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体系构建

2022-04-10贺越先,孔庆涛,王建,郭修金

体育学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垫球技能素养

贺越先,孔庆涛,王建,郭修金

摘      要:初中體育多样化教学旨在通过学生多样化项目体验,发现符合个人兴趣的运动项目进行深入学习,从而形成良好体育素养。成因:由新时代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导向、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现实需求、解决运动技能教学一体化衔接失衡的弊端引起。主要特征:项目开展注重学生多元体验,挖掘兴趣需求;教学流程注重层次递进,强调前后承接;教学方式注重个体差异,尊重个性发展。多样化教学体系构建包含以下5个方面:(1)教学内容多样化,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本位进行“层次性”结构设计;(2)教学方法多样化,注重问题、情境、层次、结构化教学方式与内容相联结;(3)教学组织多样化,以单元教学为重心进行多样化教学设计;(4)教学评价多样化,在多样化基础之上实现与中考体育内容有效对接;(5)运动体验多样化,形成认知、身体、情感多元体验有效融合。

关  键  词:学校体育;核心素养;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2)02-0093-07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ystem for sports divers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based on the core literacy

HE Yuexian1,KONG Qingtao1,WANG Jian2,GUO Xiujin3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nghai 201306,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Maanshan 243002,China;

3.School of Sports Industry and Leisure,Nanjing Sport Institute,Nanjing 210014,China)

Abstract: The teaching of "sports divers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aims to develop good physical literacy by discovering sports that meet the individual's interests through the student diversity program experience. The causes are that by the goal orientation of the core quality of sports disciplines in the new era, the realistic needs of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disadvantages of solving the imbalan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skills teaching. Main features are as follows: the project to focus on the multi-experience of students, mining interest needs; teaching process pay attention to the level of progressive, emphasizing before and after to undertake; teaching methods pay attention to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respect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 The construction of "diversity" teaching system includes the five following aspects: (1) the diversity of teaching content: based on the core quality of the subject to carry out "hierarchical" structure design; (2) the diversity of teaching methods: focus on problems, situations, levels, structured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tent linked; (3) the diversity of teaching organizations: diversification of teaching design with "unit teaching" as the focus; (4) the diversity of teaching evaluation: on the basis of diversification to achieve effective docking with the content of secondary sports; (5) the diversity of exercise experiences: forming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cognitive, physical and emotional multiple experiences.

Key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core literacy;diversity sports of junior high school;teaching system

2015年10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印发《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2018年7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印发《上海市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这两份文件都是在经过两年多的试点实践取得一定成效,并得到师生广泛认可基础上形成的。“初中体育多样化”改革,前接“小学体育兴趣化”,后启“高中体育专项化”,是衔接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与突破口。2017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其主要内容包含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3个层面。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领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学业质量、教学方式和学习评价等,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体系的构建要紧紧围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来设计和实施。那么,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的背景成因、内涵特征、体系构建,尤其是如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多样化教学改革是理应思考的现实问题,否则容易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误区。

1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的背景与成因

1.1  新时代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要求

初中多样化体育教学,是地方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对国家体育教育顶层设计的有效应答,契合教育部2021年6月23日颁布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中的育人精神和理念,契合《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的学科素养目标要求。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是《课程标准(2017版)》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中提出的三大关键点,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学校体育应成为学校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尤其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需要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来支撑。体育教学多样化能够成为解决我国中学阶段体育教学中教学单一、片面发展问题的有效对策。基于此,上海市科学构建的初中体育多样化体育教学课程体系,从某种意义上看,标志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再次深化,是针对性解决学校初中体育现存问题的初步探索,更是对现有学校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改革探索的重要实践。

1.2  初中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现实需求

按照“学习具有可塑性和适应性、文化性和社会性”规律,初中时期学生正处于身体发展的第二次高峰阶段,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运动机能处于蓬勃成长、急速发展变化的时期,突出表现是“成熟感”的产生[1]。该时期,学生正处于从发育走向成熟的转换时期,其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特征并存,相互交织,具有“小大人”的心理特征。初中生能够逐渐认识到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的重要性,但学习动机还不够稳定,易于动摇,在学习与锻炼中常出现起伏现象。多数同学受性别、个性、原有运动基础、教师专长与教学水平等因素制约,尚未形成专项运动的稳定兴趣,对不同运动项目表现出不同的兴趣和态度。因而,结合初中学生体育学习的特点,掌握好初中生的这一生理、心理特点,按照初中教学任务,科学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尤为必要。多样化体育教学通过“多样化”“结构化”的教学材料帮助学生建立连贯性的知识积累,抓好教学设计与学习迁移环节,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为学生奠定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做好高中体育专项化学习的衔接,有助于良好运动锻炼习惯的养成。

