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嘉兴一院:打造空中医疗救援新高地

2022-04-09钱钢姚明王正安胡惠林魏国彪

中国医院院长 2022年5期
关键词:嘉兴市嘉兴直升机

文/钱钢 姚明 王正安 胡惠林 魏国彪

嘉兴一院将依托长三角航空医疗救护协作网,完善空中救援无缝式绿色通道救援体系,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空中生命线”。

空中救援作为一门新的医学学科,是以抢救生命为首要和唯一目的,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提高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和有效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空中救援是将一个高质量的ICU加强病房移至医疗救护直升机内,达到了反应速度第一、技术装备第一的目标,其具有反应快、救援快、机动灵活等优点,与传统的路上和海上救援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真正实现了快速反应、空地一体化救援新模式。

作为浙江省地级市的嘉兴市,地处江河湖海交会之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区位优势明显,与上海、杭州、苏州、宁波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作为沪杭、苏杭交通干线中枢,交通便利。

随着嘉兴进一步对外开放,开展国际化、立体化、全方位、全程无缝式空中医疗救援模式,完善构建嘉兴空中医疗救援体系,推进上海、杭州、嘉兴、乌镇等立体化、协同化、一体化空中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建立一支专业化、信息化、专职化、科技化的空中医疗救援队伍,已经成为完善嘉兴空中医疗救援体系的必然趋势。

嘉兴空中医疗救援体系建设

始建于1920年的嘉兴市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嘉兴一院”),目前已成为嘉兴市规模最大、设施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的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为构建嘉兴市立体化医疗急救网络,提高本市对突发医疗事件的响应能力,加快空中医疗救援人才培养,2017年6月22日上午,嘉兴一院与嘉兴高速交警支队、金汇通航公司联合开展全国首次多批次、多架次直升机空中医疗紧急救援演练,加强空中医疗紧急救援人才及技术培训,经过选拔,医院14名医护“精兵强将”参加本次空中急救培训,经过前期数天的理论培训和静态培训,熟练掌握了乘机安全教育、直升机登离机操作和机舱内医疗设备操作等知识,提高了空中医疗救援处置和应急能力。

首先,嘉兴一院组建空中医疗救援人才队伍。2017年医院成立“空中医疗救援严重创伤救治团队”,主要包括急诊科、ICU、神经外科、骨科、心胸外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胃肠外科、烧伤科、手术麻醉科、介入科等10多个科室,由40多名医护组成的多学科合作团队。依托中国创伤救治联盟的协助指导,建立健全区域创伤救治信息平台,建设专业的团队并开展培训,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集院前急救、急诊与院内专科为一体的创伤救治团队,并建立创伤规范化救治流程,提高严重创伤的综合救治能力,降低严重创伤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其次,加强区域创伤救治网络建设。通过采取“上接下联”等举措,加快构建区域创伤救治体系,2017年10月,医院与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合作签约、揭牌并开展学术讲座活动,这标志着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嘉兴市第一医院创伤中心建设”正式启动。2018年4月,嘉兴区域性创伤中心建设协作签约仪式在嘉兴一院举行,旨在依托嘉兴一院成立一级“创伤救治中心”,联合基层医院建设二级“创伤救治中心”,打造区域性创伤联合救治体系,将多发伤的救治落地到各个县市,让创伤患者能及时得到有效救治,大大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对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有重大意义。

再次是加强创伤救治硬件建设。为进一步保障创伤病人,2018年8月,嘉兴一院成立并启用急诊创伤病区,这标志着嘉兴一院创伤中心建设进入新阶段。从最初召集型的创伤抢救团队模式,向以固定创伤救治团队+多学科专家协作(MDT)模式转变,创伤病区的开设使这种模式有了实质性的载体,固定的创伤救治团队使创伤抢救体系更加专业化、系统化、常态化,为把创伤中心建设成集束化、精准化、信息化的高水平抢救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医院还加强创伤救治应急能力建设。创伤已是当今世界普遍面临的重点医疗及公共卫生问题。为此,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建立各级创伤急救中心,实现“一个地区”“两个链接”“三个团队”的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模式。“白金10分钟,创伤1小时”创伤救治当以“快”取胜,但目前存在信息延迟、送医延迟、转运延迟等问题,使得抢救速率大大受限。

