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红色资源+校本资源: 美术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2022-04-09曹芳沈宝莲
曹芳 沈宝莲
[摘 要]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是高校思政课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创新在于,立足于地方特色和专业优势的同时,深入挖掘地方红色资源和校本资源,找准二者的结合点,以此构建富有美术院校特色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具体实施包括基础、主体、延伸三个环节。相关实践作业设计主要有“一画一课”“一班一品”、红色美术研学班等。这些探索对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地方红色资源 校本资源 美术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课题:本文为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陕西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GH17H364)。
引 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理论内容相对抽象和枯燥,要想让学生入耳、入心、入脑,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思想上也获得一定的收获,这就对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而美术院校的学生具有强烈的个性和自我意识,因而教师必须不断探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方法及途径。地处陕西的西安美术学院,既具有丰富的本土红色资源,又具有极具特色的校本资源。因此,西安美术学院可以从学校的专业优势入手,通过地方红色资源与校本资源的结合,探索适合美术生学习特点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
地方红色资源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宝贵资源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革命精神与革命文化的研究,逐渐汇聚为以“红色资源”为核心的研究,但对“红色资源”的定位与科学内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肖发生教授的界定是:红色资源就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能够为我们今天所开发并具有重要价值意义的各种精神及其物质载体的总和。肖发生教授对红色资源内涵的界定概括了红色资源的时间跨度和组成部分。从时间上来看,它包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两个大的历史阶段;从构成上来看,它既包括无形的精神资源,又包括有形的物质载体。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红色资源具有先天优势。红色资源与革命历史传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紧密联系,使得其既能体现历史精神的传承,又能展现时代精神的发展。从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核中,我们可以看到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艰苦奋斗的精神与强大的爱国主义凝聚力等,这些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构建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陕西既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又有近代以来奋起斗争的红色历程。这种丰富性既反映在無形的精神资源上,又反映在有形的物质载体上,如革命遗址、纪念馆等。再如延安时期的诗歌、戏剧、美术作品等,承载着丰富的精神内涵。西安美术学院便从中寻找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点,把抽象的理论和谱写在这片热土上的那些奋进历程相结合,这不仅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政课程模式的创新,还有利于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地方红色资源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结合点:校本资源
尽管地方红色资源在思政教育方面具有极大的先天优势,但怎样把这种优势转化为和学生心灵相通、情感共融、理性共识的教育成果,还需要广大教育者找到一个有效的结合点,而校本资源的独特性、丰富性及与学生的天然联系,使得其十分适合作为地方红色资源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结合点。
校本资源主要是指学校内部各种有形与无形的资源,人、事、物等都在其中。不同院校因时空关系、历史渊源、专业特质、生源结构等内在与外在的因素,校本资源的具体内容与表现形式都有着各自的特征。对艺术院校而言,在普遍规律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的存在更为重要。
人,主要是指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人既是校本资源中最丰富灵活的因素,同时又是最多变和难以量化的因素。对教师来说,因为美术专业个体、直观、几乎手把手的教学方式,使得师生关系极为密切。教师身上所具有的闪光点,都可以转化为人格魅力而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而且学校教师及历届校友之中名家辈出,他们的艺术人生有太多内容可以触动学生,应使学生主动地把这些德艺双馨的师长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艺术院校的学生与普通大学学生相比,尽管存在文化课水平欠佳、比较自由散漫等缺点,但同时他们又具有形象思维较强、感情丰富、坦率直白等优点。而且这些学生已经进行了长期的艺术专业训练,初步具备了运用专业手法进行艺术表达的能力。如果教师找准了触动他们的教育方式,他们的创作热情和想象力往往会给人们带来很多的惊喜。
事,主要是指在本校的历史及现在可供发掘应用的各种事例。对一所高校来讲,学校的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西安美术学院校史中处处可以觅得作为思政课资源的相关内容。近期发生的事例同样也可以作为重要的思政课资源。如2018年版画系的“木刻柳青创作项目”,通过木刻版画的表达形式,再现了文学家柳青的生平事迹和精神风骨。这种通过版画语言表现本土红色历史人物的方式,体现了版画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的艺术追求。这种由专业院系推动的艺术与思政的结合是难能可贵的,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校本资源在思政教育方面有着广阔的空间。
物,这是最直白也最为可控的因素。学校具备的各种硬件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等,软性资源,如专业作品、课程资源等,它们都属于校本资源。就专业作品而言,符合思政课要求的作品,其主题积极向上,富有正能量,表现形式则可以多种多样。这些作品与学生有着天然的感情纽带,更容易被他们所接受。通过这些作品寻找学生专业学习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可以更有效地找到触动学生思考与共鸣的途径,进而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校本资源尽管可以从人、事、物等角度划分,但这些因素又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资源网络。对思政课教师来说,主要的挑战是如何在这个庞大而立体的资源网络中找到最为准确的结合点,成功地将专业化的校本资源与思政课教学目标对接,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的目的。
