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汪达尔战争和哥特战争耗时悬殊的原因

2022-04-08张理铭

西部学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北非意大利

摘要:自公元527年查士丁尼继承帝位之后,拜占庭帝国便开启了东西罗马帝国分立后志在恢复罗马帝国统一疆域的大规模军事征服时代。但作为查士丁尼时代收复西部领土再征服运动重要的组成部分,汪达尔战争仅历时一年便取得完胜,而后进行的哥特战争却旷日持久,在意大利陷入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拉锯战,使整个帝国为这场战争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两场战争在耗时上如此悬殊,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东哥特王国、汪达尔王国之间在综合实力上存在着若干明显的差距,政权的稳定、统治阶级的能力存在差异,另一方面是拜占庭帝国从“光复者”到“剥削者”的角色转换,亦成为左右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拜占庭帝国;汪达尔战争;哥特战争;意大利;北非

中图分类号:K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05-0107-04

一、两场战争的起源及大致经过

(一)汪达尔战争的大致经过

汪达尔人是公元四世纪以来进入罗马帝国的众多蛮族之一。公元406年末,为逃避匈奴人席卷中欧所引发的动荡,汪达尔人向西迁徙侵至罗马帝国治下的西班牙,以罗马帝国的同盟者身份在当地定居。公元429年,利用罗马阿非利加行省总督伯尼菲斯之乱的契机,汪达尔人领袖盖萨里克带领族人进入北非,将罗马人的势力排挤出去后以迦太基为首都建立了汪达尔王国。

汪达尔人立国后,将海上劫掠作为其国家的重要活动,富庶的罗马世界则成了它主要的劫掠对象。如此一来,汪达尔人逐渐成为罗马—拜占庭皇帝们不得不予以重视的心腹之患。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皇帝利奥一世曾于公元470年兴兵讨伐汪達尔,但却大败而归。公元476年,芝诺皇帝被迫承认汪达尔治下的北非独立。

至查士丁尼一朝,汪达尔王位几经传承,交到了第五位国王盖利莫尔手中。土地肥沃的北非在罗马—拜占庭皇帝们眼中一直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志在“光复”罗马世界的查士丁尼皇帝来说更是如此,他致力的统一大业必先收复这个行省,“……当皇帝优斯提尼安(查士丁尼)认为无论国内事务还是同波斯的关系都是十分理想的时候,他便考虑利比亚的局势了。”[1]他的出兵理由看似是名正言顺的,从宗教上看,拜占庭帝国信奉基督正教,而信奉阿里乌斯派基督教的汪达尔王国一直迫害着其治下的正教信众;从政治上看,当查士丁尼施行统治时,与其私交甚笃且拥有罗马血统、皈依基督正教的第四任汪达尔国王希尔德里克遭到罢黜,新上台的国王盖利莫尔对拜占庭采取敌视政策。

基于上述原因,查士丁尼皇帝于公元533年6月派遣大将贝利撒留率军1.6万余人进军北非。贝利撒留以西西里岛为跳板登陆北非,旋即驱船一路挺进,沿途安抚本地居民,避免发生冲突,至当年9月已兵抵迦太基城外。盖利莫尔闻讯试图组织军队合围拜占庭军,但因各部进展不一而在德西莫姆遭遇战中战败,随后贝利撒留拿下汪达尔王国的首都迦太基。当年12月,弃都西逃的盖利莫尔集合汪达尔全部军队于特利卡马龙发起第二次会战,拜占庭一方再度取胜,盖利莫尔被迫再次败走,一路逃至努米底亚的巴布亚山上接受摩尔人的庇护。至次年3月,难以忍受被困期间摩尔人艰苦生活环境的盖利莫尔被迫向拜占庭军队投降,“其残部沦为奴隶,后来迅速被其征服者所同化,汪达尔民族从此灭绝。”[2]209

相较于查士丁尼执政前期与萨珊波斯帝国在东方边境代价高昂的拉锯战,汪达尔战争可谓是其执政生涯中第一场重大军事征服胜利。自盖萨里克于公元429年攻克北非希波城立国以来,至灭亡之日,汪达尔人享国祚尚且仅百余年。

