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门新兴学科:体育学习科学构建的研究
2022-04-07江明张振华
江明,张振华
(1.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安徽 宿州 234101;2.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引 言
由于人的发展是一个学习建构的过程,因而如何做好学习就成为人类发展必须考虑的一个基本问题、一个根本理论。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学习是知识赖以传递的载体,学校教育的核心,一国发展的基础。对其认知的好坏,对上关涉到国家的发展,对下牵扯到人才的培养。因而,“学习”不仅是了解一个国家之科学文化思想的高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理论之先进与落后的尺度。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学习是我国“大众创新、万众创新”来源于的基础。正如哈佛商学院的柯比(W·C·kirby)教授的研究认为,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需要不断地、随时随地、快速高效地学会学习[1]。就于此,本文着力通过厘清新旧学习的异同,让体育教育界了解学习科学这门新兴学科的最新进展和时代意义,让体育教育界明白学习的变革不仅体现着我国继续深化教育改革的信念,也是进一步推进我国走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为体育教育界认清什么是“学习科学”,为什么要构建体育学习科学的这门学科拉开帷幕。正如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明确指出的“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和结论。”[2]
1 “学习科学”的历史脉络
“一项发明的产生往往源于两个方面的推动力:一是物理规律内部的探求,二是社会实践发展的需求。”那么,从时代性来看,在20世纪的末叶世界进入了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发展时期,由此催生了一种新的形态——知识经济应运而生。它的出现不仅给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教育的变革拉开了重塑的帷幕。为了迎接挑战,契合这一新形态对人才发展的培养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四种基本“学会”作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这一背景引起欧美各国专家学者的关注,思考成立有关学习科学发展的组织与机构以保证对其的研究。在这些力量的驱动下,1991年在美国召开了国际第一届学习科学国际会议(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ICLS),并创刊了《学习科学》杂志(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这标志着一门跨世纪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新兴领域——“学习科学”宣告诞生了。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推动学习科学的研究与应用,科学界和教育界更加紧密地合作起来,在各国学者的呼吁下不仅继之在2002年成立了国际学习科学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the Leaning Sciences,ISLS)的组织,又在2003年宣布成立了“国际心智、脑与教育的协会”。也就是说,在生命科学、认知神经科学、计算科学、数据科学、信息科学等高新技术交叉发展的不断支持下,学习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不仅成为当前国际上备受关注的新兴研究领域,也日益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与学者们的青睐与关注。为此,学者杨天啸、雷静在《在线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发展趋势》一文中认为:“21世纪学习科学的兴起,既是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教育需求多元化的必然。”[3]
因而,过去的三十年几乎是“学习”的三十年。催生了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学习共同体、智能学习、深度学习、理解性学习、服务性学习等新颖概念的不断出场,也不断地走入各个领域掀起一波波有关新思想的浪潮,其不仅为一个国家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也使“学习”成为引发全社会热议的一个关键词,成为反思教育、启迪教与学新关系和新技术的强大基础。历史表明,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深刻地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理念,也成为见证一个国家兴衰的议题。2021年有几位来访的美国大学校长与我国教育界高层领导会见,当被问及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大学中表现的优缺点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指出了“基础知识扎实,但缺乏批判性思维”这一民族生存的问题。为此,哈佛商学院的柯比教授在《学习力》一书中提出:“以传统的方法去学习,是一个迅速减值的过程;而以学习力去获取知识,则是不断增值的过程。”[1]45
2 “学习科学”发展的轨迹
