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林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适用性研究
2022-04-07周峰
周 峰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100)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宏大战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不仅离不开资金的投入,还需要有更多农业科技人才的支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除人才瓶颈的制约,将人力资源开发放在农林类高职院校的首要位置,这是新时代赋予农林类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使命,推动农林类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纵横发展,是现代农林类高职院校迈向更高水平的内在要求,更是培养“懂农业、爱农业、爱农民”人才的重要途径。
1 乡村振兴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联系
2015年,党中央指出乡村振兴的基本内容是促进农村产业的多样化融合,完善多渠道的产业服务,建立健全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发展的推进机制。农林类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以创业为导向开展专业教学,以此推动现代农业产业有效融合,同时优化农业产业各项资源配置,确保现代教育、农业经济以及乡村产业建设工作有效结合[1]。
从人才供给来看,农林类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够补齐现代农业产业所需人才,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更多内动力。农林类高职院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使现代农村农业发展更为合理。此外,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林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新的机遇,帮助学生拓宽创业渠道的同时,也不断降低现代农林专业学生的创业门槛。农林类高职院校必须加强乡村振兴战略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能够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创新创业教育所具备的社会价值,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育人作用,实现双创教育与乡村振兴发展的有效对接。
2 农林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双创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力度不足
部分农林类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各个学校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情况也是千差万别。有些农林类高职院校只开设双创理论课程,或者是成立创业协会等社团,不定期举办关于创新创业方面的讲座,并未建设双创实践教学平台。还有部分农林类高职院校为鼓励学生创新创业,会为学生创业提供免费门店,或投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建设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然而从实际建设情况来看,许多高校重在建设忽略对实践教学平台的管理,双创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力度不足,各项指导帮扶没有及时跟上,导致农林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看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就是个摆设,并未真正发挥创新创业教育功能。
2.2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程度不够
农林类高职院校尽管在招生方面会存在一定困难,但是农林类专业就业较为容易,二者形成一定矛盾。农林类高职院校为吸引并稳固生源,在招生时往往更为强调农林类专业良好的就业前景,忽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支撑的整体性,无法激发学生就读农林类高职院校的内驱力,学生对农林类专业兴趣并不大,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在一学期下来转到其他专业。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现代农业成为现下热门产业,新时代高素质农民成为具有吸引力的职业,社会已形成一定共识,因此,农林类高职院校需要以创新创业教育配合学生专业教育开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将其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始终[2]。
2.3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尚未形成
一些农林类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甚至是学校领导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只针对少部分具有创新创业天赋的学生开展,而并非是学校的全体学生,并不具备普适性。目前部分职业院校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还比较单一,课程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创新创业的个性化需求,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另外,如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只开设16学时的创新创业指导与训练课程,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只开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等理论课程,缺乏具有农林类行业特点的创新创业课程的规划。另外,还存在创新创业理论教育与实践训练脱节的现象,注重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却忽略了创新创业实践,还有部分职业院校以讲座、创业大赛的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和深入研究,这种情况下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一般。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和创新创业成为时代的要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已成为趋势。构建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对国家、学校、学生都有着重要意义。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建立理论、实践课程体系,还要建立相对运行保障体系,不仅需要考虑到农林类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联系,还要在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中体现农业行业发展规律以及特点等,只有这样才能尽力体现农林类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针对性及可操作性。
2.4 创新创业师资团队建设滞后
近年来,高职院校双创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一是很多学校一直重视理论教学,任课教师主要以教学为主,高质量的科研项目成果较少;二是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数量不足,双创课程的师资很多是由辅导员进行授课,而很多又都是高校应届毕业生,没有企业工作经历,而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的实践要求较高,特别是需要企业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策略等知识;三是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体系还不够完善,培训多以短期培训为主,没有进行长期的规划培训,不利于师资发展。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林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对策
3.1 推动双创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农林类高职院校要不断完善专业课程实践教育平台建设,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能够有效促进理论与实践内容的结合,农林类院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专业技能实践活动结合。农林类高职院校为对接现代乡村振兴产业搭建双创实践教育平台,为农林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实践转化为科技实力奠定基础。
3.1.1 促进实训功能加快规划建设
