参与古道保护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破坏、损毁古道的行为进行劝阻、举报。《办法》也规定,对在古道保护和管理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给予褒扬激励。

关于如何落实管理职责,我想主要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制度到位。既从管理责任上明确林业主管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文物部门的管理职责,也在古道的修缮、维护、规划和修复标准等方面,明确相应的程序,使古道的保护、利用、维护、修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強化责任。《办法》将古道保护纳入林长制的考核范围,对破坏古道及其附属设施和资源的行为,设定罚则;对未按照古道保护要求履行职责以及保护不力导致古道保护等级被撤销的责任人员,明确处分要求。促进古道保护全面形成不敢破坏、不能破坏、不想破坏的体制机制。三是开展执法检查。省司法厅作为行政执法的监督机关,后续将结合具体工作开展执法监督检查,对行政执法工作情况进行评议考核,确保保护管理职责落到实处。

记者:我们重点要保护和改善哪些古道?是否会影响到原住民的生活?

陆献峰:为贯彻落实《浙江省古道保护办法》的相关要求,我们专门制定了《浙江省古道分级保护办法》,根据古道本体情况、周边环境、非物质文化价值、历史遗存、基础设施和影响力等因素,将古道评定为三个等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古道。

结合古道的分级保护,重点保护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生态景观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的古道。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有利于突出重点。古道数量众多,既有古官道,也有古商道,绍兴等地还有著名的古纤道。经过一定的程序认定后,将古道进行分级保护,有利于突出保护重点古道,并制定相应保护措施。在2015年,我们联合媒体开展了寻找“浙江最美森林古道”活动,选出的“十大经典古道”“十大人文古道”和“十大风情古道”更是古道中的精华,这些都是我们要加强保护的。另一方面是有利于保护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古道,对革命战争年代具有历史意义且人文、自然资源丰富的红色古道。这也是守护红色根脉的客观需要。我们全省许多古道都有红色印记,是红色根脉的承载和记忆,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有20条,已载入《浙江省革命遗址通览》,这些也是我们要重点保护和改善的。

关于是否会对原住民生活造成影响。《办法》强调保护的重点是古道本体,如古道路基、路面路石,古道附属的古亭、古桥,以及重要历史名人、事件、文学作品等历史文化遗存,还有沿途森林植被、地质景观等周边环境。这些都保护好了,非但不会影响原住民的生活,反而会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带动富民增收。当然,《办法》也明确,原住民若要新建住宅,就应当尽量避让古道。

记者:作为一名普通游客,如何才能简便地查找到就近自己喜欢的古道?包括在游览的过程当中,怎样让游客有个更加完美、舒适的体验呢?

陆献峰:这个问题可能大家都比较关心。目前,我省在浙里办手机APP里已经开通了森林古道的专题,在浙江林业网里面也有最美古道地理信息的相关介绍,社会上的有些热爱古道的驴友团体,也开发了一些实用的古道导航应用。接下来我们将利用数字化改革的有利契机,加快推进古道数字应用场景的建设和开发,结合林业一张图建设,采集古道矢量数据,并加快推进落地上图,打造古道数字地图,实施信息动态管理,为公众提供古道文化资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线路导航等服务。

关于如何有更加完美、舒适的体验,目前我们正持续推进,比如古道的文化历史、人文故事、民间传说等的挖掘和展示,驿站、厕所、导航服务等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等。为此,我们已出台了《浙江省古道保护修复导则(试行)》要求各地对古道交通衔接设施、服务设施、基础设施、标识系统、连接线等五大方面的配套设施建设进行推进和规范,继续加大管理、商业服务、游憩、文化教育、安全保障等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相信在全省的共同努力下,古道文化将得到进一步挖掘和展示,古道配套服务设施将会更加完善,重点古道都会有较为便捷舒适的游览体验,古道游览将变得更加安全、舒适、贴心。

猜你喜欢

古道森林文化
黎炳锋油画作品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杉林古道
谁远谁近?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茶马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