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确立并维护核心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思想逻辑

2022-04-08李玉洁

关键词: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权威

李玉洁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 天津市 300191)

新时代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共产党总结百年历史经验作出的重大政治论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提出要确立并维护党的领导核心不是无本之木,也不是无源之水,而是蕴含着深厚理论逻辑、深远历史逻辑和深刻思想逻辑的成熟政党宣言。全面深刻理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对进一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所阐发的关于社会化大生产的观点、生产方式变革的观点、阶级斗争的观点均为党确立并维护核心提供了理论上的源头活水和实践上的科学指南。理解这些观点才能更好地维护核心。

(一)核心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自然产物

马克思主义认为,核心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伴生物。核心的形成源于生产活动中自然形成的权威,而形成权威又是阶级社会中生产活动的一个特性。这是因为,“凡是建立在作为直接生产者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对立上的生产方式中,都必然会产生这种监督劳动。这种对立越严重,这种监督劳动所起的作用也就越大”[1]。监督劳动的过程就是形成权威的过程。一定意义上,确立生产权威是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得以有序运行、高效运转的基本条件。恩格斯在《论权威》中更加直白地表达了这种观点。他说:“联合活动、互相依赖的工作过程的错综复杂化,正在到处取代各个人的独立活动。但是,联合活动就是组织起来,而没有权威能够组织起来吗?”[2]可见,劳动分工的复杂化和精细化要求形成权威、确立核心和领袖,而权威、核心、领袖的出现又推动了劳动分工的细化,推动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二)核心是推动生产发展的领导力量

实际上,生产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权威其直接作用在于推动生产发展。这符合唯物史观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也表达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性。生产权威、领导核心作为生产关系中的关键因素,首先是生产的组织者和生产方式的变革者。正像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表达的那样,生产权威使局部的统一和权威被区域性的、地域性的,甚至是世界性的统一所代替,“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统一的民族”[3]。完成这种统一的直接结果,就是生产力的极大提升。而生产力提升所依赖的统一性正是靠权威和领导核心来维系的。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得出结论:为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不论在哪一种场合,都要碰到一个显而易见的权威”[4]“问题是靠权威来解决的”[5]。

(三)核心是推翻阶级压迫的关键因素

基于社会化大生产形成的权威,伴随着生产资料和生产者的不断分离,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其阶级属性逐步凸显。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阶级社会表现为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一样,权威领袖承担了带领被压迫阶级推翻压迫阶级的领导核心作用。无产阶级作为受压迫最深的群体,想要反抗阶级压迫、消灭资产阶级的剥削,就必然要组成无产阶级的政党,产生无产阶级自己的领导核心。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核心不光要推动生产力变革,还要具备领导本阶级推翻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生产关系变革使命,即成为“人民的领袖”。由此,马克思、恩格斯组织领导了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在科学社会主义基础上的无产阶级政治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同盟组织章程明确提出,成员应听从组织调遣、下级应听从总委员会调遣,要“使自己的每一个支部都成为工人协会的中心和核心”[6]。继承马克思、恩格斯遗志的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时同样一再强调,“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7]党的领导核心无疑就是组织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且“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8]的人担任的。

二、历史逻辑: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

历史一再表明,确立并实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无产阶级政党战胜一切反革命势力的基本组织原则和行动纲领。而确立并维护党的领导核心是无产阶级政党践行集中统一领导原则的重要法宝。

(一)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

马克思作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领袖,他在世时切实履行了对第一国际的领导职责。正如恩格斯在为马克思所写的传记《卡尔·马克思》中所记载的那样,第一国际“每届总委员会的灵魂都是马克思。国际总委员会所发表的一切文件,从1864年的成立宣言直到1871年关于法兰西内战的这篇宣言,几乎都是由他起草的”[9]。巴黎公社正是在第一国际思想影响下诞生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然而,这个政权仅存在了短短两个月,其失败原因,恩格斯坦言,“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10]实际上,第一国际在同资产阶级斗争的历史关头没有建立起稳定且有核心的领导集体,自然也就无法消除国际内部派系横生的局面,蒲鲁东派、拉萨尔派和巴枯宁派均主张放弃集中统一和革命领导权,其结果就是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丧失,直至革命最后失败。由于当时欧洲革命的复杂局面,马克思在世时的“灵魂”地位“对我们究竟有多么大的意义,这只有同他经常在一起的人才能想象得出” 。[11]但是,马克思的离世无疑使革命运动失去了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最重要的头脑”,因为,“现代运动当前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应该归功于他的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没有他,我们至今还会在黑暗中徘徊。”[12]这表明,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核心是担当理论和实践双重引领作用的卓著领导人。

