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和感受

2022-04-08尹建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心门亲子解决问题

尹建平

四年级的朵朵回家后,显得闷闷不乐。母亲问:“怎么了?”朵朵说:“我好烦。”母亲说:“你有什么可烦的?除了吃喝玩乐,你操心过什么。又没有让你帮忙养家挣钱……”朵朵不再言语。

三年级的冬冬参加一次户外拓展活动,不敢攀爬高处的攀爬架,对妈妈说:“妈妈,我怕。”母亲试图鼓励他,说:“别怕,没什么可怕的。”但冬冬还是没有迈开脚步。

这两个案例中的母亲都没有接纳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兩位母亲的回应,让孩子的感受被否定。“有什么可烦的?”“没什么可怕的。”两位母亲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强加给孩子。她们的回应似乎在暗示孩子:不要相信自己的感受,你的感受不真实。

当孩子向你袒露他的情绪,父母要允许孩子自由地表达喜怒哀乐,不要企图修正或说服孩子放弃自己的感受。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时,他会产生强烈的安全感,从而愿意和家长敞开心门做进一步的沟通。如果家长将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给孩子,用指责、批评的语气进行回应,会使得孩子关闭自己的心门,亲子间的沟通无法顺利进行。所以,朵朵的妈妈根本不知道朵朵的烦恼是什么;冬冬的妈妈也无法让冬冬迈出勇敢的一步。

面对朵朵的“烦恼”,妈妈应该看见她的情绪:我感受到你心里很烦,是发生了什么吗?面对冬冬的行为,妈妈可以回应:妈妈知道你有些害怕,你试试,带着害怕往前走……妈妈一直在这里呢。这样的回应,可以鼓励孩子去了解自己的感受与需要。如果父母们能放下自己的想法和判断接纳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情绪得到理解和接纳,他会产生很大的力量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朵朵会找到疏导情绪的方法,冬冬会迈出勇敢的脚步。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生命体验是不同的。很多时候,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之所以很难,关键在于我们习惯了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揣摩、评价甚至抨击另一个人,却忘记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想法。所以,作为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面对孩子的情绪和感受,我们首先要学会倾听。然而,很多父母没有倾听的耐心,他们往往带着评判的眼光,急于给出各种评价。这些父母的着眼点是解决问题,而不是交流感受。这种错位的交流,忽略了孩子的情绪和感受,不利于亲子沟通。

所以,面对孩子的情绪和感受,我们要学会接纳,我们需要将自己的心打开,展示自己的好奇,引导孩子打开自己的心扉,不要让说教阻碍亲子间的交流。

编辑/卫 虹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心门亲子解决问题
可说可不说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心门
心门
两只想打架的熊
智珠
下雨的日子(诗歌)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