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巧借地理学科实践活动渗透劳动教育
2022-04-08张瑛
张瑛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对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意义深远。农村地区地理教师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地区资源,立足学科特点开展学科实践活动,把劳动教育渗透其中,认真落实了党的教育方针。
关键词:农村地区 地理学科 实践活动 劳动教育
正 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有用人才”“时代新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具备劳动的素质,能够弘扬劳动精神、懂得劳动最光荣、崇尚劳动,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结合这一重要特征,按照国家育人要求将劳动教育渗透至学科教学之中。
实际我们已然在路上,我区农村校的地理教师充分挖掘已有资源和素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利用地理学科实践活动这一平台渗透劳动教育。
一、劳动育“勤”——利用农村学校资源,带领学生躬身体验
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美。”劳动的美学价值不但体现在劳动的成果上,更体现在劳动的过程中。只有积极、热情地参加实际劳动的人,才能真正体验到劳动的美感和劳动的欢乐。密云地处山区,因此教师充分利用农村校的优势,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身边的生活躬身体验。
(一)勤于观察生活
农村校园里有山楂树、桃树、柿子树等树木,校园周边平房多为老北京传统民居-四合院。因此在讲授《地图上的方向》一课时,除了在教室里介绍教材中辨别方向的方法,利用学科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拓展补充了利用校园中树木的果实、树叶的疏密、校园周边的民居、利用太阳、太阳和手表来辨别自然界中的方向,引导学生勤于观察生活,勤于观察身边的地理事物。拓宽教材上的地理学习内容,完美的落实了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此外带领学生给果树制作“身份证”,分组定期观察树叶颜色的变化,感受身边四季的变化。观察树木影子的方向及影子的长短,与地球的运动学习相结合,突破教学难点。于孩子们而言,最为期待的是秋收时节,实践课老师会带领学生们一起采摘山楂、桃、柿子等果实,再分发给各班师生,共同品尝大自然的馈赠。
(二)勤于体验农事
生活在网络发达、互联互通的数字时代的中学生,确实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农事从事的越来越少,关注也更少,早已忘记刀耕火种的农耕时代的艰辛。因此借助农村校占地面积大,而教学班、学生较少的优势,向学校申请了一块实验田,充分利用校园中角落里未绿化的荒地,带领学生开展躬身体验农事的地理学科实践活动。
第一步是分地,将实验田按班进行分块,每班负责一块地。第二步是选种,教师会提供很多的种子或秧苗,由各班商讨研究决定本班实验田种植什么农作物,借此对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进行讲授与分析,引导学生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角度思考哪些是我们可选择的,哪些是北方地区不可种植的。第三步是播种与栽培,选好自己班所要种植的种子或者秧苗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播种、定期除草、浇水。在同学们的细心照顾下,实验田中的葱、韭菜、茄子,辣椒,秋葵,白菜,萝卜等等慢慢成熟,金秋时节可谓硕果累累。最后一步就是收获与品尝,孩子们将亲手采摘的果实开心的送到食堂大师傅的手中,满心期待着自己的午餐。看着自己种植的果实,经由大师傅的巧手变成自己饭盒中的佳肴,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此时老师也是满满的欢喜。在一年又一年的农事体验中,孩子们感受劳动的艰辛、感受集体劳动的快乐,感受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真正体会到收获的喜悦,在体验中成长。。
体验农事的过程中,一方面使孩子们深深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来之不易,又借此对学生进行“国家粮食安全教育”的渗透,警醒孩子们要珍惜和节约每一粒粮食。抓住此次教育契机,布置学生绘制“国家安全之_______”的主题手抄报,同学们借助网络开展学习和调研,聚焦资源安全、国土安全、生态安全、文化安全等方面,深化了自己的理解和保護守卫精神。教师借此融入到中国领土与疆域、自然资源等教学内容的学习中,适当进行拓展学习,为八年级及未来高中的地理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的人,对其终身发展意义深远。
体验农事的过程中,另一方面也在引导农村的孩子们也感受到了父母从事农忙的辛苦与不易,借此展开了“我是爸爸妈妈的好帮手”PK活动,很多孩子回家后会纷纷主动帮助家长承担一些扫地、擦桌子、洗碗、墩地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孝亲,有勇于承担、不畏难的精神,真正将地理学科育人落到了实处。
二、劳动育“新”——挖掘农村家庭资源,引领学生实践创新
近几年我们也一直在积极开展学科实践活动助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研究,比如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经线纬线和经度纬度”等这些知识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较为抽象难懂,本身就是地理学科教学中的难点,再加上这部分内容是地理学习的基础,尤为重要,因此在内容安排来看位于初中地理学科学习之始,于学生而言可谓是难上加难,通过反复的教学与实践研究,发现利用学科实践活动的方式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取得很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过程中孩子们的创造力、创新精神得到培养,深深的打动了我。正可谓是“我们给他一个平台,他还我们一个蓝天”。ED1E4734-F179-45FD-8F81-33248B016491
