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开拓创新的百年反贫困之路
2022-04-09蒋永穆
蒋永穆
学者介绍
韩文龙,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课程思政国家级教学名师,四川省级人才计划入选者。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数字经济和农村土地问题。近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18篇。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发表评论性文章80余篇,出版专著3部,参著多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相关著作和论文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陕西省第14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四川省第十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撰写的资政报告获得国家领导、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四川省政协等批示或采纳。
编者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高度评价了党的百年奋斗取得的重大成就,系统归纳了党的百年奋斗形成的历史经验,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决议》将“坚持理论创新”作为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面向新时代新阶段,我们必须深入学习、全面领会、自觉运用这条历史经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努力开辟理论创新新局面。为深入学习贯彻宣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本刊特别邀请了4位专家学者分别就开拓创新反贫困之路、实现共同富裕、建设科技强国、推动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等方面进行了阐释,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刊发,以飨读者。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重要体现。消灭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不屈的意志、坚定的信念,披荆斩棘、奋力进取,坚持同贫困做斗争,最终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和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下,中国最终实现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减贫奇迹。
总结党的百年反贫困斗争历史经验,是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共同富裕的迫切需要。坚持开拓创新是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进行反贫困斗争所取得的宝贵经验,为最终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不竭动力。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不断推进反贫困理论创新、反贫困实践路径创新、反贫困制度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贫困道路。
坚持反贫困理论创新。只有在思想理论上不断创新,坚持以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创新,才能使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反贫困实践相结合,继承了马克思主义贫困与反贫困理论,并在反贫困实践中不断推动反贫困理论创新,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贫困与反贫困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革命理想同领导人民摆脱贫困高度融合,一方面坚持带领人民群众进行民主革命的政治斗争,另一方面组织人民群众开展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经济斗争,为摆脱贫困奠定根本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同志积极探索新的反贫困方式,并指出要摆脱贫困进而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走互助合作的集体化道路。邓小平同志进一步将消灭贫困上升到社会主义本质,他指出,消灭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所在。同时,他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更加强调党和政府在反贫困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党和国家进行扶贫开发、努力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问题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胡锦涛同志指出,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减贫工作上更加重视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强调将社会保障作为脱贫的基本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难度不断增大,为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方略。精准扶贫方略是中国减贫理论的重大创新。面对大水漫灌带来的扶贫对象不精准、项目资金使用不合理、帮扶机制不完备等问题,精准扶贫方略增强了脱贫攻坚目标的针对性,为贫困人口规模庞大的国家提高扶贫效率提供了理论借鉴。
坚持反贫困实践路径创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新的实践下催生出新的理论,运用新的理论指导反贫困实践,才能使反贫困进程在实践和理论的良好互动下不断推进。在不同时期,反贫困面临的突出矛盾是不断变化的,中国共产党坚持
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创新反贫困方法与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解决亿万民众普遍贫困问题,中国共产党将土地革命同反贫困相结合,“打土豪、分田地”,改善农民生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快速恢复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中国共产党探索出制度减贫方式,通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发展生产、消灭贫困提供制度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为反贫困注入创新动力。為解决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发生率高等问题,中国共产党一方面通过体制改革调整生产关系,助推生产力发展,推动反贫困进程;另一方面进行大规模扶贫开发活动,促进贫困地区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革双重作用下减贫。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采取精准扶贫方略,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运用超常规思路,采取更加精准的举措开拓反贫困道路。
坚持反贫困制度创新。制度创新为反贫困工作提供了保障。中国共产党在推动反贫困进程中,不断坚持制度创新,主要包括农村生产经营制度创新、扶贫协作制度创新、金融保障制度创新、脱贫考核制度创新等四个方面。第一,农村生产经营制度创新。改革开放以农村经济体制为突破口,通过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第二,扶贫协作制度创新。一方面,加强区域协作,将中央定点帮扶和区域东西协作相结合,不断扩大扶贫规模,加深扶贫开发程度;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大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增强支援力度,拓宽扶贫领域。第三,金融保障制度创新。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加大贫困地区金融支持力度,发展普惠金融,逐步完善金融支持产业发展和带动贫困户脱贫挂钩机制,帮助贫困地区发展各项经济社会事业,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第四,脱贫考核制度创新。一方面,创建“户一村一县”三级脱贫退出考核制度,逐层有序脱贫。对脱贫户,采取收入和福利水平(“两不愁三保障”)双重考核标准;对贫困村,采取村集体收入和“三通三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多元考核标准;对贫困县,以县级整体发展水平、脱贫成效、贫困发生率、错退率、漏评率以及群众认可度为考核标准。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创新扶贫管理和成效考核制度。1994年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采取分级负责、以省为主的省长负责制。进入21世纪,稳步推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党的十八大以来,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如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好乡村振兴道路,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下一阶段的重要议题。中国共产党必须继续坚持开拓创新这一宝贵经验,用崭新的姿态,奋勇向前,不断增强理论创新的引领作用,持续推进实践创新,锐意进取,坚持制度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再创人间奇迹!
(作者系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参考文献:
[1][2]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2-26(02).
(责任编辑 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