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教融合背景下机电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2-04-07杜玲霞张超平
杜玲霞,张超平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460)
高职机电类课程属于理实一体,通过职业技能竞赛改革教学平台,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对于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以往机电类课程理论讲授偏多,无法有效检测实践操作技能,多数学生面对操作机会害怕出错而无从下手,影响了他们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并逐渐失去学习动力,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下降。为提高学习质量,研究赛教融合背景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融合模式融入课程体系,实现机电类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
一、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面
一是理论性较强。机电类课程内容比较烦琐,涉及系统较多,不容易引起学生兴趣,而且不同系统的知识结构比较相似,容易混淆。一般情况下,学生很难在有限的几次实习中接触到所学内容的全部系统形式,导致理实不统一,降低了知识的接受度。
二是教学内容更新慢。机电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比较快,教学内容更新远远赶不上技术的发展速度。机电类课程是实践性、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学校要培养合格的岗位技术人员,“1+X(机电)”等考证内容已经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而更新,具体的岗位技能要求也在变化。
三是考核方式落后。机电类课程主要采用传统的项目化教学考核模式,考核内容和形式比较固定,没有把毕业设计大赛和“1+X(机电)”等考证内容纳入考核中,考核结果不能体现学生岗位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情况[1]。
(二)教师方面
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机电类课程涵盖系统形式比较多,没有一个专业能够全面覆盖,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吸收再教给学生,还有部分老师是从土建类岗位转过来从事机电课程的授课,自身还处于过渡时期。虽然这一个过程也更容易和学生发生知识碰撞、掌握学情,更好调整讲课方法和重点、难点,但这样的师资队伍在专业综合实践方面会存在不足,很多教师从学校步入学校,缺乏企业经历,很难随时跟进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因此在专业综合能力、理实一体能力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三)学生方面
学生学习高职专业课程不同于中学的学习模式,时间长了容易养成散漫的学习习惯,对机电类课程不太容易接受。此外,职业技能大赛往往是择优选拔[2],导致多数不能参赛学生的能力提升受到限制,容易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赛教融合模式有利于提高大多数学生的兴趣,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赛教融合教学改革设计
(一)建立理实一体学习理念
高职院校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学好理论才能有的放矢,但只学理论不实践就是纸上谈兵、华而不实,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将竞赛中的失误分享给学生,比如虽然理论知识掌握很好,但动手操作能力较差而导致的失分,并在课堂中慢慢渗透,将理实一体的学习理念深入学生心中,为课堂教学也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建活页式教材
好教材胜过好老师,好的教材需要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同时参与并悉心编写。随着行业技术迅速发展,教材内容也需要及时更新,要将新技术、新工艺及岗位要求和竞赛知识点都容纳进来。活页式教材在组织上更为灵活,既有利于教材内容的更新,也有利于在教材的基础上丰富学习资料,形成教学式笔记,这样可以保持教材有一定的更新频率,跟上专业技术、施工工艺和相关规范的发展变化。
技能竞赛中的行业知识点、创新点逐年增多,传统教材跟不上竞赛的更新速度。职业岗位要求也不断变化,需要深入调研,并与企业共同开发活页式教材,保证学习内容与企业一线岗位工作同步。
(三)提升教师技能
教师应积极深入企业一线挂职锻炼,全面了解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有助于更好选择授课内容,将企业岗位技能和课堂授课内容相结合。技能竞赛和岗位要求连接紧密,教师要深入分析竞赛内容,掌握考核方向和知识点要求,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
(四)培养学生兴趣
首先,将技能大赛知识和课堂知识相结合,分小组进行学习,组间竞赛,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分层次教学,组间竞赛表现优异的同学进入更高层次的任务学习,表现一般的同学完成本层次任务的学习。这样既可以在课堂上学习竞赛知识,还能照顾到程度不同的学生。
(五)改革考核模式
改变以往的项目化考核模式,将课堂竞赛表现纳入考核方案,参照技能大赛的模式,用课堂上完成比赛的成绩代替项目化考核中的平时成绩。另外,技能竞赛成绩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学分。
三、启示与反思
经过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卓有成效,改革后的课堂发挥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良好作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实习学生能更好更快融入工作岗位,具备岗位要求能力,能把课堂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3]。
四、结语
高职机电类课程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赛教融合的背景下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赛教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改革中,转变教学观念,以技能大赛为基础,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健全考核机制,组织课堂竞赛、组间竞赛提升学习兴趣,实现赛教融合、分层教学目标,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