2018年起,嘉兴一院以医院创伤中心为支点,创建包含医疗、护理、交警大队、急救中心等在内的管理小组,外联交警大队、急救中心,内联医生,形成医-护-警联动机制,力求实现创伤患者区域全覆盖、全周期管理。在完善创伤救治制度、优化流程的同时,加强人员的培训和演练,力求最大限度地缩短院前、院内救治反应时间,围绕着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筑起生命之墙,为急危重创伤患者争取最大的生命希望。

2020年嘉兴一院护理部申报的“区域创伤救治护理管理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从全国866个项目中脱颖而出,作为浙江省唯一一家地市级医院进入全国20强,在与全国标杆医院的激烈角逐下突出重围,排名第六,摘得中国医院管理奖(护理管理)铜奖。

嘉兴空中医疗救援体系实践案例

2016年,嘉兴一院成为中国空中急救医院联盟会员单位和浙江省空中急救医院网络基地医院;2017年3月医院与金汇通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嘉兴市及周边区域航空医疗救援的首个服务网络。2017年5月4日,医院成功将一名被判断为脑死亡的年轻女孩捐献的器官通过直升机转运至浙二医院;这是全国第一次用直升机和民航客机联运捐献脏器。

多次空中医疗救援实战及培训演练,是对嘉兴一院空中应急救援通道的有效检验。

2017年6月,嘉兴一院与金汇通航直升机医疗救援合作项目成功签约,标志着嘉兴一院正式成为全国直升机医疗救援基地,空中医疗救援正式加盟该市医疗急救体系。2017年12月1日,浙江省医疗保障局局长亲临嘉兴一院现场指导并视察嘉兴一院的空中救援落实情况,观摩医护现场操作演示和直升机内医疗器械备勤状况,打造“嘉兴市空-地一体化”医疗救援新模式,为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医疗保障保驾护航。2018年12月24日下午,嘉兴一院完成全市首例患者空中救援,成功将一名来自平湖市发生车祸中的男性患者转运至医院创伤中心。

为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医疗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航空医疗救援优势,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嘉兴一院在2017年起就已开展空中医疗救援工作的基础上,于2021年5月25日正式加入并启动“长三角航空医疗救护协作网试点工作计划”,5月27日,嘉沪(嘉兴一院-上海瑞金医院)“空中应急救援通道”一展身手,一天两例直升机成功转运。6月2日,“嘉一”直升机空中应急救援再起飞。

“李大爷(化名)因血液疾病入院,已高烧一月余,身体非常虚弱、病情危重。”血液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曾惠说,经评估有转院指征。适逢本次沪嘉航空医疗救援演练,安排病人实际转运,在此契机下,李大爷接受空中转院治疗。

6月2日10时02分,搭载李大爷的直升机从急诊停机坪顺利起飞,医院空中急救小分队成员——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沈鹏、急诊科副护士长朱玲雅护送。10时29分,直升机飞抵上海瑞金医院,早已等候多时的医务人员立即将李大爷转运入院,开展后续检查与治疗。当日下午14时49分,伴随着旋翼飞转划破空气的呼啸声,直升机再次降落在嘉兴一院。此次转运的是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情况稳定。专家团队评估病情认为其符合空中转运指征,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转诊上海瑞金医院。

15时05分,直升机从嘉兴一院起飞,并于15时32分顺利抵达。据悉,目前两位患者病情稳定,将进行相关的医疗检查,确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多次空中医疗救援实战及培训演练,是对嘉兴一院空中应急救援通道的有效检验。今后,医院将依托长三角航空医疗救护协作网,完善空中救援无缝式绿色通道救援体系,应用“空-地一体化”立体转运模式,为严重创伤患者提供正确、便捷、规范、有序的急救措施,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医疗事件的响应能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空中生命线”,为维护百姓健康,提高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嘉兴市嘉兴直升机
李夏豪
直升机?
嘉兴市公共关系协会被评2O19年度“示范会员单位”
嘉兴融沪记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新性质及应用
嘉兴城区话的声母、韵母变异
嘉兴市南湖区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嘉兴市海盐县美术教师作品
The Current Issues of Chinese Film Classification System
直升机很热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