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总是北方统一南方?

2022-04-08罗振宇

奥秘 2022年3期
关键词:粮草骑兵朱元璋

罗振宇

华夏大地,从南至北,幅员辽阔,自古统一战争硝烟四起,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纵观历史,从魏灭蜀、晋灭吴、隋灭陈,到金灭北宋、元灭南宋、大清灭明,无不是北方压着南方打,真正北伐成功的帝王仅朱元璋一位,其余情况下南方很少占到优势。这是为何?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说到古代打仗就不得不提到地理因素,北方打南方,地理上就有着巨大优势。

首先,对战争最重要的就是山川、河流。

这里所指的南方主要是江南地区(江浙沪),荆州地区(湖南湖北),加上巴蜀地区(四川重庆)和江淮地区(苏北皖北)。巴蜀地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难攻易守的同时也很难向外扩张。所以北方打南方多是华北地区和关中地区向江南和荆楚地区进攻,而关中和华北联合,加上山西和山东,组成天然屏障。这样一看,北方地势崇山峻岭,无论是从江南地区攻打山东,还是从荆州地区路过中原攻打山西,都得从低打高。南方进攻北方面临仰攻的不利局面,而北方打南方却是居高临下。

在古代,中原地区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北方占据中原可以尽情享受中原物资和人口红利,而南方一旦打过来,北方打不过还可以后退,反正有天险可守,养精蓄锐待到来年又可以继续进攻把中原夺回来。南方就不同了,一旦占据中原,无险可守,继续北伐进攻又面临仰攻的劣势,要多憋屈有多憋屈。

虽说南方还有长江天险可守,但江河毕竟没有山脉牢固,一旦长江被突破,整个南方地区就会顷刻崩盘,一点缓冲的余地都没有。

此外还有河流走向。北方一旦统一,就拿到了几个重要河流的上游,比如控制了南阳就控制了汉水,也就是长江的上游;控制了汝南,就控制了淮河的上游;控制了山东就控制了泗水的上游。总之,对于北方而言,南方就是下游。上游打下游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后勤运输。一旦开战,河道就成了上游的后勤补给线,而下游打上游,交通得靠走,搬运得靠手,费时又费力,很快后勤保障就有跟不上的问题。

这一规律在世界历史上也能找到蛛丝马迹。比如埃及,靠近尼罗河口的地方经济很发达,但是征服者总是来自于尼罗河的上游。

你以为打仗拼的只是武力值吗?没那么简单。古代打仗,尤其是打统一全国的大战,拼的可不只是谁能打,更重要的是粮草。

经济基础决定战争规模,而粮草决定了作战半径。

想象一下,一辆牛车拉着牲畜吃的草料还有人吃的粮食,一天能走多远?这个距离除以2,一般就是作战半径,超过这个距离粮草就供应不上了。中国地域广阔,古代交通不便,百万大军徒步去打仗,春天出发,冬天才到,一路上的吃喝都是大问题。没有粮草供应是很难作战的,加上南北方气候不同,南方气候温和,鱼米之乡物产丰富,北方军队南征,没有吃的可以就地取材,打下一片吃一片。

反观北伐就没那么简单了。北方气候寒冷,农作物生长周期长,打起仗来更是没人种地,基本没收成,南方军队打到北方,面对无主的荒地欲哭无泪。到了冬天守城一方坚壁清野,南方军队如果带的口粮不够吃,那就只能喝西北风了。

打统一全国的大战,拼的可不只是谁能打,更重要的是粮草

想当年诸葛亮六出祁山,都在粮草问题上栽了大跟头,最后含泪输给司马懿。

冷兵器時代,战马可是大杀器,骑兵打步兵就像成年人欺负小朋友,就算不正面硬刚,一小队轻骑兵对你放两支冷箭也受不了。

北方草原茂盛,产良马,这就让南方在与北方的对抗中处于下风。即便南方抵御成功,也很难反击,骑兵四条腿,跑得快,步兵追不上,无法消灭对手有生力量;等过两年,骑兵又卷土重来,打又打不过,追又追不上,最后只能在一次次冲击中败下阵来。

失去燕云十六州的宋朝,就是在骑兵的铁蹄下被逼得一步步向南移,最后移到海里了。而明朝朱元璋能够从南到北打跑元军,很大程度上还得感谢元朝统治者。元朝爱养马,全国各地遍布马场,正巧朱元璋家门口就有一个,于是元朝统治者所养的战马,就成了朱元璋起义的“第一桶金”。

综上,自古南征容易北伐难,也就不足为奇啦!

赵燕 荐自“罗辑思维”

猜你喜欢

粮草骑兵朱元璋
骑兵政委 邓永耀
朱元璋杀牛
骑兵之败
蒙古骑兵,所向无敌
联合调研备足询问“粮草”
习作的“粮草”——素材百宝箱
朱元璋背后的女人
论粮草给养在三国时代战争的重要性
朱元璋与叫花鸡
论粮草给养在三国时代对战争胜负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