(二)哥特战争的大致经过

查士丁尼时代所发起的哥特战争目标指向是意大利的东哥特王国,东哥特人是此前进入罗马帝国定居的日耳曼蛮族。他们原本在黑海北部建立有自己的国家,但由于匈奴人的入侵以及战乱,至公元5世纪时辗转定居于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境内的色雷斯。公元489年,时任拜占庭帝国皇帝芝诺为了转移境内东哥特人的骚乱矛盾,怂恿东哥特人首领狄奥多里克进攻意大利。此时西罗马帝国已瓦解,出身蛮族的军事首领奥多亚克统治着意大利全境。这项提议正中狄奥多里克下怀,欣然同意举族迁往意大利。其后的争锋中,凭借着自身的才智与谋略,狄奥多里克打败奥多亚克并攻占意大利全境,在公元493年得到君士坦丁堡皇帝的承认后,东哥特王国以拜占庭帝国藩属的身份正式立国。

至查士丁尼皇帝统治时,贤明的狄奥多里克已然作古。继承王位的狄奥多里克外孙阿塔拉里克年幼无知,作为新国王的母亲,狄奥多里克的女儿阿玛拉松塔以王太后身份监国。阿玛拉松塔是受过罗马教育的聪慧女性,她执政时期对罗马人采取亲近政策,与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也保持了良好关系。她对罗马人的偏袒引起了东哥特族人的不满。公元534年自己的儿子驾崩后,阿玛拉松塔在与表兄提奥达图斯的政治斗争中失败,旋即遭到刺杀。但这也刚好给了刚刚结束汪达尔战争的查士丁尼主持“正义”、讨回公道的借口,拜占庭帝国于公元535年正式发动对东哥特王国的战争。

公元535年至540年,查士丁尼遣伊利里亚将军蒙顿进攻达尔马提亚,贝利撒留率军进攻西西里,哥特战争的第一阶段拉开帷幕。至公元536年6月,拜占庭克复达尔马提亚,贝利撒留则于当年11月初攻占那不勒斯。东哥特人不满国王提奥达图斯卖国求荣的消极怠战行径,于同月将其罢黜,另立出身寒门的维蒂吉斯为王继续抵抗。维蒂吉斯深知贝利撒留兵锋凌厉,即位后便引军北上拉文纳,将罗马城留给了自那不勒斯攻来的贝利撒留,后者旋即在这座古都构建工事严密防守,等待东哥特人反扑。自公元537年2月至538年3月,贝利撒留指挥罗马军民在一年多时间里接连打退东哥特军队数次反攻,其时因拜占庭将军约翰在北意大利攻入东哥特首都拉文纳邻近区域,维吉蒂斯被迫撤军。公元538年至539年,双方围绕北意大利继续展开鏖战,期间由于查士丁尼派遣至意大利增援的宦将纳尔西斯与贝利撒留意见不合,拜占庭一度受挫,攻克的米兰城得而复失。但贝利撒留仍在假意应允东哥特贵族将接受拥戴自立为帝后,于公元540年进入东哥特首都拉文纳,“贝利撒留和普罗柯比带着维提却斯(维蒂吉斯)和其他哥特显贵回到君士坦丁堡,其余的哥特人则退回波河以北居住。”[3]163

自公元541年起直至554年,哥特战争进入第二阶段。公元541年9月,此前败退波河的东哥特人推举托提拉就任新王。托提拉是一位有作为的国王,他利用当时拜占庭帝国在意大利的统治渐失民心且将帅不和的机会,重整东哥特军队发起反攻,在之后的三年内连战连捷,于公元543年攻占那不勒斯,迫使查士丁尼皇帝于次年急调贝利撒留重返意大利试图挽回败局。然而重返意大利的贝利撒留缺兵少粮,还受到忌惮其功绩的查士丁尼皇帝猜疑,得不到拜占庭本土和意大利诸将的支援,一世盛名的军神在意大利连吃败仗,甚至丢掉了古都罗马,最后只能黯然离开意大利。查士丁尼这才将意大利的全权以及一支庞大的军队交由宦将纳尔西斯,授命其彻底征服意大利。至此,哥特战争进入最后阶段,在堪称名将的纳尔西斯指挥下,拜占庭军队扭转战局,于安科姆海战以及布斯塔·加洛鲁姆会战当中取胜,托提拉在作战中负伤,其后不治。东哥特人与拜占庭帝国的最后一战发生于德拉科河,末代国王泰伊阿斯战死。至此,公元554年,拜占庭在历时近二十年后,终于取得了哥特战争的胜利。

二、哥特战争耗时远长于汪达尔战争的原因

(一)政权的稳定差异

作为在西罗马废墟上建国的日耳曼民族,汪达尔人和东哥特人在建国伊始均存在共同的问题,即如何在社会发展远落后于罗马的情况下,对其领土进行统治。对治国道路的选择,造成了两国间在政权稳定上相差甚巨。

