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中式庭院设计中自然因素的应用

2022-04-07张凯张奇

科技资讯 2022年23期
关键词:水景中式庭院

张凯 张奇

(1.北京市西山试验林场管理处 北京 100093;2.北京建王建筑环境设计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125)

1 解读中式庭院园林

1.1 中式庭院园林简史

庭院是指附属于建筑物的外围场地。中国传统观念上,把堂前屋后的空地叫作“庭”,把由建筑围合而成的活动空间称作“院”[1]。庭院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在历史长河中有着丰富的设计思想和保存完好的传世作品,其展现的不仅仅是山水的缩影,更是体现庭院主人的情趣和志向。虽然庭院曾经的拥有者早已离去,但当人们身临其中,细细品味一花一草,慢慢寻觅幽深小径时,仍能感受到其昔日园林主人的心境。因为庭院主人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将自己的思想追求表现在不同的设计中,表现出自身的思想追求和生活态度。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庭院,皆是沉淀着厚重中国文化的“深井”。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了庭院文化的记载,那个时期的人们称房屋四周的边界为“户庭”。《易·系辞上》有记载:“不出户庭,无咎”,意思是,人在这个地方是最安全的。而东晋大诗人陶潜也在其诗词中写道“户庭无尘土,虚室有余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这些都是对自家庭院的描述。白居易诗中“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也都是把院墙围绕的住处,视作为一家一户的久居之所。

尽管在近现代我国受西方文化影响渗透,欧美庭院风格一度受到偏爱,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底蕴深厚传统文化的挖掘,中式庭院风格又逐渐回归到国人的视野中,比如:近年来涌现出的杭州“桃李春风”“江南里”等优秀的中式庭院项目[2]。究其原因,这是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同,这是中国文化的传承和沿袭,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1.2 中式庭院与新中式庭院

中式庭院,即该文所述的传统庭院,是在我国特定的传统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庭院风格。中式庭院注重将自然写意的景观融入生活场景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韵味。相比于中式庭院,新中式庭院是指传承了传统庭院的营造精髓,但又结合了当代文化审美和生活需求,将我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流行因素相互融合而产生的一种风格。也就是说,当代的中式庭院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进行融合升华,从而在亲近自然的同时,又不失现代人的风格。新中式庭院是对传统庭院文化的再设计,在空间上打破了传统园林的思维模式,其景观环境更加实用和理性。

中式庭院风格是根据中国传统园林景观形成与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采用传统造园手法及现代技术与材料,因地制宜地表达中式意境,因此相较于新中式风格,传统中式风格重“意”而轻“形”。按照传统的规制与特点营造搭建山石、流水、建筑、植物,其意境也常与诗词、绘画等传统文化相呼应[2]。新中式庭院风格是根据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及审美需求[3],借鉴传统私家庭院的设计理念,本质上仍沿用障景、借景等营造手法来表达设计意图,空间上还会保留有传统韵味。新中式庭院风格汲古用今,在细节上简化,旨在打造更符合当代人审美的精致简约的中式庭院风格,并沿用传统风格的美好寓意[2]。

1.3 研究目的

在庭院设计营造手法理论方面,国内外园林大家都比较注重自然因素。比如:明末造园家计成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美妙意境。明朝李渔认为园林景观的营造应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模拟自然之态,以小见大,在园林小小空间内便可以体会自然万象。日本小川治兵设计的庭院多以流水、池泉等水景为景观中心,并借用远处的森林、山岳等自然景观营造开敞明亮的庭院景观。英国杰出的园艺师杰基尔(Gertrude Je‐kyll)认为庭院应该运用自然材料;美国杰里科(Geoff‐ery Jellicoe)认为,建筑不应该再是庭院的核心,而自然景观则是超越建筑的存在。

但是涌现出的新中式庭院项目其效果却良莠不齐,主要原因在于,设计者在借鉴传统庭院园林景观营造手法时,只是消极模仿和重复,未能深入领会其精髓,也未能进一步探索和创新与现代元素的有机结合。因此,该文以传统庭院的自然因素应用为出发点,梳理出其应用要点,以期为新中式庭院的良性发展提供基石。