比如“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一课,传统的“纸上谈兵”教学方式,学生很难从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出真实的山体部位情况,所以我们改为通过学科实践活动突破难点,最初学生多用统一的素材-橡皮泥捏出山地不同的部位,随后我们尝试放手,让学生回家发现家里面任何自己觉得可用的资源来制作山体部位模型。孩子们勇于创新充分挖掘家里的资源,用大萝卜、土豆,馒头等等做出不同的山体部位模型配以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在班级里进行展示分享,孩子们学习热情高涨,我们收获到了很多意外惊喜。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实践,我们又做了尝试,开展了“经线纬线和经度纬度”的学科实践活动,教师用传统的做法来示范,即用乒乓球来画经纬线,划分经纬度。给学生布置的实践任务是自主居家选材绘制经纬线和标注经纬度,将作品带到学校来展示,于是本次地理学科实践活动的展示过程就成为了创意展会,大家用苹果、梨、西瓜、橘子等水果、篮球、皮球等等家里有的且随处可见的素材作为地球来绘制经纬线、标注经纬度,借此又将前面学习过的地球形状予以强化,巩固了学习效果。有了前两次的创新实践,在第三章学习“中国的地形及地势特征时”,有学生做了更大胆的尝试。利用家里的大豆、红小豆、小米在中国三级阶梯的平面图上进行拼粘成为立体的图,三级阶梯显而易见,并将自己成功的实践创新作品带到班级中来供其他同学参观学习,帮助大家理解和掌握我国的地势特征。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已经从最初的教师引导创新学科实践,逐步走向了自主思考、自主研究、自主实践创新的过程,实践创新的主动性在日益增强。
日常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提升。于地理学科教师而言,我们不断的收获惊喜、不断的收获成功,增加了学科教学的信心、增加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于学生的地理学习角度而言,孩子们利用农村家庭现有的资源作为学科实践活动的素材,增加了地理学习研究的趣味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孩子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教师通过学科实践活动将初中地理最晦涩难懂的开端过渡好,极大的激发了孩子们的地理学习欲望,树立地理学科学习的自信心。于孩子的未来发展角度而言,孩子们在实践中创新,又在创新中实践,真可谓创意空间无限。教师不断的为孩子们搭建实践活动展示平台,孩子们充分调动大脑思考,勇于创新实践,动手能力不断提升,思维得到不断的发展,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学科实践力。
三、劳动育“德”——抓住学科实践契机,培育学生传承美德
我们初中地理学科实践活动的开展围绕教学展开,是教学的难点突破手段,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很好的发挥学科育人功能。前面介绍的教师带领学生躬身农事体验,引导学生孝敬辛苦付出的父母、尊敬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们、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与他人分享的精神,同时也在渗透吃苦耐劳、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勤奋拼搏、诚实守信的优秀品格、引导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发现自我,通过双手改变和创造自己的生活,深刻感悟习大大:“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这句话的真谛。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也会布置一些实践的任务,比如绘制区域地图、填注信息,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开展区域差异教学时,引导学生从生活差异看自然环境差异,指导学生科学利用网络搜集一些传统佳节的饮食文化进行课堂展示与交流,一方面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开展学习与研究,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尊重区域差异,尊重因自然环境差异而产生的文化差异。借助学生对“端午粽”“春节”等习俗文化搜集整理过程,渗透爱国情怀。
此外,借助学校大课堂活动设计了“文化自信故宮游”研学活动、“探索悠悠运河,弘扬传统文化”等学科实践活动、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设计了“陕西丝路,传承文化”实践探究活动,感受永恒不朽的文化之美,恰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精神折射,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源泉。劳动不仅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增强才干,同时还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净化了他们的心灵,美化了他们的生活。只有积极、热情地参加实际劳动的人,才能真正体验到劳动的美感和劳动的欢乐。由此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加强劳动教育,是回归人之本质、回归学生自身的主体性教育,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我们作为农村校的地理教师,更要充分发挥校内外的资源,立足学情、立足学生生活、立足课堂教学、立足学校资源、立足家庭资源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渗透,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落实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ED1E4734-F179-45FD-8F81-33248B016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