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印携手探索电影新未来

2022-04-10徐辉

中印对话 2022年5期
关键词:影人印度

2022年8月13日,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在北京如期召开,北影节以“共享资源,共赢未来”为活动主旨,旨在汇聚世界电影优秀成果,增进国际电影交流合作,至今已经成功走过了十二个年头。此次北京国际电影节,印度电影《杰伊·比姆》和《印度刺客:萨达尔·辛格》从全球89个国家和地区报名的1450部影片中脱颖而出,代表印度入围了仅有16席的提名名单,角逐“天坛奖”。

《杰伊·比姆》改编自1993年的真实历史事件,大胆地将题材触及到了印度种姓制度的弊端,将残酷的现实赤裸裸地呈现于银幕之上,其创作勇气与魄力值得钦佩。此部作品不仅题材犀利,其叙事手法与视听语言的运用也可圈可点,观赏性与艺术性水准兼备,赢得了海内外的广泛认可,在美国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评分高达8.9,在中国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豆瓣8.7的高分反映了中国观众对这部作品的肯定。另一部入围作品《印度刺客:萨达尔·辛格》同样改编自真实的历史事件,讲述了1940年3月乌达姆·辛格在伦敦枪杀迈克尔·奥德怀尔爵士事件始末。这两部作品的成功,对中国电影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面对现实主义题材、真实的历史事件,如何兼顧商业化创作与艺术性表达,是中国电影可以向印度电影学习的。

事实上,北影节与印度电影的渊源早在几年前便已缔结。2019年,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特别策划了“印度电影周”单元,“印度电影周”系列活动由印度电影展映、中印电影合作对话论坛、中印外景地推介会、印度电影海报展、中印电影战略合作发布会等多个文化活动组成。其中印度电影展映环节放映了《印度灰姑娘》《天作谜案》《方寸之爱》《大地之歌》《大河之歌》《大树之歌》等10部优秀的新老印度电影,满足了不同观众对于印度电影的观影期待。

2019年4月19日,中印电影战略合作发布会顺利召开,《神秘巨星》制片人帕萨特、《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导演卡比尔·汗和中方电影人一起出席了此次盛会。会议聚焦两国电影未来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从电影项目的投资开发、拍摄制作、宣发放映等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出发,以互补共赢为机制,逐渐开展多维度的合作协作,以期强强联手打造世界电影新格局。为了庆祝两国电影合作的美好前景,主办方选择了印度电影《从零开始》作为重要的闭幕式影片。该片的主演、印度家喻户晓的超级巨星沙鲁克·汗亲临北京,与中国的影迷亲密互动。此外,印度电影《恐惧》作为“天坛奖”的入围影片最终摘得了该届北影节的最佳摄影奖。

除了北影节参展参赛,近年来,每年都有多部印度电影引进,亮相中国影院。直击社会问题,辅之精良的制作,让印度电影自带探讨深度与传播热度,逐步俘虏了中国观众的心。《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起跑线》《印度合伙人》等关注现实、娱乐性与思辨性共存的作品,在极具观赏性的同时能够引发强烈的共鸣,获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中国也取代北美成为印度的第一大海外票仓,印度电影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印度知名电影人的频繁访华,也拉近了印度电影与中国观众的距离。阿米尔·汗成为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米叔”的爱称表达了中国观众对这位平易近人的印度影星的喜爱之情。因为勇于在作品中抨击印度落后的教育体制、盲目的宗教崇拜、腐朽的种姓制度、固化的阶层等级,他的电影成为了中国观众发现印度、感知印度和了解印度的窗口。不只是“米叔”,沙鲁克·汗、赫里尼克·罗斯汉、亚米·高塔姆、拉妮·玛克赫吉等印度影星的访华,使中国观众有机会近距离感知印度影人的魅力。刘德华、黄渤、王宝强、邓超等中国影人尽地主之谊,与热情好客的中国影迷一道对这些印度影星的来访表达了热烈的欢迎。成龙也曾赴印度参加中国电影节的活动,与当地的影人进行友好交流。中印影人的交流互动,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为两国的电影合作提供了更好的助力。

2019年对于中印电影来说,是里程碑式的一年,这一年,两国的电影交流与合作达到了高峰。而正当我们对前行之路充满信心之时,全球性疫情猝不及防地摧毁了已经步上正轨的合作之路。全球电影产业无一幸免,惨遭重创。面对疫情,中印两国电影人都没有气馁与放弃,都在积极地恢复本国的电影生产与放映,带领电影产业走出寒冬。

全球疫情为两国电影产业带来的不仅有挑战,还有机遇。新技术为影视产业的未来增添了新的可能性,足不出户即可同步观看到来自全球各地的实时高清图像反馈,催生了创作方式的转型,为中印电影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实践路径。同时,疫情是全人类共同经历的灾难,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对相似的遭遇感同身受,产生共情,这种普遍性的心理症候为影视创作提供了跨越国界的素材来源与情感基础。

后疫情时代,在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中印两国的电影产业应当重拾彼此的信任,赓续既定的合作,这份底气来自于之前打下的良好合作基础。电影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成为深化彼此伙伴关系的重要媒介和渠道。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中印电影共同体”或许可以成为今后我们两国努力的目标,以两国电影的共通之处与合作潜力为基础,以文化共融、产业共荣为目标,加深中印电影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中印两国的人口加起来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这意味着我们各自拥有庞大的观众基础。中国银幕数全球第一、票房全球第一、产量全球前三,电影产业根基雄厚;印度电影年产量全球第一、海外市场广阔、多语种电影产业全面开花。得益于这些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两国电影发展长期向好的条件和环境没有改变。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印电影合作的前途是光明的,投资不会离场,人才不会离场,观众也不会离场。

本文作者徐辉是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影人印度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影人姚晨
诡异的屋内“怪影人”
山哈·印度摄影
诡异的“怪影人”
印度式拆迁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
印度大停电
影人漫像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