(二)列宁和苏联时期

列宁作为诞生于沙皇专政极端统治条件下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汲取了巴黎公社失败的历史教训,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而他本人正是在这一过程中自然产生的领导核心。众所周知,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党是在同孟什维克派就党的组织问题的争论中形成的,争论的焦点正是党是否要建立起严密的组织领导体系。列宁在回应争论的经典著作《进一步,退两步》中指明:“为了保证党内团结,为了保证党的工作集中化,还需要有组织上的统一,而这种统一在一个已经多少超出了家庭式小组范围的党里面,如果没有正式规定的党章,没有少数服从多数,没有部分服从整体,那是不可想象的。”[13]由此,无产阶级政党建成了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民主集中制,成为新型政党组织。实际上,列宁在1900年号召建立一个“坚强的组织严密的党”时就曾点明,“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14]也就是说,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需要通过党的坚强领导核心来保障。基于此,列宁作为无产阶级的政治领袖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核心带领全党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完成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验证了“无产阶级实现无条件地集中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15]。

然而,苏共后来领导的社会主义实践恰恰证明:缺乏强而有力的领导核心,无产阶级政党就无法实现真正的集中统一领导,甚至丧失执政地位。列宁在世时曾十分忧虑这个问题,他从苏联实际出发,写了《论“双重”领导和法治》《给代表大会的信》《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系列文章,希望能从制度上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他认为,完善的党中央领导机构才是抵挡地方影响、个人影响和其他一切官僚主义,使全国能真正统一地实行法制的最大保证。当然,党的领导人也是党的领导机构的重要一环。因此,列宁从领导人性格特点的视角分析了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并将更为耐心、谦恭、礼貌、关心同志且较少任性视作合格领导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一旦缺少这样的领导核心必将破坏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必将给党带来致命打击。可以说,如何看待党的领导核心对整个政党至关重要。总结历史教训,习近平总书记曾尖锐指出:“苏共早在有20万党员时能够夺取政权,在有200万党员时能够打败法西斯侵略,而在有近2000万党员时却丢失了政权,丢失了自己,这是为什么?我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政治纪律被动摇了,谁都可以为所欲为、言所欲言。那还叫什么政党呢?那是乌合之众。”[16]拥护核心、维护核心就是最大的政治纪律。戈尔巴乔夫作为苏共最后一任领导人,自己也说“(苏联)实际上已形成了列宁早就警告过的局面:汽车不是驶向掌握方向盘的人想去的地方”[17]。这说明,领导核心地位的丧失就是党的领导地位的丧失。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时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所取得的正反两个方面历史经验一再说明,只有确立并维护党的领导核心才能真正实现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立并维护领导核心是党开展一切工作的最大前提和根本保障。新中国成立之前,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最重要历史使命。为此,党在领导革命一开始,鉴于自身实力不强,采取了同国民党合作、寄希望于辅助资产阶级实现彻底的民主革命的办法,然而这种主动放弃革命领导权的方式,不仅没能使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相反,还导致党遭受了党员干部折损殆尽的重大损失、付出了血与生命的惨重代价。反思大革命失败历史教训,中国共产党得出了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由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结论。在后续同国内外反动势力的生死较量中,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虽多次遭到破坏,但终归拨乱反正。党内先后出现的三次“左”倾错误,反映出党的领导集体中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条化理解、对中国革命实际的错误估计和对他国革命经验的盲目照搬。究其原因,就是邓小平所讲的,“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没有形成过有能力的中央”[18],自然,也就无法对上述问题给予理论上的充分解答和实践上的充分检验,难以达成思想上的高度一致就无法保障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持续稳定。由此,党中央反思革命遭遇重创的历史教训,自遵义会议开始,确立起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明确“以毛泽东为核心解决统一领导问题”。此后,革命道路上才有了“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革命佳话;才有了延安整风中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党员干部思想的全副武装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上的历史性飞跃。1943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中,明确毛泽东为政治局主席,同时规定“主席有最后决定之权”。这一决定,为七大上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正式形成,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正式确立奠定了基础。此后,维护核心、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成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得以有序运行、有效发展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也曾遭遇过林彪反革命集团“抢班夺权”、“四人帮”倒行逆施篡夺政权的危险,但最终均被党和人民对领导核心的坚决维护所打败,并顺利实现了党的领导集体的交接,以及新一代党的领导核心的明确。鉴于此,邓小平在后来党中央领导集体交接的关键时刻,再次明确强调:“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19]正是有这样一个核心,党的初心和使命才得以始终延续并逐步实现,党和国家事业才得以稳步推进并取得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明确提出“两个确立”,切实要求做到“两个维护”,正是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得出的基本结论,同时也反映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五百多年的实践逻辑。