1.3  运动技能教学一体化衔接有效嘗试

学生接受14年的体育教学,未掌握一项运动技能问题是学校体育发展的“百年困境”[2]。为解决这一难题,国内纷纷进行“专项体育课”“走班选项制”“模块化教学”“俱乐部制”等教学改革探索,但均没有解决这一问题。瓶颈在于如何根据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建立一体化的运动技能教学衔接体系。事实上,无论任何项目的一体化学习,都应初步建立在学生具备基本运动能力和多样化项目体验的感知基础之上。为促进这一目标实现,上海市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其实质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对接小学体育兴趣化,培养兴趣发展基本运动能力;二是为高中体育专项化做准备。其是衔接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与突破口,对于拓展、辐射、推进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如果没有初中体育“多样化”的运动体验过程,小学体育“兴趣化”所萌发的参与运动坚毅精神与展示运动技能的光荣感会逐步消减或丧失,还会错失学生运动技能的最佳提升期;高中体育“专项化”的出现可能仅是按照体育兴趣选取没有实践基础,以致个别项目选项人数过多,或者学生之间专项运动技能差异过大导致水平层次不齐。由此可见,初中体育多样化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一体化衔接,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重要尝试。

2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2.1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的基本内涵

概念的内涵只有趋于稳定,方能为人们普遍接受与实施。何谓“多样化”体育教学?《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把多样化教学解释为一种以个别形式为基础的教学组织形式[3]。国内学者认为“多样化教学”不是简单几种方法的相加或联合,而是目标、主题的集中,是方法灵活运用的有机体系[4]。希尔伯特·迈尔认为多样化教学是教师根据多变的教学情境,从而灵活地选择和组合的教学行为。其基本特征表现为:(1)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组织技巧;(2)运用多样化的行为模式;(3)课堂教学流程灵活多变;(4)均衡运用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5]。郭可雷[6]提出初中体育多样化是指在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开展以多个运动项目、多种运动技能、多种练习方法和人体基本运动能力为主的多样化体育教学创新模式。《上海市初中多样化体育教学改革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指出,“多样化”是指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在形成体育兴趣、经历多个运动项目和多种体验的基础上,发现符合学生个体需要的运动项目进行学习,以达到掌握基本运动技能,促进体能发展和自主锻炼,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为目的的体育课程。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初中多样化体育教学过程,是学生在经历多种运动项目练习基础之上,通过多样化项目体验,发现符合个体兴趣的运动项目进行深入学习,从而形成良好体育素养的过程。

2.2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要素构成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颁布后,全国中小学逐步开展了一系列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工作不断走向深入,但在这个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教学内容乏善可陈,教学方法单一且无新意,加之受初中体育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校都是考什么教什么,未全面贯彻学生“健康发展”“全面发展”的教学宗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后,对全体学生提出体育学科素养的目标要求,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凝练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3个方面;运动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健康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掌握与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总而言之,学科核心素养响应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诉求,带给基础教育界新鲜活力[7]。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涵盖以下3个视点:其一,核心素养是初中多样化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引领;其二,在多样化内容、方法、组织、评价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学生多样化的运动体验是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其三,养成良好体育素养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与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健身行为。

2.3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的主要特征

如前文所言,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契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的多样化目标要求,教学内容更加重视学生的生活化体验,强调学段、年级之间前后承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是对传统体育教学的继承与超越。与传统体育教学相比,初中多样化体育教学呈现以下几个重要特征。

