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驾马车”跑出产业振兴“加速度”
2022-04-08叙永组
叙永组
春暖花开,阳光正好。3月的泸州市叙永县麻城镇寨和村在青山绿水的环绕中显得格外美丽。不远处,村党群服务中心广场传来清脆悦耳的歌声,村民们正在广场上欢快地跳着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2020年,因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寨和村与驰松村合并,合并后面积16.27平方公里,864户,3677人,为少数民族聚居村。因距离县城较远,交通不便,无支柱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低,2021年被认定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
“这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寨和村该何去何从,这是摆在村‘两委’面前的棘手难题。”寨和村党支部书记王在忠顿感压力。随后,寨和村踏上了产业振兴之路。2021年底,寨和村产业发展收入增至15.5万元,同比增长40%,人均纯收入达到12360元,同比增长9%。
油茶敲开幸福门
“咱村海拔900米至1200米,受赤水河干热河谷气候影响,十年九旱,是远近闻名的穷苗寨,平时种点庄稼都是靠天吃饭,村里年轻人全外出务工了。”村民黄琴芬脸上写满了无奈。
要让村民致富,最根本的还是要发展产业。寨和村新班子上任后,多次走访摸排,邀请县级农业专家实地考察,反复征求广大群众意见建议,最终锁定发展产业——油茶。
说干就干,村“两委”主动挑大梁,党员干部扎根一线,村民群众积极参与,协调占地、流转土地、疏通道路、修建水渠、引进茶苗、培训技术……一场产业振兴的总动员在寨和村热火朝天地进行着。
“为了支持油茶产业发展,村上资金吃紧,我们就自掏腰包、主动众筹,东家凑一点,西家捐一点,毕竟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村民熊春勇说道。经过一年辛苦付出,如今的寨和村,一排排油茶树迎风挺立,原来的荒山荒地已变成绿意盎然的油茶园,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油茶种植技术要求较高,为了让村民们正确掌握油茶种植技术,寨和村通过“龙头企业+专合社+农户”模式,与乌蒙山雨阳油茶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由公司统一进行技术指导和收购。
村民将油茶果采收后以2元一斤的价格卖给雨阳油茶公司,到了丰产期,每亩将有600元至700元收益。“这个油茶种对了!去年我只卖了1700多斤,就增收了3000多元,明年我还要多种点。”油茶种植大户何述尧乐呵呵地说。
通过种植油茶,去年寨和村受益农户达159户,户均增收1000元。“现在村里油茶产业已发展到1600余亩,群众栽种油茶的积极性很高,我们打算趁热打铁,在全村铺开干。”王在忠信心满满。
樱桃铺就幸福路
油茶种植挣得了产业发展的“第一桶金”,寨和村开始瞄准新的产业目标:抓住作为叙永县南部康养休闲“清韵”旅游带重要支点的契机,打造以樱桃采摘、樱花观赏、民俗体验为主的“樱桃谷”。
“从汶川引进的樱桃品种玛瑙红,个头大、味道好,一斤要卖几十元,去年投产后,我小赚了一笔。”村民周定泽精心照料着这些“致富树”。尝到甜头的不仅是周定泽,去年,四组脱贫户周定银种植樱桃2亩,增收3500元;一组脱贫户傅至国种植樱桃2亩,增收3800元。“村里发展油茶、樱桃等产业,不仅帮老百姓增收,也留住了人。”寨和村村委会副主任周锐说,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比出去打工强。
樱桃可以卖钱,樱桃花还可以供游客观赏,这让当地群众吃上了“旅游饭”。今年3月,竞相开放的樱桃花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看到商机的村民宋飞在村“两委”支持下,开起了农家乐。“这两年到村里来旅游赏花、避暑垂钓的人越来越多,我就卖柴火鸡、豆花饭等农家菜,生意还不错。如今村里的樱桃越来越有名气,生意也会更红火。”宋飞满心期待。
文旅融合提升幸福度
寨和村是川南典型的苗族聚居村,文化習俗保存完整,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川南苗族踩山节”的传习基地。“将产业发展与文旅结合起来,让寨和村走出大山、面向外界。”王在忠展望着。
第二届“拉婚故里 幸福苗场”活动,让来自周边乡镇的苗汉同胞、全国各地的游客相聚于此,游客达3万余人,带动当地群众销售高山蔬菜、蜂蜜、腊肉等农特产品,户均增收800元。
如今,樱桃花、油茶花漫山盛开,花海民居相映成趣,条条道路蜿蜒盘旋,寨和村俨然成了世外桃源。纷至沓来的游客为村民增收提供了新机遇,村民钱袋子更鼓了,家底子更厚实了,幸福感更强了。
寨和村的产业富民实践是叙永县大力培育特色产业的生动缩影,县委新班子接任后,打出了一系列发力康养文旅、塑造地域品牌“组合拳”,寨和村也将进一步借助政策“东风”,深耕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美好愿景。(供稿、供图单位/中共叙永县委组织部)(责编/冯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