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蜡梅
2022-04-08汤梓怡
汤梓怡
窗前,一株蜡梅悄然开放,尽力装点着美丽的世界。
花瓣晶莹饱满,如一娇美娉婷的女子,令人倾心,那样动人。我伸手欲折下来……
“看!花!”两声短促却惊喜的叫声。我那刚伸出去的手惊得立刻缩了回来。原来是个小姑娘,五六岁的样子,一路小跑着,抛出一串清脆悦耳的笑声。“那是蜡梅。”跟在后面的应该是她的妈妈。“我们摘回去吧!”小姑娘兴奋地喊,充满稚气的笑臉也似一朵美丽的花,生机勃勃。小姑娘的妈妈冲着站在窗边的我微笑了一下。“你看,哥哥也在看花呢!我们可以每天来这儿看花呀。”小姑娘的表情有些失落,很快又兴奋起来,拉着妈妈的手跑远了。母女俩的背影渐渐消失在淡淡的花香中。我不禁为我折花的念头感到惭愧。
“蜡梅开得这样早啊!”窗前忽然又走过来一位步履蹒跚的老婆婆。她颤颤巍巍的,拐杖似乎要支撑不住那佝偻的身体。“老头子喜欢得紧。”她自言自语,似乎未发现站在窗边的我。她缓缓地抓住一枝蜡梅。“多好的花!”她一抬头,正好和我目光相遇,随即尴尬地笑了,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又小心翼翼地松开了手,花枝弹了回去,她打消了摘花的念头。“有福气啊!”她冲我摆摆手,我也笑着回应。蜡梅仍立在枝头,目送着她离开了。
那株蜡梅,纤细的枝干擎着摇曳的梅花,似热情的舞者随风翩跹跃动,昂首怒放。
窗前,一株蜡梅仍鲜艳多姿,芬芳袭人,它令每位路人驻足,却不为任何人独自占有。
教师点评
文章的第二、三、四段写每个经过的人都想摘花,这是相同之处。但是,想摘花的人却各有不同,尤其详写的第三、四段最耐人寻味。第三段中想摘花的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第四段中想要摘花的是一位独自散步的老婆婆;小姑娘摘花是因为单纯地喜爱美丽的花朵,老人摘花却因为“老头子喜欢得紧”;小姑娘放弃摘花是因为妈妈考虑到赏花的“我”,而老人放弃摘花,是她看到“我”后害羞自责了。最终,三个人都放弃摘花,体现了和谐美好的人性美。同中有异的细节设置前后呼应,实现了相互映衬、发人深思的效果。并且,这三段中,都特别穿插了对蜡梅的描写,前后勾连,相互呼应,使得全文有一条明晰的蜡梅组成的线索贯穿其中,情趣相生,意蕴颇丰。(方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