一是项目开展注重多元体验,挖掘兴趣需求。学生“多元兴趣需求”与学校“开设有限项目”的矛盾,一直伴随着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毕竟,不同学生主体之间存在多元性差异,不同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差异明显。初中多样化体育教学改革之后,改革学校以自身的传统体育项目或确定要发展的运动项目(包括体育中考项目)为基础,选配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初中6~8年级以基本运动技能(田径、体操、游泳、大球类、小球类、武术、健美操和新兴体育项目)加发展身体素质方法呈现;初中9年级学生以选择项目的动作技能加发展相关身体素质方法呈现,注重通过多元化项目体验挖掘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拥有多种练习体验和学习经历。这种做法,打通了“统一教学”与“个性化”学习之间的通道,保留了必考项目在通识教育上的主导,毕竟传统体育教学受“体育中考应试教育”影响,教学内容多是根据中考内容设定,由此导致学生陷入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尴尬。多样化体育教学改革注重运动项目的多元化开设,给予学生更多选项学习的自由,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学习体验,在多元项目体验过程中发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为高中阶段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实现共享性知识与开放性知识的融合,在传统体育教学基础上走出了优质教育的新意。

二是教学流程注重层次递进,强调前后承接。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稳定兴趣的较好时期,初中多样化体育教学改革强调在学生多元项目体验基础之上,与高中专项化体育教学改革建立有效衔接。访谈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高中学生在学习专项运动技能时存在明显“过渡期”,即由于前期运动基础缺乏导致选不到适宜的运动项目,出现教学内容低级重复、学段间纵向衔接失衡的现象,亟需在学段间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建立初中体育课程教材的科学体系和内容序列,強调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积极探索六年级和七年级以自然班、八年级以学生男女分班、九年级以选项分班的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同时,在不同学段之间强调教学目标层次递进,实现小学注重培养基本运动能力,初中注重多样化项目体验、培养基本运动技能,高中注重专长发展的一体化发展目标。以上教学指导意见的提出,吻合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需求,注重大中小学运动技能学习的层次推进,兼顾横向教材体系的特色呈现,为大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这一学界探究难题打开了解决之窗。

三是教学方式注重多元差异,尊重个性发展。初中多样化体育教学改革建立于小学体育兴趣化的基础之上,以深化对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为导向。然而,由于体育课堂教学的“外显性”特征使得教学对象呈现特殊性,体现在学生运动能力先天差异明显、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疲劳性、同伴交往的社会群体性等个性化特征上。从年龄角度而言,初中生又恰处于青春发育期,男女生两性生理特征明显分化,导致教学情景千变万化。基于此,初中多样化体育教学改革关注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和互补性,积极推进小班化教学,实施多形式协同、个别化教学,积极探究灵活安排的教学组织形式,将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分层教学优化组合,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师能够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开展多样化的教学组织方式,建立多元化的教学环境。由此观之,初中多样化体育教学或许能够成为解决我国中学阶段体育教学方法单一、片面发展问题的良策。这与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相契合,即通过多元化教学手段,建立多元化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焕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8]。

3  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体系的构建

依据《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要求,结合初中“多样化”体育教学内涵,融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初中多样化体育教学体系构建主要体现为内容多样、方法多样、组织多样、评价多样、体验多样5个方面,下文将对教学体系进行构建(见图1),并以“排球正面双手垫球”为示例进行具体阐述。

3.1  教学内容多样化: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本位进行“层次性”结构设计

“知识本位”下的传统体育教学以学生运动技能练习为主,注重学生运动技能学习、体质增强效果,忽视体育教学的综合性育人效益,“学科素养”本位下的体育教学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和综合性[9]。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并不是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而是结合初中生身心发展和教材内容性质特点,建立层次性的教学内容体系。依据学科结构理论,处在顶层是学科领域的基本概念[10],三要素互为整体、相互联系。

运动能力是学科素养培育的核心要素。其中,运动技能是教学的中心,如果体育课程离开了运动技能的学习,其他领域目标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失去本门课程的特性[11]。在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学中,正手双手垫球技术则为学生学习核心要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注重技战术串联,采用移动中垫球、多人垫球、隔网垫球、抛垫球等结构化的练习形式,避免单项技术的静态练习。体能练习包括健康体适能、技能相关体能两个方面。结合排球项目特点,以及初中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宜多进行灵敏性、协调性身体素质练习。运动认知内容既要包括排球运动的理论渊源,排球技战术规则、运动项目裁判知识、运动技术结构特征、生物力学特征等“是什么”的知识,又要包括击球动作、垫球路线、发力要求、垫球手型等具体“如何做”的知识。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很容易遗忘的,但是建立对所学项目方法的、本体的本质性理解则不然。换言之,增强学生对运动项目感知力,能够帮助其提高运动技能学习兴趣,有助于终身体育意识形成。