2 主要的自然因素

中式庭院居住环境的构景元素分为物质元素和文化元素两种类型:(1)物质元素,即人、建筑、构筑物、水体、植物、道路、小品等实体要素;(2)文化元素,即环境的历史、文脉、特色等。庭院中自然因素的合理利用,不仅能够改善景观质量,还能够让居住者更容易与自然因素相处,从而改善和调节居住者的身心健康[4-5]。

2.1 丘陵地形对中式庭院设计的应用

当高度低于500 m 的山体,相对高度低于200 m,坡面体是由多种的岩石组成,即丘陵。通常情况下,坡度较小,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丘陵本身是山地被自然侵蚀的风貌,因此不会有清楚的脉络,适合种植林木。在中式庭院的地形因素运用中,丘陵地形给人层次感,既不是一马平川,也不波澜起伏,若是与自然式水体组合,更能展现出自然灵动之感。不过,因为地势起伏较大,会在设计的过程产生一定的限制。合理运用丘陵,会使整体园林景观产生使之“有高有凹,有曲有伸,有峻而悬,有平而坦”的设计美感[6]。

在传统庭院园林中叠山是不可缺少的景观元素,山水骨架成为庭院空间的景观构架,这是中国自然式园林最突出的特点,明代计成的著作《园冶》有一章节论述内容为《掇山》,可见叠山在园林元素中的具有中重要的位置。其所论述核心的理念有“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等思想[7],基本也是传统造园叠山的核心设计原则,提倡自然主义掇山原则,就近取材,反对使用名贵的奇异怪石[8]。“模山范水”是叠山的重要思想,但也不是一味地简单临摹,而是在自然界真山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升华到艺术层面的一种造园理法。计成提到:“世所闻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磊乎?”意思是不要简单模仿真山的外形,而是吸取自然山之“势”,之后再创作其庭院内的假山,方可达到“出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园林艺术境界。在计成著作《园冶》中将“真山”和“假山”的关系归纳为“有真为假,作假成真”,充分体现了计成的造园之道,也体现了“师法自然”的造园传统[9]。当假山及地形把整个的大空间分割为小空间时,那么空间就会丰富很多,进而使人们感知同样的空间会增大,也就是“小中见大”,在有限的园林庭院中造园者把小中见大的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首先是增加空间层次,即在人和观赏的对景之间增设“障景”,如河流、连廊、漏窗、山石等。其次是曲折之变,同样的一段距离,蜿蜒曲折的路比直线的路要长,能够看到的景观越多,而且视线变化更大,“步移景异”正是在这个理念上实现的。

2.2 平原地形对中式庭院设计的应用

海拔低于200 m,相对高度较小,通常情况下,平原上的山丘都低于500 m,相对平坦。这种地形应用于庭院设计中会使人感觉缺少视觉中心,缺乏私密性,观赏性略显单调。但这种平坦开放的空间稳定性强且设计限制性小,可更多地用于创造发挥,视觉常给人宁静致远的景观感受。

平原的空间特性在庭院中的应用较少,但其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正所谓中国书画论中“疏可跑马,密不透风”,那么“疏”的区域就是平原的体现,在传统庭院中“空”的空间一般是在整个庭院的中心位置处于主建筑正门,其可以保证视野的开阔,建筑三面均为景观观测面,这样也会形成一个四周围合内向型的空间。

平原与传统园林的“留白”有着同一空间概念[10]。在传统造园中“留白”是一种特殊的营造手法,不仅给观赏园林者留有遐想的空间,同时也是造园者抒发情怀的思想映射。留白从绘画艺术角度就是“空白”,是中国绘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表现技法,如八大山人、马远的画作中都有妙用,意趣悠远。在传统庭院园林有形的“留白”如白云、草坪、蓝天、白墙等,还有一种无形的留白既是古人情感的寄托,是文人品格修养和审美情趣的一种高境界表现。大多苏州庭院园林展现的是古代文人隐逸脱俗、清雅自如的思想情趣,“留白”更是一种世间处事的智慧。