文献梳理发现,学习科学的发展是一个来自国际的教育思潮,自1991年提出以来短时间内即在世界各国迅速流行,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相关“学习科学”的大讨论,推动“学习科学”的发展成为世纪之交人们致力关注的话题。为此,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大力支持学习科学的研究与应用,并将它列为国家科技与教育发展的重要议程,力促形成人人有学、时时可学、处处皆学的学习型社会,提高竞争优势振兴经济发展。资料显示,欧美各国已建立起若干个学习科学孵化中心,这些学习科学孵化中心分别从生物、神经、认知、计算机、数学、物理、社会科学、工程及教育多种学科交叉的角度来研究学习,并开展了机器学习、学习技术、学习的数学分析与模型等研究项目。如1999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启动了“学习科学与脑研究”的项目,目的是使教育研究人员、教育决策专家和脑科学研究人员之间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跨学科的合作研究来探明与学习有关的脑活动,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个体生命历程中的学习过程。日本在2003年启动了庞大的多学科的“脑科学与教育”的研究,2004年欧盟启动了8个不同国家的实验室共同合作研究“计算技能与脑发展”,美国在2004年建立了四个学习科学的研究中心,目前美国的斯坦福大学、西北大学等许多著名学府都纷纷设立了学习科学专业,从多学科的视角来探究人类的学习与行为。显然,这些研究组织与机构的创立,表明无论是在美洲、欧洲、还是亚洲,全方位、多层面的学习科学研究已经蓬勃地开展起来。
在我国,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才茁壮成长,以满足社会转型产业升级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学习科学”在20世纪90年代末和2000年初,就被我国学者呼吁创立为一门新兴学科,当前对学习科学的研究已引起我国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已相继翻译出版了《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剑桥学习科学手册》《人脑的教育》《受教育的脑:神经教育学的诞生》《理解脑:走向新的学习科学》《理解脑:新的学习科学的诞生》《脑的争论:先天还是后天》《人类行为、学习和脑发展:典型发展》《人类行为、学习和脑发展:非典型发展》等多本著作,并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等成立了国家学习实验室、学习研究中心等。十余年来,我国围绕学习与先天和后天的关系,不仅展开了“学习与脑的可塑性”“信息技术与脑的可塑性”等多项研究。还在学习科学领域问世了多部著作和大量论文,并将这些研究成果运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全国范围内的大、中、小学开展了大面积的学习指导实验。可是文献梳理显示,虽然学习科学的研究在我国已开展的如火如荼方兴未艾,可是在体育教育界却比较冷清,显然这是不正常的现象,应引起学界的关注,为此尽快讨论有关体育学习科学的建立就成为一件亟待解决的事情。正如有学者在《智媒来临与人机边界:2016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中指出:“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有着一定的发展方法,发展方法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失败。”[4]
3 “学习科学”研究的趋向
时至今日,学习科学围绕着“人如何学习”已形成了许多颇具价值的研究成果,成为推动当今社会发展与教育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和革新的动力。其理论不仅从“先天与后天”不断延伸与派生了学习经验的许多重要原理,也打开了传统学习认知的模糊性和隐蔽性界线。既不断解开了学习与脑、心智、行为与外部世界交互机理的神秘面纱,还解决了新型学习方式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从多角度表征与中介了学习和知识共同体、社会文化、社会知识建构等之间的根由,极大地拓展了学习的边界与范围。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深度揭示了有关学习和迁移、学习与认知、学习与脑等原理,为在更大情境中运用这一经验奠定了基础,也使学习从假设、空想成为被科学证明了的原理。其富有的理解也深刻地揭示出:学习是一个对话过程,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协商的过程。学习不是复诵与记忆,而是寻找会用、并和新的想法联系在一起。学习不是将知识归纳为概念,而是把新旧知识和经验之间建立起与实践需要的联系。正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过程,学习者是在一定情境中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知识技能、习得经验的[5]。
显然,这些实验为学习如何改变大脑的生理结构和大脑的机能性组织,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显然,这些新解释、新观点、新实践,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学习的认识与理解,也为我们不断地打开一扇扇从新科学视角理解学习的窗口,使我们明白了学习是怎样产生、为什么产生的内在机制和生理的基础[6]。它所进行的记忆与学习的实验和采集的数据,表明无论任何学习都会引发反射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证实了学习经验有助于大脑的塑造。这不仅证实了大脑的发展是一种“经验期待”的过程(experience expectant),资源丰富的环境(rich environment)可使大脑获得最大的发展区,也证明了脑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process),既依赖于时间的“关键期”(critical period),也依赖于“后天的经验”(experience)。这些“新变”不仅为教育带来了智能学习、深度学习、理解性学习、服务性学习等新概念、新情境、新范式。也为把教推向学提供了有力证据,为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监控学习任务的转化,如何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发生,提供了架设与指导。可见,这些成果不仅从深处丰富了关于学习是怎样发生的理解,也为做好21世纪人才的发展、知识的创新提供了保障。正如2020年11月25日有关负责人在《积势蓄势谋势识变应变求变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讲话中所指出,加强数字化的应用,实现教育的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网络使用与学习的机会,使学习成为便捷的学习,是教育未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7]。