依托校本资源选择结合点,引导学生运用专业技能,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实现地方红色资源的艺术化呈现。在引导学生重温厚重的历史积淀、领悟现代中国奋斗精神的过程中,促使学生找到艺术表达的途径,然后再让其认真观察和领悟,最后用笔抒发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这些内容在美术生的笔下,可以具象化为生动鲜活的图像。而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查找资料,梳理历史脉络及实地考察,进一步感受先辈当年身处的历史环境。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抓住学生注意力,真正打动学生,让他们有所触动,有所感悟,而这也正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意义所在。
地方红色资源+校本资源: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为了更好地实现地方红色资源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艺术化呈现而设计了三个环节,即基础环节:课堂教学实践内容→主体环节:学生课后实践作业→延伸环节:学生校外实践活动。
1.基础环节:课堂教学实践内容
如何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是一个常提常新的话题。具体的做法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与教材体系要求,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引入相关题材的红色美术作品,这些作品或反映地方革命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或作者是西安美术学院的师生及校友等。对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图像语言的敏感和兴趣往往大于纯文字和纯理论的内容,而这些作品描绘的内容就发生在他们生活的地域,被艺术家以手中的画笔描绘后,会对学生有着更大的吸引力,这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步。
2.主体环节:学生课后实践作业
在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课后实践作业的布置,实现地方红色资源和校本资源的有效结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有效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教师可以设计多种作业模式,如“一画一课”“一班一品”等。
“一画一课”的重点在于对红色美术资源价值的挖掘。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寻找相关的红色美术作品,并对这些红色美术作品进行包括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成就、社会作用等方面的解读,并阐述自己的体会。对“一画一课”作品的选择,可以设置不同的专题,目前已有的陕西本土红色资源部分,主要是“延安鲁艺美术家专题”,其重点介绍了延安时期鲁迅艺术学院的美术家及其作品。鲁迅艺术学院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培养抗战文艺工作者而创办的一所综合性文学艺术院校。从“鲁艺”走出的美术家成为我国美术发展史上的中坚力量,创作了数量众多的红色经典美术作品。通过这一专题的设置,引导学生感受红色美术的力量,感悟革命艺术家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使命擔当。
“一班一品”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把专业学习和思政课学习结合起来,教师通过学生在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基础上完成的命题创作作业(美术创作+创作谈)来检测学生思政课学习的情况。以纲要课程为例,“一班一品”近几年的命题作业有“秦中故事——近现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西安寻访”“我的家乡:红色记忆”等。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量尝试不同类型的表达形式,创作时要做到“我思故我写”,拒绝复制粘贴。从作业完成情况来看,学生可以较为积极主动地设计考察方案,主动查询课外资料,共同完成团队合作任务。同时,在具体作业形式的选择方面,学生也是结合自己的专业课程,采用了国画、油画、版画、书法、海报、动画等不同形式,这也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如何以更专业的表达形式展现思政教育的主题,这种方式既能使学生从红色资源的挖掘中培育个人的理想和信念,又能在创作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此外,西安美术学院依托“莲开有声”“西美马院”两个微信公众号,面向全社会推送优秀的学生作业,通过新媒体传播扩大地方红色资源和学生实践学习的社会影响力。
3.延伸环节:学生校外实践活动
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西安美术学院组建了“红色美术研学班”,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担任班主任,选拔优秀学生参与。“红色美术研学班”的目标之一就是实地考察陕西的红色遗址、纪念馆等,在追寻革命前辈奋斗足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画笔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思,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2018年7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了“致敬梁家河”的“思政+艺术”的实践活动,师生30余人赴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奋斗过的梁家河进行参观考察与创作采风。2019年5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红色美术研学班”师生赴蓝田县葛牌镇参观红色遗址和进行红色美术创作采风。实践证明,“红色美术研学班”已成为马院推进校本资源与地方红色资源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推广红色美术、红色资源的重要途径。
结 语
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来说,地方红色资源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而校本资源是引导学生打开这座宝库的钥匙。实践证明,在深入挖掘地方红色资源和专业美术院校校本资源的基础上,找准二者的结合点,创造性地构建一个具有美术院校特色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变革和发展,使思政课的时代性和生命力得以彰显,让思政课在学生的心目中真正成为有生机、有活力、有特色和受欢迎的课程,进而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肖发生.定位与提升:“红色资源”的再认识[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0.
[2]许欲晓.木刻柳青——《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柳青画传〉木刻创作展》前言[J].西北美术,2019(1):47.
[3]王晶晶,沈宝莲.浅谈红色美术资源在高校思政课程中的传播——以延安“鲁艺”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19(7):38.
(曹芳、沈宝莲:西安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