2.3 水体景观

水是景观的灵魂。上善若水,因为水具有灵动的特质,既能为增添庭院活力,营造自然舒适的居住环境,又能与其他各类构景元素有机地结合,相映成趣,也能够将庭院内各个元素联系起来,成为统一的整体。

中式庭院水景的营造原则,是尊重并保护场地内原有的水体生态环境,依据地貌特征,灵活地引导和取舍,构建生态水景。中式庭院水景多是模拟自然界中的江河湖海、溪瀑泉流的形态。因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景大多离不开山石,所以大多结合山石而营造山环水绕、依山傍水的水体景观。此外,造园学家陈从周在《说园》中指出“水曲因岸,水隔因堤”,说明水体的驳岸形态由山石围界,水景的曲直体现自然山水随意而趋的美感。“大园宜依水,小园重贴水”指水体面积与应结合庭院自身的体量来决定,大体量庭院需要大面积水体,以营造邻水之体验;小体量庭院需要小面积水体,以营造亲水之体验。“园林用水,以静止为主”意为静态水在水景营造中占主要地位,营造开阔平静的水面,以达宁静清幽之感[11]。

不同的水景形式呈现不同的景观效果,动态水景的流动感充满活力,静态水则拥有宁静安逸的景观氛围。从水景的体量来看,水有旷奥之分。旷者令人舒朗,奥者感官精致。水面阔大,则追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宏伟景象;水体小巧,则以扬州片石山房为例,能够浓缩自然山水,精妙得宜。此外,水体应当被作为“空间”来看待,由庭院中的其他元素如桥、廊等形式进行划分。

因为技术和材料的发展,传统和现代水体景观应用也发生了延续和演变。中式传统庭院园林中,大多以水池为中心,其余建筑物、构筑物等元素围绕水体景观营建。传统的水池形式多为自然式,以假山石作为山体,点景石作为驳岸,以减少人工营造的痕迹,再现自然式山水景观。新中式庭院中的水池也是大多以自然式为主,传统的置石驳岸仍是营造主流,外观效果上也基本延续了传统的水景做法,最大区别在于施工营建上,混凝土等新材料被运用到水池营造中。此外,传统动态水景的营建大多依靠地势及特殊自然地理条件而营造,如涌泉与跌水。现代水景则是利用水泵,打破了地形限制,大大地普及了动态水景营建。所以,在现代设备和材料的应用中下,水景营建应用更加广泛。

2.4 常绿乔木对中式庭院设计的应用

常绿乔木株型冠幅较大,通常乔木能够活百年以上,并且一年四季都会有新的叶子生长出来,老的树叶就会自动落下,因此这种乔木一年四季都绿意盎然,比如常见的华山松和油松。因为一年四季都是常绿的,所以在庭院中重要开敞的区域去布置这些乔木,保证4个季节都有绿色的存在,特别考虑冬季的景观效果。在庭院设计的应用中,这一种类的乔木调节了四季的气候,一般用作遮荫纳凉之用,树形高大,枝繁叶茂,不仅美观而且实用性强,由于其良好的适应性,易于栽植养活。

在庭院的设计历史中,以针叶乔木绿色基调的案例比比皆是。不少在江南园林,以致北方故宫的传统园林中,松柏的身影无处不在,其植物应用的普遍性之广,北方尤为突出,提到的针叶乔木就非松柏类莫属。庭院中的松柏多植于丘壑,虽是假山,模山范水具有真山之精神。松,其美学思想有“比德”之意。如苏州网师园的“看松读画轩”,轩前有松,则取其松之意[12]。松柏在现代居住区中也有大量的应用,特别是造型松与具有传统元素的建筑一起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更能发挥出文化的底蕴其厚重、朴拙的特质,两者相得益彰。

2.5 芳香植物对中式庭院设计的应用

芳香植物是具有芳香气味和可供提取芳香油的栽培植物的总称。芳香植物也是兼有药用植物和香料植物共有的属性植被类群。该文主要从气味方面来进行讨论,香气与人们情感产生的连接。中国传统庭院造景应用香气相比西方具有独特的一面,我们称之为“香景”。在此基础上再融入古文诗词赋予了“香景”丰富的人文内涵。这种审美情趣在传统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清朝时间建成的苏州园林沧浪亭有一处景点名称为“见心书屋”,出处即是“数点梅花天地心”诗句中,传递了梅花暗香浮来的无形景象,体现了人与自然界密切的哲学意蕴。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香景的营造手法有以下3种[13]。

