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教20条”视域下“三教”改革的动因、内涵和实践路径

2022-04-08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材职业

边 亮

(唐山市路南区职业技术学校,河北 唐山 063000)

关键字:“职教20条”;“三教”改革;职业教育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全面开展的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是落实 “职业教育20条” 的基本保障,是培养高素质和专业性技术人才的重要基础[1]。

一、“三教”改革的动因

(一)国家层面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持续向前推进,社会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一旦自身发展受到关键核心技术的限制,那么便很难突破自身的核心技术瓶颈。对此,国家不仅需要高级研究人才,更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据人社部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底,中国的技术技能人才缺口已超过2000万,等到2025年这个数据可能会达到3000万到4000万,缺口率高达48%。因此,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只有当今学生能够掌握更多技术技能,才可以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而对于当前的职业院校而言,则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视程度。

(二)技术层面

伴随“大智移云”的兴起,产生许多新兴商业语言,这些新兴商业语言催生并加速了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进程,不但会对当前的职业教育产生重要影响,而且随着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同样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巨大转变。面对百年变局交织世纪疫情,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化职业教育生态系统,我国1.13万所职业院校实现了“停课不停学”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明确表示要确保“标准不降、实质等效”,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保障其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二)学校层面

1.教师不发展

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落后,师德师风有待加强;来源固化、总体数量不足,专兼职教师结构失衡;高层次人才引进匹配度差,头雁效应不明显;单兵作战、团队凝聚力弱,“形式重于实质”;企业实践锻炼不够,“双师”含金量不高,成长缓慢;培养培训体系不完备,教师发展标准尚未形成;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不强,贡献意识淡薄;“三教”改革缺乏内生动力;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激励不到位;院校对兼职教师管理重视不够,“放羊”色彩较浓。

2.教材不更新

目前职业院校使用的教材普遍存在: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不清晰,教材的结构、内容、呈现形式还是普通教育教材框架设计,学科逻辑痕迹显著,做成本科教材的“压缩饼干”;教材内容陈旧,时效性差、容量小、甚至出现绝版现象,没有与时俱进,已不适应现代高新技术发展需求;课程标准尚未统一,教材开发理论缺位,缺乏包含行业企业代表的教材编写队伍,而且其呈现形式也过于单一,很难看到“活页式”以及“工作手册式”教材。与此同时,对于当前的传统出版行业而言,在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方面滞后于时代步伐,缺少微课、MOOC、二维码等与纸质教材相配套的信息化资源;地方和学校教材管理缺位,评价和选用机制不顺畅,低水平同质化问题突出。

3.教法不改革

教法是“三教”改革的重要抓手,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目前的课堂教学大多延续普通教育模式,以学科知识点为教学内容,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满堂灌”、闭门造车的形式,导致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培养受到限制;教师所用课件与板书融合度差,教学资源不丰富,线上线下教学脱节;教师专业教学能力低,缺乏课堂驾驭能力、教学内容处理能力和信息化应用能力;教学艺术与策略研究缺位,不能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水课”俯拾皆是;教学评价考核无创新、监控缺失。

二、“三教”改革的内涵

“职教20条”第一句话就开宗明义地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明确了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类型定位[2]。因此,一定要严格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要对其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使其能够与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更加完善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三教”改革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现的重要抓手,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朝着更好的方向不断向前发展。

(一)“三教”改革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的教学改革

“十四五”时期,要实现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国家发展战略,仅仅依靠科学研究人才、设计型人才是远远不够的,职业教育要为实现国家远景目标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技能支撑。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其作为当前技能型社会教育体系的关键内容,只有锚定“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这三个核心问题,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根据社会需求来制定相关教学的内容,促进多链路有效衔接,深度挖掘“课程思政”的育人元素,才能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和内涵发展。