体育品德是学科素养培育的重要延伸。体育品德素养赋予体育运动重要的学科育人价值,学生只有具备良好体育精神和品格,才能全身心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同样,学生只有全身心投入到体育运动,才能培育良好品质。因此,在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排球垫球教学所蕴含的互帮互助、集体协作、不断挑战自我等该项目德育元素,通过传统教学方法的改变,多采用集体性、协作性、对抗性练习,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将运动项目德育元素与学练方式融为一体。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只有充分感受到运动项目的核心价值,获得必要的知识与技能,方能有助于体育品德的内化,否则只是蜻蜓点水、收益甚微。换言之,学生只有经历正确方法与技能,方能在运动中收获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运动项目的德育价值。

健康行为是核心素养培育的最终之意。唯有基于“生活知识”的积累,才谈得上“科学知识”的形成;唯有借助“科学知识”的形成,才能变革朴素的“生活知识”[12]。因此,在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技能、增强学生体质,还要教会学生懂得每天参与体育锻炼、平衡营养饮食的方法,帮助学生懂得运动损伤处理知识,避免运动过程中意外损伤的产生,认识体育锻炼对健康重要性,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活动中,养成规律性体育锻炼的习惯,最终达到知识与技能共同发展。需要说明的是,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是学科素养三要素,只有以运动项目为中心,三要素进行整体性的结构设计,方能实现运动项目的完整性体育教学。

3.2  教学方法多样化:注重问题、情境、层次、结构化教学方式与内容相联结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力求避免过于注重单一知识点以及把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割裂开来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可见,多样化体育教学方法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重要要求,是与学科素养教学内容有效联结的重要途径,满足青春期初中学生学习兴趣较强、学习动机强烈等特征。在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学中,教学方法选择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凸显问题化。教师在选择体育教学方法时,宜采用传统与新型教学方法相结合,积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型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认知建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运动知识时能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在教授正手垫球时,应围绕正手垫球各技术环节进行一系列“问题链”的设计,比如:正手垫球的手型是什么?正确的垫球部位是什么?如何控制垫球的方向和力度?如何做到垫球时上下肢协调发力?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二是注重情境化。情境化的体育教学,是通过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将知识点、技战术融入复杂情境之中,建立真实的教学情境,实现与学习内容联结,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其本质特征体现为:基于生活、结合项目、形象生动、内含问题[13]。排球正手垫球教学中,如果单纯让学生练习“原地双人垫球”,学生则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变为“移动中垫球”“自垫球大战”“三对三垫球大战”等情境化教学比赛,学生练习积极性则会大幅提升。这样,通过具体运动情境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达成体育学习的深度体验。

三是注重层次化。运动技术动作的教学既要注重内容间的整体联系,更要注重运动技能进阶的层层递进。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学并不是简单达到“一插、二夹、三抬臂”的标准化动作就大功告成,而是在学生学会基本动作之后不断精化技术细节,进一步注意垫球高度、路线、发力等技术环节,做到技术要领的层层细化,從而为进行下一步结构化练习做准备。只有做到技术要领的层层贯穿,才能实现运动技术进阶的层次性,实现基本技术训练到应用阶段的层层过渡。

四是力求结构化。传统的运动技能教学普遍受早期开设的田径、体操等封闭式运动技能影响,以单个技术练习为主,较少考虑外界情境变化,缺乏运动技术的整体性、实用性,以及学生认知学习能力[14]。根据开放式运动技能教学的结构性特征,在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学中,应注重项目的完整性练习,将垫球和移动步法联系起来,将垫球和传球组合起来,注重运动技术的整体性学练。同时,挖掘项目的德育元素,兼顾相应的专项体能练习,达到技术、体能、德育培养的有机统一。

