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元素和弦之旅
2022-04-10王大鹏
王大鹏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不知各位是否依然记得中学时背得滚瓜烂熟的元素周期表?日常生活中,虽然我们很少有机会直接看到这些元素的“真容”,但是我们的吃穿住用行却都是建立在这些元素之上的。
美国天体物理学家、科普作家尼尔·德格拉斯·泰森在《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中写下了一段富有诗意的文字:“你刚才喝的一些水曾经流过苏格拉底、成吉思汗和圣女贞德的肾脏。你刚才呼吸的空气曾经通过了拿破仑、贝多芬、林肯和比利小子的肺部。我们不仅生活在这个宇宙中,宇宙还存在于我们的身体之中。”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以及水蒸气和其他杂质。而这些都是由元素所组成的,都是化学物质。正如孙亚飞在《元素与人类文明》一书的封页上写到的,“只有被人类遗忘的元素,却没有被元素遗忘的人类。正是化学元素的变迁,向宇宙证明着:我们曾来过”。
那么化学元素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左右着人类文明的走向?孙亚飞的这本书以五种重要的化学元素金、铜、硅、碳、钛为主线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答案。
翻开本书目录,首先给人的印象就是作者在文字上下了“大功夫”,每一个小标题都十分考究,也讲究措辞的对仗和工整。
比如第一章《炼金之路》中用到的黃金的“诱惑”“荣耀”“转化”和“秉性”,第三章《硅的记忆》中用到的“岩石凿刻”“瓷砖镌刻”“玻璃印刻”“信息雕刻”等等。这让我想起了郑樵在赞誉《步天歌》时用到的话,“句中有图,言下见象,或丰或约,无余无失”。
该书的正文更加凸显了作者的文字功底,堪称书中的“金句”。
比如在第一章最后部分,作者写道,“它启发人类创造了文明,又陪着人类书写了历史;它是最天然的货币,也是富贵与权力的象征;它装点着脖颈与手腕,也威胁着生态与环境;它是信息工业的宠儿,也是科学研究的常客。”
学者吴以义在《什么是科学史》一书中这样写道,“要把这一场人类思想史上的大革命介绍给非科学专业的一般读者,把高深的科学概念清晰晓畅地表达出来,要把科学家探索的艰辛描绘得如在目前,这正是通俗科学史撰写的困难之处,也是其最值得品味之处,读者不见得必须有生物学进化论方面的专门训练,不必具备古生物学地质学的专门知识,仍可以从这种阅读中品味”。
至于我们为什么要读这样一本书,我想作者在该书的最后给出了答案。“也许每张表格上的大部分汉字你我都感到陌生,但你还是应当知道,每天、每时、每刻、每秒,我们都在依赖着各种化学元素生存,因它们唱,因它们跳,因它们,我写下了这些文字,也因它们,你才读到了这本书。在地球上,元素的旋律已经被演奏了46亿年,不管你是否聆听过;而今,它们的旋律还会被续写下去,但这一次,你可以选择聆听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