(二)“三教”改革要以产教融合为依托,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为了充分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职业教育应面向市场,实现就业教育和终身教育,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此同时,职业院校还要以学生和企业的认可度为出发点,以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落脚点,着力打造产教融合的“同心圆”,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要与行业、企业紧密联合,根据企业岗位特点来制定教学内容,以此来不断完善职业教学教材的整体框架。除此之外,职业学院还要配备信息化、立体化、颗粒化资源,融入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表现新形式,支撑学生“泛在学习”,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知识技能人才,做好从“学生”到“员工”的自然过渡。

(三)“三教”改革是涉及课堂教学全部环节的升级改革

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的主要场所,能够充分展现出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要准确把握职业教育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握住“课堂改革”这个方向盘,夯实课堂内涵,提升教学能力。勇于打破“以教师、书本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有机融入1+X证书考核内容。同时,还可以结合企业的真实岗位需求,逐步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过程的任务工单式课堂教学组织模式。努力通过分级分类,把课程标准做出精品;通过项目教学,把教学过程做出实战;通过成长测评,把考核评价做出激励。

三、“三教”改革的实践路径

(一)教师改革

1.强化立德树人,厚植思政微能力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职业教育纵深发展、内涵建设的改革主力军。“谁来教”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无论是教材的编选,还是新的教学理念的落实,都需要靠教师的具体工作来实现。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以此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此过程中,要精准挖掘产业与专业课程的育人因素,推进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协同育人。除了需要加入普通教育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宪法法律教育等思政因素之外,更应将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工匠精神的培养,正确择业观、就业观的树立等凸显职业教育特点的思政内容,有效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此来实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在学校层面,要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激励机制。对此,可以适当增加职称评审的权重,以此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强化培训机制,建立“示范课”平台机制,做到示范引领、研课复盘,用以提升教师思政能力水平。

2.深化产教融合,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现如今,“双师型”教师已经成为了职业院校发展的关键。所谓 “双师”,就是既能在课堂上讲授理论课,同时也可以在实验室、实训车间等场所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教师。换而言之,这类教师既能上得了三尺讲台,又能够在企业和实训当中做好指导,这样的“双面手”或者“多面手”,能够有效培养更多具有专业素质的优秀人才。为了能够将教师转变为“双师型”教师,可以通过与企业展开合作,以此来培养教师的专业技能,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吸引合作企业的技术能手、能工巧匠夯实扎实的理论投身教学,形成从工程师到教师的转型。自2020年起,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三年以上企业和高职从业经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3]。这从国家层面拓展了引进兼职教师的渠道,促进了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职业学校教师的双向流动。弥补了教师队伍来源单一、技能实践能力欠缺的短板。

3.加强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可以采用理论培训和企业实践这两种方式,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与考核实施办法。理论培训可选用线上线下“讲座式”培训方式,侧重课堂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及专业建设能力的培养。企业实践则需要教师深入企业一线,以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为目标,及时将企业的前沿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以此来精准掌握专业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可建立有效激励措施,规范企业实践过程,考核企业实践成果,可与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挂钩。唯此,才能真正培养出与时代发展接轨,适应当前企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

4.提升信息化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近些年,借助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职业教育从办学形态、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均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以5G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拓展了教育时空,共享了教学资源,创新了活动组织,能够有效确保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有效契合。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促使职业院校更需要尽快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当中,用以促进其高质量发展。

在后疫情时代,教师作为实施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更应提升自身信息化素养,淬炼信息处理、信息加工和信息整合能力。努力提高信息化背景下在线教学设计能力,探索信息技术与专业融合,研究课程资源,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改进教育教学方法,重构教学模式,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的最终目标。如果仍采用“满堂灌”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即使配上了现代化的手段,有平板、有电脑、有网络、有微课程,教学质量也不会有太大改观。只有让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发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学的效果才会得以显著提高。

(二)教材改革

1.教材改革的重要性

教材建设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其内容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关系着教学的整体质量。对此,需要教师加大对教材改革的重视程度,积极掌握各项专业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4]。与此同时,在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教材建设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的人才培养质量,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工程。

