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教学法在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应用

2022-04-10陈雨鑫蒋丽施

关键词:法规课程思政案例

陈 艳 陈雨鑫 孟 晓 蒋丽施

(成都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随着国家发展与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2019 年我国的大学生数量就已经超过4000 万人,且该数字还在逐年递长[1]。生源面越来越广,学生情况也随之更为复杂,他们在文化背景、民族特色、地域风俗等方面差异更大[2],高等教育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学生思想教育方面更多的问题,例如:信念淡薄、精日媚外、饭圈文化等。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传统的单一的思想政治教学显然无法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教育需要,高校教育者必须从实际的课程出发,探索更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课程思政”应运而生。

“课程思政”是指通过深度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马克思主义立场与爱国情怀教育寓于专业知识的教学中,实现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它不是一门固定课程,而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思维模式[3],一经提出,便广受关注与重视。2017 年9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应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体制,充分发挥各门课程中的德育内涵,加强德育课程与思政课程[4]。同年12 月份,教育部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以“课程思政”为目标,加强各类课程的教学改革[3]。2019 年8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求高校教师应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进一步推动了“课程思政”的发展。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在国家倡议与学界风向的引导之下,笔者尝试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以“课堂思政”的理念为基础,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通过发展“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培养模式,提升本科教学质量。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主干核心课,对树立该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至关重要,因而选取该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

笔者结合食品标准与法规的课程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法,寻找其与思想政治元素的契合点,“润物细无声”地传授给学生,在知识专业传授过程中实现价值引领,以期为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一、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思政”建设前的准备工作

1.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及教学团队“课程思政”理念的建设

“课程思政”推行的最大难点在于如何将专业知识与政治思想进行巧妙融合,融合的前提条件则是教师必须同时掌握渊博的专业知识和高水平的思想政治修养,这是“课程思政”建设对新时代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高校教师首先应明确,“课程思政”绝非“思政课程”。“思政课程”是针对于学生思想政治的发展设计教学内容并进行授课,而“课程思政”则要求教师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因素相结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5]。其次,高校教师应兼顾专业水平与思想高度的提升并不断参与政治学习,在把握国家发展形势与方针的同时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以便在学科设计时找到由课程知识拓展到思想政治的合理切入点。

2.课程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和利用,建立思政教学案例库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中涉及道德责任的思政内容非常多,进行课程开发设计时最大限度地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建立课程的思政教学案例库,以学生为中心,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实现价值引领。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中的思政案例库整理归纳如下:

二、案例教学法在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实施

1.案例教学法内涵与意义

表1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中采用教学案例法挖掘的思政内容

第六章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食品中风险评估的应用培养学生食品安全意识,通过理解食品中风险评估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第七章 食品召回及追溯 食品召回及追溯制度的应用原则、程序及主要应用内涵1、明虾中硝基呋喃的风险评估。2、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经典案例:农药杀虫剂EDB。1.多国“毒鸡蛋案”的成功追溯。2.马肉冒充牛肉案的追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意识,强化学生诚信守信的品质第八章 食品认证和食品安全管理中的HACCP HACCP 的定义、主要原理与作用“即食海蜇案”: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即食海蜇经抽样检测,其大肠菌群项目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动物性水产制品》要求,违反《食品安全法》。第九章 无公害农产品与农产品地理标志 无公害农产品的概念、标志及特点“超市销售采用已废止食品标准生产的食品”:某超市销售的伊势鸡蛋虽标注为无公害鸡蛋,但产品所执行的标准早已停止实施,故鸡蛋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但超市仍进行售卖。通过分析即食海蜇在各个环节产生问题的原因,客观科学地分析危害因素,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和维权意识、树立辩证发展观第十章 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的基本概念、相关法律法规“违反规定随意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淘宝商家为促进销售,在未经许可的条件下随意使用绿色食品标志,误导消费者。引导学生树立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观念,让学生自觉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十一章 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分类及标志“母婴店销售有机认证已过期的食品”:母婴店销售的有机胡萝卜面的外包装上所贴的有机食品认证标志已到期,应根据《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予以处罚。诚信经营,强化学生法治意识、维权意识

所谓案例教学法,即指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案例作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合作等方式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并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6]。笔者充分利用该方法以启发性、灵活性、适用性、开发性[7]等优点,有效改进了“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机械聆听”的教学方式,由教师选择案例和材料、组织并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而学生分析、领悟、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思想成果[8],如此教学相长,有效地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

2.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实施

在本次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实践中,案例教学法获得了学生的积极响应。学生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求知,能够积极结合自身专业素养对案例进行分析与解释。同时,在教师设立的思政目标驱使之下,学生们没有止于专业知识的发现与学习,并踊跃尝试将食品标准与法规的课程内容与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党的政策方针等建立联系。

如在“食品安全法”这一章节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们以“上海福喜过期肉事件”为例,从企业层面分析到法律角度再到国家层面,层层递进,逻辑清晰,不仅明确列出了案例中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还能根据知识点向思想政治方向进行延伸。

他们由“福喜肉”事件涉及的法律条例为起点,向我国食品安全法律的诞生溯源,通过举例夏衍先生笔下受人虐待、吃霉烂豆腐渣的包身工形象,引出“在动荡年代里,连人权都无法保障的情况下,又何来食品安全”这一主题,进而阐明社会因素与法律试行在时间节点上的相关性。如1949 年建国、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等,来讲述食品安全相关法律的逐步完善,进一步论证自己“国家的命运就是人民的命运,有了独立自主、民主强盛的国家才有食品安全”这一观点。

在总结环节,他们将专业发展与国家进步紧密结合在一起,其中不乏一些动人的语句:“我们终将亲自或协助他人守住食品行业的底线,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三、教学反思与持续改进

1.案例教学法充分实现了“教学相长”的教育原则

“教学相长”,是在我国第一部教育学专著《学记》中便提出的教育理念,揭示了“教”与“学”两种活动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9]。案例教学法有效地将师生关系由“主客体”变成“双主体”,学生自主思考,教师把握流程,通过共同研讨、总结归纳,学生获取知识,教师则根据从学生那里获得的大量感性材料改进课堂教学的不足,提升教学质量。

2.案例教学法在食品标准与法规的“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考核评价有待进一步完善

案例教学法以形象、直观、生动的实例使课程学习更加简单和易于理解,课堂上不再是教师“独唱”,学员忙于记笔记,而是师生共同探讨问题,输出观点。由于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更容易开阔思路,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依托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中的思政案例库,以案例教学法挖掘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元素的契合点,在课堂上将“立德”与“树人”统一起来。但是本课程未对课程思政实施的效果进行系统评价。针对考核评价的关键环节如考核内容选取、考核形式设定、考核题量及分数占比等,并对考核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统计分析有待进一步探索。

四、结语

高校“课程思政”改革需要师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断实践和优化。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内容繁多,略显枯燥,案例教学法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结合生活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将所学的标准与法规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效果。

猜你喜欢

法规课程思政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千奇百怪的法规
千奇百怪的法规
千奇百怪的法规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奇怪的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