3.3  教学组织多样化:以单元教学为重心进行多样化的教学设计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宏观层面理论设计,更需要微观层面的有效实施,多样化的教学组织是实现学科素养深度教学的有效杠杆,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分解到学段计划、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最后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则是形成有效教学的保障[15]。学期体育选课中,传统“班级授课制”沿用至今,具有教师主导性强、大面积培养人才、系统性强等益处,但是难以克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缺乏灵活性。“走班选项制”教学给予学生更强自主选择性,能够克服学生个体差异,有效克服学生运动项目选择性不足这一弊端。上海市注重二者的有机结合,积极实施多形式协同教学,推进初二年级实行男女分班教学,初三年级施行“走班选项制”教学,给予学生更多选项机会。在满足学生选项需求之后,能否立足于某项运动技能,进行“单元主题”深度教学是改变学生学习浅表化现状、达到深度学习的重要环节。

按照“去哪里”“如何去那里”“怎么判断已到达那里”的问题逻辑,运动技能单元教学设计一般包括单元主题确定、编写单元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创设问题情境、开发学习活动和完成教学评价几个环节。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小单元教学可分6次课时进行,具体实践路径为:一是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包括掌握正面双手垫球动作要领,建立动作概念;能够有效运用正面双手垫球技术,做到垫球部位准确,发力协调;结合排球项目特点让学生懂得规则意识、合作意识、拼搏精神;结合排球项目特点发展学生速度、灵敏素质。二是确定层次性教学内容及重难点。根据正面双手垫球技术难易程度进行逐层分解,将垫固定球、自抛垫球、两人三米线垫球、三人垫球、隔网垫球、垫球教学比赛作为每节课递进教学内容。每节课教学重难点分别为垫球手型、垫球时发力协调性、垫球方向控制性、垫球步法,通过层次性递进方式,逐级进阶提高学生正面双手垫球技术水平。三是设置具体问题情境。教学过程中应做到问题意识贯穿始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根据教学内容重难点,通过“垫球手型是什么、为什么手臂夹紧、手臂垫球部位在哪里、如何控制垫球方向、如何上下肢协调发力、如何提高垫球质量”等一系列问题链的方式对教学重点内容进行逻辑性统领,促进运动技能教学目标的实现。四是选用多样化教学方法联结教学内容。多样化体育教学是联结教学内容、达成多样化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设置比赛情境的方式,培育学生体育品德;通过结构化练习方式提高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整体掌握;通过探究式教学法提高学生认知思维能力。五是进行学科素养评价。通过多元主体与手段,实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组织方面关注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和互补性,将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分层教学进行优化组合。在课堂身体活动测试过程中发现,教学中存在运动技能差的同学课堂身体活动水平较高,运动技能好的同学课堂身体活动水平反而较低的现象。由此可知,教师课堂教学内容或者学练方式的安排尚未满足全体学生学习需求,存在好的同学“吃不饱”、差的同学“吃不了”现象[16],因此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组教学是有必要的,但是进行同质还是异质分组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究。通过以上程序式的教学组织设计,增加了教学组织的多变性和灵活性,形成学期、单元、课时一体化的教学组织衔接体系,促进每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4  教学评价多样化:在多样化基础之上实现与中考体育内容有效对接

体育素养评价是相对于传统体育教学评价进行的重要变革,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与工具的多样化是学科素养评价的重要发展趋势。从评价主体而言,教师与学生作为体育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学中不仅要评价教师的“教”,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从评价内容体系而言,众多学者进行了智者见智式的思考,比如,上海体育学院科研专家团队研制出包含体育意识、体育知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和体质水平五位一体的体育素养测评体系,提出针对性的测量方案,实现体育素养评价改革的重要突破[17]。从评价工具而言,《国家体质健康标准》《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心理量表、智能手表、加速度计等得到相继颁布与研发。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应对体育中考作为初中体育教学主旋律的现实背景下,关键在于实现中考体育教学内容与学科素养内容的有效对接,从而克服传统体育考试主要进行结果性评价的弊端。比如,运动能力指标中运动技能评价主要通过《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进行测试,体能指标主要通过《体质健康测试标准》进行测试;体育健康知识主要通过构建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体育知识题库和数据化测试平台进行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运动如何促进健康、运动如何补充营养、运动中如何预防损伤等体育健康知识;学生体育品德表现,可以通过负面清单的形式进行记录;同时设计基于学生体育课程学习与参赛经历相结合的体育行为数据记录系统[18]。2020年秋,上海市进行全市中小学生体育素养测评,发布体育素养研究报告,可为其他地区提供良好借鉴,但如何与中考进一步对接仍然有待探究。这种基于“知识评价”向学生“素养评价”的变革,促进了教学与评价方式的结合,实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能够更加有效地反映学生真实性学习情况,激发体育学习动力。

