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出版座谈会综述
2022-04-07陈海平刘志新
陈海平 刘志新
2022年9月23日,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以下简称“《一百年》”)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军事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作交流发言,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黄一兵出席座谈会并作总结讲话。
在交流发言阶段,与会专家对《一百年》的编写和出版给予高度评价。关于《一百年》的主要内容、特点,专家们认为,本书全面论述党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过程,客观展示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建国、兴国、富国、强国过程中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入总结党不断通过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永葆青春活力的重要经验,对全面把握百年党史重大问题具有启发意义。而且这是第一次在党史正史著作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行集中叙述和权威归纳,在4个时期中其内容反映最充实,为全方位认识新时代的理论、实践提供了全景图,为新时代党史研究和教学提供了最权威的范本。关于《一百年》的历史观,专家们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多次阐释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还非常重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总结和运用。《一百年》充分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党史的新认识,时代站位鲜明,并把建党精神、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以及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都纳入进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关于《一百年》的主题主线,专家们认为,本书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百年历史主题的充分体现,使得历史线索更加广博和多维。中共党史有革命史叙事、现代化叙事等多种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后,逐渐兴起民族复兴叙事方式。《一百年》是运用这一方式的权威著作,为学界建立民族复兴新叙事奠定了基础。《一百年》还反映了学界进入新世纪后关于党史主线问题的学术共识,揭示了党的历史是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以及不怕牺牲史、为民造福史的有机统一。本书在继承过去对党的不懈奋斗史进行浓墨重彩的基础上,在理论探索史尤其是自身建设史方面着墨很多。关于写作风格,专家们认为,《一百年》文风质朴与生动相辅、平实与波澜相成,坚持用史实真相、人物言行、统计数据说话,评价实事求是、恰到好处,在叙事技巧上积极创新,通过鲜活生动的人物言行强化主题,给人一种强烈的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的阅读质感。关于《一百年》的出版意义,专家们表示,本书在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可读性等方面达到了党史著作编撰与出版的新高度。作为目前历史跨度最长、研究成果最新、内容最为系统的党史正史著作,为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提供了新鲜血液。本书的出版适应了高校正在建设的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的需要,为中共党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供了很好思路,是党史党建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必读书,同时为把高校第一课——思想政治课讲深、讲透、讲活,提供了丰富生动、权威可信的历史素材。此外,本书还能给读者以充分的历史自信,这既包括对5000年中华文明的自信,更包括对百年党史的自信。历史自信是现实自信的反映,它来源于改革开放40多年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空前成功。有了现实自信,才能有更巩固更长久的历史自信。本书通过阐释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贡献,给读者以实实在在的历史自信,并将成功转化为现实自信。
黄一兵在总结发言中,从编写《一百年》的现实意义、主要创新点和工作体会三个方面作了介绍。他指出,本书的出版,有助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增进对党的认知和感情,进一步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有助于全党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并将其切实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动力;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黄一兵着重介绍了《一百年》的主要创新点。一是本书贯通全篇的历史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于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有着十分完整的论述,深刻揭示了党的历史发展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将中国共产党历史放到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时间段去考察,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地位和作用,就表现得更加清晰和完整了。《一百年》开篇不仅在标题上,而且在内容上充分体现了上述思想和精神。以这个体现历史主题的开篇为引领,全书在各章节中都有体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容,使这一历史主题成为贯通全书的灵魂。二是全书一以贯之的历史主线就是初心和使命。首先是建构了清晰的历史叙事。怎样把初心使命这个重大理论命题转化为具有党史特色的历史叙事,编辑组下了一番功夫,最突出的创新点就是在“党的成立”这一节。节的标题用了“确立”,将“初心使命”的历史叙事感生动地展现出来,并将“初心使命的确立”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并列起来,作为本节的主题,标识本节的主旨要义,不仅从人民性上体现了刚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而且还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突出了党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揭示了党的成立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远影响和历史作用,从而大大拓展党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其次是形成系统的历史逻辑。初心使命最生动的体现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塑造。本书在“党的成立”一节首次引入并阐述了伟大建党精神,全书由此先后提到或阐述了14种精神。这些精神财富在不同时期体现出各自特点,但本质内容和精神实质是一脉相承的,追根溯源,都可以在伟大建党精神中找到精神渊源和底色底蕴。三是关于全书的历史分期。从分期原则看,本书遵循社会主要矛盾及重大历史事件相结合的划分方式,同时也将新的历史决议有关分期的重大认识成果体现进去。与过去正史著作相比,本书对党史分期的调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明确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作为党史的第四个时期,明确以党的十八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这是这一重要认识成果首次在党史正史著作中得到体现。其二是对抗日战争的历史分期作了补充完善。新的历史决议将抗日战争起点确定为1931年,把14年抗战作为独立的历史时期。因此,本书在第二章“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中专设一节“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节下设“九一八事变和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民族矛盾的上升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广泛开展”两目进行反映。其三是围绕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的内容进行调整。按照过去党史正史著作的结构,十三届四中全会至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是作为一个整体来编写的。新的历史决议明确以十三届四中全会为限进行分期。本书以此对这次会议作了富有新意的处理,将会议分析国内发生政治风波的性质及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的内容以及明确今后工作方针和任务的内容写在前一章,作为其收卷篇;将这次会议选举新的中央领导机构内容,与此后的十三届五中全会的内容贯通起来,体现经过党的十三届四中、五中全会,中央领导集体顺利实现新老交替,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正式形成的完整过程,将这些内容作为新的历史阶段的开篇,从而将新的历史决议分期的重大意义准确地体现出来。
黄一兵指出,本书的编写出版,是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的成果,是中央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成果,是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和院务会有力领导、院内专家倾力支持的成果,是编写组稳扎稳打、团结奉献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