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融合角度下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价值与策略
2022-04-09丛颖
摘 要:电子商务是一个多环节参与的市场行为及商业模式,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的流通与结合,电子商务的发展空前强盛。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将现代农业电子商务相结合,对社会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变革,使得农产品的销售半径逐渐扩大,充分保障了农民收入,实现了供需关系之间的合理化。当下,国家逐渐重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但管控效果并不十分显著,本文主要对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基于供需融合条件下,如何改进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策略并提高其应用价值,旨在解决农产品的供需矛盾。
关键词:供需融合;农产品;电子商务;价值;策略
本文索引:丛颖.<标题>[J].商展经济,2022(07):-048.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当前,电商发展情况良好,但农村电子商务流通方式并未得到普及,电子商务在各个农村地区的应用情况并不均衡,供需关系也未达到平衡状态。农产品与电子商务结合是当前经济形势下发展的必然,但若想要保障农产品走出农村,寻求适当的发展道路,就仍旧需要对其电子商务模式进行革新,依据消费者的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对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方向进行探索。
1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意义
1.1 展现农产品价值
市场经济下供需矛盾不断显现,受到供需不平衡的影响,市场经济发展状况并不良好,该情况在农产品上有较为显著的体现。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可能出现供需偏差,农产品丰产不丰收的情况时有发生。电子商务的发展则主要对这一矛盾进行调和,不断保障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确保交易各方获取相应利益,保障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环节过渡压力更小,充分体现农产品的价值[1]。
1.2 体现政策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主要体现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在建设过程中,城市与农村的市场化程度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使得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受到影响。而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应用,则充分保障了农村市场化改革进程不断推进,更为合理地对农村资源进行配置,保障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充分体现了政策的优越性。农产品电子商务对城乡一体化的促进效果还体现在城乡壁垒的打破方面,使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不断推进农村发展的进程。
此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也使得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主要是由于以往发展进程之中,人才资源、资本等均由农村地区逐渐流向城市,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发展。而城乡一体化建设则充分改善了上述不平等的发展情况,通过制度的建立与应用,促进城乡之间平等的交流,促进公共资源的配置,为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2]。城市与农村的融合也能保障农村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消费者能够更为便利地体验到农产品的采摘、购买过程,将城乡之间的供需关系缩短,保障农产品供求平衡,更好地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开展,延伸了农产品流通半径,扩大农产品的主要需求范围。
1.3 促进其他产业发展
电子商务技术之所以飞速发展,既是受到互联网发展的影响,又因为其本身开放性较高、全球性较强、成本较低等特征较为显著。上述特点充分保障了各项经济要素的重组并促进农产品经营模式转型,在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管理环节将电子商务系统引入,以互联网为媒介,保障生产基地与物流系统之间的交互,更好地保障成本降低。由此可见,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充分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物联网的核心为互联网,物联网终端是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及相应配套的传感器,如若存在硬件或产品等连接上网,则能进行数据交互。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开展,使得该交互情况逐渐频繁,充分减小了物理对象之间的互联难度。同时,农产品电子物联网通常需要使用大量的传感器节点对信息进行收集,确保农民及时发现并总结问题的成因、位置,保障農业分级的实现。该情况充分将传统以人为中心、配合机械的生产模式逐渐转向以信息化为中心、以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确保生产设备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因此,电子商务模式能够保障物联网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两者互相融合发展、互相促进,保障供需融合情况得到满足,充分保障工序融合。
2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对电子商务的界定范围并不明确,但对所有定义进行整合、总结可以发现,各个定义之中均认为该模式以互联网为基础,并通过互联网完成商务交流、对接。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更快,且该模式更加方便、安全,运作过程中的整体性、协调性也较强。但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农业形势严峻、农产品商品率较低、劳动力不足及生产率较低等,对上述问题进行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2.1 商业模式较为陈旧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良好,早期主要以轻工业小商品或服装等流通方式的变革而发生改变,随后电子商务逐渐扩展至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农产品与电子商务模式进行结合的时间较晚。农产品电子商务主要指的是在农产品的整体贸易过程中,通过电子数据传输技术开展的商务活动,而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则主要依据农产品的实际运营模式进行划分,如B2B——企业与企业、B2C——企业与个人、C2C——个人与个人、O2O——线上与线下、G2C——政府与个人等。但无论依据哪种运营模式划分,上述分类在农产品与电子商务结合前就已经存在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农产品的融合仅在上述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复制,并未依据自身的发展需求进行创新[3]。由此可知,农产品与电子商务的结合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科技发展的结果,但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仍旧保持传统的经营理念,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需要充分探究适合行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2.2 物流行业发展不完善
在农产品生产的农村地区,物流覆盖面较低、物流网点较少且部分偏远地区可能存在物流盲区,使得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缓慢,是电子商务发展中最大的问题。在此情况下,农村地区公路并不通畅,物流成本更高,对农产品的远程运输起到负面影响。农产品的销售流程较为繁琐,主要包括包装、装卸、运输、仓储、加工及配送等,并通过多个节点完善及完成物流的全过程,物流行业发展的不完善可能使得农产品的运输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安全,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农产品的运输与包装在流通环节中占比较小,物流企业的规模较小也使得管理效果并不良好,运输成本、仓储成本、保险成本等均显著提高,不利于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此外,一些出口农产品由于质量安全标准被封锁,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不利于我国农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和提高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2.3 人才流失较为严重