一是适地适树,植物的选择是营造园林香景的核心要素。植物种类的选择不同,所散发的香味也就不同,所营造的香景效果也各不相同。配置形式的不同,其香景效果也不一样,配置形式主要有孤植、对植、丛植、群植等。群植如苏州藕园储香馆中,种植了多丛桂花,满园弥漫着浓郁的桂香味。但是在栽种植物时,也要注意对“度”的把握,并不是越多越好。比如:在庭前植桂两株,是传统的“对植”方式;如果将其“孤植”零散地分布在植物之间,可达到“何处桂花发,秋风昨夜香”的意境。另外,从芳香植物种类上看,过多的芳香植物在一起容易造成芳香混杂。二是巧与因借。香景是虚景的构成形式之一,主要以“借香”手法为例进行研究,试图以小见大,触类旁通。苏州网师园中的“小山丛桂轩”,可以说是以“味”入境的经典之作,小山丛桂轩其形为一个四方厅,厅的南边桂树丛植,另有腊梅、海棠、丁香、竹子等花木;北面是高大浑厚的“云岗”假山,周围的建筑被南面围墙隔断,围合成一个密闭空灵的空间环境。当面花朵盛开的季节,香气萦绕其中,久久很难散去,诱发人的联想。完美地将人的思绪牵引到园景中,并与园景互动到合二为一,园林妙境闻名于此。借香,根据园林的空间方位的不同,可以借园内的香气,也可以借园外的香气。宋之问的在《灵隐寺》中说“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指的是在灵隐寺借月桂峰的桂香[14]。柳永《望海潮》中有“三秋桂子,十里荷香”,荷香则指的是园外香气。需要注意的是,香景不能孤立存在营造,而借景也要讲究配合。香景不能脱离实景借鉴而存在,只能依附在实景的基础上虚借而升华意境。三是利用四季时分变化。在历史植物造景“朝夕不同,四时变态”的多维度思考中,应时花季散发之芳香有很多展露。园林之香,除了夏荷、秋桂和春兰、冬梅之外,名目繁多、举不胜举。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营造园林香景不可能离开季相时分的变化而孤立存在,因为没有时间的变化,也就没有香景的产生。香景随着时间变化,香景的变化又存在于时空变化之中,并因时间而存在,两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同一园林在同一季节不同时相所观赏的园林香景也是各不相同,如“暗香浮动月黄昏”“百草千花日夜新,此君竹下始知春”[15]。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香气不仅可以闻,而且还可以“听”。“听香”的意境将更加深远,“听香”这组词语在宋代的文字记载中就有学者所使用。如宋代绍兴年间“听香亭”,“临香亭”等。到清代爱新觉罗氏德诚的园林中有“听香读画山房”。在述现存完好的苏州园林中拙政园中有一处景点叫“倚玉亭”,亭子立面开敞,与四周浑然一体,荷花池塘环绕于此[16]。亭子悬挂匾额题名“听香深处”。所见“听香”是古人普遍同的观点,是超出物质时间的限制,追求更高精神追求的典范,意境非常深远。

3 结语

基于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特色与现代设计理念的庭院是未来庭院设计领域发展的新方向。因此,这就需要人们以独特的眼光去认识和解读中式传统园林文化,以现代人的角度来分析传统园林文化中的优势和劣势,从而进行探索和研究,将中式园林中的自然元素进行细致的分析、探究,摸索出其各自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总结古人的经验与现代科技的严谨性,使其融会贯通,满足当今时代人们内心对大自然的期望,从而实现人们在大城市的一角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春、夏、秋、冬”四季更迭。

猜你喜欢

水景中式庭院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回到庭院
庭院
庭院中的童年
新·中式生活美学Chinese NewAge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
中式烹饪营养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