4 什么是“学习科学”
那么,什么是“学习科学”呢?学习科学(Learning Sciences)是一个多视角研究教与学的跨学科领域,它包括认知科学、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人类学、社会学、信息科学、神经科学等多个领域。它不仅研究各种情境下的学习(学校课堂里的正式学习),也研究发生在家里、社会上的、工作中的非正式的学习。它的出现,不仅使我们认识到学习可分为三个阶段: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既给高校带来了“学分制”“选课制”等的改革,推进了选课自由、选专业自由以及选择学习进程自由的学习自由,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也实现了学习载体可视化、学习通道科学化、学习技术信息化、学习设计多元化、学习传递多样化、学习方向个性化。既使学习超越了课堂范围、学校范围、走向生活、走向工作、走向社会。也使教育走向新的变革,使社会成为学习的共同体、使国家成为学习型的社会,使民族焕然发生了新的面貌。正如有学者指出:“教育如果不能把自然的人培养成创新创业的人才,民族复兴国家发展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8]
那么,为什么各国需要学习科学呢?因为学习的发展和变革是与时代的需要和发展息息相关的。当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且需要突破时,就需要有跨学科多学科的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当一个国家创新战略需要实施时,对新兴学科专业的渴望、对交叉学科的强劲需求,不得不对一个个专业壁垒森严、条块分割狭窄、互不往来隔行如隔山的传统专业模式进行改革。基于此,为了克服传统专业学科这些局限性,打造多学科、跨学科、超学科的开放、交流、交叉、交融的新学术共同体和研究平台,催生新学科、新专业、新方法、新范式,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更好地完成大学培养人才的使命。正如2015年国务院在《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中明确提出,“我们培养的人需要有人文精神、家国情怀,需要有宽厚而扎实的基础,需要有跨学科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也如有学者在《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学科模式和中心模式》一文中提出:“要打破学科边界,鼓励多学科、跨学科、甚至是超学科的学习......构建‘三螺旋’,甚至更多螺旋的人才创新模式。”[9]
5 为什么建立体育学习科学
一门科学的出现是一个时代的需要,是一个时代社会实践的反映,也是体现一个时代发展的要求,都反映着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对新知识、新内容、新学科、新专业、新范式、新方法的创新诉求。可见,体育学习科学也是一门研究学习活动的现象及其规律,是把多学科的成果与学习的机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用以指导人们学习的新兴科学。其构建可给予学习者多样学习需求,给予学习者多样化的知识传播方式,将学习活动推向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一句话,体育学习科学的研究是维护好体育教育的路径。正如有研究指出,社会文化研究者从观察人类认知行为中发现,学习是一个由技术、工具、文化、社会、合作者等组成的复杂环境中发生的[10]。
也就是说,正是通过引入、吸收、整合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及技术为我用,才能使体育学科不断获得快速创新与发展。基于这一性质,体育教育必须高度关注学习科学这一学科模式变革的趋势,必须及时汲取学习科学这一学科模式发展的成果。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体育教育的目标中蕴含着一种对社会、对个人提供终身体育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其终身体育的任务不仅囊括社会的全体成员,也致力于在每一个人的不同阶段为其提供所需的学习机会。惟其,就需要借助学习科学摆脱传统学科教育模式束缚,为其提供活力、动力、创新力去更好地完成使命和任务。正如有研究指出,创新人才是一国谋求创新、促进发展、实现繁荣的首要战略资源,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教育创新的核心任务[11]。
就上论之,可见,敏锐地捕捉这一学术方向,推进体育学习科学的构建,可使体育教育跨入一个新的多学科的领域,打开一个新学习的对话平台,走出传统体育教育仅将技能的输出置于中心的惯性。显然,体育学习科学的建立,既可为深化体育学习本质、探索体育学习的现象、寻找体育学习规律、再创造新的思路与进路,促使体育教育的目标更加科学、教学更加精确、人才培养更加有为,也可为改变当前体育学习仍跌宕在条件反射、模仿复制,仍驻足在学习的静态研究。改变当前还是把体育学习的研究建立在外显的行为以及内部心理推测之上,还是把体育学习的研究停留于行为研究与思辨层面,观察与总结层面,而对学习与多学科之间的探讨较少的不足。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完善的教育可以使人类身体的、智力的和道德的力量得到广泛的发挥。”[12]
结 语
总之,学习科学的诞生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不仅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各国教育的方式和人才培养的模式,也正在改变着我国学生普遍突出的缺乏批判性思维、基础不够厚、口径不够宽、跨学科程度弱、学会学习程度低的偏向。显然,对体育学习科学的研究,可把体育学习的魅力与价值体现出来了,把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了,可使学习者更好地感知、发现和获取体育知识,分享新的学习成果、产生体育学习的新思考和新行为。因而,提出体育学习科学的建立,“既是时代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要求,也是未来社会对教育深化发展提出的新任务与新目标。”[13]