农林类高职院校必须改进“理实一体项目式教学”实训功能,加快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园的规划建设。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实践教学占据非常高的比例,通常都超过50%,这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重要载体。农林类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学,其主要目的则是在实践教学内容中引入教师科研项目或者是企业实际生产项目等,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到项目设计以及研究过程中,创新创业项目与专业课程技能实践训练课程相结合,从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增强农林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3]。
3.1.2 建立创业示范园帮扶指导学生
依托科技实力建立创业示范园,对农林类高职院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帮扶指导。农林类高职院校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部门在前期建设工作中,必须对各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方案进行遴选,选择适宜入驻创业示范园区内的创新创业团队。创业团队从实战过程中设计适宜的项目,项目以自主经营的方式运行,通过团队总结反馈后由学校开展的创新创业帮扶指导小组为创业团队提供各地创业政策咨询,给予学生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全程关注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开展的同时,又不对创业团队进行过多干涉。
3.1.3 借助职教联盟扩展教育渠道
借助农林类高职院校职教优势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职教联盟,不断扩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渠道。农林类高职院校要积极组建职教联盟,能够有效汇集众多农林类高校优秀的教师和行业领先企业参与其中,进而形成“政行校企”协同育人共同体。行业领先企业借助优异的职教优势招聘到优秀的毕业生不断壮大自己的产业,农林类高职院校借助农业职教发展教育联盟,充分发挥农林类高职院校在育人平台中的引领作用,为广大农林类学生提供专业农业信息、人才咨询以及政府下发的相关惠农政策,为提升农林类学生专业岗位技能、创业能力提供更为一流的学习环境[4]。
3.1.4 鼓粒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
农林类高职院校应积极引导并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以此丰富农林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平台和实战平台。目前,国内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的开展项目繁多,农林类院校可以鼓动学生参与设有乡村振兴赛道等大学生创新创业类比赛项目,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校方要选派优秀指导老师对学生所参与的项目进行全程指导。从参赛项目的选择到项目设计再到项目的完善,充分发挥农林类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的优势。
3.2 加强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紧密联系
开设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程开展情况,选择具有一定发展优势的农林类专业课程,加大各项投入力度,使其朝着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方向发展,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入农林类专业课程提供一定助力。农林类高职院校应当重视并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为农林类学生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环境。例如,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专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开设智慧渔业协同创新班,将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创业基础等课程列为必修课,要求创新班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践,面向具有创业能力和意向的学生,校方则是组建双创团队,由指导老师开设创新创业专题、创业实践项目等实战应用课。以智慧渔业项目为例,在要求学生完成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同时还开设智慧渔业智能管理系统、鱼苗繁育、“互联网+”市场营销、现代礼仪培训等选修课。此外,校方更为重视项目实战训练,开展高密度养殖场创建与经营等实战应用课。
3.3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当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出发,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不断提高农林类职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首先,农林类高职院校要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找到创新创业教育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契合点,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积极性,院校教师借助新颖有趣的课程教学模式,以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育方式提升农林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此,教师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必须结合现有专业知识结构,开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关联性较强的新专业,不断优化农林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农林类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力求农林类专业教学内容能够与新时代农业发展相吻合,为新时代农业培育实践性强的人才。
其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课程。相较于传统农林类高职院校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更为注重学生个性思维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采用“双创基础课程+双创扩展课程”的形式,有效提高了双创课程的适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农林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响应政府推行的乡村振兴战略时,面向全体学生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全面提高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国家提供创新创业人才储备和保障[5]。
3.4 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双创导师的实践指导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最为有效的方式,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的素质是反映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温度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主体是教师,要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素质。农林类高职院校要持续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可在校内培育创新创业课程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并组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实现传帮带,学校要为双创师资团队提供专项经费保障。通过创新创业团队发挥集体智慧,共同指导学生参赛,申报双创相关课题。通过提升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能力,激发发展的内动力,促进双创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构建双创教师培训机制、校内外专兼职教师的评价机制以及激励机制等,组织双创教师参加创新创业培训,鼓励教师考取相关资格证书,通过“育训并举”的方式提高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4 结语
为推动我国乡村振兴,农林类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和农林经济发展需求的创业人才的重大历史使命。因此,农林类高职院校要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立体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以双创教育问题为抓手,满足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让乡村振兴战略成为现代农业类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