当前大环境背景下,人才的流动逐渐由农村转移至城市,由经济较为落后的区域向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转移,使得农村人才流失情况较为严重。农产品电子商务需要充分落实农村部分的根基,仅依靠农村中剩余的未经培训的劳动力完成难度较高。农村中现有的教育、医疗服务等,难以保障农产品电子行业的发展,且未经过培训的劳动者仅能依靠传统的生活经验工作,难以开展内需的就业渠道,稳定性较差。此外,农村在体制层面的深层次原因,使农村地区在吸引高级人才返乡下乡,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创新创业方面缺乏优势,使得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进程受到一定的影响[4]。
3 供需融合下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
通过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意义及发展问题等情况进行分析,基于供需融合基础理论,在现阶段改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方向已然成为重点工作内容。农产品电子商务具备一定的前瞻性,需要多方面的支持,比如科技、物流、人员及政策等,在供需双方互相渗透的基础上,共同促进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多个环节发展,保障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不断深化,能够满足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需平衡的要求。
3.1 政府加强市场管理与引导
针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应通过政府相应政策的引导与支持,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立网络中介机构,对城乡劳动力供求情况进行了解并协调,避免农村劳动力盲目流动,充分保障农村劳动力的提高[5]。加快农村城市化建设,扶持中小企业,为农产品生产者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等,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的文化、劳动技能、法律知识水平,提高农民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应充分打破二元结构,对公民概念进行强化,以农补工,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3.2 构建交易平台
供需融合下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通过适当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农产品生产者应在生产周期开始前便对生产情况进行预估性分析,充分了解需求情况,通过期货的方式对消费者需求进行满足,两者之间建立良好的资金关系确立能够在后续进行交易[6]。交易关系的确认能够更好地保障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资金链的完善,将部分资金用于生产中,并通过自媒体直播技术向消费者展现产品生产的过程,确保农产品生产环节的可追溯性。同时,生产者可以寻求第三方机构的支持,为需求者提供担保并为生产者提供保险服务,购买人通过第三方支付为生产者补齐尾款,生产者则通过物流等手段为消费者提供产品[7]。当前的电商模式下,通过期货交易,使得供给方与需求方之间的交易合理。需求者于生产周期后获得现货,价格往往会低于农产品成熟时期的价格。同时,由于交易在农产品成熟前便已达成,生产者不需要在成熟后再寻找需求者,能够保障库存成本大大降低。需求方在前期支付货款后,则成为实际购买人,通過当下多种技术的支持,购买人能够对农产品的实际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尽可能保障农产品品质升级。
3.3 完善交易模式
由上文可知,供给方与需求方应通过第三方平台或第三方机构进行互相渗透、融合,两者应秉持同一信念,并形成较为统一的整体。除供给方与需求方以外,完整的交易模式中还应充分保障支付过程与物流服务的安全性,使交易模式更为完善,引入担保机构、保险机构等,保障供需交易与农产品生产的安全性[8]。物流的引入则为农产品的运输提供了保障,直接从生产地通过物流体系配送到需求方,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农产品的新鲜性,保障供需双方共赢。
3.4 整合生产地区资源
通过农产品期货的模式,使得生产方拥有足够的资金解决生产方面的经济问题,但人力资源问题同样是需要攻克的难关。交易模式的改善仅能缓解资金不足的情况,而劳动力的衰减在一定程度上使生产地的生产情况无法满足外界需求。主要原因在于城市中资源整合效果较好、整合度较高、人员工作难度较小,针对该情况,应对生产地区资源进行整合。基于供需融合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能够将供给方与需求方进行连接,供给方也能更为全面地了解农产品的需求度,依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生产则能避免资源浪费[9]。将供给方的所有资源进行整合,并通过实施相应的政策鼓励劳动力回归,保障农产品生产链的完整性。在此情况下,建立健全多元办学培训机制和体制,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等,使得生产者素质不断提高,增强生产者就业技能,拓宽就业途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从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4 结语
基于供需融合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是在当下现有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体系的基础上,农产品通过科学技术与互联网教育相融合而产生的交易模式,是现实与互联网交互的新方向,也是农产品电子商务改革的必经路径。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商业模式陈旧、物流行业发展不完善及人才流失严重等,对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产生阻碍。针对上述问题,基于供需融合要求,主要采取政府对市场管理与引导、交易平台的构建、交易模式的完善及地方资源整合措施,能够积极引导农业发展方向,保障乡村建设有序开展,对农产品的销售范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该模式的开展还能充分保障人才与资源向农村回流,提高了农村发展的活力,对乡村振兴事业起到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王超楠.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与策略探究[J].广东蚕业,2021,55(10):136-137.
杨乔云.电子商务时代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9):100-101.
龚正夫.“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5):167-168+182.
刘英俊.试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创新模式[J].商业文化,2021(16):106-107.
支侃买,冯晓兰,司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数码世界,2020(12):216-217.
丁梦鸽,马雪莲,张泽坤,等.“互联网+”背景下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策略:以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核桃产业为例[J].乡村科技,2020,11(36):9-10.
乔勤勤,赵晓,杜双艳,等.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模式的分析[J].轻工科技,2021,37(12):118-119.
吕丹,张俊飚,王雅鹏.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的增收机理研究:基于589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查数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8):96-106.
刘慧,张晰朦.“互联网+双驱动”推动精准扶贫新模式初探:以吉林省为例[J].就业与保障,2021(15):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