2.教材改革的顶层设计

从目前来看,国家对于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而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与管理已经成为了国家事权。在2017年,国务院正式成立相关部门对职业教育教材进行建设与管理。在此之后,教育部和职成司也相继成立了教材局和教学与教材处等相关部门。2019年,教育部推出了与职业学院教材有关的规定,从教材内容编写以及教材审核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进一步明确了职业院校教材的内容设计,要充分符合当前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并且要积极引入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教材当中,以此来充分发挥出这些教材所具有的作用和效果[5]。

3.教材改革的“两大”任务

国务院印发“职教20条”关于教材改革提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改革的两大任务。

(1)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是突出教材德育工作主线和价值导向,落实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政治导向,将职业院校的专业学科资源转化为“课程思政”的育人资源,以此来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育人体系。

二是在教材设计上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应该积极打破“知识树体系”的教材设计方式,要在设计教材内容时通过校企合作,用以制定更加符合企业发展的教材内容,将更多全新的技术和工艺引入到教材,确保教材的内容能够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和时代发展趋势[6];共同开发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和行业企业规范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和融媒体教材。

三是教材要符合人才的成长规律和职业院校学生认知规律,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要进一步完善教材的开发工作,对违规使用教科书的职业院校,予以公示和处罚。同时,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教材编写和考试责任追究制度,明确教材编写者资格,建立统一的教材检测平台,确保教材的质量能够达到相关要求[6]。

(2)教材形式的改革

“职教20条”明确表示要积极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教材,而且要对信息化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7]。在当前的教材当中,应该积极补充全新的知识内容,删除已经过时的教材内容,通过教学内容一步一图的方式让学生“按图索骥”,以此来提升学生获取知识点的能力。应当注意的是,教材一定不能做成产品说明书或操作手册,要兼顾思想性和科学性。

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教材信息化改革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内容,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8]。以二维码和资源标注的方式,将教材中用文字描述的晦涩难懂理论知识和比较抽象的工作流程转化为短小精炼的视频、动画等碎片化资源在教材中展示。教材呈现动态化、立体化,相关学习资料、视频内容都以项目的形式立即呈现,贴近学生认知需求,便于知识点识记。

(三)教法改革

教法不仅是连接教师与教材的重要纽带,同时也是对职业人才进行培养的重要渠道。因此,需要积极探讨正确的教学方法,以此来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更好的培养。“职教20条”进一步强化了“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改革思路,同时还强调了学校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了教法改革的主要目标和核心方向。

1.教法是“三教”改革的核心

教法带有经验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常都需要多种的方法和途径,而且还需要系统科学地传授、指导并纠正学生学习方法,使其能够真正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其能够更加贴近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们传授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们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9]。通过教法改革,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从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构建教学新形态。

2.以“实用性”为原则,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根据“职教20条”的要求,课程内容应该对接实际生产过程,而且要充分体现产业需求、专业特色、行业特色、区域发展特色和时代发展要求。要面向专业、服务专业重构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将专业特点和岗位要求深度融入教学环节,要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确保学生学习的整体性和有效性,以此来提升他们的职业综合能力。与此同时,要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能够有更多的案例进行参考,使其具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让他们的岗位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除此之外,要根据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进一步丰富当前的教学资源和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3.建设智慧学习环境,实现教法改革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课堂是教育的主要场地。因此,在进行信息化改革时,一定要充分重视课堂教学,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进一步完善“互联网+”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利用“大智移云”等技术,通过网络空间的应用来打造线上与线下全新的混合教学范式,实现全场景立体互动,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提高他们的各项能力,进而有效推动“知识课堂”向“智慧课堂”转变[10]。

四、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目前已进入极为重要的转型机遇期。要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人才培养方式改革。要依照“职教20条”为“三教”改革描绘出了路线图,设计出了任务书,持续深化内涵建设,固本强基,激发活力,要努力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培养适应行业和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11],最终将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盼转化为完美答卷。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教材职业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职业写作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