三、思想逻辑: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锤炼的必然结果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弄清楚中国共产党确立并维护核心的思想逻辑是理解这一问题的根本所在。一个政党能否从自身实践中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教训,启迪思想,把握趋势,开创未来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科学历史观。政党的历史观表达的是一个政党如何认识社会发展历史、国家民族历史、党的历史的观念,体现了政党施政的基本价值准则和思想逻辑,更体现了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独特政治优势和思想优势。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和抵御一切错误观念的思想武器。

(一)确立并维护核心是党坚持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统一关系的内在要求

坚持唯物史观,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统一的思想逻辑。就历史必然性而言,人类历史的生成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客观反映。无论历史表象看起来如何纷繁复杂,其发展规律总归体现为人类劳动实践能力不断提升的历史必然,表现为螺旋上升、波浪前进的历史必然趋向。这中间,伟大人物的出现就是历史必然性的一种表现。正如马克思在用唯物史观分析了法国1848年革命经验之后所表达的那样,“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20]党的领导核心首先就是时代造就的伟大人物。但同时,历史发展进程中,也不乏偶然性的作用。因为,“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发展的加速和延续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些‘偶然性’的,其中也包括一开始就站在运动最前面的那些人物的性格这样一种‘偶然情况’。”[21]基于此,客观公正合理看待历史人物也是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对历史人物的评判,始终坚持“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22]的客观态度,既不能因领袖伟大就顶礼膜拜,完全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错误;也不能因领袖有失误就全盘否定,彻底抹杀领袖的历史功绩。坚持唯物史观,就应该将历史人物放到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而不是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这正是中国共产党的科学历史观,这也正说明党确立并维护领导核心是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科学把握基础之上作出的正确选择。

(二)确立并维护核心是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

坚持唯物史观,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英雄人物属于人民,人民群众产出英雄,二者辩证统一又不可截然分开。党的领导核心是来源于人民的英雄,带领人民创造历史。人类思想史上,不乏有人从唯心史观出发将历史视作为个别英雄人物的创造。实际上,创造历史是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共同努力的结果。因为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实践的主体。他们是历史的最大多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眼中,“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23]广义上讲,人民就是英雄。狭义上的英雄指的是赋予被压迫人民以阶级自觉和阶级能动性的先进代表,是带领国家和民族抵御灾难走向富强和复兴的领航人。“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24]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分析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对人民群众的引领作用时都曾提出,先进的理论不会在人民群众中自发产生,共产党必须加强对工人阶级进行先进思想理论的灌输,才能使被压迫阶级和人民获得解放。在这里,英雄和领袖承担着带领人民创造历史的重要使命。而无产阶级政党及其领导核心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完全一致。那种把英雄和群众完全分开甚至截然对立起来的观点就是“半截子唯物主义”。中国共产党确立并维护领导核心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主体地位的统一。

(三)确立并维护核心是党坚守历史主动精神的内在要求

坚持唯物史观,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主动精神,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25]这就是历史主动精神,也是党的领导核心的职责所在。然而,领导核心的地位虽是人民赋予的,但不是一劳永逸的,得以维系的基础是在历史中不断接受人民的监督和实践的检验。基于此,将唯物史观视作党认识和把握历史之根本方法的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一个国家能不能富强,一个民族能不能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26]而掌握历史主动权的有效途径正是党的领导核心明确提出的:自我革命。自我革命就是针对自身的问题进行变革,亦即刀刃向内的自我剖析、自我批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党的历史就是针对自身问题不断自我革命的历史。勇于自我革命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融入血液和灵魂的政治品格。因此,总结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坚持自我革命”成为必然结论之一,突出彰显了自我革命对党掌握历史主动、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力。党的领导核心既是这一思想逻辑的明确提出者,更是这一思想逻辑的积极践行者。可以说,确立并维护党的领导核心正是为了党更好地坚持自我革命、掌握历史主动,不断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中国共产党确立并维护领导核心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思想逻辑彼此印证,相互贯通,为党深入“把握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提供了可靠科学指南、充分实践经验和深刻思想动能。新时代始终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真经”、“真理”和“箴言”。

猜你喜欢

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权威
坚持党的领导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论领导核心的战略定位与历史意义
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需要坚强领导核心
权威发布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权威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