3.5  运动体验多样化:形成认知、身体、情感多元体验的有效融合

多样化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多样化的學习体验,在多样化体验过程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那么,产生什么样的教学体验方能达到应有教学效果呢?体育教学既有身体活动,又有心理活动和思维认识活动。学生只有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得到身心、认知体验的双重满足,才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做到知行合一。布鲁纳在《教育的适切性》一书中提出,学习分为表层过程和深层过程,掌握知识的过程只是学习的表层过程,而在知识学习的同时实现思维方法、学习规律以及学习态度的培养才是学习的深层过程,可见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主要依托于深层学习过程[19]。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多样化体育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运动技能,更重要的在于教授学生学会学习,即教师从教学生“打篮球、踢足球、打排球”思维,向教学生“会学打篮球、会学打排球、会学踢足球”的深度学习转变,最终在学生认知体验得到充分满足后,达到身心统一发展(见图2)。

然而,教学中不仅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在运动技能情境学习过程中达到身心体验。体育教学作为以身体活动为中心的实践性课程,为了确保体育课中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实效,强化运动体验,保证学生享有体育与健身的权利,上海市教委在《指导意见》中提出每次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基本达到50%左右,每次课50%时间达到中等以上运动负荷强度,每次课中要安排8~10分钟的体能锻炼要求。情感体验如何产生呢?教师应在具体运动情境过程中,把握各项运动技能德育要点,采用合理的组织练习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具体情感联系以感受运动项目核心价值,方能促进情感的内化,最终在“情境参与—多元体验—反思内化”的生成路线中,促进学生的全身心参与。

参考文献:

[1] 王瑞元,苏全生. 运动生理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458-459.

[2] 毛振明.《“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与学校体育改革施策[EB/OL]. [2018-03-27]. http://qgxxtylm.

Bnu.Edu.cn

[3]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五卷)[M].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77.

[4] 唐善茂. 创新人才培养应注重个性化发展与多样化教育[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3):56-60.

[5] THOMAS L G,JERE E B. 透视课堂[M]. 陶志琼,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35.

[6] 郭可雷.“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理论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1):104-112.

[7] 钟启泉. 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课程改革的挑战性课题[J]. 基础教育课程,2021(11):5-20.

[8] 刘阳. 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9] 趙富学,王云涛,汪明春.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1):128-137

[10] 奥恩斯坦. 课程论:基础、原理和问题(教育学经典教材·英文影印版)[M]. 第5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77.

[11] 杨文轩,季浏.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3.

[12] 钟启泉. 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课程改革的挑战性课题[J]. 基础教育课程,2021(11):5-20.

[13] 董翠香. 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56.

[14] 石岩,王冰. 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之道——王晋教授访谈录[J]. 体育学刊,2014,21(3):1-7.

[15] 邵伟德.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与体育教学目标对接的方式、困境与策略[J]. 体育学刊,2020,27(6):90-96.

[16] 王建. 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估研究[D]. 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20:59.

[17] 刘阳,陈思同,唐炎,等. 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素养测评体系的产生背景、构建应用及未来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45(3):19-26.

[18] 唐炎,陈佩杰. 体教融合发展中的高考动力因素[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10):28-33.

[19] 崔友兴.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J]. 课程·教材·教法,2019,39(2):66-67.

[收稿日期:2021-08-09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多样化改革路径研究”(C20053)。

作者简介:贺越先(1973-),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体育法。E-mail:yxhe@shou.edu.cn  通信作者:郭修金]

猜你喜欢

垫球技能素养
高级技能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排球正面双手自垫球教案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运动表象训练在中学排球垫球教学中的应用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