尽管汪达尔人建国前或多或少接受了罗马文化的洗礼,但是直到占领北非前,从未进行过治理国家的实践。正因如此,汪达尔人对罗马原有的制度盲目继承:如北非原本隶属于罗马的公私领地改换由汪达尔的寡头军事贵族继承;本地原有的政治机构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那些支配农民生活的旧罗马法律,也被巧妙地保留了下来。在宗教政策上,汪达尔人与本地教派水火不容。汪达尔人信奉基督教阿里乌斯教派,是该派狂热的信徒。北非地区的罗马居民则大多信奉基督正教,因此汪达尔人统治北非后,便开始大规模地残酷迫害正教基督徒。由于汪达尔人的统治在北非不得人心,当拜占庭军队渡海远征而至,偌大的国家在顷刻间便土崩瓦解。

反观东哥特人,尽管统治意大利的时间不长,但是东哥特政权却十分注意与意大利深厚的罗马文化相融合。在竭力淡化自己外来入侵者身份的同时,甚至还有意标榜自己为罗马传统的守护者。如开国君主狄奥多里克便向人民强调他对罗马传统的重视。在政治制度上,东哥特政府依托意大利作为罗马文化发源地的优势,大批起用罗马元老贵族在其政府中担任要职执掌内政。在宗教政策上,尽管本民族信奉阿里乌斯派基督教,但东哥特政府实行宽容方针,对于臣民的宗教信仰不做过多干涉,“……(狄奥多里克)充分尊重罗马正统派教会的自由和特权,并且任命罗马正统派的教会人士充当行政和外交官员。”[4]总体而言,东哥特王国治下的意大利不同群体皆得到了安抚。正因如此,当哥特战争爆发时,尽管东哥特人几度战败,但仍能凭借着此前和平时期对意大利治理所争取的一定民众基础,在贤明的国王(如托提拉)的率领下频频反攻,致使拜占庭帝国始终无法取得彻底的胜利。

(二)统治阶级的能力差异

封建时代,统治阶级秉性品质的好坏,往往在国家发展中起推波助澜的作用。综观这两场战争,我们可以看到两国统治阶级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

作为末代之君,国王盖利莫尔是汪达尔战争中汪达尔人统治阶级的典型代表。在个人能力上,此君靠篡夺亲拜占庭的前国王希尔德里克而上位,当贝利撒留率军渡海而来时,他还在撒丁尼亚镇压叛乱,导致汪达尔海军完全没有发挥出作用。在德西莫姆会战当中,汪达尔军兵力三倍于拜占庭远征军,一度占据优势,然而国王却因弟弟阿马塔斯战死而悲痛欲绝,“只顾举行盛大的葬礼仪式,失去了一举打败敌人的战机。”[5]在特利卡马龙会战当中,盖利莫尔因畏惧贝利撒留直攻其大本营,抛弃自己的军队落荒而逃,致使汪达尔人丧失了战胜拜占庭帝国的最后机会。最高统治者尚且如此,整个统治阶级缺乏抵抗到底的决心也就不意外了。定居后的汪达尔人没有转向有组织的生产生活,仍旧醉心于劫掠所带来的既得财富,统治阶级内部沾染上了罗马贵族腐朽的生活习惯。长期沉湎于奢华的生活中,汪达尔统治阶级的精神和体魄早已萎靡堕落,难以坚持抵挡拜占庭军队的进攻。

反观东哥特统治阶级,则有着国王托提拉这般积极进取的统治者,他们能团结民众继续抗争。以托提拉为例,他继位之前,东哥特王国饱受内乱之苦,在位的君主或是短命,或是在抗击拜占庭的战争中无所作为,致使东哥特人在意大利的战事当中连吃败仗,几乎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托提拉上台后,他利用当时贝利撒留被召回后拜占庭诸将群龙无首、各自为战的现状,率军南下在意大利打出成功的反击战,“到公元544年,托提拉已经控制了意大利全境,贝利撒留在此前所取得的一切都化为泡影。”[2]219同时他仿效先王狄奥多里克,积极团结意大利人民支持东哥特人,“(他)对手下东哥特士兵无法无天的扰民行为丝毫不会姑息,惩治力度甚至超过贝利撒留。”[6]以托提拉为首的东哥特统治阶级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扭转了原本的颓势,与同一时期在意大利四处为恶的拜占庭军队形成鲜明对比,后者不仅丢掉了战争头几年所得到的一切,还几乎输掉整场哥特战争。

(三)拜占庭帝国的角色转换

除汪达尔与东哥特两国自身的原因外,拜占庭帝国在两场战争中的“角色定位”亦是左右战争进程的重要因素。正如前文所述,对于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来说,两场战争均是“收复”统一罗马帝国法理领土的“正义”之争。这样的想法并非纯粹个人主观,生活在被日耳曼民族统治的西部领土的民众仍奉君士坦丁堡朝廷為正朔,“那些沦于阿里乌斯派统治下的各省居民把查士丁尼视为他们唯一的保护者。”[7]

正因如此,在汪达尔战争以及哥特战争早期,拜占庭军队都以“光复者”的身份与他们的日耳曼对手交战。如汪达尔战争中,饱受汪达尔人迫害的北非罗马民众热烈响应贝利撒留的远征军。即便是在东哥特统治较为温和的意大利,拜占庭军队也曾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积极拥戴。可以说,正是意大利民众的支持,哥特战争前期拜占庭帝国才能很快将东哥特人赶到波河,奠定总体大局的优势。

然而,人民支持能够让拜占庭帝国在短短几年内相继征服北非和意大利,却也可使这个偌大的帝国深陷意大利战场的泥潭长达二十年。公元539年,当贝利撒留攻克拉文纳后,出于对这位名将的妒忌,查士丁尼皇帝将他召回,使东哥特政权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不仅如此,拜占庭帝国随后对意大利的统治出现重大危机,查士丁尼派出的财政专使亚历山大及各路地方官滥用职权,对意大利居民横征暴敛,引发强烈不满。由于查士丁尼在召回贝利撒留后没有指定继任统帅,以约翰为首的几名拜占庭将军在意大利各行其是,再加上军饷屡屡遭到克扣,他们麾下的士兵军纪迅速涣散,开始倒行逆施。意大利民众逐渐不再将帝国视作正义的“光复者”,而只是令人可鄙、敲骨吸髓的“剥削者”,“意大利居民饱受折磨和蹂躏,他们甚至希望蛮族军队能早日到来。”[3]168如此一来,东哥特政权能坚持抵抗近二十年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结语

汪达尔战争和哥特战争是查士丁尼在位期间两次最重要的军事行动,正是凭借这两场战争的胜利,这位皇帝如愿实现了统一东西罗马帝国的夙愿。然而,这样的胜利对于拜占庭帝国来说并非皆大欢喜,由于哥特战争耗时近二十年,毕竟作为代价,帝国的国力几乎为此消耗殆尽。

参考文献:

[1]普洛科皮乌斯.战争史[M].王以铸,崔妙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258.

[2]徐家玲.早期拜占庭查士丁尼时代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崔艳红.古战争——拜占庭历史学家普罗柯比《战记》研究[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6.

[4]JOHN MOORHEAD.Justinian[M].London:Longman,1994.

[5]全春花.论汪达尔之兴衰[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6]亨利·布拉德利.哥特王国史[M].王艳霞,译.北京:北京华文出版社,2019:340.

[7]A.A.瓦西列夫.拜占庭帝国史[M].徐家玲,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210.

[8]彼得·希瑟.罗马帝国的陨落:一部新的历史[M].向俊,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6.

[9]MARCELLINUS COMES.Chronicle[M].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2.

[10]J.B.BURY.History of the Later Roman Empire (Vol.2)[M].New York:Dover Publications,1958.

[11]尼科洛·马基雅维利.佛罗伦萨史——自最早期到豪华者洛伦佐逝世[M].李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12]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第4卷[M].席代岳,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3.

[13]康凯.罗马帝国在西部的延续:东哥特政权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4.

[14]马修松.6世纪东哥特国王托提拉军事策略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6.

[15]馬锋.东哥特王国的罗马化[J].世界历史,2020(2).

作者简介:张理铭(1997—),男,汉族,重庆渝中人,单位为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研究方向为世界史罗马—拜占庭史。

(责任编辑:朱希良)

猜你喜欢

北非意大利
嗨,我不是意大利面
意大利面“变魔术”
北非花园
意大利 Disse 幽默与荒诞的漫画
意大利秋日森林
北非路痴来集合
大数据视野下西亚北非与中国经贸合作人才需求与培养模式分析
Wild Boar野猪 & Peacock孔雀
北非印象·摩洛哥
兔子与斐波那契数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